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则天墓前的61个“守灵人”为何都没有首级?

李勇材


一代女皇武则天和老公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叫“乾陵”。这座大墓,充满了各种谜团。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对“皇帝夫妻墓”,即男女都做过皇帝的双皇帝夫妻墓。乾陵坐落于今陕西咸阳市乾县的梁山上,是一块绝佳风水宝地!

这个“风水宝地”作为帝陵,是唐高宗在世时就选好的,非常考究。武则天死后,儿子唐中宗李显把母亲武则天,和早前已入葬的父亲李治合葬在了乾陵。

古人讲究“生同室,死同穴”,把父母合葬一处,也算作为儿子的唐中宗李显尽一份孝心了。


乾陵:唯一没有被盗的唐代帝王陵

乾陵地宫建造的十分结实牢固,据说是至今唯一座没有被盗墓贼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为什么没被盗挖呢?

不是后世的盗墓贼们善良,也不是什么阴兵怪力守护,而是历史上的盗墓贼们“无从下手”。来了一拨又一波,个个都想打乾陵宝藏的歪主意,可惜都是无功而返.....

我说说历史上几个大型盗墓团伙的“光顾史”,个个凶神恶煞的来,灰头土脸的走。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起义军首领黄巢,气势冲冲带着40万大军,在乾陵四处挖了四五十米深,搞得到处是大坑,也没有挖出墓道。

走了一波,还有不死心的,又来了一波。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崇州节度使温韬,也是率领军队,兴致匆匆,扬言要挖开乾陵,发笔横财。又是折腾了一番,掘地三尺,累得汗流浃背,可惜依然一无所获!

后世历代的盗墓贼一波又一波,陆续纷纷“问候”乾陵,却都垂头丧气的败走。


乾陵:诡异的“六十一藩臣像”

作为唐朝一大帝陵,乾陵一直有两个诡异现象,非常令人关注:

一是矗立在乾陵前的名震古今的武则天“无字碑”,一块高大而空无一字的墓碑,至今依然成谜。

二是矗立在乾陵前的诡异“六十一藩臣像”个个有身无头,又成一大惊天谜团!

峰子哥今天只讲其中一个:诡异的无头“六十一藩臣像”

乾陵“六十一藩臣像”,也叫“宾王像”,据说最初有64尊像,现今我们见到的是61尊。这些尊石像,代表着臣服于大唐王朝的六十多个藩属国国王(或藩臣)。

后人也认为这61尊石像代表“藩国使者”,习惯上称“六十一藩像”。他们齐刷刷且姿态恭敬的排列于陵前,甚为壮观。

从雕像看,多为胡人装饰,穿戴各异,高度与真人相仿。每一尊石像都是按照当时藩王的身高及样貌等身打造,且每一尊石像的背后,都刻着石像主人的国别、姓名及来历。

比如至今姓名可考的36人,吐谷浑、吐蕃、突厥、安北、北庭、安西等众多民族或都护府。这些雕像的身份,有藩属国国主、南北方民族首领、部落酋长以及城主等。

由于年代久远,石头风化及风雨侵蚀,很多石像字迹模糊化。至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

这些藩国首脑,生前效忠于大唐;皇帝死后被立成雕像,护佑阴间的二帝。石像个个双手拱于胸前,神态谦卑,这足以令人想象到当时我国的唐朝,国力多么强盛,可谓万国来朝,四夷宾服,国威震慑之强之烈!


