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什么是埋头弹?

上帝之杖


所谓埋头弹,就是为了提高弹药的稳定性,增加发射时所用药量,把子弹装在药筒里并且覆盖上发射药,充分利用了弹药的储存空间,就像是有个套筒一样,体积小,便于携带备弹,而且安全性高。

因为埋头弹的药筒形状比较整齐,对于发射弹药的弹筒比较友善,减少了弹筒的损耗和尺寸,反而提高了射速和稳定性。埋头弹对于提高地面武器的火力,增加射程方便打击更远的目标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埋头弹自身的特有的性质,虽然弹药的外形和重量较轻,但是穿透力和杀伤力更大,对于地面装甲车来讲绝对是最有力的打击。现在普遍的埋头弹是四十毫米的CTWS弹药,相较于普通弹药体积减小了大概百分之三十,重量减小了百分之二十以上,穿透力和威力提高了近百分之三十,所以讲埋头弹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而且埋头弹的火炮和普通火炮相比,因为埋头弹的结构,可以减少使用成本,火炮的弹筒损耗较小,而且相同规格的埋头弹火炮体积更小,结构更复杂,是未来陆地战车上火炮的发展趋势。

对于埋头弹研究较为早的西方国家来说,埋头弹的运用以及较为成熟,英国军方以及把埋头弹火炮运用于步兵战车上,一旦正式运用于地面战斗体系中,将是对军力不小的提升。


霹雳火防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它是我军最理想的突击炮弹:CS/AA5型40毫米埋头弹

珠海航展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萨沙带大家看看。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2016年珠海航展展示了CS/AA5 40毫米埋头弹多功能突击炮。

简单来说,埋头弹就是用25毫米炮弹实现原来45毫米机关炮的作用。

埋头弹药即将发射药有效覆盖并包裹住整个弹丸,以增加发射药用量并提高弹丸弹道性能的弹药。

40毫米埋头弹与同口径常规弹药相比体积小30%,重量也减轻30%,但性能提高30%。在采用了复合材料药筒后,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不宜受损。火炮与常规自动炮相比,结构非常紧凑,40毫米的体积与25毫米自动炮相当,完全可以用来改装大多数现役步兵战车上的25~30毫米炮,而且全寿命周期成本能就降低一半左右。

在威力上40毫米的炮口动能比同口径常规弹药大15%,而后坐力仅为美国25毫米M242链式自动炮的2/3。96年英国的40毫米埋头弹,它发射的尾翼脱壳穿甲弹可以穿透15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装甲,相当惊人。

当然埋头弹也有先天缺点。

资料中这么写道:埋头弹两级点火设计使得点传火过程尤为关键,埋头弹在一级点火需要一种速燃型发射药,使得在主装药还没有被点燃前燃烧做工,将弹丸推入枪膛。这一复杂设计使得无论对粒状火药的主装药设计和速燃火药的传火管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要进行极为细致的研究,才能满足发射的可靠性。

这款40毫米埋头弹突击炮,使用8X8轮式底盘,配套了三种埋头弹药,分别是脱壳稳定尾翼穿甲弹,AHEAD弹,高爆弹。


萨沙


埋头弹是一种先进弹药,步枪的发展史总的来说就是口径不断缩小的历史。19世纪中后期,金属定装弹开始在军用步枪上广泛运用。之后步枪弹的口径从14.5mm级缩小到11mm级。再降低至7.62mm,乃至今天的5.56mm级。

口径变小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一发子弹中,弹头所占的重量越来越小,而弹壳所占的重量越来越大。最初弹头占全弹的约一半重量,到如今弹壳占一半重量。同时这一时期也是自动武器大发展的时期,战场上士兵的密度快速下降,要杀死一个敌人所需要的弹药也飞速增长。

如此一来,发射完就丢弃的弹壳显然是严重浪费了重量,资源。也就有必要针对此开发新的弹药。如此一来就有了无壳弹和埋头弹。

相比于瓶型弹,埋头弹就是直接把弹头塞到弹壳里面。

埋头弹的一种常见形式就是箭形弹。

在形式上和坦克的APFSDS有一些相似性。使用箭形弹的主要目的也并不是为了穿甲,而是通过可控散布与高初速通过点射大大提高命中率。

为此还出现过多头箭形弹。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箭形弹步枪的散布反而挺差的。SPIW和ACR两个大项目之后,箭形弹就停止了发展。

