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么判断湿热湿寒?

自从得了神经病-感觉整个人精神多了


湿热、湿寒是我们常听到的词,那么什么情况属于湿热,什么又是湿寒呢?其实湿热和湿寒都是由体内的湿气引发的。那么我们先来看体内湿气是如何形成的。

湿气的形成

1.吃的油腻食物太多,胃肠消化跟不上,累积成湿气;

2.本身的胃肠道消化功能就不好,吃的食物少也消化差,容易成湿气;、

3.外在因素,比如季节、环境等,夏季、梅雨季节都会使人体湿气变重。

湿气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脾脏功能不佳,体内脂肪堆积以及湿气累积,都与脾虚有关。

湿气遇寒,成为寒湿,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如果外界湿气又重,比如南方的冬天,就会感觉寒湿袭人。同样的道理,湿气遇热,成为湿热,遇风成为风湿。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属于湿寒还是湿热?

湿寒体质的人:

  • 从全身来讲,冬天容易手脚冰凉、平时起床痰多、浑身沉懒、头重闷烦;

  • 面色上来讲,脸上容易出油、眼睛浮肿、面色苍白暗沉;

  • 从口部来讲,食欲不佳、口黏发甜。

湿热体质的人:

  • 从全身来讲,手脚容易出汗、体味较重、怕热;

  • 面色上来讲,脸上容易出油、长痘、粉刺;

  • 从口部来讲,容易口臭、口干、发苦。

怎么祛湿热

饮食清淡、多吃甘平、甘寒的食物(苋菜、薏米、西瓜、空心菜、芹菜等),少吃油腻甜食,戒烟戒酒,避免辛辣食物。

怎么祛湿寒

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冬天多吃牛羊肉等温热的食物,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多运动。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湿寒的人不能食用红豆薏米粥来祛除湿气,因为薏米是寒性的,本身湿寒的人体内有寒气,这样不仅不能祛湿,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康复汇


关于寒湿和湿热的区分,从理论上分享比较晦涩,今天给大家用实例来解释吧。

第一个实例:湿热实例(舌诊图片见图一)

该男士,36岁,山东人。属于严重的湿热体质。其主要的代表性症状:皮肤暗黄色,皮肤油腻,毛孔粗大,后背前胸起痘痘,胸胀腹胀,消化不良,没有食欲,口气口臭,大便溏稀(有的人是便秘),小便浑浊发黄,阴囊潮湿,早泄,有脚气。

舌诊结果:湿热体质,下焦湿热很重,中焦湿热很重,有气滞血淤症。脉诊:脉滑,脉濡,脉缓。

友情提示:该患者已经出现小便泡沫多的现象,要积极预防慢性肾炎、痛风等重大疾病。

第二个实例:寒湿实例(见图二)

该女士来自河南,33岁。属于寒湿体质。其主要的代表性症状有:四肢凉,怕冷,头部、身体困重,关节冷痛,不爱出汗,有呕吐感,大便溏稀,小便频,尿少,尿不干净,皮肤灰,没有光泽。

舌诊结果:脾胃虚寒的寒湿体质,天生阳虚或者寒湿导致的阳虚体质。三焦寒湿内蕴,且已有气滞血淤症状。

脉诊:脉沉,脉迟,脉滑。

友情提示:这类人抵抗力很差,给人感觉没有生机,不爱动弹,发蔫。




湿乃万病之源研究中心


  1. 闻口味:湿热体质者常会有口苦、口干、口臭等症状;寒湿体质者则有口黏发甜,食欲不振等表现。

  2. 看舌头和舌苔:湿热体质者舌质偏红,舌苔多偏黄或黄腻,舌体偏瘦,齿痕不明显;寒湿体质者舌质偏淡,舌苔厚,多偏白、滑腻,舌体胖大有齿痕。

  3. 看小便:湿热体质者尿色偏黄,寒湿体质者小便清长,尿色偏白或无色。

  4. 看出汗情况:湿热体质者经常容易出汗,体味大;寒湿体质者不容易出汗,也没有体味。

  5. 看白带(女性):湿热体质者白带有异味、偏黄,质地粘稠;寒湿体质者白带清稀,多无异味。

  6. 看大便:湿热体质者大便粘滞不爽,或干结;寒湿体质者大便溏泻,不成形。

  7. 看饮食:湿热体质者喜冷饮,食物偏凉;寒湿体质者喜热饮,进食生冷后常有不适。

    END
注意事项
  • 中医辨证需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特殊情况请咨询医生。

芳华摄影


说到寒湿与湿热的区分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具体可以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从面色和肌肤颜色来看

寒湿面色多偏于晦暗,身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湿热则面色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易发瘙痒,满面油光,容易长痘。

