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本碩博連讀,旁人難以企及的學霸!“長江學者”李培月的傳奇之路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教育部為提高中國高等學校學術地位,振興中國高等教育設立的專項高層次人才計劃。近日,教育部公佈了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名單,其中,

長安大學的李培月教授入選“長江學者”青年學者。

本碩博連讀,旁人難以企及的學霸!“長江學者”李培月的傳奇之路

李培月本碩博均就讀於長安大學,是長安大學自主培養的卓越青年人才,現任長安大學環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陝西省先進工作者,陝西省五四獎章獲得者,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主持和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20餘項,合作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各1部,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SCI收錄40餘篇,5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4篇曾入選ESI熱點論文。獲教學和科研獎勵或榮譽10多項。現為現為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IAH)、國際礦井水協會(IMWA)、中國地質學會(GSC)會員,Exposure and Health、Mine Water and theEnvironment國際SCI期刊副主編及多個國際SCI期刊客座編輯,60餘種國際期刊特邀審稿人。

本碩博連讀,旁人難以企及的學霸!“長江學者”李培月的傳奇之路

十年專業路,越走越愛

2004年,李培月考入長安大學,當時只是隨性地選擇了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但隨著所學知識越來越多,實踐經歷越來越豐富,他漸漸意識到這個專業很有意思,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很有價值,於是越來越喜歡,之後連讀碩士、博士,在這個專業的學習道路上一走就是十年。

李培月的本科階段是在踏實中度過的,常年坐在第一排,認真聽課記筆記,考試成績優秀,連續三年以年級第一的成績獲得一等獎學金,參加了兩次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均獲得一等獎。但從專業學習到學術研究的轉變發生在大三那年,他跟隨張益謙老師到內蒙古進行野外調查,和舍友在鄂爾多斯高原上每天徒步行走幾十公里,勘測地形地貌,區分不同時代的地層界線,測量水位和取水樣。這次經歷讓他愛上了這個專業,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濃厚興趣為主導,李培月踏上了他的學術研究之路。

本科階段,除了優異的成績之外,他還發表了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參加了一些科研項目,並被順利保送攻讀碩士和博士。博士畢業前,長安大學下發了關於優秀博士生預留校的文件,李培月符合留校條件,在2013年簽訂了預留校工作協議

本碩博連讀,旁人難以企及的學霸!“長江學者”李培月的傳奇之路

學術需要勤奮 ,汗水產生靈感

研究生階段,李培月榮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憑藉超人的論文成果獲得“芙蓉學子·科研學術獎”。“勤奮、聰明、持之以恆”,這是導師錢會教授認為科研人應該具有的特質,這也是他在李培月身上看到的品質。李培月在博士入學時,錢會教授對他提出要求,博士期間發要表5篇SCI文章才能畢業,而他立馬錶態:“我可以發表10篇!”這種不服輸的勁頭一直伴隨著他,既勇於挑戰又並不急躁,這種性格讓他在枯燥的研究面前站穩腳跟,別人能做到的事,他認為自己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李培月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熟練且系統,對於所學的水文水資源領域發展現狀瞭解得十分透徹,對國際學術領域的發展水平和理論創新點十分敏感,因此在論文寫作中能夠敏銳地感知國際理論空白點,有針對性地提出個人觀點,他的論文水平較高,並且能夠引起理論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充分體現了一位年輕科研工作者的前瞻性和創新性。

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卓越的專業水平來源於大量的文獻閱讀,這不僅培養了李培月較高的專業素養,也大大提升了他的英文水平,為他在外文期刊上發表論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李培月看文章速度很快,普通學生看一篇外文文獻要一天的時間,他能達到一天精度兩三篇,泛讀十幾篇;他寫文章速度也快,別的人寫一篇論文要半年到一年時間,他只需要一到兩個月。他是別人心目中難以企及的學霸,但是,他平時的那種努力程度也是別人想不到的。

