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后来的我们》出现2000万退票,是票房造假还是营销骚操作?

作者|东东

世上总是会存在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骚操作,但是在“水深火热”的影视圈却再正常不过。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还都只是凑热闹的门外看客,里面的套路之深是绝大多数人不会想到的智商收割之作。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电影,所以会经常关注影视圈里的一些东西。想必各位的朋友圈已经被《后来的我们》刷了屏,当我看到一些好友晒电影票转发情感文的时候,突然想到去年爆火的《战狗2》,难道这就是你们觉得的中国好电影?

其实,早在《后来的我们》上映之前,猫眼的想看人数就超过了90万,这算是我见过最高的“想看”人数了,想必已经创造了该项指标的记录。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部卖情怀的电影难道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难道又是一部现象级的影片?

确实,因为前期的宣传,该片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微博热搜早已高达8亿阅读,上映一天更是拿下将近三亿的票房,截止一本黑撰稿发布前,该片的实时票房已经突破四亿大关。

但令人诧异的是,在票房猛增的同时却出现了反转,多方消息爆料称,《后来的我们》在上映首日出现大量退票情况,并且不少影院单日的退票率都在10%以上,被退票的影院总数接近4000家,按照票房均价和退票数来说,当日退票总额大概在2000万左右。

《后来的我们》出现2000万退票,是票房造假还是营销骚操作?

微博“电影票房”也发博称,互联网时代,这种暗箱操作的手法着实让人意想不到。这种骚操作真是甩开以前的前辈十八条街,还能压住曲线铺开,要不是玩太过,弄得各大影院自爆,还真是发现不了。

《后来的我们》出现2000万退票,是票房造假还是营销骚操作?

庄家潜伏进场,韭菜追高进场,庄家高位出货

实然,这是一场有计划的营销手段,先是通过第三方售票平台购入大量电影票来刷高预售票房,从而造成一种该片很火爆的现象,以此来迷惑影院和观众。

接着影院就会觉得本来就是五一档,该片肯定会火,于是就会加大排片量和观影场次。

当然这世上从来不乏凑热闹的人,一块石头激起的水花都有可能会被围个水泄不通,观众会担心片子火爆买不到票所以会提前购票,这样一来就相当于“火上浇油”,影片的预售价和热度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等预售票房上去后,再大规模退票,反正此时已经圈了一波人,我黯然离场,尔等韭菜继续为我翻炒热度,岂不快哉。

其实,该片上映前也算是做足了各渠道的营销准备,认识的一些情感号大V和影评大号都陆续给该片“煽风点火”,朋友圈迅速就被“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刷屏

(在影片中,这句话真的很尴尬,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感同身受。)

随后,我询问了其中一个情感大号的主编,他说早在一个月前就接到了该片软文广告的单子,都是为了赚钱,没必要和钱过不去。

《后来的我们》出现2000万退票,是票房造假还是营销骚操作?

认识一位专职写影评的朋友,他说每当有片子上映,接的单子都写不过来,要么是中规中矩的一顿好评,好么就是处心积虑的炒作。重要的是连电影都没看过就开始写......

《后来的我们》出现2000万退票,是票房造假还是营销骚操作?

朋友告诉我,圈内的很多大V都会接这种单子,当然《后来的我们》也不会例外,大V写完的文章会找很多水军去刷好评,价格大概在0.5元到1.5元左右,他们有很多这种水军的渠道,甚至有人专门靠水军发家的。

这其实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有需求方,自然就会有“供货商”。

这样一来就会给众多吃瓜观众造成一种这片子确实不错的感觉,自然就会掏钱买票。

《后来的我们》上映首日,豆瓣上的影评文章接踵而至,底下的评论我想都是广大水军的扪心评论吧。

为了一探真相,一本黑悄悄加入了一个水军付费群,进群后通过翻看聊天记录,确实发现了大量要求水军接单刷好评的单。

《后来的我们》出现2000万退票,是票房造假还是营销骚操作?

其实,不管是豆瓣刷分刷评论还是邀请大V做台,早就已经是业界潜规则,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那些连电影都没去看就一通好评如潮的人就有些过分了,翻看了群内分享的一篇请水军刷好评的文章,底下那些万能的口水评论我想可以适用到任何地方吧。(真的棒)

《后来的我们》出现2000万退票,是票房造假还是营销骚操作?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数据造假是其中的一种手段,只有先把数据变成一个可以任意掌控的“泡沫”时,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只有掌控群众的跟风心理,才能收割群众,控制你的情绪,引导你的思维,从而让你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这一点操纵者玩得确实溜。

你要说片子不错,那这些手段都可以无视,关键是这东西真的没法看,让一推人买票花两个小时在影院尴尬度过,然后尴尬离场。

可能有些人会说,片子演得很好啊,精湛的演技加上富有感情的台词,情绪的把控恰到好处,揪住了观众的情感之门,肉眼之间传达出的情感变化,尘封在记忆里的点点滴滴一下就涌上了心头。

嗯,你就适合这种片子了,评论得也很到位,有种那英评论好声音的深邃之感,很棒。

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上映的《幕后玩家》等影片自然也就成了炮灰,这些影片一没情怀二则营销不够,自然玩不过此等骚操作。

所以,总的看来,《后来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幕后玩家。”

可以想象的是,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各位吃瓜群众正拿着电影票排着长队,前赴后继的去回忆自己的青春。

其实我也去看了这部电影,确实很好看,很感动,特别是开头吴京跳水的那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