乾陵:“六十一藩臣像”无头原因

那么,石像的头颅为何不翼而飞?关于此事,主要有下面几种说法:

1、地震说。

据史载,明朝嘉靖年间,发生震级高达8级的关中大地震,死伤无数,石像有可能遭受地震波及。石像并不牢固,脖子处较全身较细、容易震裂。

另外考察发现,断头的并不只是石人像,还有石马和石鸵鸟。

但峰子哥认为,地震说并不靠谱。乾陵距离当年的地震点华县有100多公里,从石像头部断裂情况来看,地震力度不致,人为可能性更大。


2、洋盗贼说。

清末民国年间,国家落后贫弱,外国侵略者纷纷涌入中国,洋人盗墓贼也随之涌入。乾陵石像的东方文化和艺术价值较高,一些洋人团伙砸下石像头颅,作为文物流向国外。

峰子哥认为,这一点说法也站不住脚。且不说是不是洋人所为,至少有一点:如果洋人真要想做坏事,完全可以盗走整尊像,犯不着只拿个头颅。既然决心干坏事,就没有拿得不疼不痒的。


乾陵:一个最可能的真相

地震说、洋盗贼说,都不太靠谱,到底真相是什么?


峰子哥认为比较靠谱原因是:胡人和汉人的泄愤、宣泄,我就姑且叫它“胡汉破坏说”吧。

其实有专家也指出,在辽、金、元时期,乾陵石像损坏最为严重,而当时陕西这个地方,恰恰就是这些少数民族的管辖范围。

唐亡后,这些石像主人的后代们,少数民族统治者们,觉得自己的祖先形象被摆放在乾陵,往大了有辱国格,往小了说有失人格,情感上无法接受,气急之下就把头颅砸掉了。

而当地的汉族人又受这些胡人统治压迫,见到乾陵矗立着那么多胡人石像,种族对立掺杂着个人私愤,加上生活不如意,不敢明着反抗高压,暗地里咬牙切齿,只好拿这些胡人石像泄愤了。

六十一藩臣像,最终不幸的成了当时胡人和汉人双方共同的“宣泄点”。

看完了,也说说你的感想吧!

【原创:峰子哥;点关注更多趣历史!】


峰子奇观


神秘的乾陵就坐落于,陕西咸阳境内梁山北峰之上。远眺梁山,其三峰北高南低,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部,宛如美丽的女人仰躺于天地间,恰与武则天的女性形象吻合。因而乾陵又有“史上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



梁山南二峰之间,是长长的司马道。司马道两旁堪称盛唐石刻的露天博物馆,依次排列着华表、翼马、鸵鸟、仗马及牵马人、翁仲、无字碑、述圣纪碑、宾王像、石狮等大型石雕120多件。


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61座无头宾王像,史上有多种宾王像为何无头的传说。有书君就来聊聊有关乾陵宾王像的历史吧。


一,乾陵选址的传说。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他清醒的意识到,纵观历史没有不亡之国,没有不盗之陵。他吸取教训制定了,以山为陵的规制。


因梁山有利于女主之说,武则天力劝李治,选择梁山作二人合葬之地。易经中乾为天,又象征着兴旺强健。取乾为天之意,陵墓取名乾陵。有书君认为,从选址到取名,也许冥冥中暗示着女主则天将称帝。


二,宾王像的由来。


李治薨逝后,曾有11个国家派来使臣参加葬礼。武则天为展大唐万国来朝的气派,同时幻想着在阴世亦享阳世荣宠。她将61来宾用石头雕刻成像,立于墓前朱雀门两侧守灵,因此又称“蕃像”或“宾王像”。



这些石像采用原雕手法,其高度和真人相仿,雕刻着各民族不同服饰,其背后刻有国家、身份地位、姓名等。他们双手前恭,犹如真人一般毕恭毕敬肃立,以示对大唐的敬仰尊崇。


有书君认为,这些宾王像不但展示了大唐精美的雕刻艺术,更是睦邻友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大唐盛世的明证。


三,宾王像无头的传说。


郭沫若曾赋诗道“六十一宾立露天,栩栩如生守陵园”。颇为遗憾的是宾王像的头颅皆被砸落,实感美中不足了。


其实在明朝初期,这些宾王像的头颅还是完好无损。刘伯温曾有诗作《乾陵》,其中一句“蕃王俨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就可以佐证宾王像头颅被损应该是明朝后期的事情了。


