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红楼梦》中林黛玉未出嫁,为什么在海棠诗社中,号“潇湘妃子”而不介意?

云盼飞


探春提议开诗社,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于是大家起诗号。黛玉先打趣探春的诗号“蕉下客”,惹得众人大笑不止。探春回敬给黛玉一个诗号“潇湘妃子”。

【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后来黛玉在诗社中就用了这个诗号。

虽然说这个诗号暗示了黛玉的命运,但是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子,叫“潇湘妃子”这个诗号,似乎不妥。

仔细阅读原文会发现这个诗号没有不妥。原因如下:

1、黛玉对诗号的要求是不俗。这个要求超越了世俗的规范和好恶,因此用妃子形容一个未婚女子,就不必用世俗的眼光来对待。

2、大观园的诗号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很多诗号都与世俗相悖。

文人起诗号,大多以住处、书房的名字或者愿望来取诗号,多叫某某居士或者某某主人。例如苏轼被贬官黄州时,住在东坡,于是自号东坡居士;梁启超的书斋及藏书室名字是“饮冰室”,他自称饮冰室主人。李清照希望盼望局势平稳、生活安定,所以起易安居士。

但是大观园起诗社与大多数文人不同,他们是一群小姐加上一个公子。宝玉不赞成按照俗套来取诗号,他说“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因此大观园姐妹们的诗号与众不同。

宝钗的诗号是“蘅芜君”,“君”在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或者道德高尚的男子。宝钗是一介女子,她的诗号却是“蘅芜君”。

李纨是荣国府的大少奶奶,她的诗号是“稻香老农”,老农是年老的农民,李纨当时也就二十多岁,正值青春年华,却自称“老农”。

宝钗和李纨的诗号,不与世俗相契,黛玉的诗号也就可以理解了。


润杨阆苑


林黛玉开探春的玩笑说她蕉叶覆鹿,还不快牵了炖去。探春因林黛玉开她玩笑不放过她也开她玩笑,但黛玉虽然她时常爱开别人玩笑,别人有时不开心,可是开黛玉的玩笑黛玉豁达并不介意,足以说明黛玉性格宽厚。还有一次她开李纨的玩笑,说李纨把他们带坏了不做针线。李纨说等你将来摊上一个厉害婆婆厉害小姑怎么对你。黛玉也未回击。林黛玉的性格不是别人说的小性,刻薄。这是有人黑她。所以她前期与宝玉生气闹别扭基本与宝钗有关,她也是在表达被诬的不满,暗地生气。

娥皇,女英作为尧的女儿,具有品德,嫁给舜考察他辅佐他。后来舜死二女泪落湘竹投水而死,有气节,有湘妃之说。用潇湘妃子为名足以说明林黛玉美与德胜过薛宝钗,有当妃的资格。也说明林黛玉品德堪比娥皇女英。二女泪洒竹而投水亡,说明林黛玉有死于投水之状,不辱气节。


青木皮


林黛玉名号为潇湘妃子以及自比湘妃,足以说明林黛玉已嫁给了贾宝玉。但是,作者为达到创作的最佳效果,不能明写贾宝玉与薛宝钗、林黛玉大婚之事。

贾宝玉的原型人物(指娶黛钗的贾宝玉)14岁就大婚,因此,他的年龄只能定格在13岁,不能让他再长年龄了。作品里只见贾宝玉的奶妈越来越老,都已拄上拐棍了,可贾宝玉的年龄就是不见长。

潇湘妃子不但已嫁给了贾宝玉,玉还有幸生了香,产下一子却夭亡了。因此,作者才设置“杏子阴假凤泣虚凰”的回题。


夜舞风花雪夜


说起红楼梦里的诗社,原是探春闲来无聊就邀请大家来作诗、起诗社,是黛玉提出将姐妹叔嫂的字样改改,这样才不俗。

关于黛玉的字号,文中是这样写的: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黛玉知识的渊博及性格的刁钻活泼。从探春的话中可以看出,探春也在打趣黛玉,但是她说的入情入理,所以黛玉并不恼这个称呼。相比于湘云大大咧咧地说出黛玉长得像龄官,这个潇湘妃子只能算是小小的玩笑,因此并没有使黛玉生气。


