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现在土耳其人是突厥人还是以前罗马帝国后代?

陈多斌


回答:一个都不是。

先说突厥人吧,土耳其是突厥人的后代可谓流毒甚广,甚至连我国部分历史老师都由于“突厥”与“土耳其”的转译问题而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土耳其是突厥后裔这种说法,为土耳其最热衷的泛突厥主义张目而不自知。实际历史上的突厥人根本就不是土耳其人这长相,而是最初生活在蒙古高原西部,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种游牧部族,由于阿

尔泰山长年白雪皑皑,日照金山之时满目金色,由此突厥也被称为“金山突厥”,再由于突厥善于锻铁,是草原民族的兵器库与武器制造商,因而被柔然与鲜卑等民族称呼为“煅奴”也就是打铁的奴隶。而唐朝对于东、西突厥贵族阶层的记述也是扁鼻阔脸,披发左衽,蒙古种草原游牧民族的豪放跃然纸上。

至于罗马人就更扯了,只不过又是土耳其乱认野爹的产物。安纳托利亚的奥斯曼人最早建立的王朝叫鲁姆王朝,转译过来就是罗马。奥斯曼帝国末期急于构建土耳其民族认同感的时候,奥斯曼的史官们采取了不分良莠囫囵吞枣的态度:凡是在奥斯曼的土地上占领过的国家,都是我的爹。而罗马帝国尤其是东罗马帝国作为长期控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国度,自然也未能免俗。实际上,作为从中亚西突厥九姓乌古

斯辖地被赶出来的、跟亚美尼亚山民搞比利的安纳托利亚蛮子,土耳其那真是“你也配姓罗”了。


军武次位面


土耳其人既不是突厥人的后代,也不是东罗马帝国的后代。

不过,这并不影响土耳其宣称自己继承人突厥或罗马帝国的历史遗产及合法性。

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前身与突厥有关,但又不是(蓝)突厥,他们的先祖是隶属于西突厥的乌古斯(Oghuz)联盟的凯伊部落。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凯伊部落迁徙到安纳托利亚,为塞尔柱王朝的旁支罗姆苏丹国看守边陲。

1281年,凯伊部落首领奥斯曼开始整合自己的部族,并于1299年顺利建成独立公国。这正是奥斯曼帝国形成的基础。

奥斯曼苏丹都声称继承了突厥、东罗马帝国的遗产。

就突厥而言,奥斯曼苏丹兼有khāqān(可汗)的头衔,这是中亚突厥-蒙古文化传统上的君主称谓。

就东罗马帝国而言,自从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时起,奥斯曼苏丹就称自己是Kayser-i Rûm(罗马的凯撒),以此来争取争取伊斯兰世界外的支持者。

不过,这两种操作,显然都跟自然是突厥、罗马的后代没有关系吧。

最后,土耳其人虽然不是突厥后裔,却是突厥语族(Turkic languages)的国家。

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受到泛突厥主义(Pan-Turkism)的影响,土耳其人开始自认为突厥的后代。

这种思维潮流在1926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废除“奥斯曼”之名、并改国名为与突厥发音近似的土耳其(Turky)时达到了巅峰。


HuiNanHistory


土耳其人以突厥人后裔自居,他们说的土耳其语属于突厥语的一个分支,而突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他们自认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那么土耳其人和突厥人以及罗马帝国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段历史非常复杂,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一、消亡的突厥汗国

公元6世纪,也就是南北朝时期,蒙古草原上生活着众多游牧部落,他们被称为铁勒。铁勒诸部互不统属,而且都处于柔然汗国的统治之下。

公元552年,铁勒中的阿史那部族崛起,联合其他铁勒部族灭了柔然汗国(一度强大的柔然从此从历史上消失了)。阿史那土门自称伊利可汗,建立起了突厥汗国,突厥这个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突厥汗国刚刚建立,阿史那土门派弟弟室点密西征。室点密用了十年时间,征服了天山南北、河中地区,势力抵达里海,直接跟东罗马建立了联系。室点密被封为叶护,统领西面地区。

