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嬰幼兒脊柱發育黃金期是什麼時候?

啟明星138717721


寶寶脊柱發育有三個黃金期,在這期間需要寶爸寶媽的細心呵護,切不可做傷害寶寶脊柱的事情,以免對其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一、第一個時期(2~3個月)

這一階段的新生寶寶脊柱是非常柔軟的,幾乎是直的。從第3個月開始,寶寶脊柱將會形成第一個彎曲:脊椎前凸,寶寶慢慢學會抬頭等動作。所以,寶媽們在照顧寶寶時,一定要格外注意保護好寶寶的頸椎——在幫助寶寶學習抬頭時要注意抬頭的時間、頻率及幅度,循序漸進的練習,不可一蹴而就;抱寶寶時,儘量平抱,用手護住寶寶頭部及頸部,給其脊椎一定的支撐。

二、第二個時期(6個月)

這一階段的寶寶脊椎得到了一定的鍛鍊,頸部肌肉及背部肌肉得到強化,開始形成第二個彎曲:胸椎後凸,這時候的寶寶大多都可以不用任何支撐就能單獨坐著,但由於寶寶脊椎還未完全定型,所以在寶寶嘗試坐的時候,寶媽最好在寶寶背後扶著或者放一個枕頭給予一定的支撐,等寶寶逐漸坐穩後再慢慢嘗試抽離,讓其獨坐。以免讓寶寶養成前傾的習慣,長大後很容易變成駝背,影響寶寶氣質。

三、第三個時期(1歲)

這一階段的寶寶脊柱形成第三個彎曲:腰椎前凸,寶寶開始嘗試站立、行走,但由於寶寶骨骼尚未完全鈣化,脊柱還未定型,所以寶媽要注意寶寶學走路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給其脊椎及腿部骨骼造成傷害,將來容易出現脊椎側彎或X型腿、O型腿。

在這三個時期如果寶媽做了一些傷害寶寶脊柱的行為,對寶寶的傷害那將是一輩子的,往往家長很容易無意識地做出下面幾件傷害寶寶的事情:

1、過早抱寶寶。3個月以內的寶寶脊柱和頸椎都非常柔軟,經常抱很容易造成頸椎的損傷和使脊柱出現側曲,最終導致畸形。最好讓寶寶經常平躺,使頭、背處於同一水平線上,會更有利於寶寶脊椎的發育。

2、過早讓寶寶坐。寶寶生長是有一定的規律可行的,寶媽切記不可打破規律,拔苗助長。因為坐姿對脊椎的要求較高,寶寶六個月大時,脊椎才剛剛發育到承受身體重量的狀態,如果過早讓寶寶學坐,很可能會給脊椎帶來過大的壓力,造成脊椎彎曲變形。


母嬰參考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脊柱發育的黃金時期,剛出生時,寶寶的脊柱會出現輕微的後凸,這是正常的,爸爸媽媽不必擔心。

隨著寶寶生長,他的脊柱會逐步出現生理性彎曲,分三個階段:

3個月左右,寶寶會抬頭,頸椎前凸;

7個月左右,寶寶會坐穩,胸椎後凸;

12個月左右,寶寶會行走,腰椎前凸;

雖說寶寶1歲左右就會形成這三個彎曲,但是隻有到了6、7歲時,脊柱彎曲才會徹底固定下來。若這期間做了一些傷害寶寶脊柱的行為,對寶寶的傷害那將是一輩子的。


如果寶寶出現先天性脊柱側彎以及隱性脊柱裂,則提示脊柱發育異常。爸爸媽媽應引起重視。


正常的脊柱矢狀面是呈“S”形的,而從後面看,它則在一條直線上。但如果因某些原因導致脊柱某一段偏離了中線彎向一側,則稱為脊柱側彎(也叫脊柱側凸)。


脊柱側彎在我國青少年中的發病率達2%—3%,並且女生佔多數。

脊柱側彎會影響孩子身高和內臟發育,需要及時就醫矯正。


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正確站姿很重要!