从口渴情况来看

寒湿多口中黏腻,口淡不渴;湿热多表现为渴不欲饮,常常伴有口苦、口臭。

从出汗情况来看

寒湿多怕冷,手脚冰凉,一般出汗不明显,多伴有肢体浮肿;湿热通常比较怕热,容易出汗,身热不扬或起伏,汗出热不解。

从大小便情况来看

寒湿的小便多清长或短少、大便稀溏;湿热多小便短黄,有灼热感或异味,大便溏泻,粘滞不爽,常常还伴有肛门灼热感等。

女性从白带来看

妇女白带清稀、量多;湿热通常白带偏黄,有异味,质地粘稠等。

从舌头的表现来看

寒湿多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湿热多表现为舌质红,舌苔黄腻。

从脉象来看

寒湿脉象多濡缓;湿热脉象多濡数。

以上就是寒湿与湿热的主要区别。具体在辨证时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的,必要时须经中医辨证之后再行调理,以免适得其反。


中医药养生知识科普


曾经家里也是有人湿气重,并且一到冬天的时候就手脚冰凉,夏天时候头晕、腹胀。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下湿寒是怎么判断的。

湿寒是百病之源

中医里有句老话叫做“百病寒为先”,这里说到的“寒”就是“湿寒”,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体内的寒湿所引起的。尤其是春季则是湿寒问题爆发的高峰期!

湿寒是湿气的一种,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寒邪最直接的危害是会使机体处于凝滞状态。也许你还不清楚湿寒的概念,但是说出湿寒的相关症状你一定清楚,比如老年人的关节炎、中年人的腰酸背疼、青年人的手脚冰凉!

湿寒生百病,怎么判断湿热湿寒?

恶病1、身体虚弱,经常感觉无力、疲劳、尤其是女性表现为手脚冰凉,怕冷;

恶病2、头晕头重、天冷容易感冒、身体素质差;体内代谢慢、长痘;舌苔发白有齿印;

恶病3、中老年人或者体质差的女性常表现为四肢冰冷、疼痛、颈肩酸、腰酸背痛;

恶病4、 最怕天气突变、身上各种大毛病、小毛病都会出来;

恶病5、湿气在于脾胃,湿气趋下影响女性的月经情况、经痛、经量少、经血发黑、有血块;

当身体出现上面这些的问题,就要注意是不是湿寒太重了。一般来说,沁贡堂建议很多的湿寒者用些沁元.茶,平时的时候在饭后半小时喝些就可以了。

祛湿寒,中医这个妙招真神了!

祛湿妙招1、花椒配白酒

材料:花椒、白酒

做法:取花椒50克,放入250毫升白酒中浸泡。整粒的花椒要浸泡一周后再用,如果把花椒放入粉碎机里打成粉状,泡1—2天就可以用了。花椒性温,能除六腑寒气。

用法:把花椒酒擦在疼痛部位,上下来回搓就可祛寒。

祛湿妙招2、热疗巧祛湿

这个可以用冬天常用的热水袋,或者是加热之后的沙子、石头等热敷在肚脐处。当然也可以用艾条熏疼痛的部位,比如关节或者是肩背酸疼处;或是刮痧、火罐等祛寒湿。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记得转发给你的家人们~


果蔬食健康


寒湿体质多脾胃虚弱,临床上表现为寒湿内阻的症状,面色暗,脘腹痞满作胀,恶心欲吐,不思饮食,或头重如裹,身重或肿,腹痛,肠鸣泄泻,长年四肢不温,皮肤上容易出现湿疹、痘痘、斑、癣。平时容易出现四肢关节的疼痛,胫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是由于体内的寒湿较重,疼痛部位较多,天气寒冷,受凉时症状加剧,舌苔白。饮食上注意少食寒凉生冷之品,因为寒凉生冷之品容易伤及脾阳,使体内寒湿之邪加重。应适当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比如生姜、韭菜。

湿热体质体形稍有肥胖或者偏胖,身体感觉沉重,重着感,走路经常乏力,经常会觉得活动后要出汗,并且汗出比较黏腻,汗出不爽。湿热根据不同的位置,它所引起的症状不一样,比如湿热犯于皮肤,会出现皮肤的湿疹、疮疡或者面部的痤疮,比如后背的痤疮都有可能会出现。如果湿热犯脾,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症状,比如食欲不佳、大便的黏腻、食后腹胀。如果湿热出现在肝胆,会出现口苦、咽干、急躁、易怒,会出现月经的紊乱,女子带下增多。如果湿热侵袭于关节,会出现关节的肿痛,比如痛风。


开心Lily艾粉团


寒和湿热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看寒热,患者的感觉很重要,如果感觉到周身寒冷,就是湿寒;如果感觉到周身烦燥,就是湿热。2、看舌苔,湿热患者舌苔又黄又腻;湿寒患者舌苔是舌体肥大,舌头周围有齿痕。3、看排便情况,湿热患者排便非常黏,小便颜色非常黄,大便总有排不尽的感觉;湿寒患者非常容易出现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非常容易粘在马桶上。4、看患者颜容,就是脸,湿热患者内火比较大,脸上非常容易长青春痘、粉刺;湿寒患者脸色发黄,没有光泽。



中医毛凤仙


“湿寒”专业上习惯叫法为“寒湿”。

普通人如何区分“寒湿”与“湿热”?最简单直观的办法是看舌象,只需要懂得一些中医舌象基本知识就可以简单的分辨,对此我就简单做下ppt,仅仅对这两个做简明扼要叙述一下。