公元582年,突厥汗国分裂。东部突厥汗国于630年被唐军所灭,西突厥汗国则于657年被唐军所灭。

阿史那土门的后代后来复国,在原东部突厥汗国故土建立了后突厥汗国。

公元744年,唐军联合同为铁勒部落的回鹘攻灭了后突厥汗国,突厥汗国从此不复存在,北方草原处于回鹘汗国的统治之下。

二、突厥化

西突厥汗国存在了近百年,后来虽然被灭了,但唐朝采用的是羁縻统治策略,任命当地突厥贵族为地方首领进行统治。后来阿拉伯帝国崛起,向中亚扩张,对了对抗阿拉伯人,当地人跟突厥人联合起来,整个中亚逐渐突厥化了。

突厥人属于亚洲蒙古人种,而原本在中亚生活的是粟特人、塞种人、吐火罗人、波斯人等等,他们属于白种人,说的是印欧语。

在突厥人统治时期,以及阿拉伯帝国扩张时期,当地人要么离开,要么开始接受突厥人的语言和生活方式。突厥人和当地人逐渐融合,形成了诸多讲突厥语的混血民族,纯粹的突厥人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突厥语言却保留了下来。

阿拉伯人来到中亚后,将这些说突厥语的民族统称为突厥人。只不过这些突厥人和曾经的突厥汗国已经没啥关系了。

阿拉伯帝国虽然一度攻入中亚,但是并没能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统治,尤其是在河中地区的统治很不稳固。

公元8-10世纪的300年间,是中亚大规模突厥化的时期。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落,河中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突厥化的汗国,这些汗国主要对抗伊斯兰化的波斯萨曼王朝,比如喀喇汗王朝。

三、奴隶建立王朝

讽刺的是,这些突厥化的汗国建立者大多是曾经在阿拉伯帝国或者波斯萨曼王朝服役的奴隶。

阿拉伯人发现这些说突厥语的人作战勇猛,于是就将他们编成奴隶军,作为王室的禁卫军。而且这些奴隶在军中的地位可以得到不断提升,能做到宫廷大臣。

萨曼王朝甚至雇佣说突厥语的塞尔柱人为自己打仗,到公元10世纪,萨曼王已经成了奴隶军人集团统治的傀儡。

11世纪初,说突厥语的塞尔柱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处于游牧状态的塞尔柱人非常狂热,他们灭了波斯,进入小亚细亚,建立了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帝国建立后,大批说突厥语的游牧部落进入小亚细亚。12世纪,其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名叫奥斯曼的小部落成为塞尔柱罗姆苏丹国的附庸,帮助罗姆苏丹国对抗东罗马人,也就是拜占庭帝国。

13世纪后期,塞尔柱人的王朝已经解体,在小亚细亚形成了众多小公国,其中一个小公国就是奥斯曼。

四、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人所在的地方原本属于拜占庭帝国,从1300-1402年,奥斯曼人不断扩张,主要就是打击拜占庭帝国。

到1400年的时候,奥斯曼人已经占领了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半岛,拜占庭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

不过1402年的时候,奥斯曼人被东方的帖木儿打败。帖木儿虽然自称是成吉思汗后裔,但实际上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他说的也是突厥语。帖木儿将奥斯曼帝国分解为四个部分,分别由奥斯曼家族的人统治。

也许是天不亡奥斯曼,帖木儿没多久就死了,奥斯曼家族经过内部厮杀后,奥斯曼帝国重新统一并崛起。

1453年,奥斯曼大军攻破君士坦丁堡,维持了千年的东罗马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一直维持到20世纪初期,现代土耳其人就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

五、突厥人还是罗马人?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融合体,帝国境内并没有明显的主体文化。

从人种来说,最初迁入小亚细亚的众多说突厥语的游牧部落,本身就是突厥化的混血人种。而奥斯曼所占领的原拜占庭帝国疆域内,生活着的原本就是白种人。经过几百年融合,那一点点本来就无法证实的突厥人血统早就不复存在了。

奥斯曼人虽然信奉伊斯兰教,实际采取的却是宗教宽容政策,实施了一种叫米利特的制度。

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延续了东罗马时期的管理,任命了希腊东正主教为东正教牧首,也就是说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延续。

奥斯曼人也任命了基督教亚美尼亚教派和犹太教的首领。这些非穆斯林宗教团体享有充分的自治权,而且集中在固定的社区内生活,这种社区就叫米利特。

米利特几乎就是独立王国,行使自己的宗教仪式,拥有独立的司法和税收权。与当时西方天主教对犹太人和其他基督教派的迫害相比,奥斯曼帝国可谓是天堂。很多犹太人和其他基督教派都跑到了奥斯曼帝国境内。