坐姿很好,值得小朋友學習!可是這位小朋友呢?不值得學習哦~

正確的睡姿有利於脊柱健康~~

這個姿勢也標準,哈哈哈!

向前進,步伐很標準哦~~~

站著洗澡對身體有好處!


兒科醫生鮑秀蘭


  嬰兒期是嬰兒脊柱發育的黃金時期,如果這個階段做一些傷害寶寶的脊柱、脊柱發育不良,不僅對脊柱疾病埋下禍患,也會引起嬰兒駝背、肩高等,影響寶寶以後的個人形象和氣質。

  那麼,請寶媽掌握以下3個黃金期:

  1,第一生理曲線:大約3個月左右。

  剛出生的寶寶,脊柱很柔軟,幾乎沒有彎曲,完全直。直到出生後3個月,頭部和其他動作的運動才開始發生,使頸部和背部的肌肉得到加強,脊柱開始形成第一個曲度,即前凸。

  2,第二生理彎曲:大約6個月

  當嬰兒大約6個月左右時,大多數人可以單獨坐著而不需要任何支撐,然後脊柱就會形成第二個彎——胸椎後凸。

  3,第三生理彎曲:約1歲

  當寶寶1歲了,開始蹣跚學步,脊柱會出現形成第三個彎曲的腰椎前凸,顯示腰椎向前。

  因此,在這三個生理過程應注意,不要過早讓脊柱承受身體重要,一定要循序漸進,遵循運動發展規律。出生後頸背部肌肉力量不足時,一定要注意託好嬰兒的頭部,避免頭部失去支撐導致頸椎損傷,不要過早讓寶寶獨坐、學步、站立,注意培養正確抱孩子的姿勢,注意糾正不恰當的坐姿、睡姿,以免由於不良習慣使脊柱形態甚至功能收到影響。脊柱一般在孩子上小學後初步固定,但仍有一定可塑性,即使是青少年也還是要注意糾正不良姿態的,避免長期不良姿態造成對脊柱形態的影響,而嚴重的脊柱畸形必然會導致功能收到影響。

  最後,家長還應謹慎使用揹帶,吊帶將使寶寶的脊柱保持垂直位置,使脊柱壓壓和扭轉,這也不利於寶寶脊柱的發育。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寶寶出生三個月的時候。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骨頭都還沒發育好,更不要說脊椎了。小寶寶在三個月的時候除了在睡覺的時候是躺著的,其他的時間基本上都是由父母懷抱著的。然而家長抱的時候無非是用手環住寶寶的整個身體,保證寶寶不從手上摔下去。有的人初次帶孩子並沒有經驗,抱寶寶的姿勢一旦不正確,不僅會給孩子帶來了不舒適感,還會影響他的脊椎發育,造成駝背的問題。

寶寶出生六個月的時候。寶寶6個月的時候,脊柱部位基本發育成熟,且此時頭部也能夠自由活動,因此此時的寶寶可以解鎖豎抱姿勢。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據科學研究表明,六個月的寶寶的脊椎雖然基本上發育成熟,但仍處於可塑性階段,還有可能會被改變,因此豎抱時間不易過久(一般不超過10分鐘)。

一歲的時候。寶寶滿1歲時脊柱發育的第三個黃金階段,這時寶寶大多已經會走了,脊柱也已經發育成熟了,但是並不代表完全成型,到六七歲的時候,才會完全發育成熟。因此此時還是重視寶寶脊柱的發育,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在寶寶的發育的“黃金期”,一定要好好抓住這個時間段,促進寶寶長高以及防止寶寶駝背,尤其是要密切關注孩子脊椎的發育情況,調整他們的坐姿和站姿,改善個人氣質和促進身高發展。


