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三星帝国的美丽与哀愁

三星帝国的美丽与哀愁

1. 整体解读

三星电子最近在4月初公布第一季度的财报,营收攀升至60万亿韩元,同比又增长18.7%,又是一个赚得饱满的开年。对三星来说,这几年真是丰收的季节。

当我们说到三星电子的时候,我们可能被他靓丽的财务和经营情况扎眼,2017年财富500强的第15位,全年营收达2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9%, 相当于委内瑞拉一年的GDP总量,能排在世界第45位,营业利润也是暴增,平均每个季度赚1000亿RMB。去年韩国GDP为1.5万亿美元,三星集团贡献了约五分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国中之国。在世界级的大公司里, 2000多亿美元的科技公司是不多的,中国的BATH里面,最接近千亿美元的华为2017年营收是950亿美金,BAT中大一点的阿里营收大概是华为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从规模上讲,三星电子的营收比BATH四家科技公司加起来还多, 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三星帝国的美丽与哀愁

打开三星的业务结构上来看,三大业务部门中:

2017年DS部门(含半导体业务及显示面板业务)占比最大,占总收入45%,达到1010亿美元,排名第一;其次为IM部门(主要为手机业务)占集团总收入44%;其余为CE部门(消费电子,家电,电脑等)贡献.

这可以看出,2017年半导体部门表现最为亮眼,已经超过半导体行业霸榜30年的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且连续第三个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60%。全年营业利润达501亿美元,不得不惊呼,真-是-太-赚-了!~

2. 解构三星电子的四种美丽

为什么三星电子在过去几十年一直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长,并且长盛不衰,我从三点来说明:

1. 战略正确,并能及时抓住了战略机会窗实现战略转型。从整个电子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90年代到2000年的日本,这一时期为模拟硬件时期,2000年至2010的台湾和韩国的崛起之路,这一时期为数字硬件时期,10年之后进入移动和云的时代,美国的苹果,intel,亚马逊等以及韩国的三星领衔这一产业,也就是说三星其实抓住了两个大的机会窗,特别是从模拟到数字时代转化的时期,开始在全球高科技硬件市场大幅扩大市场份额,这一转型时期通过更快的产品周期和制造/装配工艺上更低的进入门槛,开启了崛起之路。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三星品牌知名度的显着提升,也促进了三星硬件业务市场份额的大幅增加。紧接着,10年之后的移动智能时代,三星也同样实现了战略转身,相反,没有转身死掉的典型是诺基亚。

2. 贯彻到底的以“硬件”为中心。三星之前的CEO尹锺龙,有个十分有名的【数字生鱼片理论】,就是“让最先进的产品比竞争对手更快走上零售货架,以便在竞争对手赶上来之前,获得产品溢价。”就是打一个时间窗,压强式投资到硬件的工艺,先发制人,比如率先投资并爆发的DRAM市场,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功,主要是在强大的领导力推动之下的压强投资,然后再复制到其他商品化的组件,包括TFT LCD、NAND闪存、以及AMOLED。

半导体产业,整体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周期性(有时需求高,有时低)、巨额资本支出和研发投入(高门槛)。在一般情况下,DRAM厂商会在经济下行周期削减资本支出以减少损失,然而,三星反其道而行之,即使在低潮期也积极投资,虽然这给它带来了高风险,事实证明带来了高收益,并且在技术上,成本上总能领先对手。

3. 纵向产业链一体化战略。 这种一体化战略最大的优势就能给他的业务降成本,举个例子,最简单的就是三星手机的屏幕和芯片可以用三星自己的,你华为和小米手机要想用我的芯片和屏幕,对不起,先供应我自己,并且在成本上我显然可以做到更便宜.