有句話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對於這句話,李培月有自己的理解。他說:“根據我自己的經歷,靈感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也是在獲取大量的信息之後經過自己觀察、思考,才慢慢產生的,所以我覺得我的科研生活中汗水應該佔了100%,因為靈感實際上也是汗水的結果。不付出、不思考就不會有所謂的靈感。”

本碩博連讀,旁人難以企及的學霸!“長江學者”李培月的傳奇之路

榜樣李培月

在錢會教授的團隊裡,李培月是一個標杆,他的不懈努力大家看在眼裡,他的高要求也成了大家的高要求。在李培月的帶動之下,他們這個團隊裡的人普遍提高了對自己發論文的要求。從情感上來說,李培月讓大家相信,很多原本遙不可及的目標其實是可能實現的,這取決於你怎麼做,並且堅持多久。

李培月也有他自己的偶像。他將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作為學術榜樣。“李儀祉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水利建設人才,並親自主持建設陝西涇、渭、洛、梅四大惠渠,樹立起我國現代灌溉工程的樣板,為我國水利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陝西人民受益尤大。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才能永遠受人景仰。”

走上科研之路雖時間不長,李培月已經在默默地提煉著自己的感悟。他說:“做科研工作首先要能吃苦,因為確實比較枯燥;其次要善於積累,多讀文獻,多思考;做科研還需要持之以恆,因為很多時候,付出的不一定很快就有回報,回報也許是很久之後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堅持;好的科研,還需要和其他人多交流,不管是比你牛的,還是沒你牛的,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多和別人交流,也會給你自己帶來靈感。”

本碩博連讀,旁人難以企及的學霸!“長江學者”李培月的傳奇之路

《自然》上發表論文長大第一人

2012年9月8日,李培月在QQ空間上寫道:“打算向Nature/Science發起衝擊”。經過長期的資料搜尋和項目跟蹤研究過程,一年後,他開始動筆撰寫論文,到正式發表經過了三輪修改,歷經八九個月。2014年6月5日,李培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題為《Accelerate research on land creation》的學術論文,這是合校以來長安大學學者以第一作者身份首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

這篇文章以我國多個山區城市正在開展的“削山造城”工程為背景,系統介紹了這項工程的重要意義,同時理性分析了工程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問題,認為應吸收全國、全世界相關組織及專家,多部門共同協作,加快、加強平山造地工程中的科學研究工作,共同解決此類工程中存在的技術、理論及工程難題,儘快形成該類工程建設的相關規範,用以指導實際工程建設,為此類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避免地質及生態環境問題的發生,降低該類項目的環境、技術和經濟風險。

文章發表後,在國內外學界引起了熱烈討論。《自然》(Nature)是英國著名雜誌,創刊於186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權威的科學雜誌之一,2014年的影響因子為42.351。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李培月的導師、環工學院副院長錢會教授說:“能夠在《自然》上發表論文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近二十年來,中國的高校教師中,能在上面發表文章的都是大牛級別的人物。”

在2014年6月舉辦的陝西省首屆研究生創新成果展中,李培月及其團隊申報的“一種同時確定水文地質參數和彌散參數的野外試驗方法”榮獲一等獎,這是長安大學在該次成果展中榮獲的唯一一項一等獎。在2014年度第五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評選中,李培月榮獲“李四光優秀博士生獎”,並作為獲獎代表在大會上發言,獲得這一榮譽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國僅有三名。

本碩博連讀,旁人難以企及的學霸!“長江學者”李培月的傳奇之路

李培月教授的優秀事蹟和累累碩果集中展示了長安大學青年學者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樹立了政治進步、品德高尚、貢獻突出的優秀青年典型。長安大學擁有眾多諸如李培月教授這般優秀的高層次人才,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累積了雄厚的師資力量,學校一直秉承“弘毅明德 篤學創新”的校訓精神,堅持走“創新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科研水平,紮實推進一流學科建設,持續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全面推進建設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建設!

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頭條號:長安大學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長安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