当然了,奥斯曼帝国首崇伊斯兰教,穆斯林交纳的税比较少,这也导致了很多其他教徒改信伊斯兰教,加速了土耳其民族的形成。

不过米利特制度严重影响了奥斯曼整体的融合,六百年时间内,帝国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和民族,为后来帝国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奥斯曼帝国的奴隶军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土耳其民族形成作出了贡献。帝国军队最初依赖奥斯曼人,但是这些游牧部落的人纪律比较差,君主就开始建立新军,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奥斯曼近卫军。

奥斯曼近卫军从基督徒中招募,大多是希腊人、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只招募8-18岁之间的未婚青少年。挑选的过程很严格,这些青少年被征召后,会统一送到伊斯坦布尔,接受长期训练。

他们要学习文化和军事知识,文化方面,他们需要学习古兰经,突厥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历史,数学,书法,音乐。军事方面,他们要学习骑术、射箭、角力和各种武器的使用。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一门工艺技能和宫廷礼仪。

这些人最终会成为帝国的精英,所以被很多贫穷基督教家庭视为翻身的机会,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被选上。

这种制度也保障了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在数百年时间压着欧洲打。而这些基督教青少年,也最终被同化成了土耳其人。

以上是土耳其民族大致的形成历史,除了说的语言,其实和中国史书上的突厥人基本上没有关系。鉴于不少拜占庭人被融合,他们和罗马帝国算是有一点关系吧。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江蝶梦


首先说突厥这个民族,在北魏时期是柔然国的金山锻奴,成为蠕蠕的铁工!

历史上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兼之经常因为天时问题,食不果腹,这样草原大漠上就兴起血雨腥风,大大小小的族群一直互相融合,又因为水草稀少互相攻伐,或者又分道扬镳,所以在漠北深处民族的特性经常会互相混淆!

现在据一些文献所示,突厥有可能是周幽王时代入侵周国的狄人,也有文献显示可能是鬼方的后裔!

其实后面的高车,刺勒,铁勒,丁零跟突厥都是指一个语系的民族!

在成为金山锻奴后定居金山的,因为金山酷似兜鍪,所以以兜鍪为名,因之得名突厥!

这个时候突厥出了两个惊才绝艳的兄弟俩,阿史那土门和阿史那室点密!阿史那兄弟在柔然王阿那瓌与薛延陀大战中逆袭了阿那瓌,致使柔然功败垂成。至此阿史那兄弟和突厥名震漠北!许多部落前来投靠。草原只钦佩强者,只有强者才能奴役四方!

于此突厥族马上膨胀起来,铁勒最早成为突厥的一份子,因为他们语言相通。

当突厥成为草原的霸主之后,阿史那兄弟兵分两路,阿史那土门成为突厥的可汗镇守草原的东方,而阿史那室点密领叶护镇守草原西边,这就是东突厥西突厥的雏形!原本约定可汗兄终弟及,但是阿史那土门死后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科罗,史称乙息记可汗,科罗也早死,然而室点密同学依旧只能干瞪眼!

因为东西方突厥的利益点完全不一样,所以突厥的分裂只是时间问题!西突厥可以摄取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财富,可是东突厥只能欺压小部族和向南方政权打草谷,所以,两边渐行渐远!

土耳其源自塞尔柱人,是历史上生存在中亚的民族,出于乌古斯人或者土克曼人,总之与居住在金山的突厥人并非同源!但是在突厥强大时裹挟着漠北大大小小数千民族,并同化了许多操同种语系的游牧民族,所以要说土耳其人就是突厥人却比较牵强!

终于在1453年,塞尔柱人大举入侵拜占庭帝国,这个矗立1700年的国度在风雨飘摇中土崩瓦解了!塞尔柱人在这个亚欧大陆交接点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在最强盛时成为跨越亚非欧大陆的强大国度!

但是说土耳其人就是突厥人的说法有些不严谨,首先他们的母族都不是纯粹的突厥人,其次西突厥的室点密叶护带着丝绸之路的愿景一直与纯白人通婚,其突厥血统早就随着历次的通婚稀释差不多了,而7世纪西突厥灭于唐后,其中乌古斯部塞尔柱人自中亚迁至西亚,同当地波斯人结合。

奥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奥斯曼帝国。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这个时候的塞尔柱人还是昔日的乌古斯部落的人吗?

