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刘建平:拍卖房里淘金,个人资产近千万

三年前,刘建平宁愿放弃跨国公司的高薪而去选择一条看似虚无的“财务自由”之路,三年后,奇迹出现了,一个典型的上海“富爸爸”诞生在黄浦江畔。刘建平的个人资产一跃而至如今的近千万元。

2001年,刘建平投资50万元和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并努力吸引风险资本的关注。同时,他把手头另外160万元资产进行分配:50万元投资房产;50万元投资外汇;60万元分别投资澳大利亚股票和国内股票。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资产会在3年后增长到近千万元,“我想分散风险,因此多面出击。如果资产很少又有很强的增值愿望,则更适合集中操作。”刘建平说。

刘建平:拍卖房里淘金,个人资产近千万

三年来,刘建平一直按照当时资金分配的数额在进行操作,没有因为房产赢利得多而迅速增加房产的投资,也没有因为澳洲股票比较稳定而增加持股数量,一切都还按当初的分配。

2001年6月份,刘建平发现浦东五星路上的外销房只有1000美元/平方米,之前该盘价格曾经到过1800美元/平方米。他以125万元人民币的总价买下了151.59平方米的房子,自己出了37万元的资金,贷款70%,买下了第一套投资房。 8月份,内外销房并轨,刘建平意识到内销房的价格很快会赶上来,他以1700美元/平方米将外销房出手,扣除各种交易费、契税以及利息成本,第一套房子净赚75万元。

刘建平:拍卖房里淘金,个人资产近千万

2002年初,仁恒滨江的房子内部订购单价已经到了每平方米1500美元,约合12000元/平方米,而当时法院的拍卖价格只有10000元/平方米左右,再加上当时黄浦江开发的消息已经传出,刘建平当即以170万元的总价拍得140平方米的房子带车库。几个月后,房子以1600美元/平方米出手,“小赚”20余万元。

刘建平:拍卖房里淘金,个人资产近千万

现在的理财观念,应该上升一个层面,就是用杠杆效应,不光金融杠杆,还有时间杠杆,首先用别人的时间为自己创造财富;其次用别人的钱为自己操作投资,如果你有一个概念,你有一个想法,你自己做的同时,时间有限完不成,你可以雇佣其他人,重新拷贝你的概念;此外就是金融杠杆,你必须在银行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这样的话才可以不断从银行借到钱。

此后,刘建平在拍卖房上频繁出手,均有所斩获。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