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和磨砺,泱泱淮水孕育出一颗璀璨的珍珠——— 蚌埠。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沐浴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承载着南北文化的历史精髓,蚌埠的民间文化被滋养得绚丽多彩。

“衣袂飘飘最终美丽地绽放/花鼓灯/东方芭蕾一朵奇葩/闪耀在世界的舞林之巅”。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蚌埠市禹会区冯嘴子村因花鼓灯脱颖而出。

2005年,蚌埠市冯嘴子村被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命名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2006年5月,花鼓灯艺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中国花鼓灯第一村——— 冯嘴子村成为蚌埠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位于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西南三公里处,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天河抱村落,碧水绕家门。”然而,冯嘴子最吸引人们的倒不是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是首屈一指的“花鼓灯”艺术。在今天的冯嘴子村,上至90岁的老人,下至三五岁的孩童,人人都是玩花鼓灯的好手。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中国花鼓灯第一村”花鼓灯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的演出形式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舞姿优美,具有独特的汉族民间文化风格和地方特色。自清朝中期至今冯派花鼓灯已流传八代。全村共有660户人家,人口2900人,几乎人人会表演花鼓灯。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花鼓灯艺术起源于宋代,是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蚌埠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

千百年来,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在稼穑、渔猎之余,每每于婚嫁、祭祀和庆岁之时,以花鼓灯这种粗犷、豪放的民间艺术,伴随着铿锵的锣鼓,舞之蹈之,歌之咏之,尽情地表达生命的豪放,或对神灵的感激和虔诚。花鼓灯不仅是我们蚌埠人的舞蹈同时也被誉为“东方芭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