脊柱側彎李主任


一般說,寶寶脊椎在生長髮育過程中,第3個月時開始出現第一個彎曲,向前凸起;第6個月時出現第二個彎曲,向後凸起;在1歲時脊椎慢慢成形。如果6個月內就讓寶寶學坐或長時間靠坐像在嬰兒車類似的車背太軟的地方,很容易會造成寶寶脊椎側彎,內臟器官發育也可能受影響,因為6個月內的寶寶骨骼還較為柔軟且他背部肌肉缺乏足夠支撐力量。

這裡就不得不提嬰兒車的選購問題了。寶媽們在給寶寶購買嬰兒推車及讓寶寶坐嬰兒推車時,需將寶寶的骨骼發育放在首位。

嬰兒推車的選購,需要與寶寶的年齡結合!不同年齡段,寶寶發育情況不同,適合的嬰兒推車也不一樣。寶媽們應根據寶寶生理特點來選擇合適推車,讓寶寶坐得舒心,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具體的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6個月內的寶寶:寶寶不足6個月,不建議坐嬰兒推車。這個時期的寶寶骨骼脆弱,不能久坐,首先是在不平的路面推車容易搖晃,寶寶脊椎可能因搖晃撞擊受損,甚至久坐後出現上述脊椎變形的病例,此外,久坐避震效果差的推車,顱骨也容易受外力撞擊而損傷。

2、6個月至1歲的寶寶:建議選擇較寬大、可坐可躺的嬰兒推車。寶寶脊背嬌嫩,久坐易疲乏,平躺更為舒適,還可以適當休息。當然,此時寶寶呼吸系統發育未完全,坐得低,吸入過量下沉到接近路面的汙染物,很容易呼吸不暢及感染呼吸系統疾病。

3、1至2歲半的寶寶:建議選擇中型的嬰兒推車,此時的寶寶活潑好動,不喜歡被推車所束縛,而是喜歡向外張望及觸碰外面的物品,且推車太高的話,寶寶可能會掉下來摔傷。

4、2歲半-4歲的寶寶:建議選擇小輪、輕便型的嬰兒推車,此階段寶寶體重增長速度快,太重的推車不利於推行,而輕便型推車重量輕,上下臺階、汽車和地鐵方便,更利於出行。

當然選擇嬰兒推車還要注意功能、材料、質地、品牌等,但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同年齡階段選擇相適應的產品,而且,不能把寶寶長時間置於推車照看,適當抱抱等能促進寶寶與親人的親近感,更利於寶寶的成長。#清風計劃#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我們都很關心寶寶的身高、體重、吃奶情況,但往往會忽略一個重要的生長部位——脊椎。如果粑粑麻麻一些無意識地行為導致寶寶的脊椎發育不好,那就很有可能導致寶寶駝背、高低肩等情況,別的不說,氣質就完全輸給了別人家的寶寶!

寶寶脊椎發育的三個生理彎曲都是在嬰幼兒時期形成的,發育黃金期分別在3個月左右——頸椎前凸、6個月左右——胸椎後凸以及1歲左右——腰椎前凸。


為什麼3個月左右是寶寶脊椎生理彎曲的黃金時期呢,那是因為寶寶開始會抬頭啦,這使得他的頸部、背部肌肉得到加強,脊柱也形成第一個彎曲——頸椎前凸。

等寶寶學會坐著的時候,也就是6個月左右的時候,那他的第二次生理彎曲也就開始了——胸椎後凸。


而第三次脊椎彎曲——腰椎前凸,就是寶寶學會走路的時候行程的。

雖然以上三個時期是寶寶脊椎發育的重要時期,但是,要到六歲、七歲左右,寶寶的脊椎彎曲才會穩定下來。

脊椎發育對寶寶至關重要,但還有不少粑粑麻麻無意識地做出一些傷害寶寶脊椎的事情來,大家一定要重視。


過早豎抱寶寶

豎抱的姿勢會增加寶寶脊椎的壓力,長期過重的壓力可能會使脊柱出現不正常彎曲,導致脊柱發育畸形。

強行讓寶寶坐、爬、走


很多人覺得寶寶比別人家寶寶會坐、爬、走得早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其實不然,過早讓寶寶坐著反而會形成脊椎側彎,而過早得早呢也讓還未發育好的脊椎承擔了過多的壓力。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嬰幼兒相對於成人來說是特殊的群體,很多方面跟成人有很多地方不一樣,有必要了解清楚,給他們更美好的呵護。剛出生的新生兒的脊柱非常柔軟,幾乎完全是直的。嬰幼兒脊柱發育黃金期是什麼時候?