如今的埋头弹主要就是这种CTA弹。

长久以来,枪械发射完的弹壳都是抽出去,人们也对此习以为常。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人就想到了用新一发弹将前一发弹壳顶出去。要实现这种原理,首先需要活动弹膛,同时还需要弹药等截面积。等截面积的直弹药怎么布置弹头呢?用埋头弹。

也就是说实际上Push Through的自动原理和筒状埋头弹是相互依存的。光说埋头弹是不全面的,应该说是埋头弹系统。相比于弹药的形状,弹膛的活动方式就要丰富多了。

斯太尔ACR就是弹膛前后+上下方向运动。

G11则是竖直旋转弹膛。

LAST项目就是一个埋头弹步枪项目,其采用的6.5mm CT弹的弹壳是工程塑料做的,减重效果非常好。


贞观防务


让我们用初等几何解决这个问题:

要增加子弹装药量,有两个选择,增加弹壳长度,或者增加弹壳半径。

弹壳长度增加到二倍,装药量增加到二倍;

弹壳半径增加0.414倍,装药量增加到二倍;

那么在机械设计上,实现自动装填,是长二倍的弹体容易,还是粗了0.414倍的弹体容易?显然是后者。本来就长的弹体进一步加长,弹匣,复进簧,导弹坡,抽抛壳路线的设计都会出现问题,而加粗一点儿倒是问题不大。因此我们常见的弹壳都呈现瓶型,直径比弹头口径大很多。

进一步说,既然加大0.414倍半径,装药量就加倍,那么我们也可以少装一些药,节约下弹壳内空间来容纳弹头——通常步枪弹头的体积远小于弹壳,容纳下弹头以后,我们仍然可以获得增加装药的效果,但是子弹的长度可以缩短三分之一以上。

埋头弹闪亮登场。

这样一来,子弹占用的空间变小,外形更加规整呈现圆柱型,供弹可靠。自动供弹时枪机行程小,有更大的空间留给复进簧做缓冲,可以实现非常小的冲击力。

但是有一个问题,埋头弹的弹头在发射前没有嵌入膛线,而是在弹壳里。如果用普通方式高压燃气直接推动弹头,没有导向的弹头很快就把枪管和弹膛接口打坏了。

因此埋头弹一般使用低高压原理,底火附近有少量装药产生较低的膛压,把弹头推入枪管嵌入膛线,然后才是速燃药产生高压,推动弹丸。

因此埋头弹的设计有点复杂。





味冷


埋头弹火炮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埋头弹的火炮,一般来说使用埋头弹的火炮的口径不大,以中小口径为主,大部分都是30-40毫米之间,这种火炮将在未来大量装备步战车用。说到埋头弹火炮一定要提到的就是和火炮配套使用的埋头弹,埋头弹相比现在的各型弹药有着装填结构简单,节省储存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火药的优点。

英法两国研制的CT2000系统使用的就是40毫米埋头弹,这种弹药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以击穿150毫米的装甲,火炮的射速达到了每秒一发。储备的150发炮弹可以连续发射三分钟,按照这个速度,埋头弹火炮可以轻松的将敌对的步战车打成筛子,而火炮的极限射速更是达到了每分钟两百发。而且埋头弹并不仅仅装备了穿甲弹,还配备了曳光榴弹、曳光空炸榴霰弹等多个弹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初速可以达到1640米每秒、曳光榴弹的初速可以达到1000米每秒、曳光空炸榴霰弹的初速可以达到900米每秒。

但是,目前任然有着几大问题限制埋头弹发展,其一是弹药质量不足,不能在弹体内部装满发射药,只能装载一半左右。其次就是火炮的密闭程度不够不能保证埋头弹的攻击效能,所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也仅仅是把埋头弹火炮当做实验火炮使用,而不是将其真正的投入现役,所以中国率先推出外贸的埋头弹步战车未尝没有让别人帮自己趟雷的打算。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之后,埋头弹火炮将成为步战车标准配置。


兵器次元


埋头弹可以是一类枪械用的子弹,也可以是一类装甲车或者步兵战车用的炮弹。埋头弹,顾名思义,这种子弹或者炮弹的弹头是埋在弹壳的内部的。在世界军事技术的发展史上,子弹的口径和大小是在逐渐变小的,这是一种趋势。埋头弹是在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如果其性能比较好的话,可能成为未来子弹的一个发展方向。