历史大势分分合合,草原牧场一岁荣枯,在千百年的逐水草而居中,血缘早就散乱八方了!在斯拉夫语中突厥和土耳其一个音,但是在斯拉夫语中中国与契丹也是同一个词!

考古发现纯突厥人应该是白种人与黄种人的混血,只能说现在的土耳其人他们的祖先来着中亚罢了!

因此,今天的土耳其人种来源无疑是相当复杂的,但和中国历史上的突厥显然并没有什么关系。


我意纵横1


现在的土耳其人属于西突厥在欧洲的后裔。是土耳其的主体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

突厥,他们的发源并未有定论,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属于匈奴的别支。突厥起源地在叶尼塞河上游,以狼为图腾的一个部落,据《周书·突厥传》中记载,传说突厥人的祖先与狼结合后,生下十男,十男长大后,各娶妻生子,各自为一姓,阿史那就是其中之一。后来迁移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文字为古突厥字母拼写。突厥人原为柔然人的锻奴,说白了就是打铁的,具有高超的冶炼技术,但还是以游牧经济为主,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骚扰掠夺中国边关。

突厥人在南北朝至唐朝时居住在现中国西北地区。隋朝初期分为东西两部分,东突厥在唐太宗贞观四年被攻破,在唐显庆四年西突厥又被攻破,其余部分臣服唐朝。

西突厥虽然被唐攻破,但是在中亚还有另外一部分突厥人——乌古斯部塞尔柱人(属于突厥人),先后自中亚迁至西亚、欧洲,最终同当地波斯人结合。奥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奥斯曼帝国。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至16世纪和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时期达到鼎盛,统治区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个人觉得经过这么长的历史融合,土耳其人既具有突厥人的基因,又有罗马人的基因。


尘海旧史


土耳其人自己声称他们有16个祖先——分别是:匈奴帝国、西匈奴帝国、欧洲匈奴帝国、白匈奴帝国、格克蒂尔克帝国、阿瓦尔帝国、哈扎尔帝国、回鹘汗国、喀喇汗国、伽色尼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巴布尔帝国、奥斯曼帝国。照土耳其这种说法只要是来自亚洲草原腹地的游牧民族似乎都是他们的祖先,那么历史的真相是否如此呢?

事实上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所在的小亚细亚地区拥有足以和古希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比肩的悠久的历史,那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有西台人、鲁维人及胡里特人等等。公元前1800年到前1170年这里兴起的赫梯帝国摧毁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开始同古埃及争霸:公元前1285年赫梯帝国甚至同古埃及展开了人类军事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卡迭石战役。公元前13世纪末印欧语系的民族和以腓力斯丁人为代表的海上民族纷纷迁徙至此并沉重打击了赫梯帝国,到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帝国所灭。

