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麥肯錫上海被傳“沒錢沒人沒業務”,剛加完班的員工也很懵

向來以高大上形象出現的諮詢公司麥肯錫,也難免遇到員工要在大樓下拉橫幅表達不滿的情況。

6月12日,微博上傳出了有關麥肯錫上海發生內鬥,處於三沒狀態的爆料,並配圖兩張。

其一顯示公司大樓下有一群人拉橫幅的照片,中英文都有,指責麥肯錫為“無良僱主”,“歧視外來員工,違反勞動法”;另一張聊天截圖則透露麥肯錫上海已幾乎垮臺,很久沒有發工資,目前沒業務、沒人、沒錢。

麥肯錫上海被傳“沒錢沒人沒業務”,剛加完班的員工也很懵

聯繫在一起,吃瓜群眾們似乎很容易得出麥肯錫上海發生內鬥而癱瘓,拖欠薪資已久遭遇員工集體拉橫幅討薪的結論。當然,無論是內鬥,還是規模性討薪,這些年職場中並不少見。主要讓人驚訝的還在於“悲劇”乃至“鬧劇”也會在麥肯錫發生。

畢竟這是一家無論是在影視劇還是校招裡都被光環籠罩的全球性頂級管理諮詢公司,甚至高居第一梯隊MBB中的第一位,接觸的客戶多為各行業頭部大公司以及政府高層。其員工也都是所謂高學歷高薪水的“人生贏家”,就拿國內來說,一般也得是“清北復交”的畢業生才夠得上門檻。

事實或許並不如傳言所述。

“我們都表示一臉懵逼。”在麥肯錫上海工作的周坤告訴界面,對於當天公司樓下出現一群人拉橫幅批評公司一事,並不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內部也沒有引起大討論,一切如常。“我到得太早了,沒有看到(現場),後來那群人就走了。”

在脈脈上,也有認證為麥肯錫的員工表示,拉橫幅只是某位assistant級別的員工與公司間的離職糾紛,並非大規模爭議。

麥肯錫上海被傳“沒錢沒人沒業務”,剛加完班的員工也很懵

至於說到傳言中的內鬥以及麥肯錫處於“三沒”狀態,周坤連發了幾個哭笑不得的表情。“只能說是胡編亂造,糾錯都不知從何糾起,太搞笑。”畢竟就在事發當天,他還忙到了凌晨快兩點。此外也有員工表示,公司內部並不存在MD職位以及所謂的華東區。

很快,麥肯錫諮詢發表官方聲明進行闢謠,稱遭遇惡意謠言誹謗,並表示在華業務現狀良好,經營業績處於歷史最佳水平。

麥肯錫上海被傳“沒錢沒人沒業務”,剛加完班的員工也很懵

其實就總體而言,雖然可能遭到一定衝擊或挑戰,目前國內諮詢行業的市場算是發展到了一個較為成熟的階段。而外資諮詢公司們一直以來始終把握著中高端市場,預算充裕的國企和知名民企都被它們輕鬆收入囊中,這些項目的進行也並不需要花費太大力氣。而諮詢公司的主營業務和競爭優勢也已經走向細分,市場格局比較清晰,例如麥肯錫主要做戰略,埃森哲做IT,波士頓做運營。“一家失去客戶,誰都搶不走,因為每家公司所掌控的領域不同,市場也有它自己的生態。”北大縱橫合夥人朱寧就曾這麼表示。

當然,“華而不實”的爭議聲也一直有存在。

“管理諮詢是一個你不當大團隊管理者或管理諮詢者就很難意識到重要性的一件事情……很多人會以McK的幾個大中華區失敗案例為證來說這公司名聲大於能力。”2017年,一位名為“有熊出沒”的知乎網友在回答“在麥肯錫工作是怎樣的體驗”一題時也談及了自己對公司遭到一定質疑的看法,且作出了兩種個人解讀:

“一是一些人覺得這樣的公司不應該有失敗,就好像很多人看一個名人希望他/她身上沒有缺點一樣,但這是不可能的;二是從本身來說,很多持這種觀點的人對管理諮詢比較看清,或對管理本身就很看輕。我個人認為這不可取,不論小到一個團隊還是大到一個國家,成功的管理和制度是至關重要的,成功的管理不意味著每一個環節的高效和使每個被管理的人都開心,而是要使整個系統以一個合理的長遠模式運行,並且對管理者保持長期吸引力。”

無論如何,對於周坤及其許多同事來說,加入麥肯錫仍是一件頗為值得自豪和高興的人生經歷。儘管由於簽了保密協議不便透露具體薪資待遇情況,他對此方面的收穫並無不滿,MBA畢業的他對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挺有信心。

簡單科普一下諮詢公司的職位情況和薪資福利。作為管理諮詢領域三巨頭(MBB:麥肯錫、貝恩、波士頓)之一,麥肯錫的門檻不低。如果是本科或碩士生,校招成功入職的基本為北清復交或世界名校畢業,他們往往從基層做起,一般工作三年升職。具體的薪酬水準也要看拿的當地還是全球性標準,一般國內起薪為30至35萬元一年,北美的起薪可能高達約14萬美元,差距不小。

麥肯錫上海被傳“沒錢沒人沒業務”,剛加完班的員工也很懵

升職算是最主要的加薪渠道。而根據一項2018年各大戰略諮詢公司晉升及薪資水平調研報告,在頂級諮詢公司裡,MBA文憑對於升職加薪具有重大意義。從Associate級別開始,即進公司3-5年時,讀完MBA才比較符合公司的期待。

麥肯錫上海被傳“沒錢沒人沒業務”,剛加完班的員工也很懵

有項目團隊一起拼,晉升道路也相對明晰穩定,在一些員工看來,相比於內鬥,其實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反而比較向好,甚至是最讓人珍惜的。“由於諮詢公司的組織架構相對扁平,晉升之路是平行的,同事之間的勾心鬥角也相對少很多。從客觀上容易維護良性的人際關係。”一位麥肯錫員工表示,“因此M家留給了員工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人際關係網絡。即使離職了,朋友們大多還是來自當年一起奮鬥過的前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