有关宾王像无头的传说,在民间亦有几种不同版本,且听有书君一一分解吧。


第一种盗墓说: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来了许多传教士。他们以传教为名,四处盗挖珍贵文物偷运国外。因为宾王像太过沉重无法偷运,他们就把头颅砸下运走。


有书君认为,这种传说不太靠谱,残损的石刻头像并没有太大的文物价值,偷运出国有些费力而无太大利益。而且还有人在周围的田野中,发现过几个石人头颅。所以这种传说不足以为据。


第二种外国使臣阴谋说:相传明末清初,有外国使节到乾陵游玩。他看到宾王像背后的刻字,看见自己的祖先再给唐朝皇帝守灵,觉得是奇耻大辱。他们施计诱骗百姓将宾王像头颅砸下。


有书君认为,使臣诱骗百姓只是砸下宾王像的头颅,而没有推倒整个石像,其背后的隽刻的国家、身份、姓名依旧存在,外国使臣就有些俺耳盗铃之嫌了。有书君认为,这种传说也不足以为据。


第三种地震说:相传明嘉靖年间,陕西华县发生八级强度地震,破坏力极大,而乾陵距离华县只有100公里,亦属于震中地区。据说,此次地震发生在子夜时分,死亡八十多万人,各处建筑大量损毁。


宾王像也未能幸免于难,因为石像全身受力不均,尤其颈部较细,容易折断,致使宾王像头颅脱落。同时,专家发现还有部分石马等头颅也折断了。


有书君认为,灾害损毁说比较靠谱。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人们,对地震的破坏力还是心有余悸吧。有书君认为,这种传说可以合理的解释宾王像为何无头。



历经千年,乾陵地面的建筑虽已有所损毁,可是它们依旧向世人展示着残缺的美丽。


武则天真的是一个善于用时间打败一切的人,她死后用1300年时间,证明了其陵墓的坚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更证明了她巾帼不让须眉的睿智。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乾陵是中国仅存未曾被盗,保护完好的大型帝王陵墓,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所在的梁山南二峰酷似仰卧的女性胸部,因而被称作双乳山,乾县当地人习惯上又把乾陵称为瓜(姑)婆陵。


笔者本人在乾陵石马道村有亲戚,小时候经常去乾陵游玩,石人翁仲首级全部缺失的原因笔者曾经多次询问过当地村民,一致的答案是,这些石人的头部是被当地村民敲掉的。


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应该比较高,当地村民敲掉石人头部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当地民间传说,这些石人翁仲日久成精,每到后半夜就会活动,在附近山野四处奔跑,疯狂践踏当地村民种植的庄稼。

村民们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被毁,有的人家甚至是颗粒无收,村民们没有办法就联合起来,把这些石人翁仲的头部全部敲下来扔掉,说来也怪,自从石人的头部被敲掉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村民庄稼被毁的事情。

当然,以上只是当地的传说而已,石人成精的说法并不靠谱,但这个当地人口口相传的说法却是一个例证,也即石人的头部是被当地石马道村民敲掉的可能性非常大,至于是不是被外番使者谣言蛊惑,这就无法考证了。


东焺


一代女皇武则天,生前很风光,死前很低调,主动去帝号,归葬乾陵,去陪了先她而去的唐高宗李治,回归了一个本色女人。

武则天的墓葬位于陕西省乾县的梁山上,她的墓葬有两个流传千古的不解之谜,一是墓前巍峨耸立的一座石碑,了了然,空无一字。二是题目提到的墓前61个没有首级的守陵人。今天只谈第二个不解之谜。

所谓武则天墓前的无头石像,是指排在乾陵朱雀门两侧的石人群像。东边有29尊,西边有32尊,每尊石像都与真人一样大小,看打扮好像是来自异域他邦的外国使臣,只是他们的头颅全部不翼而飞。