赫梯帝国的灭亡为公元前1300年立国的吕底亚王国消除了一大威胁。吕底亚王国位于今天土耳其西部濒临爱琴海沿岸地区,其领土一度扩张至由色雷斯海峡至安纳托利亚西部。大约在公元前 660年吕底亚开始铸币,是全世界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在吕底亚王国兴起的同时爱琴海西岸的希腊人开始在小亚细亚建立殖民地——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端赫勒斯滂海峡的特洛伊古城就是公元前十六世纪由古希腊移民建立的,公元前十二世纪初迈锡尼城邦联合希腊本土各城邦渡海征服了由早期希腊移民建立的特洛伊城邦,除此之外古希腊人还在小亚细亚西岸建立米利都等殖民据点。公元前612年后进入期的吕底亚征服了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所有殖民城市。公元前546年吕底亚被波斯帝国所灭后整个小亚细亚进入波斯统治时期,直到公元前449年在希波战争结束后缔结的《卡里阿斯和约》才又使希腊人恢复了小亚细亚西岸的殖民城邦。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消灭了波斯帝国,是包括今天的土耳其在内的中东地区进入到一段希腊化的历史时期。然而亚历山大帝国在昙花一现之后迅速分崩离析,由亚历山大帝国分化出来的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相继被新兴的罗马所征服。在向小亚细亚扩张的过程中罗马遭遇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本都王国——这是一个位于小亚细亚半岛、黑海东南沿岸的国家,于公元前281年由米特拉达梯一世建立。公元前88年至公元前63年罗马和本都为争夺小亚细亚展开了持续25年的战争,占有地利优势的本都王国在公元前87年统一了整个小亚细亚并渡海占领了希腊,罗马在此前近百年扩张所得的东方属地几乎尽归本都所有。直到公元前65年罗马大将庞培才征服本都,此后小亚细亚进入罗马统治时期。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定都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的拜占庭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君士坦丁堡古称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在后世也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尽管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一直以罗马作为自己的正式国号,但由于相比罗马帝国时代失去了对西地中海领土的控制后拜占庭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希腊化的国家: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中心正位于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事实上拜占庭城正是古希腊人最先创建的,而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则被确定为改良后的希腊语,宗教信仰为希腊正教(东正教)。因此当时的希腊人可谓是拜占庭帝国的核心族群。这一时期今天土耳其的全部领土均处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这时的小亚细亚和欧洲部分的君士坦丁堡是基督教的重要传播中心,这一时期生活在今天土耳其的土地上的主要是安纳托利亚人、古希腊人和高加索人混血形成的民族,和突厥人、伊斯兰教没任何关系。然而土耳其的国名却源自于突厥的音译,而这一切源自于生活在巴尔喀什湖以北的图尔盖河、恩巴河和萨雷河之间草原上的一个突厥分支——古兹人,又称乌古斯人。

在11世纪乌古斯人形成了一个关系较为松散的部落群——乌古斯叶护国,由4大部族组成。因为遭受来自鄂毕河中游的钦察人的驱逐,乌古斯人开始向西迁徙,而组成乌古斯部落联盟的4大部族中有一支塞尔柱部落。塞尔柱部落的名称源于其首领塞尔柱克,其父是乌古斯部族联盟的一名酋长,名叫帖木儿雅里赫。公元970年左右帖木儿雅里赫因为土地问题与乌古斯部族联盟的大头领——叶护发生了尖锐的矛盾,985年帖木儿雅里赫率领自己的部族脱离乌古斯联盟,迁徙到锡尔河中游和卡拉套山区。这里靠近波斯萨曼王朝的北部边境,住有许多已经伊斯兰化的乌古斯人和其他突厥人。他们不仅游牧于萨曼王朝边境之外,而且还从萨曼王朝境内得到了大片牧场的使用权,条件是为萨曼王朝服役,保护萨曼王朝的边境不受异教徒的侵犯。

此时萨曼王朝正和东面统治着今天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喀喇汗国对抗,处在夹缝中塞尔柱人选择依附于萨曼王朝。与此同时塞尔柱克改信伊斯兰教逊尼派,凭借个人才能受到该地区广大穆斯林的拥戴,很快就成了这一带穆斯林反对异教同族人的军事领袖,这些乌古斯人遂被称为”塞尔柱人“。此后不久锡尔河下游发生了反对叶护的抗税斗争, 塞尔柱人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率众回师毡的,与毡的的抗税者一起赶走了叶护的征税官, 夺取了下游重镇毡的及周围地区。从此塞尔柱名声大振。塞尔柱人这一名称亦因此而在中亚地区广泛流传开来。后来阿里汗的儿子沙赫马立克继任叶护,动员各部反将塞尔柱家族及其追随者赶走,重新夺回了毡的,维护了叶护政权和乌古斯人的传统制度。塞尔柱人只得再次南迁至锡尔河中游与咸海附近。

这时萨曼王朝被突厥伽色尼王朝取代,随即伽色尼王朝和喀喇汗国展开了对萨曼王朝遗产的争夺。塞尔柱人趁双方争夺之际于公元985年占领布哈林东北部。公元1025年阿尔斯兰被推举为塞尔柱人的首领,他率领塞尔柱人帮助喀喇汗国的统治者阿里特勤对抗伽色尼王朝的马哈茂德,结果反而被马哈茂德俘虏。马哈茂德试图通过采取严格的约束措施迫使塞尔柱人臣服:他任命塞尔柱家族世袭贝伊头衔,领有大块牧场的使用权,为王朝守卫北方边疆。然而成为伽色尼羁縻封臣的塞尔柱人在王朝北方繁衍生息,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并大批迁至城市之中居住,逐渐具备了不可低估的政治与经济实力。

