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从前有兄弟俩,哥哥是前娘养的,弟弟是后娘生的……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兄弟俩;哥哥是前娘养的,弟弟是后娘生的。前娘早已去世多年,家里的一切都归后娘掌管。

不用说,后娘很偏心。她安排哥哥每天到石场挑一担石头回来,弟弟呢,每天到草场挑一担灯草回来;草场与石场比邻而居,哥哥的辛苦可想而知。刚开始挑担的时候,弟弟挑上灯草健步如飞,很快就回到家里;哥哥呢,一担石头压到肩上,几乎将他压倒,他只能踉踉跄跄地往前走,走上几步,就要放下担子歇一歇。没过多久,肩膀就变得又红又肿,只能换肩再挑……待他精疲力尽地挑着担子走进家门时,往往已是深夜了;弟弟呢,早已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连着几天下来,哥哥的肩膀就溃烂化脓,担子一上肩,就疼得钻心,可哥哥,只能咬牙忍着,否则,不把担子挑回家,他连饭都吃不到。

就这样熬了一段时间后,哥哥的双肩结了厚厚的一层茧子,担子压上来,不再沉重如山了;他的脚步,也变得从容不迫了。挑上担子,他可以和弟弟一起往前走了……

从前有兄弟俩,哥哥是前娘养的,弟弟是后娘生的……

有一年夏天,兄弟俩挑着担子走到大河边时,忽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无数的树木被狂风拔根而起。可怜的弟弟,肩上灯草早已被狂风席卷而,就连他自己,也立不住脚,踉踉跄跄地随着狂风乱转,最终跌进河里,淹死了。而哥哥呢,肩上的一担石头使他稳如泰山,狂风丝毫也奈何不了他;他像平时一样,挑着担子一步步地走着,平安地回到了家里……

——这是流传在我家乡的一个故事,从小到大,我听过无数次。年少的时候,每次听完故事,讲故事的人都会点评一番:“你看看后娘不安好心,结果呢,把自己的儿子给害死了。报应啊!”听故事的小孩子,紧跟着接道:“活该!”那时候,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后娘不安好心,自然就不得好报。

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咀嚼着这个故事,渐渐地,咀嚼出不同的滋味来:故事里的“灯草”与“石头”分明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灯草是轻松的、安逸的,挑在肩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走起路来,自然一路轻松。石头呢,是沉重的、艰辛的,挑一担石头,简直就像挑一座山,走在路上,自然是步履维艰。但挑着灯草上路,一个人虽说轻松,但双肩始终也不会有什么力量,也就是说,他/她的能力始终没有什么提高。相反地,挑着石头上路,一个人虽说举步维艰,但在天长日久的磨砺之下,他/她的力气会不断增长,也就是说,他/她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寻常的生活里,挑灯草的人当然活得轻松,可当灾难猝然降临后,他/她却不堪一击;倒是挑石头的人,平时固然活得沉重,却能在灾难里进退自如,最终平安度过。

芸芸众生,尽管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但说到底,大多数人的生活不外乎“灯草”或“石头”这两种。在故事里,“灯草”与“石头”是后娘分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灯草”与“石头”却是个人的选择。有人贪图安逸,就想挑着“灯草”过一生;有人不畏艰辛,挑起“石头”上了路。不同的选择,带给他们的,自然是不同的人生。

而我,一个听着故事长大的女子,愿意挑担“石头”上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