那么,为什么石像上的头都神秘消失了呢?对于这个谜题,人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认为那是八国联军的杰作,因为搬回他们国家能卖个好价钱。另外,八国联军心里琢磨,那有外国人在中国皇帝面前毕恭毕敬的道理,所以,不管值多少钱,反正不能让他们国家的人丢脸,于是把头搬走。没有脸,又认不出来谁是谁。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到过乾陵,这种说法可能就是人们出于对八国联军的痛恨,而故意为之,好让中国人民永远不忘那帮罪恶滔天的强盗。



有文献记载,在明朝末年,乾县大面积流行一种可怕的瘟疫,死者不计其数。老百姓中普遍有一种看法,认为是乾陵中的外国使臣和洋人作怪,只有让他们脑袋搬家,才能拯救整个县,于是大家商量之后,将所有石像的头都敲碎了。

在明朝还留传一个故事,说乾陵的石人在太阳落山后,都纷纷变成妖怪为害人间,在村里践踏田地,贪吃猪牛,无恶不作。老百姓抡起锄头,怒而砸之。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价格不扉的文物,既然无法全部搬走,不如取其关键部位,也便于藏匿,于是一部分人偷了头像,做起了发横财的春秋大梦。



其实,武则天死于公元70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而且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乱,和平年代也许没有人敢打帝王陵墓的主意。但是,在战乱岁月,人们的眼睛都是红的,恨不得全天下的东西都占为已有。有史料记载,从古至今乾陵光是被大军阀就光顾过无数次,虽然他们没有打开通往地宫的大门,但是完全可以泄愤外面的石人。所以,时间可以摧残一切,说不定在若干年以后,武则天的无字碑上也会被捣蛋分子刻上满满的文字。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在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内,有61个石像,诡异的是,它们都没有头。李治死的时候,当年有邻国的许多首领都来吊唁,武则天看了之后非常感动,就把这61国首领雕像放在这里,为李治守灵。当时的各国都极力巴结唐朝,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求之不得。

但是,据说在明末的时候,有一邻国使臣来访问,参观了乾陵后发现自己的祖先居然在这里守灵。他非常气愤,但又无法发作。于是天黑后去附近破坏庄稼,天亮后告诉村民,是石像成精了,导致农田被毁。吃瓜村民真信了,于是一起去把石像砸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盗墓贼把石像的头砸下来,运出国给卖了。这两种说法都有点传说的味道,毕竟石像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而这种说法最为靠谱,那就是地震破坏说。明朝时期,乾陵附近曾发生过8级地震,导致死伤无数,由于这些石像本来就不太坚固,而细细的脖子又是最脆弱的地方,所以很容易就断了,再加上不止是这些石像,就连石鸟,石兽也有断裂现象。而且,后来有人从周围的农田里曾发现过这些石像的头颅,因此,地震破坏的可能性大一些。


历史密探


武则天的陵墓座落于陕西咸阳市乾县的梁山上,称为乾陵。

这里埋葬着她和她的夫君唐高宗李治,因此又被称为历史上唯一的“皇帝夫妻墓”,意思是说夫妻二人都做过皇帝。

关于乾陵,有许多传说和谜团,其中在陵前站立的61尊没有首级的石像,给后世留下了诸多猜疑。然而,至今却没有人能破解其中奥秘,那么这61个守灵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又是为何被人取掉首级呢?


(乾陵前的无头石像)

第一,石像的来历。

这些高约1.5—1.7米不等,按1:1的比例雕刻的石像,在穿着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有的束腰袍服,有的披发左衽,有的紧袖翻领……唐朝服饰是交领右衽,因此不用看脸,单从这61尊石像的服饰雕刻上来看,他们全非汉人。

另外,在石像的背后都刻着姓名、职衔、属国等个人简历。

权威人士凭着这些证据指出,这些石像,多是臣服于唐朝的藩国首脑或者藩臣的雕像。

据考古发现,最初石像有64个,但后期由于遭到破坏,只剩下61个。这61尊石像栩栩如生,毕恭毕敬地站在陵墓前,守护着陵墓中的武则天和李治。

因此这61尊石像被称为“61藩臣像”,又叫“宾王像”。

第二,石像的传说。

据当地传说,早在唐初,有位名叫阿史那元庆的突厥可汗,他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受到了部落的爱戴。