公元1030年马哈茂德苏丹驾崩,马苏德继任苏丹,此时王朝新征服的地区(主要是波斯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分裂势力抬头,塞尔柱贝伊图格鲁克(?~1063)趁机在花剌子模地区竖起大旗反抗苏丹统治,南下夺取伽色尼王朝呼罗珊省的木鹿和内沙布尔。1037年图格鲁克率先率领大军击溃了乌古斯叶护沙赫马立克,几乎领有全部的乌古斯部落,1040年在木鹿附近丹丹坎决战中塞尔柱军大败伽色尼军,连克几处城邑,占领呼罗珊全境。图格鲁克定都内沙布尔,建立行政机构,自封为“呼罗珊伯克”,1043年图格鲁克领兵继续西进,并吞米迪亚,进据赖伊、哈马丹。1051年攻占伊斯法罕,并迁都于此。

1054年塞尔柱王朝又征服阿塞拜疆,该地封建主向塞尔柱纳土。1055年应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卡伊姆(1031~1075在位)之召,图格鲁克领兵进入巴格达,消灭了由波斯人建立的什叶派王朝—布韦希王朝,废黜布韦希王朝埃米尔,被哈里发视为救星和保护人。哈里发被迫赐予图格鲁克“苏丹”称号,封他为“东方与西方之王”,成为哈里发的摄政王。从此阿拔斯王朝所有权力悉归苏丹控制,哈里发仅是象征性的宗教领袖。在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1063~1072在位)及其子马立克沙(1072~1092在位)执政时帝国达到极盛时期,武功文治卓著。1064年占领拜占庭亚美尼亚省首府阿尼。1070年阿尔斯兰率兵攻占阿勒颇,其势力扩张到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并从什叶派法蒂玛王朝手中收复了圣地麦加和麦地那。

此时塞尔柱帝国实际上已取代阿拉伯帝国成为中西亚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尽管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早已沦为地方军阀势力手中的提线木偶,但在此之前兴起的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布韦希王朝都只占据着昔日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的部分疆域,而未能取代阿拉伯帝国统治整个中西亚。而塞尔柱帝国则成功将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小亚细亚大部及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等地尽数纳入囊中。然而塞尔柱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征服了昔日阿拉伯帝国所统治的疆域,可当他们面对远比自己先进得多的阿拉伯文明时选择充分尊重这一文明体系。

1071年塞尔柱帝国在凡湖以北的曼齐卡特打败拜占庭军队,俘掳拜占庭皇帝罗麦纽斯·戴俄格尼斯,占领小亚细亚东部。塞尔柱苏丹将大量还处于游牧阶段的塞尔柱乌古斯人打发至小亚细亚,建立起罗姆苏丹国,突厥~波斯文化与伊斯兰教在小亚细亚得以传播。1091年马立克沙把首都迁到巴格达,在聚礼日(主麻日)祈祷中,将苏丹的名字与哈里发并列。11世纪末塞尔柱人的版图东起中亚内陆地区并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接壤,西至叙利亚及小亚细亚,南达阿拉伯海,北至基辅罗斯边境,形成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正当塞尔柱帝国如日中天之时在其东方崛起了真正的对手——被女真人驱赶的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率领下来到西域并成功压制了喀喇汗国,成为西域的新统治者。喀喇汗国的马赫穆德向塞尔柱苏丹桑贾尔求援,于是由此引发了塞尔柱帝国同西辽之间的卡特万战役——这是继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后东亚文明与西亚文明之间又一次巅峰对决,结果却正好与怛罗斯之战相反:战后西喀喇汗国成为西辽藩属、花剌子模也表示臣服于西辽,布哈拉也俯首听命,西辽南部边界越过了锡尔河,以阿姆河为界。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契丹文化在中亚扎下了根。而作为战败者的塞尔柱帝国则逐渐失去了对中西亚各藩属部族的控制——这其中尤其以倒向西辽的花剌子模势头最为强劲,1194年花剌子模甚至击败了塞尔柱帝国,成功在西辽和塞尔柱的夹缝之中崛起成为中西亚又一大强势地缘政治势力。