一歲以內是嬰幼兒脊柱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內,他們脊柱會出現三個生理彎曲。

第一個彎曲是頸椎前凸,在嬰幼兒出生後3個月形成。這時,他們開始出現抬頭動作,頸項部的肌肉得到強化。他們的抬頭笑一笑,讓人感覺幸福。所以在他們出生後的前三個月,注意保護好他們的頭部,用手託著。

第二個彎曲是胸椎後凸,在嬰幼兒出生後六個月形成。此時,寶寶可以不用任何支撐就能單獨坐著。看著這一進步,無疑令家長們開心激動。

第三個彎曲是腰椎前突,在嬰幼兒出生後12個月形成。這是,寶寶基本都會走路了。

嬰幼兒的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六坐八爬就是與脊柱發育有密切的關係。家長應密切注意自家孩子的生長髮育,萬萬不可掉以輕心,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指導專家:王智運(頭條號:南順醫脊柱外科王智運),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順德醫院脊柱外科主任。

專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脊柱側彎等脊椎問題。


醫聯媒體


嬰兒的脊柱發育黃金時期是在一歲以內的時間,其中在三個月左右,會形成第一個彎曲的脊椎。在六個月左右,會形成第二個彎曲的脊椎部位。一歲左右時,因為嬰兒已經開始學走路了,脊椎又出現一次發育的黃金時期。

所以,在嬰兒脊椎發育的過程中,不要在剛出生脊椎比較脆弱的時候頻繁抱孩子,也不要受到壓迫。還要注意營養的條件充足,才能更好地發育。

總之,嬰兒時期脊椎的發育是整個人生的黃金時期,在發育過程中要注意寶寶的脊椎安全。


廣東骨科專家團


三十多年前我在國外用傳統經絡學說和現代分形相結臺創立的脊柱及射療法和分形針灸療法是一個龐大的理療系統,傳抪極廣,集養生防未病與治療於一法,老少皆宜,由嬰兒的生理結構,需專論之

嬰兒在過三個脊柱發育期,在一週歲可加入脊柱反射療法,即通過脊柱調理全身發育,而且可以從父母的遺傳性作為參考,揚長避短而作最大限度整型從根本上改變嬰兒體那些不盡人意的器官配合,如父母都較短小,可通此調控在1一一4歲三年裡為嬰兒的身高有5一10公分以上貢獻值,鼻不挺,孔朝天,兩眼睛距離太遠,眼皮下陲,耳朵招風都可提前在-3一一6個多月時調整。JJ較小的男或BB較小的太平公主也是稍帶而糾偏,以便為長大成人後成終生遺憾。舉個例子觀音會的童子扮演者都成長為大器偉岸,秘訣在兒時的處理,,,,

因系嬰兒脊柱發育百年大計,年青母親必須知理熟悉操作,而且需要掌控你指頭下的感覺,確定保證你的孩子的脊椎發育,切記寓養音樂脊柱於母子同樂。

理論

一個健康的孩子與脊柱發育相關。生命的過程是一個由軟向硬的變化過程,而最易感覺這個變化的是你的指腹,因此學習此嬰兒脊柱反射療法家庭理療,就景一個通過母親指頭與嬰兒脊柱之間的信息紐帶,因此每一位母親要掌握嬰兒脊椎的健康模式是必須的,

千年養生文化敗在零文化的Chiropractic,我的民族自尊心被西方的隨心所欲重創,決心打造這個組合與之較量而重振華夏文化的雄姿。

知識準備 1987年的赴美訪問學者有機會將傳統思維的古代分形和當時湧現的分形幾何學。那是一個無限機會並存的年代,我選擇了這條通古今變化之道。因這條路可天止盡的請足思維深處的好奇心,而且會幫你不斷進取創新.