(阿史那元庆可汗)

为了使部落更加强大,他和繁荣的唐朝结盟,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

因此在他死后,被雕刻成了石像,放在了乾陵。

后来,他的孙子阿史那石明听说后,极为不满,于是伪装成喇嘛找到了乾陵,果然在石像中找到了阿史那元庆的石像,感到羞辱的阿史那石明觉得受到了屈辱,便怒而砸之。

守陵人见有人搞破坏,当然不依,于是狠狠教训了他一顿,并将他撵出了乾陵。

阿史那石明见打不过守陵人。入夜便窜入邻近农田里大肆踩踏,并四处造谣说是石像作祟,只有砸碎石像的头,才能解灾去难。

老百姓信以为真,于是群起而砸之,最终砸毁了这61尊石像的首级。

第三,关于石像的去处。


(刘伯温剧照)

虽然有那样的传说,不过,明朝初建时,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曾到过乾陵,他为此还写了一首诗,他在诗中记载了当时石像的情景:“蕃王俨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由此可见,在明朝初年,这些石像还是完好无损地排列在乾陵的前面,其壮观可想而知。

那么,石像的脑袋,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专家最肯定的一个说法,是明朝嘉靖年间,在陕西华县发生的一场大地震。

据史料记载,由于地震发生在夜晚,凶猛的地震让许多在睡梦中的人都未能生还,据官方统计当时死亡人数达到了80多万人,可谓史上罕见的大灾难。乾陵正好处于地震带,因此站立的61尊石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

支持这一说法的证据是在1906年,有个日本考古学者曾到过乾陵,他在日记中写下了他看到的情景,说当时尚有20多尊石像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

但是,这个说法比较牵强。毕竟除了首级,石像的身体部位还是比较完好,不像是经历了地震后的样子。


(多灾多难的明朝)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明清时候,由于乱世,盗墓贼四起。

乾陵由于地形复杂,在历史上也屡遭人算计而不能成功。

明清的这帮盗墓贼显然也无法超越前人,然而空手而归毕竟心有不甘,于是他们把算盘打到这61尊石像身上。

由于石像本身非常笨重,只有头部尚能携带,所以他们便砍掉了石像的首级,拿走变卖。

除了这两种说法,还有一个说法是由于明朝瘟疫灾害非常多,特别是陕西这一带。

穷苦的老百姓在遭受痛苦的同时,明廷又不能及时赈灾救难,因此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老百姓便以讹传讹,说是这些石像成精,造成的灾难,所以,苦不堪言的老百姓砍掉了石像的首级。

总之,关于这61座石像的首级究竟去了哪里?到如今也没有说出子丑寅卯来。

不过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早晚有一天,武则天这个像谜一样的女皇后的生前身后事,都会大白于天下。


张生全精彩历史


武则天和李治合葬于乾陵,位于距西安80多公里处的陕西乾县的梁山上。据史书记载,乾陵规模非常庞大,墓区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和石雕石刻。不过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现在只有司马道两侧的石刻群雕保存的比较完好。

在这石刻群雕中不仅有人们熟知的无字碑,还有61个没有脑袋的“守灵人”石像。今天石头就来说说这些石像。

其实这些石人像叫做“六十一藩臣像“或“宾王像”。据学者考证,唐高宗李治下葬时,有来自周边11个国家的61名使臣和官员前来出席葬礼。武则天为了向天下宣扬大唐国威,同时也为了让他们在阴间继续享受到异邦使臣的顶礼膜拜,便令人按照使臣的模样雕刻了石像。

据史书记载,每座石像背部都刻有他们的国名、官职和姓名。但是经过岁月侵蚀,现在只有几尊能够辨认出名字,分别是疏勒国王裴夷健密施、康国王泥涅师师、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朱俱半国王斯陀勒、石国王子石忽那、吐火罗王子特勒羯达健等7尊。