前面已经说到过,埋头弹是近些年来各国军事科学技术专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弹药。之所以开发这种新的弹药,肯定是因为原来的弹药在技术上或者在使用上存在一些缺陷,而事实也是这样的。(就是下图这种东西)

埋头弹相对于之前的传统子弹来说,其一大特点是能够增强子弹的稳定性。而且,埋头弹发射时对枪膛的伤害也比较小,因此枪械的使用寿命更长久。因为子弹发射时与枪膛内壁的摩擦相对较小,其摩擦力也相对较小,所以子弹的动能会增加,子弹的射速会变快。埋头弹还能很好的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这是埋头弹原理在子弹上的运用,埋头弹在炮弹原理上是作用类似。装甲车所使用的炮弹埋头弹其实与枪械所采用的子弹埋头弹是一样的,其一致性体现在弹药的原理、构造等方面。子弹上采用的埋头弹技术所具备的优势性能在炮弹上同样具备,两者是相通的,只不过载体不同而已。

而就当前各国在埋头弹技术上的发展水平来看,西方在这一技术上可能更加成熟一点。因为西方对于这项技术的发展时间相对于其它国家更早一点,所以其可能在这项技术上走的更远一点。


利刃号


埋头弹与普通子弹的外形区别

埋头弹,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种弹头不外露的弹药。那么弹头不外露那肯定就是直接装进弹壳里了。

埋头弹也被称为是嵌入式弹药或者是套筒式弹药,其结构特点就是将弹丸装在药筒的发射药里的。与常规弹药的区别是:常规弹药的子弹弹体呈流线形设计然后将,弹丸装在发射药筒的前端,而发射药筒后端则充满了发射药,其弹丸的尾部与是药筒口部相连接的,而埋头弹则不同,它的弹体呈圆柱形,将弹丸埋在药筒内,然后弹体的后部和周围都被装满了发射药。

埋头弹与普通子弹的长度区别

与传统弹药相比,埋头药的长度变短,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更多弹药。当然将子弹塞到发射筒中,会让发射筒的直径会大一些。重量轻主要是由于其弹壳可以用塑料来制造。直径大装弹药量就会多,自然推进力度也就变大,这样的结果就是弹头的打击威力也增强。在制造工艺上,埋头弹塑料弹壳比较容易加工,成本方面也比全金属子弹要低。毕竟塑料的价格具定要比金属便宜。

在今年美国本土举办的防务展中,美国陆军的高级将军就对德士隆公司展示的新型埋头弹枪械非常感兴趣,其公开讲话的潜在意思就在暗示在下一代单兵武器中很可能会使用这种全新的技术的枪械。


不过虽然,该型弹药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到目前还是没有大量普及。主要就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其弹壳内部有两种发射药,一种是主装药,一种是速燃药,如果让两种发射药按要求点燃,是个难点。然后是加工的问题,怎么能让子弹正好放在弹壳中间位置,这也是个难点,然后是如果用塑料材料制作弹壳,一旦在高速射击中出现自燃和变形问题怎么解决?回到实际中,部队到底对埋头弹的需求大不大?及实用性好不好,才是埋头弹最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采用埋头弹轻机枪,它疏于轻型轻武器技术项目(LSAT)


陶德中士


埋头弹被叫做嵌入式弹药或者套筒式弹药,其弹丸主要安装在药筒的发射药里面,相当于把头给埋到里面了,由于是圆筒状装药,所以它体积小,便于存放。另外埋头弹还有供弹机设计,缩小了发射火炮的总体尺寸,提高了射速和战车威力。

在埋头弹领域,西方国家走在了前列,受埋头弹药系统后坐力小的缘故,美国将这种系统用在了战斗机的自卫火炮上。根据公开数据显示,40毫米的埋头弹要比同口径的常规弹药体积小30%,重量也减轻了30%,性能也提高了30%。法国的EBRC轮式步战车,英国阿贾克斯步战车都采用了40毫米埋头弹火炮技术。

而我国也不甘落后,去年12月份在珠海航展上对外展示了一款CS/AA5型40毫米埋头弹多功能突击炮系统。这款武器系统使用了8X8轮式底盘,展示了三种埋头弹药,分别是脱壳稳定尾翼穿甲弹,AHEAD弹和高爆弹。

