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礼泉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推进贫困户稳步脱贫

本报咸阳讯(张亮 张颖 记者 田亮)“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习总书记扶贫思路的重要内涵是指要从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让群众有长远的收入保障。

去年以来,礼泉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工作文件精神,以“三变”改革为指导,以产业发展为突破,紧密结合全县各镇资源实际,积极协调动员社会力量投入脱贫攻坚,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覆盖全县的帮扶模式,稳步推进贫困户依靠实体产业脱贫致富。

打破村域界限,贫困户入股养殖公司经营分红

骏马镇位于礼泉南部,全镇共11个行政村293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59户1768人。去年以来,骏马镇对全镇11个村支部进行认真研判,选准支部带头人,采取支部书记领办农业合作社,打破村域界限,以贫困户信贷资金异地入股,村集体和合作社土地资源入股,社会养殖公司负责技术管理的方式,创办了总投资约1000万元,可存栏13万只白羽肉鸡的的全自动现代化养鸡场“骏马天丰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这座现代化养鸡场管理只需8人管理,年纯利润约280万元,6月27日为103户入股的贫困群众进行了每户6000元的首次分红。全镇依此模式建成了北吴肉驴、和泰现代农业等五大产业基地,实现了贫困户入股全覆盖。同样,在北部山区的叱干镇东相虎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东相虎同德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与社会公司合作建立了林下生态养殖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吸纳了叱干镇其附近乡镇的136户贫困户入股,24名贫困群众在养殖场就业。目前,按照入股比例已为每户贫困户分红1000至3900元不等。

依托乡村旅游,贫困户入股作坊公司参与分红

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是全国闻名的小康明星村,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共同富裕。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袁家村党支部再次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一村带十村”的决心和勇气,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努力脱贫。

首先,帮助周边东周、西二、山底等十个村强化党支部班子建设,明晰发展思路,逐渐融入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中。目前,山底、东周、西周引导群众发展御杏、樱桃等特色果业,西一、西二正开发花卉苗圃产业。其次,将更多的旅游景点小吃、工艺品摊位零月租提供给有技能、有志向的贫困群众。另外,成立脱贫攻坚股份公司,联系陕西信合、邮政储蓄银行,帮助周边125户贫困群众申请贷款,并入股养殖、种植和农产品作坊合作社,进行保底分红,使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袁家发展的红利。目前,“党支部+合作社+乡村旅游”的袁家扶贫模式已吸纳贫困人口193人,年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村上今年计划再在西安、咸阳的分店中再稀释100户的商铺、作坊股份,吸纳全县范围内的200户贫困户入股,实现200户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

发展现代农业,贫困户入股农业公司劳动分红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西张堡白村社区立足发展现代农业这一核心,坚持按照“聚焦主业、精准施策、整体推进”的思路,将全村脱贫攻坚与三产融合,建设新型田园综合体,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要脱贫,先修路”,白村社区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扶贫的首要任务,整合规划了白村、草滩、东寨3个行政村。建成了一期总投资7706万元,关中小院80户,多层60户的白村新型农村社区,并按照拆迁置换办法,搬迁了105户群众,不仅有效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还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带动群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经营新模式,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0亩的白村现代农业园区并在建设西北最大樱桃基地,新建现代农业庄园的基础上,采取“企业+贫困户+分红”的模式带动群众脱贫。目前,已吸纳贫困户33户,每户年分红5000至8000元不等,并在不断扩大。

同时,该县南部的史德镇与社会公司合作,吸引贫困户以劳动力、资金、土地入股分红,建成集设施蔬菜生产销售、深加工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共为47户贫困户分红达41万元。

礼泉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养殖业、旅游业、现代农业是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三大主力产业。精准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礼泉县围绕着三大主业,通过发挥社会力量,践行“三变”改革,形成了人人关心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全县涌现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济组织20多个,全县贫困户约54%共3400余人获得了稳定的产业帮扶或岗位就业收入,脱贫攻坚稳步推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