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名畫背後|親情的天平:從弗蘭德蘭的《忒修斯父子相認》談起

林碩 中國國家博物館

名畫背後|親情的天平:從弗蘭德蘭的《忒修斯父子相認》談起

忒修斯

親情的天平:從弗蘭德蘭的《忒修斯父子相認》談起

林碩 中國國家博物館

忒修斯(Theseus)是古希臘神話中雅典最偉大的國王之一。他的事蹟不僅多次出現在希羅多德、普魯塔克等史學家的著作當中,也是歷代畫家最鍾愛的古典主義題材之一。1832年,作為學院派大師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愛徒,伊波利特-讓·弗蘭德蘭(Hippolyte-Jean Flandrin)憑藉油畫《忒修斯父子相認》斬獲當年的羅馬大獎。兩千多年來,民間始終流傳著關於忒修斯的各類英雄故事,經久不衰。比如:斬殺牛頭怪米諾陶諾斯、擄走亞馬遜女王希波呂忒等等,這些內容筆者在此前的專欄中也有專文講述(參見林碩:女子能擎半邊天——魯本斯的《阿瑪戎之戰》,中國美術報網2018年3月8日)。但是,弗蘭德蘭所描繪的這幅名作,並不是上述題材,而是集中刻畫了忒修斯不懼萬難,前往雅典與父親相認的情節,展現出鐵血英雄千里尋父的另一面,將父子之間的親情展現給世人;與一代妖后美狄亞親手殺害幼子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猶如愛與恨佔據著天平的兩端。

忒修斯自幼與母親愛絲拉(Aethra)生活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的特里真城(Troezen),從未見過父親埃格斯(Aegeus)。套用今天的詞彙,這位英雄人物的童年難免有些“情感缺失”。造成該現象的原因在於:忒修斯並非雅典國王埃格斯的婚生子女,而是私生子。當年,埃格斯先後迎娶了兩位王后,都沒有為他生下男性繼承人。苦惱的雅典國王決定前往請示德爾斐神諭,以求得子嗣;得到的答案是:“在回到雅典最高處之前,即使見到最好的人也不要解開酒囊之口,否則你必將死於悲傷”。一頭霧水的埃格斯帶著滿心的謎團返回雅典,途經特里真城之際,受到君主庇透斯(Pittheus)的盛情款待。酒宴之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微醺的埃格斯將德爾斐神諭之事告知庇透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被譽為“智者”的庇透斯立刻參透了其中的奧妙:在埃格斯返回雅典之前,如果與女子結合,將生下一個男孩成為日後的曠世雄主;但埃格斯本人也將會因為這個男孩喪命。洞悉秘密的庇透斯很快將自己的女兒愛絲拉公主找來,讓她與酩酊大醉的埃格斯私定終身。

由於埃格斯與愛絲拉並無夫妻之名,不宜久居特里真,於是不久之後便啟程返鄉。臨別之際,他給愛絲拉留下了一柄寶劍、一塊盾牌和一雙草鞋,告訴她:如果神能賜給我們一個男孩,這些就作為日後父子相認的信物吧。埃格斯將信物妥善地隱藏在洞穴之中,又搬來巨石封堵洞口。他再三叮囑愛絲拉:不要對孩子洩露他的身世,直到他身體強壯到足以移開巨石的時候,再把信物交付與他。換言之,狡猾的埃格斯打起了如意算盤:如果愛絲拉能生下男孩,待他長大之後自然足以取出信物;若是生了女孩,絕對無法挪動巨石,也就不必來雅典給我製造麻煩啦......

名畫背後|親情的天平:從弗蘭德蘭的《忒修斯父子相認》談起

忒修斯

十個月後,愛絲拉公主果然如同神諭所言,誕下一名男嬰。作為公主的愛絲拉未婚生子,在城邦裡引起了許多蜚短流長。為平息流言,她只得對外謊稱男孩是自己與海神波塞冬(Poseidon)孕育之子,悉心撫育。或許是得到海神波塞冬的庇佑,愛絲拉生下的男孩忒修斯不但才思敏捷,而且英武異常。但是,缺少了父親的童年始終是忒修斯心中的痛。終有一日,母親愛絲拉把他領到當年埃格斯埋藏信物的巨石旁,將一切的真相和盤托出。孔武有力的忒修斯輕易推開巨石,取出父親留下的劍、盾、草鞋等信物,決定前往雅典認祖歸宗。母親愛絲拉公主對兒子貿然前往尋親的舉動表示擔憂:雖然長久以來自己和埃格斯沒有任何直接聯繫,但道聽途說的消息卻不絕於耳。據說埃格斯回到雅典之後,很快便迎娶了一位新王后——科爾基斯的美狄亞公主。兩人婚後也生下了一位王子,也就是忒修斯的異母弟弟。作為私生子的忒修斯前往認父,埃格斯是否會坦然接受?王后美狄亞又是否會百般刁難呢?有鑑於此,愛絲拉公主竭力勸阻兒子從長計議,切莫操之過急。

或許是長期積壓在心中的情感需求過於強烈,對於母親的勸阻,忒修斯置若罔聞。他毅然決然地背起寶劍、盾牌,踩上草鞋,踏上了千里尋父的旅途。讀到這裡,您是否想起了《苦兒流浪記》中走遍天涯海角都要找到父親的雷米·巴布朗呢?小雷米在尋找父親的途中遇到了各種惡棍,經歷了許多坎坷磨難,而忒修斯的旅途也是一波三折。他生活的特里真城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要前往雅典必須通過盜匪遍佈的科林斯地峽,輕則錢財被劫,重則成為刀下亡魂。除了陸路之外,尚有一條水路可通雅典,但耗費時間。兒行千里母擔憂,愛絲拉公主強烈建議忒修斯乘船前往雅典,但是藝高人膽大的忒修斯堅決選擇陸路,並對母親袒露心聲:“父親留給我的信物是寶劍、盾牌和草鞋,就是讓我用它們打開通向雅典之路。倘若我們父子相逢之時,他看到我手中的寶劍、盾牌沒有一滴血跡,腳上的草鞋並無半點灰塵,會不會倍感失望呢?”看到昔日襁褓中的嬰兒已經成為眼前激昂陳詞的少年,愛絲拉公主感到無比欣慰,並祝福兒子早日見到其父。

