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一碗米线(张秋宪作品)

中午快放学的时候,父亲打电话让我回家吃饭,说是妹妹来家里了。

放学后我骑着摩托车往家赶,路过冯市街道,这天正好逢集,我想应该给家里买点东西,何况妹妹在我家。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问父亲家里需要啥?问他想吃啥?父亲说不要啥,午饭都做好了。我让父亲把电话给妹妹,我问妹妹:“芳芳:你想吃啥?”妹妹嗯啊了一会儿说:“那就提一碗米线。”

冯市街道最好的米线就属书店门口那家,那个老板调制的米线色香味俱佳,在阳峪镇小有名气。走近这家米线摊,除了食客满座外,正在等待老板调制米线的人也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等了四十多分钟,终于轮到我了,我给老板说:“给咱把味调好,多放些辣子!”老板边抓米线边笑着说:“没问题!没问题!”不大一会儿,老板把调制好的米线装进塑料袋递给我,红红的辣子,鲜嫩的香菜,浓浓的油汤浸泡着洁白细长的米线,看得人垂涎三尺、食欲大增,本来我也想吃一碗,可为了让妹妹尽早吃到米线便取消了这个念头,何况我经常路过这里,吃米线的机会多着哩!

我把装着米线的袋子拴在摩托左手把上,蹬开偏撑,骑车往前走,谁知袋子里的汤水不停地往外溢,左手把旁边是离合,还影响挂档换挡,艰难地走了一段路我停下车,把米线袋从左手把换到右手把继续往前走,袋子里的汤水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不停地跳出袋口,走完水泥路,上了土路更麻烦,整个袋子左摇右摆、上下晃动,看着袋子这样任性地“跳舞”,我只好又停下车,撕开沾满油腻的袋口一看,呀!汤水不多咧!唉!我咋这么笨?连一碗米线都不会提,在抱怨自己无能的同时,我想:应该趁刚走上土路,赶紧折回去请教那个卖米线的老板,问他别人是怎么骑摩托提米线的,顺便在给米线袋里加些汤。

返回那个米线摊,我羞愧、沮丧地说明我的来意,老板说反正骑摩托就是不好提,他从摩托手把上解下米线袋,加满汤,给原来的米线袋外面套了两个大袋子,让我把米线拴在保险杠上,又叮咛我骑慢些。这一次走水泥路没问题,可一上土路,尽管我骑得很慢,米线袋却依然尽情地“手舞足蹈”。为了不前功尽弃,我停车熄火、摘到空档上,推着摩托车向前走。

终于到家了,解下米线袋,汤水溢出不少,可都淌在外层的大袋子里,我把米线递给妹妹:“快吃去”,妹妹说:“我都吃咧,你吃。”我说:“我知道你爱吃米线,这米线味好,量也不大,你的胃能加上”,说着我硬把米线袋塞给妹妹,自己在厨房舀了一碗面坐在炕边吃。一会儿,妹妹端着盛有米线的搪瓷碗走过来,“哥:你吃”,妹妹又让我。“你吃,一碗米线么,过来过去推啥呢?”我倔强地对妹妹说。妹妹看了我一眼,又看了一眼碗里的米线,然后就坐在我身旁复溜复溜地吃了起来。我闻声看了她一眼,目光停留在她的手上:红肿的手掌,粗糙干裂、血渍未干的五指。我陷入了深思:妹妹天生是个老实人,她15岁那年我母亲病逝,当时父亲在外干活,我刚参加工作,家里洗衣做饭的重任慢慢地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当时的妹妹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此前也很少做家务,加之她实诚、笨拙,很多活儿短期内学不会,也做不到路数上,为此,父亲打过妹妹,我也骂过妹妹。一次,妹妹把馍没有蒸熟,我父亲打了她两笤帚,我也数落妹妹“啥都弄不成”,妹妹哭着去找祖母,祖母气愤地教训父亲和我:“能成人不到好人跟家要欺头,把劲给正事上用,你们看娃可怜不?是个好娃,还没她妈,娃不活你爷子们的人活谁的人?”祖母的话对我触动很大,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看着人世的沧桑变化和妹妹的曲折艰辛,我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对待妹妹:我是哥哥,虽然不能像母亲那样柔和细腻地给予妹妹母爱,但至少要和她好好说话,对她嘘寒问暖、倾心帮扶,挤出时间和她一起做家务,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我应该做的,更是我必须做的。

咚的一声,打破了我的沉思,我扭头一看,米线碗扣在了地上,妹妹用惶恐的眼神看着我,她的脸色由红转白,嘴角写满无奈的笑,她迟迟地看了我一会儿,慢慢地低下头,轻声言语:“刚把碗没端好,把碗跌地上咧!”她又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然后蹲下去,把碗翻过来,用两个手指甲把跌在地上的米线全部掐在碗里端出窑门,那一刻,我又看到了她那双红肿、粗燥、干裂,还有血渍的手。

一会儿,妹妹又端着搪瓷碗向我走来,边走边用筷子挑着米线往嘴里塞。“跌在土地上的米线咋能吃呢?不要吃,快倒了。”我大声对妹妹说。“我用水淘了四遍,用咱的调货另调了一下,能吃,倒了可惜的!”妹妹固执地吃着曾经掉在地上的米线。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跑过去夺下妹妹手中的碗,把曾经掉在地上的米线和汤水全部倒在泔水桶里。“你想吃米线我现在带你去冯市,你给够哩吃!”我流着泪对妹妹说,妹妹不停地摇头。

妹妹在娘家忙前忙后,出嫁后,婆家经济并不宽裕,上有二老,下有两个小子,她的女婿三年前遭遇车祸身亡。她老实具体,没有外出打工的能力,每天在村里及周边辛辛苦苦地捡塑料纸,每月勉强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养家糊口都难,她平时连一碗豆腐脑都舍不得吃。近年来,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如缕缕春风给妹妹和这个贫困不幸的家庭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如今妹妹一家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孩子上学、老人就医也有了保障,这令妹妹和我们倍感欣喜。在感谢党和政府的同时,我非常惭愧,觉得自己平时对妹妹的关爱、帮助远远不够,党和政府能这样帮助弱势群体,作为妹妹的至亲,我应该和妹妹共度难关,从点滴做起,常去她家看看,给她送一碗可口的饭菜,给孩子们多带几件过冬的棉衣……,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我应该做到,更是我必须做的。

一碗米线(张秋宪作品)

一碗米线(张秋宪作品)

一碗米线(张秋宪作品)

一碗米线(张秋宪作品)

作者简介:张秋宪, 1999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多年来,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在《乾州文苑》、《咸阳日报》、《现代家庭报》、《师资建设》、《中国校园文学》、《中国教育科学》、《中国教师报》、《陕西农村报》、《陕西日报》、《中华神州网》、《人民日报》发表专业论文、随笔及文学作品十万余字。

《中国草根诗社》头条号网刊大量征稿,先锋,前卫,新颖的散文、诗歌(含古体诗)、小说等,体裁不限。

第一次投稿,一般都会刊用,不论作品好坏(除非有太大的纰漏)算是鼓励。

日后如果没上刊,那是编辑的审美出了问题,。10日内没有收到回函请自行处理。投稿邮箱:zhongguocaogen艾特163点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