据介绍,脱壳稳定尾翼穿甲弹可穿透160毫米的目标物。这套40毫米埋头弹突击炮系统能有效打击,人员,工事和战斗车辆,直升机等目标。其采用的无人炮塔配备了双观瞄系统,并且还能够拆卸下来安装在底盘上,潜力巨大。从以往资料看,我军研制的下一代步战车系统为35毫米埋头弹机炮系统,而这次公开40毫米埋头弹机炮系统,说明我国自用的35毫米埋头弹机炮系统已经完成了攻关,一旦装备的话,完全跟上了西方的步伐。(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中国的CS/AA5型轮式40毫米埋头弹多功能突击炮武器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埋头弹,英文名称为CasedTelescopedAmmunition,简写又称CTA,这种弹药与普通弹药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弹丸是安装在整个弹体的单壳中,即将发射药有效覆盖并包裹住整个弹丸,因此也被称之为嵌入式弹药或套筒式弹药。

▲埋头弹武器系统所使用的火炮体积比同口径常规火炮的体积来得小得多(图片来源于:网络)

埋头弹的主要优点包括,第一、相比普通弹药来,埋头弹的整体体积缩小了约30%,因此不仅便于存放,也可以节省宝贵的弹药储存空间,提高单次作战行动的携弹量;第二,埋头弹整体多为圆筒状的规则外形,因此可以简化火炮供弹机构的设计,有利于采用旋转闭锁的结构,从而缩小了火炮系统的总体尺寸(比如40毫米埋头弹炮的体积就与25-30毫米机关炮相当,且后坐力仅为后者的2/3),加之埋头弹的外壳在为复合材料制成,因此对于降低弹药使用成本,提高火炮炮管的寿命均是有益处的。第三、由于埋头弹的独特设计,因此虽然其体积较小,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其自身弹药的威力,相反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因此埋头弹里的发射药量会比普通弹药相比来得多,且埋头弹自身的弹丸的弹道性能也要比普通弹药来得高,特别是埋头弹的设计更有利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布置较长的弹芯,因此在整体弹药的性能来说,埋头弹的威力性能比同口径普通弹药大约会提高30%左右,特别是炮口动能比普通弹药也会提高大约15%。

▲40毫米埋头弹与传统的25、30、40毫米机关炮弹的穿深对比来看,40毫米埋头弹的优势十分明显,具备在1500米距离穿透150毫米均质钢的能力(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综上所述,在相关埋头弹的实际应用技术解决后,这些年来,埋头弹以及所搭配火炮所组成的埋头弹武器系统已经成为了各国下一代装甲战斗车辆的首选武器。


军武次位面


埋头弹,顾名思义,就是将弹头放入药筒的发射药内,不露弹头或露很少的一种弹药。这是弹药发展的一种趋势。简称CTA(Cased Telescoped Ammunition)。

埋头弹刨面图

简要介绍一下其结构。简单来说一般是由弹头,助燃药,主燃药,底火,定向筒构成。击发过程简要说就是先击发底火,助燃药推出弹头之后点燃主燃药,将弹头发射。


埋头弹击发示意图

从图上可以很明显看出,在同样口径和长度的情况下,埋头弹的装药可以更多,,弹头可以做的更长,这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初速更高,动能存量更好,穿甲效果更佳。而且更加节约空间,运输效率大增。而且还带来一个好处,使用埋头弹的中小口径炮可以将后座机构省去,与转膛结构结合可以大大减少整座炮的体积和重量,现在很多国家都已经装备了埋头弹的40毫米口径火炮,其威力比传统25-30毫米火炮更大但其体积和机构重量却小了很多,特别适合步兵战车和中型战斗车辆使用。


CS/AA5型40毫米埋头弹多功能突击炮武器系统

但是由于其生产相对于传统弹药更为复杂,而且现代的后勤保障系统和战斗装备也需要与其进行相同程度的改革,其装备进程依然比较缓慢,但新型的埋头弹系统的不断问世,说明了了这一新型弹药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至于小口径弹药,其也有很多发展型号,比如美军想要取代现役传统弹药的LSAT项目,现在也有对应的样枪出现。

最为激进的代表便是无壳弹,其使用全可燃弹壳,无需抛壳便可击发,但其运输储存的危险,且制造使用颇有难度,使其迟迟不见装备。但愿之后材料技术的进化能使其应用于实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