在东方败于西辽和花剌子模的塞尔柱帝国很快又迎来了西方的敌人——在教皇乌尔班二世的号召下欧洲的各国的骑士组成十字军展开旨在收复圣地耶路撒冷的东征。客观而言:以塞尔柱帝国的国力根本无惧十字军,而且十字军东征最终也的确以失败告终,问题是此时塞尔柱帝国刚在东方遭遇失败,其内部各部族也出现了严重的离心倾向,结果在十字军的催化作用下反而加剧了其内部各部族同中央的对立,统一的塞尔柱帝国逐渐被地方割据势力架空。在由塞尔柱帝国分化而来的各路割据势力中以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存续时间最长。

罗姆苏丹国的创立者是苏莱曼沙,他于1084年定都于伊科尼阿姆(今科尼亚)。罗姆苏丹国西北与拜占廷为邻,两国结成同盟;东南则有十字军在叙利亚建立的基督教国家,以致与东方日益隔绝。但与意大利的商人共和国之间的贸易却很兴旺。苏丹和王公们竞相兴建清真寺、神学院等公共建筑。波斯语文学很发达,神秘派大诗人贾拉勒-丁-鲁米大半生在科尼亚度过。1243年蒙古军入侵小亚细亚,科塞达格一役塞尔柱军溃退,罗姆苏丹国从此沦为蒙古人的藩属,并于1308年灭亡。

罗姆苏丹国的灭亡为其统治下的各部族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天赐良机:其中有一个部族以部族领袖的名字命名为奥斯曼,随着罗姆苏丹国的衰落奥斯曼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299年奥斯曼宣布自己的部族脱离罗姆苏丹国而独立。1326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继位后逐渐征服了原属罗姆苏丹国的几乎全部领土。1331年奥尔汗攻占了尼西亚城并迁都于此。1354年奥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利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奥尔汗还改革了奥斯曼土耳其国家的内部体制:在中央设立迪万、任命维齐尔,向各地派行政军事长官和卡迪铸造统一钱币。1389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组成的联军,1396年又在尼科堡战役中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组成的联军。正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蒸蒸日上之时兴起于中亚的由蒙古和突厥混血的帖木儿帝国开始向小亚细亚扩张,在1402年的安卡拉战役中土耳其君主巴耶塞特被俘,遭受迎头打击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未就此一蹶不振: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23岁的君主穆罕默德二世率领下攻克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拥有千年国运的拜占庭帝国就此灭亡。

进入19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西欧列强和沙皇俄国的打击下彻底沦为“西亚病夫”。1918年10月30日在一战中战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式向协约国集团投降,次年2月8日协约国军队正式进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开始对该城实行军事占领。1920年8月10日奥斯曼帝国同协约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成为英国委任托管的地区;叙利亚和黎巴嫩成为法国委任托管的地区;除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外的全部欧洲领土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希腊;亚美尼亚人和库尔德人获得了自治的权力;剩下的名义上仍归土耳其管辖的小亚细亚领土也成为了意大利和法国的势力范围。然而被奥斯曼帝国统治数百年之久的希腊人并不打算就此住手——伊斯坦布尔城内的希腊裔居民打出希腊国旗,要求将伊斯坦布尔这个充满伊斯兰风格的名字改回拜占庭帝国时代的君士坦丁堡,把圣索菲亚清真寺恢复成为希腊正教的教堂。5月15日希腊军队在当地希腊族裔居民的支持下进入了爱琴海东岸的奥斯曼土耳其第三大城市士麦拿(今土耳其共和国伊兹密尔)。希腊正式将构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横跨爱琴海两岸的新拜占庭帝国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意味着土耳其不仅将失去所有欧洲领土,甚至也将失去爱琴海东岸一部分小亚细亚领土。然而在向小亚细亚腹地推进过程中的希腊人在1921年的萨卡里亚战役中被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国民军击败,“新拜占庭帝国”的伟大理想就此化为泡影。1922年11月1日拯救了国家的凯末尔废黜了奥斯曼帝国的末代之君穆罕默德六世,延续了600多年的奥斯曼帝国在这一天正式宣告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

