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手脚特爱出汗怎么调理?

绯色灬琉璃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夏天天气闷热,很多女孩儿喜欢穿凉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很困扰,那就是脚出汗。许多人手脚特别爱出汗,一到夏天就像被水泡了一样,穿个光底的凉鞋还打滑。脚汗特别多到底是因为啥?是脾虚吗?

手脚爱出汗确实可能与脾胃有关。脾虚的人体内湿气比较重,湿气又爱往下走,所以四肢及脚部爱出汗。一般白天出汗多与脾虚有关,晚上爱出汗与阴虚有关。西医学认为脚汗多不算一种病,据测试,人的脚掌的汗量要比其他部位出的汗量多好几倍。

脚出汗虽然不是疾病,但是容易让人患脚气。足部汗多、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而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容易患上脚气。

脚气会导致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患者感觉足部剧痒,不仅影响足部外观,不能露脚,还会影响心情。

脚部爱出汗应该怎么办呢?

1.穿袜子

出汗严重的人,外出时应穿上薄薄的袜子,可以及时吸收汗液,避免汗液中细菌的滋生。鞋子最好透气、吸汗,鞋底的材质宜选用凉爽的。每天勤换勤洗袜子。

2.热水泡脚

泡脚不仅冬天要做,夏天也要泡脚。水温在50~60℃为宜,每次15分钟。热水可以很好的清洁足部,防止细菌滋生,保持足部干净卫生。

3.酒精擦拭

晚上可以选用酒精溶液擦拭脚掌,也可用0.5%的醋酸铝溶液或10~23%的氧化铝溶液擦脚。

4.按摩健脾

想要出汗少,还得从根本原因出发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健脾的方式减少体内的湿气。可以按揉中脘、天枢、神阙、命门等穴位。按揉中脘穴时,取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右手掌按于中腕穴上,逐渐施力,当穴位有酸胀感时,左右旋转按揉10分钟。中脘穴为腑之合穴,按揉此穴可以调理中焦,和胃降逆。

抻捏天枢穴,取坐位或仰卧位,双手拇、食二指抻捏天枢穴,一抻一捏,交替进行,适当掌握力量,至天枢穴热胀为止,大约10分钟左右。天枢穴有和胃理中、通腑调气之功能。


好了,脚汗多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吧?有多少脚汗多到走路打滑的人,下边报个到!


百科名医


手脚出汗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如果手脚出汗过多,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手脚多汗又称“手脚多汗症”或者“手足多汗症”。

汗腺的分泌是交感神经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例如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还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而中医认为,手脚多汗是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

要根治手脚汗,先要找清病因,先判断是否为病理性多汗。病理性多汗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患结核病、佝偻病、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及精神障碍等系统性疾病患者会发生继发性手汗症。不过,病理性多汗除了出汗多之外,还会伴有其他症状。

手脚多汗,医学上也称做为“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幅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目前根治手脚汗最为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中药调理以及手术治疗,目前的手术方法已经改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尽管见效快但患者术后往往出现代偿性多汗后遗症,所以在一般优先考虑中药调理更为妥帖。


家庭医生名医在线


很多人容易出现手脚出汗多,甚至严重的有如汗珠往下滴,在中医认为,大多属于心脾的功能失调有关系。

心脾的功能失调,也分虚实两种,比如心火亢盛,热迫津液外泄,就会从四肢末端排出汗液,经常会伴有口干舌燥、心烦气躁、失眠多梦、容易紧张、焦虑等症状,治疗以天王补心丸之类的方药。

如果长期饮食肥腻,辛辣刺激,饮酒过度,也容易造成胃肠湿热,脾胃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如果体内湿热阻滞,津液不循其道,也容易从四肢末端排泄,形成手脚心出汗多的现象,多会伴有口干口苦、口臭、排便不畅、舌苔黄厚腻等现象,中医治疗的方药有比如三仁汤等。

脾胃亏虚,有脾阳亏虚或脾气亏虚等情况,阳气不足,不能摄汗,也容易造成手脚心出汗严重,多会伴有疲倦乏力、抵抗力下降、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容易腹胀腹痛、大便稀溏等现象,治疗以健脾摄汗为主,比如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健脾丸等。

心脾两虚,心神不宁,也容易发生紧张焦虑,容易导致出汗多的现象,可以用归脾丸,有补益心脾、补养气血、宁心安神的作用。

平常注意调节情绪,不要过劳过累,养好心脾,注意三餐有规律,定时定量,配合以上各种类型的辨证用药,自然能够安康。

点我头像,可以关注我,有更多中医养生文章,有疑问可以留言。


中医养生郑芝环


这种问题很多,比较突出的就是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五心烦热,还有心脾两虚,大部分以阴虚和心脾两虚为主,,首先要控制心理因素,复杂的心理状态是多汗的原因,要改善这种问题,饮食以清淡多汁的食物为主,必要时服用六味地黄丸 ,归脾丸来调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