摩羯女孩纸


因为这个号起的极好极对。

1、黛玉住的潇湘馆周围就是一片竹子,她又爱临窗哭泣,若是泪洒竹子,不就是湘妃竹。同时,潇湘妃子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子,象征女子对丈夫的爱和思念,不就是暗示黛玉对宝玉的情吗?

2、探春说的合情合理,且这个号不俗,合乎她的品位。


周慧彤


曹雪芹成功地将“江娥啼竹”这一神话与黛玉的爱情和命运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双层结构。曹雪芹用典只取这一部分含义。若认为用一典故,就是用其全部,以为黛玉也投水而死,未免太呆。如果因为湘妃投水而死,也认为黛玉是投水而死,那么可以反问一句:湘妃是因为哭亡夫而死,那么《红楼梦》里,贾宝玉是不是要死于黛玉之前呢?

偶然看到一段资料,颇有意思。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云:“二女,娥皇、女英也。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如果曹雪芹是用张守节这个说法,那么按照小说考据家的做法,可以推出如下结论:潇湘妃子有两个人,林黛玉自然只能是其中一个。众所周知,林黛玉没跟贾宝玉结婚生子,女英生商均,那么她只能是娥皇了。“娥皇为后”并不是说林黛玉为贾宝玉的正妻,而是暗示着“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在宝玉心中,黛玉始终是第一位且唯一的“妻”,其余的只能是“妾”。当然,这种“六经注我”的解说,说说而已。

暗示,是曹雪芹一贯的笔法。但是,生搬硬套,考居家们的做法,仿佛是曹雪芹在书中嘲笑过的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之类。

议论者太纠结于典故的表象,之所以林黛玉称潇湘妃子,她与潇湘妃子的关键联结点在于“泪”,用的是“江娥啼竹”的典故。“江娥啼竹”关联起来“还泪”。


正能量日记


黛玉为什么要介意?不要总是以字面意思和普通的八股文思维来解读,《红楼梦》原著中,黛玉是默认探春这个打趣的。因为,她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命运,自己对于宝玉的心意,正如湘妃一样。所以,这里的妃子并没有贬低的意思。

很多人喜欢给黛玉贴标签,总觉得黛玉并不是是通情达理的人。虽然她打趣探春在先,可探春这个玩笑也没有别的意思,她为何要生气呢?好像黛玉就应该在这些小事情上生气一样,真是荒谬!

再者,海棠诗社里每个人的名号都是非常独特的,比如探春的蕉下客,李纨的稻香老农,宝钗的衡芜君,客、老农、君这三个词汇原本也不是她们这样的女子该用的,为何曹公要放在这里?说穿了,也是为了体现各自的文字、品性风格。

综上所述,黛玉就更不需要为“潇湘妃子”而生气了。


侠女画


红楼梦作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确实里面有好多文化,知识。

林黛玉没有出家,为什么在海棠诗社中,叫潇湘妃子不介意,我觉的可能在里面暗示了林黛玉的命运吧,在名著里,红楼梦里,每个人的名字起的都很有讲究,或多或少的暗示了一定的人物命运。

这篇名著里有太多的暗示,我觉的就是暗示了林黛玉的命运吧。也和林黛玉的性格有关系吧。别人开玩笑她不在意!古代婚姻都讲究门当户对,林黛玉从小孤独吧,所以也和她的性格有很多的关系吧。

所以会出现林黛玉没有出嫁,别人这样叫不介意吧,我是这样理解的,欢迎朋友来探讨,对于红楼梦也不是很熟悉!一起交流吧!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