04.26 传承渭华起义精神 建设幸福美丽华州

传承渭华起义精神 建设幸福美丽华州

渭华起义纪念碑高耸入云

传承渭华起义精神 建设幸福美丽华州

渭华起义纪念馆陈列厅一角

传承渭华起义精神 建设幸福美丽华州

华州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

传承渭华起义精神 建设幸福美丽华州

“小小讲解员”在接受培训

传承渭华起义精神 建设幸福美丽华州

渭华起义纪念馆和渭华起义纪念碑遥相呼应

  90年前,渭水之滨的一声枪响,开启了渭华武装起义的战斗历程。这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给西北乃至中国革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渭南市华州区这片革命热土上,英烈们不怕牺牲的英勇事迹仍在传唱,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红色气质代代传承。37万华州儿女正在不懈奋斗,建设着幸福美丽的新华州。

  红色基因 革命星火永闪耀

  在高塘镇渭华起义纪念馆,渭华起义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史晓宏讲述了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他说:“渭华起义发生在渭华地区,有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武装基础。”

在渭华起义前夕,渭华地区就是陕西省最早建立共产党、青年团组织的地区之一。上世纪20年代初,魏野畴、王尚德、王复生等革命先驱就在渭华地区以学校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播下革命火种。当时,渭华各地都建立了地方民团和农民赤卫队、赤卫团,为渭华起义奠定了武装基础。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清党”为名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进行大屠杀。但是,坚强的共产党人没有屈服。随即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共陕西省委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召开了省九二六会议,选派大批干部充实渭华等地的领导力量。1928年2月底,“宣化事件”发生,地方反动当局逮捕了20余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这一事件成为渭华起义爆发的导火线。

3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党团组织比较健全、革命力量比较强、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渭华地区举行暴动。5月1日,崇凝区五一大会的举行标志着渭华起义全面爆发。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刘景桂(刘志丹)、唐澍、许权中等人带领革命军队配合暴动。此时,渭华地区爆发了以华县(今华州区)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农民武装与革命军队相结合的武装起义,点燃了西北武装革命的烽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初期震撼西北的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

由于敌众我寡,兵力过于悬殊,在6月中旬的第三次反“围剿”中,起义部队撤往洛南县保安镇,遭李虎臣残旅和民团袭击,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牺牲,陕东赤卫队队长李大德被俘后壮烈就义。刘继曾、刘景桂(刘志丹)主持召开军事活动分子大会,决定取消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及军事委员会,党在军队中的组织转入秘密状态,苏维埃运动暂时停止。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锻炼了陕西党组织和人民,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为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以及陕甘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虽然90年过去了,但是渭华起义的故事依然被口口相传,渭华起义精神在三秦大地上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人们踏上新时代新征程。

  红色精神 不懈奋斗谱新篇

  经过90年革命精神的熏陶,华州区的党员干部已经成为渭华起义精神的践行者。高塘镇党委书记杜向宏就是其中一位。

2018年农历正月初五,杜向宏接到筹备渭华起义纪念90周年活动的通知,他就一头扎进了工作中。两个多月里,他一边协调渭华起义纪念馆改扩建项目,一边紧抓滨河路建设,同时还要兼顾渭玉高速宽幅林带、高速引线两侧的绿化,工作压力很大。然而,面对艰巨的任务,杜向宏说:“在我看来,渭华起义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牺牲,我们要继续发扬。”

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带领干部吃住在一线,白天协调解决问题,晚上筹划工作方案。两个多月里,渭玉高速两侧、高塘出口直观台塬、高塘连线等地的绿化工程相继完成;为渭华起义红色教育基地增添了72万株新绿、铺设了10.8万平方米草坪,建成了20多个风格不同的绿化小品;渭华干部学院里教学楼、宿舍楼建设和绿化同步进行,计划今年迎来第一批学员;高塘镇被省住建厅列入2018年全省跟踪指导重点镇行列,其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和红色小镇建设将得到全力支持。

在华州,还有很多像杜向宏一样的基层党员干部。在华州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们正在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富裕、宜居、和谐、开放”的幸福新图画。

近年来,华州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增收优势、发展优势。全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组织机制和“三级干部”包村联户的帮扶机制,10个专项巡察工作组督导扶贫工作,坚定不移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为了打造追赶超越的“华州铁军”,华州区委大力推进阵地建设。在上海、温州、杭州、深圳等地的上市企业中,建立3个党员干部教育联络处和10个干部教育基地,先后组织50余名党员干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培训挂职,转换思路,增长才干。

为了优化产业、提质增效,华州区持续加大发展蔬菜产业、特色果业和畜牧业,壮大苗木花卉、中药材产业,发展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园区,全面铺开了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

在华州,“三变”改革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围绕全域旅游,华州区加快推进少华湖水利风景区、少华山全域开发、高塘红色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果蔬采摘、乡村旅游产业,构建吃、住、行、游、购、娱齐全的全域旅游格局。同时,全力做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实事,让37万华州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渭华起义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华州区委书记霍文军说,华州区一定会传承好、弘扬好渭华起义精神,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书写幸福华州的新答卷。

  红色气质 思想建设在路上

  传承好渭华起义精神,思想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2018年以来,华州区从教育抓起,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将思想建设落到实处。如今,华州1139.5平方公里土地上,“红色气质”日益彰显。

今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渭华起义纪念馆原馆长刘京运为华州区城关小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主题就是“讲授渭华故事,传承渭华精神”。从开学起,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城关小学已先后举办了多次纪念渭华起义主题演讲赛、“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渭华起义精神”主题班会;组织高年级学生赴渭华起义纪念馆参加培训,担任“小小讲解员”。六年级二班的杜李依依就是渭华起义“小小讲解员”中的一员。她说:“渭华起义的烈士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要向他们学习,长大后好好报答祖国。”

在烈士陵园,记者看到烈士名录上,很多英烈的年龄还未满20岁。他们将青春和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如今,新一代青少年继承着他们的精神自信前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家庭等“七进”活动中,华州区注重红色宣传、红色传承活动,“红色”已成为当前华州区的主色调,渭华起义精神已融入群众的血液里。

近年来,华州区干群合力、全民参与、全区融入,在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区的同时,不断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精神。

据介绍,渭华起义纪念馆已经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3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华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将其与高塘镇小城镇建设深度融合,将原有的高塘会馆、药王庙、秦岭一号漂流、毛氏远祖地——毛沟村、涧峪等文化旅游景点串联,打造出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今年是渭华起义90周年,华州区下大力气做宣传、办活动。与此同时,华州还以“好人工程”和“家风家训”建设为两翼开展各项活动,围绕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区发起了“学先赶超、争当好人”活动,为华州区不断发展提供了全新动力。

在渭华起义旧址的院子里,地上有一幅用青砖和鹅卵石铺成的长20米、宽2米的巨幅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条镶嵌在大地上的标语,正是感召世人传承渭华起义精神的象征。传承渭华起义精神,建设幸福美丽华州。走进新时代,在渭华起义精神激励下,华州大地必将更加美丽,华州人民必将更加幸福。

(来源:陕西传媒网 本报记者 武丹 通讯员 刘虹 李邦 雷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