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近日,“传媒in力——2018中国传媒大学校友发展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以中国传媒大学司若教授为代表的学界影视人,为了有效整合影视优质资源、培育更多优秀影视人才、有力推动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积极参与到此次论坛当中,并号召优秀校友“常回家看看”。

已经成为传媒影视精英的优秀校友,与致力于产学联动的学界名师齐聚一堂,对影视业进行沉淀式思考与理性分析,探讨行业现状、探索行业趋势、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发挥精英影响力,带动行业发展。


作者 | 梁鑫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后工业时代,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层,在充满机遇的“互联网+”时代,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伴随着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影视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据统计2016年中国影视产业对国民整体经济贡献达5731亿元人民币,为社会提供了1,095,000个高效就业岗位,并贡献了48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税收。

“互联网+”时代为中国影视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持与表现形式,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中国影视行业迎来了急速发展与变革。越来越多传媒学子在影视行业中创作出不少优秀的作品。精英力量星光熠熠,年轻一代“小荷才露尖尖角”。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中国传媒大学司若教授

为了让在校学子站在行业前端,号召来自影视各细分领域的精英们重回母校,司若教授积极参与到“传媒in力”论坛的工作中并亲自主持,与精英校友共同探讨行业发展态势,总结经验与不足,不仅给广大在校学子们带来一场高质量的思想盛宴,还为传媒人的影视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好内容&打造好内容的能力 缺一不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当人们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转向对高层次需求的追求;当物质资本满足生活需求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就凸显出来。这时候,好内容成为稀缺资源,影视行业尤其需要好内容的支撑。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张旭)

“一个电影最终呈现出怎样的一个形态?这取决于剧本。备案剧本犹如大厦的设计图,图纸有问题,上面的材料再好也很危险。”来自2001级表演系,现任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团委书记的张旭这样谈到。他认为,公司高层重视剧本、研究剧本,是一家公司诞生好作品的重要因素。知名编剧李志超从最开始创建编剧公司的无奈谈起,从无奈到热爱,如今他认为:“编剧是一个被人尊重的职业,而且越来越重要”。作为知名宣发人,2001级信息管理校友安玉刚也感叹道:“只要创作出好内容,我们就能卖得出去!”

司若教授也肯定道:张旭老师分享的心得非常重要,对于任何一部作品来说,剧本是最根基的一部分,如果根基不好,上面重金打造的宝塔越高,坍塌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点对创作者来说极具指导性。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在导演杨薇薇看来“真正的好内容,最后市场会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就是当你的作品发自内心讲一个好故事,有了自己真情实感的时候,无论它是写实的还是离生活更远,它都能够吸引观众,而且吸引的不光是年轻观众,还有更广泛的观众,因为人人都是需要好故事的。”而知名制片人鲁岩也认为,有的时候要“抛弃”观众,才能创作出好故事,用好故事引领观众,而不是一味迎合。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内容是影视行业的一大“痛点”,虽然也有人对“内容为王”发出质疑,但不可否认,好内容才是支撑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相比内容本身,打造好内容的能力同样重要。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或许影视行业缺的不是好内容,而是打造好内容的能力。

整个影视行业在去糟粕化中不断前行,拥有打造好内容的能力至关重要,而传媒精英们恰好从一开始就置身于获取这种能力的通路上。六十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作为“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走出的传媒人,从一开始就接受着中国传媒领域最优质的教育,拥有着传媒圈最优质的资源。而能最大限度整合这些优质资源、助力影视行业也是司若教授积极参与论坛的初心与动力

产学联动赋能传媒新人

其实,近年来应用型专业纷纷致力于打造产学联动效应,而此次论坛的目的之一正是助力学校理论与社会实践无缝对接

  • 读书无用?精英前辈答疑解惑

影视行业的强应用性,让很多在校学生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错觉。论坛上针对在校学弟学妹们的疑惑,司若教授也邀请精英校友们为大家答疑解惑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资深配音演员、导演郭盛)

郭盛,2003级表演系学生,如今是资深配音演员、导演,在谈到学校教育的作用时感慨万千,他说:“在传媒大学,老师们教给我的戏剧逻辑,舞台上的停顿技巧,合理的表达方式等让我受益终身,我按照学校里学的东西去做,不仅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事业也上升到更大的平台层面。”从名不见经传到知名院线电影配音导演,郭盛学以致用,获得业界认可。而安玉刚,这个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因为在校期间大量“蹭课”,成功迈入影视行业。

孙德元老师对此也表示赞同:有些人觉得学校里学的没用,但当你毕业后五年,十年,你会发现在学校里学的已经足够行业支撑。

“读书无用论”,实际上指的是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而传媒精英们“出走的半生”刚好打碎质疑。或许多年后,今天的在校生也会担负起像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的重任。

  • 看向未来的优质造血能力

作为传媒精英的培养地,中国传媒大学的造血能力不容小觑,尤其是打造优质传媒血液的能力。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魏书钧因短片《延边少年》入围戛纳电影节短片单元而缺席论坛)

传媒in力,不仅记录了“老”传媒人梦想照进现实的印记,更展现了传媒新生代的满满活力。“in力”环节,传媒新人代表青年影人发声,通过作品展示,创作理念阐述,我们看到的新生代敢拼敢闯、有思想、有态度,在文化自信的时代,敢于展现自我,更敢于承担责任。谭凌凭借《八月海底》入围青年编剧扶持计划;沈秋实、赵文静用纪录片展现社会;魏书钧携短片《延边少年》出征戛纳,并获得短片特别提及奖……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年轻传媒影视人“小荷已露尖尖角”,这些未来的传媒精英需要社会的关注,更需要社会的帮扶,因此,论坛启动影视人才孵化基金,通过“老带新的帮扶计划”与“人才基金”共同助力传媒新人的发展

传承精英力量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受众的文化审美逐渐提升,整个影视行业只有不断创造优质内容,才能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留住受众、吸引受众。好内容的生产从来离不开优质人才,而优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界与业界共同携手,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对于已经步入社会,成为影视行业各领域精英的人才来说,如何能发挥人才联动优势,打通影视行业各领域产业链极为重要。正如孙德元老师所说,他认为传媒大学校友会可以在人才整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集合所有校友的力量,包括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建立一个贯穿各领域的产业体系。通过论坛,希望能号召更多校友参与人才信息采集,希望更多优秀精英能站在讲台上,为年青一代讲述最前沿的好故事。

对于怀揣影视梦的在校新人,学界老师们纷纷表示为了培养新人从不敢懈怠,以司若教授、孙德元老师为代表的学界名师,都是跨界高手。这些学界名师不断在行业“滚动”,用实际行动让自己成为榜样,永不被时代out。论坛上司若教授也向各位校友发出“常回家看看”的邀请,力求最大限度让在校新人接触到行业前沿,让精英力量得以代代传承。司若教授谈到:我们的优秀校友无论走出多远,中国传媒大学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你们永远是大家的师哥师姐

司若:产学联动助力精英力量传承

老一辈精英与新一代力量携手,中国影视行业,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