尽管土耳其一直视自己为突厥后裔,土耳其正是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重要起源地,然而实际上纵观土耳其的历史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高度混血的多民族国家——在作为突厥分支的塞尔柱人、奥斯曼人征服小亚细亚的过程中不可能将这里的原住民全部灭绝,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现代土耳其人应该是塞尔柱人、奥斯曼人同由安纳托利亚人、古希腊人和高加索人混血形成的原住民融合形成的。作为游牧民族的突厥本身就是由众多的草原部族联合形成的操同一语系的民族集合,而不是单一民族,作为突厥分支的塞尔柱人、奥斯曼人同以阿史那部族为核心的突厥汗国的血缘本来就比较疏离,在同小亚细亚原住民融合后实际上今天的土耳其所具有的突厥基因其实已不多了。至于题主提到的罗马血统其实也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长期统治这里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尽管使用”罗马“这一国号,其实却是一个高度希腊化的国家,可以说现代土耳其人从这个高度希腊化的国家所能继承的罗马血统应该是微不足道的。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首先明确一下,就是现在的土耳其人既不全是突厥人,也不全是罗马帝国的后代,他们是多民族多人种繁衍生息而来的人群。

据悉,目前土耳其国内民族主要有土耳其族、库尔德族,总人口7900多万,土耳其族占80%以上,库尔德族约占15%,城市人口占比较大。土耳其语为国语。9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85%属逊尼派,其余为什叶派(阿拉维派);1%的人信仰基督教和犹太教。

土耳其人是土耳其共和国的主体民族,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源自是奥斯曼帝国时期。该民族主要分布于土耳其、德国、法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如伊拉克、阿塞拜疆、北塞浦路斯、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格鲁吉亚、马其顿、科索沃、波斯尼亚、罗马尼亚、中亚、北美等地。他们使用的语言为土耳其语。

事实上,土耳其人只有很少的突厥血统,多数是安纳托利亚的安纳托利亚人、希腊人、高加索民族、库尔德人、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互相繁衍生息融合而来的,此外,还包括巴尔干半岛的原始居民。

虽然土耳其人的血统并非主要来自突厥,但在文化心理认同上,土耳其人普遍接受自己是突厥人后代的学说。

具体而言,土耳其人最早是由乌古斯人与拜占廷希腊人混血而来。1071年之后,乌古斯人开始在安纳托利亚建国,后蒙古伊儿汗国时代大量乌古斯人进入,由此开始了各民族、各人种的长期繁衍融合,由此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土耳其人。


掌上大呼和


土耳其人属于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并且混有蒙古利亚人血统。土耳其人不是从罗马帝国开始形成的,而是从突厥人开始的。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选择了拜占庭,也就是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希腊文化主宰了这里的生活。所以说,这时候土耳其是罗马人的天下没有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是被中国唐朝击溃的,古代西突厥人的一支塞尔柱人的后裔。他们从中亚迁到了西亚以后开始与当地的波斯人结合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后来还建立了罗姆苏丹国。13世纪的时候,他们与同族的奥斯曼人结合,形成了奥斯曼土耳其人。14世纪以后,国力,逐渐强盛,征服了巴勒斯坦,埃及,叙利亚等地方,灭掉了东罗马帝国,创立了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与东罗马帝国中的一些罗马人结合形成,慢慢的形成了现在的土耳其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以后,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所以伊斯兰教在土耳其人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1923年,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共和国建立。


红雨说历史


土耳其人开始是突厥人征服或奴从的中亚游牧部落组成,言语突厥化,后渐渐强大,开始向伊利安半岛的东罗马占拜庭帝国进攻,并将其消灭,把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土其帝国的首都,并对当地各民族强迫伊斯兰化和土耳其化,左手《古兰经》,右手屠刀,手段残忍~所以,现代土耳其人的基因是一锅粥,锅里有多突厥人基因,估计不多~但文化及言语是传承于突厥人是肯定的~






桥下浅草1


十三世纪中期,一个突厥小部落的土耳其牧民从中亚的呼罗珊地区(今伊朗的一个地名,位于伊朗的东北面,土克曼斯坦的南面和阿富汗斯坦的北面)迁移小亚细亚。这群土耳其人大概由两千到四千骑手组成,是一个更大的族群的分部。因为来自遥远东方的蒙古部落入侵,这群土耳其人和他们的家族,在他们的首领苏莱曼的带领下逃离了他们在呼罗珊的家乡。

这段话转译自英国的乔治·肖-勒费弗所写的《土耳其帝国:崛起和衰落》,而这个小部落的首领苏莱曼的孙子就是奥斯曼,奥斯曼便是现在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建立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至少这位研究土耳其的英国学者(同时还是政治家)认为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