忒修斯一路披荊斬棘,在雅典的赫卡託姆拜昂月(正月)抵達,恰逢“泛雅典娜節”慶典。“泛雅典娜節”是雅典最重要的宗教節日之一,市民們會舉行一系列盛大的慶典來紀念守護者雅典娜、迎接新年的到來,包括敬獻一百頭公牛作為犧牲的“百牛大祭”,可謂人頭攢動,異常熱鬧。進城後的忒修斯壓抑了面見父親的渴望,沒急於前往王宮。一路走來的坎坷使他成熟了許多,決定先在城裡盤桓幾日,瞭解一下雅典的民情。打探之下,百姓紛紛指責國王埃格斯被妖后美狄亞鼓惑,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大家之所以稱美狄亞為“妖后”,是因為她善於用毒,心黑手辣。其實,美狄亞和埃格斯並非原配夫妻。他的第一任丈夫是盜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Easun),並育有二子。然而,伊阿宋在流亡途中和科林斯公主墜入愛河,引得美狄亞妒火中燒,下毒害死公主,更慘無人道地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逃至雅典。虎毒不食子,如此蛇蠍心腸的女人,又怎會容得下忒修斯呢?

果不其然,就在忒修斯抵達雅典之時,美狄亞早已知悉其身份。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登上王位,她決定故技重施,借刀殺人。美狄亞告訴年老昏庸的埃格斯:“‘’百牛大祭‘’上來了一位外鄉人,還揹著一柄沾滿血跡的寶劍,一定是您的仇人派他在城中製造騷亂,趁機行刺。國王陛下不如將他請進王宮,賜宴款待。臣妾在酒中下毒,神不知、鬼不覺地除去這個禍患!” 已經喪失判斷力的埃格斯對美狄亞言聽計從,立刻命人前往城中把“不速之客”帶到王宮,依計行事。此時的忒修斯正在街市上查訪,忽然被國王的衛士“請”入宮中赴宴。在雅典王宮裡,忒修斯第一次見到了埃格斯。眼前的父親已經不是母親口中那英姿勃發的模樣,而是一位沉迷酒色、鬚髮花白的老者,不禁讓這位千里尋父的孝子心中一顫。但忒修斯很快回過神來,因為有一道毒辣的目光從父親的背後射出。毫無疑問,目露兇光之人就是美狄亞。

“遠道而來的外鄉人,歡迎你來到雅典城!請享受我們為你準備的宴席吧!”埃格斯尷尬地寒暄,並示意廚師端上酒菜。然而,美狄亞對於忒修斯如鯁在喉,菜還沒有上齊,便從壺中倒出了毒酒,慫恿丈夫端給“外鄉人”。看到埃格斯臉上那不自然的表情,忒修斯心裡早已猜出了七八分,唯一的疑惑是:這究竟是父親的主意?還是美狄亞自作主張?為了試探,他裝作在不經意間抽出埃格斯當年留下的信物——寶劍,假意切肉。就在他揮劍的瞬間,年老的埃格斯眼中射出了一道希望之光,他顫抖著說道:“這柄寶劍?你是我和愛絲拉的兒子?”忒修斯望著父親,平靜地點了點頭。只見埃格斯揮動右手打翻了毒酒,又伸出左手去觸碰忒修斯的臉龐,自言自語道:“我差點毒死了自己的兒子……我差點毒死了自己的兒子……”周圍的侍衛、大臣和侍女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場面震驚,紛紛圍攏過來,仔細端詳這位年輕的王子。另一些知情者,則將焦點鎖定在美狄亞身上,想看看妖后如何自圓其說。眼見事情敗露,美狄亞再也無顏留在雅典,倉惶逃往科爾基斯。

父子重逢的喜悅讓縱慾頹廢了十餘載的埃格斯重新振作,立志在有生之年和兒子忒修斯一道勵精圖治,重振雅典。當時,雅典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克里特索貢”。由於克里特王子安德洛革俄斯(Androgeus)死於雅典,兩國結成世仇。為了平息事端,雅典人每逢九年之期便要向克里特國王進貢七對童男童女,供牛頭怪米諾陶諾斯享用。為了除掉禍患,樹立王位繼承人的威信,忒修斯自告奮勇前往克里特島。臨行前,父子二人相約:此行如能成功誅殺牛頭怪,則歸來之時船升白帆;倘若忒修斯不幸遇害,則掛黑報喪帆。故事的結局是:勇武的忒修斯衝破迷宮,殺死了米諾陶諾斯,卻在歸航之時誤掛黑帆。年老的埃格斯在岸上遠遠望見黑帆,誤以為兒子命喪克里特,在絕望中跳海自盡,印證了當年的神諭。

悲從中來的忒修斯埋葬了老父,登基即位。雅典人為了紀念新國王斬殺牛頭怪的豐功偉績,便將他乘坐的這艘船保存下來,不斷將腐朽的木頭更換,以使其歷久彌新;由此衍生出後世著名的哲學命題——“忒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查看更多藝術資訊請下載中國美術報網APP

中國美術報網網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