【图一】

红色方框为“亚健康”状态正常人常见。其他的是或多或少已经形成疾病状态的舌象,不祥做论述,主要看红框内舌象即可。其他用于对比。

【图二、三】

“寒湿”治疗原则为“祛湿散寒”。“湿热"治疗原则为”祛湿清热“

《本草纲目》说:“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无毒,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祛湿。增食欲,治冷气,煎服利水。苡仁根捣汁和酒服,治黄疸有效。”

也就是说薏苡仁性寒凉如果用于“湿寒体质”,则犹如抱薪救火,火越来越旺,体质会寒上加寒,以至于致人患病。

在实际临床上,问题就比较多了,比如中间一幅图中最后一个舌象略偏黄,说明病程较长有化“热”的征象,还有些征象和第三幅图看起来毫无差别,实际上它还是“里寒”,这就像一活脱脱的披着羊皮的狼,就不能仅仅靠舌象来判断了,需要四诊合参。

不过上述办法对于尚未“患病”或患病初期疾病尚未变化还是比较简单可靠的。





秋月争鸣


湿寒体质

全身看:浑身沉重、头重涨闷、起床时还有痰多的现象。冬天手脚冰凉

脸色看:面部易出油,面色暗淡苍白,眼部浮肿

口部看:口黏发甜,食欲不振。

湿寒体质的人身体表现一般为手脚冰凉,起床时痰多,眼睛浮肿,面色也非常的苍白,与湿热体质相反,湿寒体质的人口腔反而是黏腻的。

湿热体质

全身看:全身粘滞不爽、手脚出汗、体味较大、怕热

脸色看:易出油、易长痘、生粉刺

口部看:口苦、口干、容易口臭

湿热体质的人身体表现一般为手足经常出汗,口苦口臭,脸上和头发上都频繁出油,大便不畅或者是稀黏不成形,尿急尿频,严重时还会出现恶心厌食,泻下脓血便等情况。


永恒65477653


在“动什么也别动我的保温杯”口号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入了养生的队伍之中。养生已经不局限于老年人,上了岁数的人,现在年轻人因为长时间亚健康,也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保养身体的重要性,而湿气重,这个话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着!

湿热

湿热是湿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由湿和热组成。湿热主要和天气有关,春夏交替,气温升高的比较快,雨水又很足,炎热潮湿的环境影响着身体的健康。尤其是南方5月份前后的梅雨季节,气温爬升迅速,但是空气却一直是潮湿的,这就特别容易导致湿热。

湿热的表现

①痰多

因为热气上升,所以湿热的人会伴有痰多恶心的症状,尤其是刷牙的时候,特别容易干呕。

②身体表面潮湿

因为人体代谢不了那么多的湿气,聚集在器官和皮肤上。轻轻一动就会引起皮肤出汗,潮气在表皮聚集。

③疲惫

湿气影响着健康,湿气重的人,血液循环慢,睡觉睡不醒还特别容易犯困。

④排便困难

湿气重的人,经常性的坏肚子,排便不成型,不是稀就是粘。

怎么预防湿热

湿热的人,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一定不要暴饮暴食,同时尽量少喝酒,酒属于辛辣物,喝多了导致热气上升,加重病情。

平时要加重锻炼,出汗为宜,因为出汗可以帮助人排除湿气,但是不能长时间大汗淋漓,因为汗液出多了对身体不好,伤气。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出汗后不能马上大口饮水,过量的水会增加心脏负担。

湿热的人,平时应该尽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不然会家中病情。辣椒,大蒜,白酒等尽量少吃。容易上火的如羊肉,狗肉,或者火锅,尽量也少吃。

湿寒

大多数湿寒都是由于寒风侵袭,脾代谢不了多余的湿气,导致湿气留存体内的病症。

现代人主要身患湿寒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而造成的。如不分季节饮用生冷饮料,啤酒等。不分季节穿着清凉,受冻等。

湿寒的表现

①体力衰弱

经常会感觉到疲惫,无力。站立两个小时小腿就酸疼,无法从事家务或者体力劳动。

②容易起痘

湿寒的人,皮肤敏感容易在面部起痘。

③身上容易痛

湿寒的人,因为寒气阻止了血液循环,寒则於,於则堵,堵则痛!

④容易胖

寒气导致身体循环不好,多余的能量代谢不出去,便聚集在人体内。湿寒的人特别容易发胖,而且还易反复。

怎么预防湿寒

湿寒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脾不好,导致湿气粗容易排除体外。所以平时应该注意饮食,保护好脾胃。同时应该少饮生冷的水。

湿寒体质的人,平时应该注意多喝粥,粥有暖胃的功能,对脾胃有好处。并且在粥中加一些薏米,那对于祛除湿气有非常好的效果。

平时要注意少吃凉性的水果,夏季西瓜少吃,尤其是冰镇过后的西瓜,最伤身体。

治疗湿气是长久作战,所以需要每个人在平时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才能将湿气祛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