古人發展自我修復意識

傳承到今天的經絡穴位療法要正本清源出整個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或者全貌是不可能的。然一個理性的自組織起源學說我們有理由相信包括1,一根針,2,一個穴,的起緣偶然性到整體系統的理性。一個控制論觀念直接被引入我的創新過程。當時我參與的帝國理工的生態防治工程,具啟發性的是平衡系統的失衡與一個控制因子介入,練系統重建平衡。這讓我們堅定不移把在美國學到的易經太極陰陽分形觀念整合出一個極具革命性創新思維資源,3,分形發生器。 因此脊柱射療法和分形針炙產生是一個旨在用現代分形科學,重新發現古人找到用指頭和針為控制工具(止痛)重建、均衡人體的過程,離開帝國理工來到曼城天理寺當道長,於是這些觀念全部有機會付諸實踐。

附嬰兒脊椎反射療法圖


天觀易3階控制論創新



1、第一個生理彎曲:3個月左右出現。剛出生的寶寶,脊柱非常柔軟,幾乎沒有彎曲,完全是直的。直到出生3個月左右,才開始有抬頭等動作,從而使頸部及背部肌肉得到強化,脊柱也開始形成第一個彎曲——頸椎前凸。

2、第二個生理彎曲:6個月左右出現。當寶寶6個月左右時,大多都可以不用任何支撐就能單獨坐著,這時脊柱就會形成第2個彎曲——胸椎後凸。

3、第三個生理彎曲:1歲左右出現。到寶寶1歲前後,開始蹣跚學步時,脊柱才會形成第3個彎曲——腰椎前凸,表現為腰部的脊柱向前凸。雖說寶寶1歲左右就會形成這三個彎曲,但是隻有到了6、7歲時,脊柱彎曲才會徹底固定下來。若這期間做了一些傷害寶寶脊柱的行為,對寶寶的傷害那將是一輩子的。而家長的這6個無意識的行為都會傷害到寶寶脊椎。

1、過早豎抱寶寶,豎抱的姿勢會增加寶寶脊柱的壓力,而寶寶頭部的重量基本全部壓在頸椎上。3個月以內的寶寶脊柱和頸椎都非常柔軟,長期豎抱會容易造成頸椎的損傷和使脊柱出現不正常彎曲,最終導致畸形。月子裡的寶寶必須是橫抱的,而且要托住寶寶的頭和頸:滿月後,我們就可以豎著抱寶寶了:可以讓寶寶趴在大人肩膀上,大人托住寶寶的頸背,以減少對脊柱的壓迫。千萬不要一隻手托住寶寶屁股,這樣的坐姿抱法,會增加寶寶脊柱的壓力,對頸部和軀幹肌肉發育都不好。

2、抱不離手。很多家長為了寶寶容易入手,常常會採用抱睡。其實抱睡,除了影響孩子進入深度睡眠。更嚴重的是,抱睡時寶寶身體脊柱處於彎曲狀態,長期如此,養成依賴性後難以矯正,影響正常生長髮育。

3、過早讓寶寶坐立。寶寶的生長髮育是遵循一定規律的:“三翻、六坐、八爬......”因為坐姿對脊柱要求非常高。6個月時,寶寶的脊柱才發育到相應的狀態,足以承受身體的重量。過早的讓寶寶坐,脊柱會變得脆弱並影響發育,甚至彎曲變形。

如果孩子6個月以後還不會坐怎麼辦呢?其實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都不盡相同。如果寶寶的生長髮育指標都正常,家長也無需過於擔心。此外,也不應讓寶寶過早地站立。因為正常情況下,7個月左右,寶寶才能伸直自己的膝。過早站立,寶寶容易形成X形腿或O型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