垂直整合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有效的成本管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快速上市,竞争上旁路对手等,在全球科技行业像三星这样的案例不多见,它一直在DRAM、NAND、TFT LCD、AM OLED等关键的元器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而这些都是决定硬件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所以,三星的硬件业务,最典型的就是手机业务,能够采用比竞争对手更尖端的部件和更低的成本,当然这样做事实证明也存在风险,比如三星Note爆炸门,他成为所谓“尖端科技”的小白鼠,但是这种风险存在偶然性,并不致命,即使手机爆炸门出现之后,三星也能迅速恢复,并且投行依然很看好他的发展。

4. 充分发挥大公司的规模优势和竞争洗牌策略。首先,任何大公司当硬件出货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存在规模经济的效应,成本达到最优,从而价格极具竞争力,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也够大,在采购成本上也能谈到最低, 这就是大公司的规模效应。其次,大公司依托其强大的财务能力,能够对整个行业的小对手进行洗牌,特别是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上面提到了这个产业就是存在周期性的,利用对手财务情况不好的周期“雪上加霜”,最简单的情况就是三星在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进一步通过亏本低价出货,碾压其他对手,迫使其他对手降价跟随,从而迫使对手财务进一步恶化从而清洗出去,清洗出去之后再提价收回之前的竞争成本;当然,竞争策略是可以多样化,比如三星可以在中国市场扶持oppo,借OPPO打压小米华为(仅仅举例,事实不一定如此),从而使其内斗,达到阻扰其海外布局的策略 。3. 再次,三星作为硬件产业链的一个端到端的玩家,特别是在内存和屏幕的几乎垄断地位下,完全可以实现托拉斯,利用垄断的壁垒打压对手,三星在半导体勾一勾手指,很可能中国手机市场就要涨价。

3. 解构三星电子的三种哀愁

三星的确是强大的,但是再强大的对手也有其软肋。

1. 三星归根结底是一个硬件公司,软件能力一直缺失, 也没有内容。以移动应用为例,三星推出了软件内容/服务,包括三星电子图书、三星音乐、三星视频,以及三星支付。大部分三星自有的应用和服务都未能取得明显进展,最后被关闭。三星也在2011年推出过自己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ChatON,但该服务2015年也被终止了,因为无法吸引消费者。就操作系统而言,三星在Bada上几乎没有进展,在其增强版Tizen上也仅仅是在苦苦挣扎. 对手机市场而言,没有软件能力,利润只会被压缩,目前三星的价值构筑在半导体的基础上,相当于三星“卖手机,赚的是屏幕和内存的钱”,难道三星做不好一个软件吗?这是DNA决定的,过去几十年都是以硬件为中心,即使有钱有人,三星依然做不好一款软件。

2. 产业周期对三星的威胁;三星的增长和盈利的所有假设和前提,都必须基于产业内硬件业务的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但是任何一个产业都会逐步从稳定增长期走到成熟期,这是产业本身的周期性所决定,三星手机并没有像苹果一样独特的商业模式,他的价值构筑点目前除了半导体,就是手机本身的硬件创新,比如现在的曲面屏,必然要在硬件上不断产生爆点,并且产生有效的时间的提前量,不然也会跟过去的PC行业一样,进入低利润低价值区域,而这样的价值点不会一直存在,所以还是回到了之前的那个循环“卖手机,赚的是屏幕和内存的钱”,而一旦半导体业务壁垒被打破,打破这一壁垒的可能是美国,也许是中国,那三星电子还能像现在这样富可敌国吗?

3. 三星没有构筑平台能力。 这一点怎么理解,是对标苹果来说的,我为什么一直看好苹果公司, 因为三点,其一,其卓越的品牌忠诚度,有一批死忠粉。其二,只有苹果有较高的用户切换成本,简单来说,你买的不仅仅是我的手机,还有我手机上的一系列的应用和服务。花钱买了app上的应用之后,换手机的时候谁也不想承担这个沉没成本。 其三,苹果有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并且基于OS的一系列生态应用,这就是平台+生态的模式,而对开发者而言,全球统一的版本,对他们的软件开发来说省不少事,不需要面对一个碎片化的像安卓一样的商业环境。而这些优势,三星跟大多数手机厂家一样,都没有,业内只有苹果同时具备硬件,软件,生态,内容的一整套方案,这也说明了整个移动产业被苹果获取了80%的利润,至少目前是合理的。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樱桃小财女,获取我所有的深度分析和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