其中疏勒、康国、于阗、朱俱半位于现在的新疆地区,波斯就是现在的伊朗,石国位于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吐火罗位于阿富汗。

这些石像严格按照使臣、官员的身高和穿着雕刻而成,虽然他们的穿着不尽相同,但动作几乎一样,他们全部双足并立,两手前拱手抱笏板,毕恭毕敬地整齐排列于陵前。可遗憾的是,这些石像的脑袋却不见了踪影。

当然,这不是武则天刻意弄的。因为直到明朝初年,这些石像还都是完好无损的。不过从明代中后期开始石像受到严重损毁,直到清朝末年,石像的头部才完全消失。那么这是为何呢?

一、毁于地震。据学者研究,明朝嘉靖年间的关中大地震是造成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剧烈地震,震级高达8至11级,共造成80多万人死亡。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受灾严重。而石像的颈部属于最脆弱的部分,所以许多石像的头部在地震中发生断裂,有的甚至滚落到很远的地方。

二、毁于偷盗。清朝末年,许多外国人大肆偷盗中国文物。圆明园、莫高窟等很多地方未能幸免,陕西乾陵也不例外。而这些外国人鉴于石像太过沉重,不好带走,于是只把头部敲下来盗走。

我认为,毁于地震的说法要可信一些。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石头说历史


既然有人身,则必有人头。

可现在立在神道旁守卫的诸石像生确实没有人头

前不久,在乡下一个小庙里,见到一尊将军头像,石雕的。在当年这石料坚硬如铁,刻凿起来相当费力。这头像只有一个头。怎么来的?据说是文革中扫除封建迷信,一个年青人,一甩二锤一锤撞击落下来滚到半坡上的土地庙前,那么陡峭,这头像也稳稳落定,再不滚了。后来就有上年纪的老人,把它搬入土地庙外的石板下。再后来拆迁,乡人请香烧纸告诉"将军″起身,又搬入寺中外廊,并出了一年灯油钱。放在哪儿十多年了。这一辗转,也是文物迁移存亡的一个缩影。

武则天神道旁的石像,如果当初有,后来没有,那很可能是人为地破坏。这石像脖子纤细,容易折断。如果是地震损坏,那附近必有跌落,讲究的人必会妥善处理,毕竟中国民众善良,敬天畏地,尊崇神明。 如果雕一个人头安上去,一个人头配六十一尊体身,应该非常有趣。

(如果可能是当年成像是没做头,那么,无字碑无文字就好理解了。)

兵乱。唐朝的蕃邦多,入侵攻占长安好几次,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多藩邦异族,看见自家人给唐人女主站岗守陵,心头窝火,打碎打落了像头,让人分辨不清是吐蕃人,鲜卑人,回纥人,南诏人,还是夜郎人之类,就不是自己邦族人了。所以,极有可能是某一次的集体毁像暴行。





劉一千五


武则天的墓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事情都令人们讨论不休。比如武则天的陵墓为什么千百年来无人能盗,武则天的墓一直被盗墓贼盯上,因为墓里可是有两任皇帝,即使武则天是以皇后的礼仪下葬,可她也曾是皇帝,墓里的宝贝数量可想而知。

历史上大规模的盗陵行动有三次,其中还有一次是几十万人挖,都失败而归,因此人们都在猜测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武则天的无字碑到底是什么意思,去过武则天陵的应该都见过无字碑,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在讨论为何歌颂功德的碑上面一个字都没有,武则天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一个便是守陵人没有首级。

这也是武则天墓的一个亮点,有六十一个石头人,都没有首级。人们一直在讨论,这些石像为什么没有头,头去哪里了呢?这些石像和真人身高差不多,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没有头。脖子那里都是凹凸不平的,也就是说,头并不是被谁割了,或者是自然脱落。

目前有一种说法是,一场地震将这些石头人的头全部给震掉了,因为脖子处比较脆弱,可是话说回来,六十一个全部被震掉似乎有点太巧了。明朝史书记载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外国使者看到石头人后非常愤怒,他认为自己的先人在这里是一种侮辱,(六十一个石像基本都是外国使臣以及蕃臣)于是他编了个理由告诉人们一定要把石头人的头破坏才行,当时迷信的人们信了他的说法,于是纷纷去将脑袋破坏。

这是目前为止最为靠谱的两种说法,至于其他的说法便不一一列举了,因为毫无根据,也没有一丁点的可信度。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本野史记载过,六十一个头都被温韬给拿走了,这个温韬盗武则天墓不得果,于是选择把这些头给拿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无字碑,无头人,武则天的一生充满谜团。她的陵墓前站着61尊石人像,身高大小和真人接近,却唯独没有脑袋,究竟是何原因?且听吾慢慢道来。

武则天生前称帝,但死后被废帝号,只能以皇后身份和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

乾陵坐落于陕西乾县梁山之巅,距西安80公里左右,据说这里是著名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强强联合,一起给武则天找的墓地。当然,这个说法相当不靠谱,因为袁天罡早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就仙逝了,这个时候武则天还是一个12岁的黄毛丫头。

乾陵的规模相当大,而且很传奇,因为如此著名的陵墓竟从未被盗——确切来讲是从未被成功盗掘过,1300多年来,各路盗墓大神纷纷光顾,但无论是冷兵器还是大炮火药,都无法撼动乾陵,那工程质量杠杠的,在我国历史上实属汉奸,当时的承包商一定没有偷工减料。

除了未被盗墓的谜团,再就是乾陵外61尊没有人头的石像之谜。

就在乾陵陵园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分布着61尊石人像,这些石像残高在1.5米至1.77米之间,身高和真人差不多,而且都是一些外国人的形象。这些外国人都是外国使者,用他们守陵是为了突出“万国来朝”大唐盛世气象,因此被称为“蕃像”、“宾王像”。

更重要的是,这些石像齐刷刷的都没有头颅,但他们原本都是有头的,在明朝人写的乾陵游记中就有明确记载,只是明朝以后头颅才“神秘失踪”了。

关于这些守陵人的头颅去向,有四种说法:

一是地震毁坏,可信度80%。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1月,陕西华县发生了史上记载最强烈(震级8至8.3级)的关中大地震,造成巨大破坏。乾陵距离华县100公里,因为工程质量过硬,防震等级高,并未受到毁灭性打击,但这些石像顶不住,最脆弱的颈部首当其中,全部断折。这种说法可信度是最高的,因为古代守陵人或守陵兽大多都遭受过毁坏。

二是百姓破坏,可信度40%。

据说乾县一带曾流行过一场瘟疫,死者不计其数,有一个神棍给当地官府和百姓出主意说,这些都是乾陵的守陵石像在作怪,因为他们是外国人,会给当地带来噩运,只要让他们脑袋搬家,就能消灭瘟疫,拯救百姓,于是当地人就把所有石像都砍了脑袋。这种说法有一定可信度,因为古代老百姓是很愚昧很迷信的,但并无史料记载。

三是盗窃毁坏,可信度20%。

据说近代一些前来中国“探险”的外国文物贩子,看到乾陵61尊石像后,如获至宝,但苦于石像巨大无法搬运,便只把石像脑袋盗走。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实则不然。别管中国还是外国人,既是文物贩子就对文物价值略知一二,这种粗糙的石像并无多少市场价值。

四是洋人破坏,可信度5%。

且说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在乾陵发现这么多外国使臣,居然恭恭敬敬地站在中国皇帝面前朝贡,太丢面子了,于是抡起锤子把石像的头都砸烂,借此发泄愤怒。这种说法最不靠谱。一是八国联军侵华根本没有到过陕西;二是既然泄愤,干脆把整个石像砸烂更简单,只砸脑袋更麻烦,不符合逻辑。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认为上述哪一种说法更合理呢?你又有什么见解?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