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家訓|林則徐《十無益》,把握人生方向

林則徐在他的人生歷煉中,寫下了“十無益”,告訴我們,人生只要沒有從根本來下手,會空忙一場,會過得非常的空虛,所以這十件事值得我們去思考:

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妄取人財,佈施無益;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從這“十無益”我們也感受到,林則徐強調人生要重實質,不能重形式,重空乏的外表。

家训|林则徐《十无益》,把握人生方向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

第一,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連父母都不孝,天天拜神,甚至於佈施很多錢去建寺、建廟,有沒有用?沒有用!最重要的要依照聖賢、依照這些神哲的教誨去做事,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而世間一切事蹟的聖哲,所有的教誨一開始絕對是強調以孝道為根本。所以儒家講“夫孝,德之本也”;佛家講“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也是從第一福“孝養父母”做起;道家《太上感應篇》也是提到“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所以必然德行的根本都是從孝道開始紮根,而德是萬福之根基,所有的福分一定都是從德行當中建立起來。

第二,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在家庭裡面跟兄弟姐妹都不懂得互相友愛,互相提攜,有沒有可能出了社會以後,馬上跟朋友相處的很好,有沒有這個道理?凡事心行是一如,這個行為在家裡如此,他的存心亦如此,絕對不會說踏出這個家門就變另外一個人,那可能就是有附身的狀況才有可能。一般正常情況,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行為去觀他的心,而那個行為最真實的就是在家庭當中的表現。之前我們也提到,日本在選拔人才,要重用一些重要主管的時候,他們有個法寶,就是看他孝不孝順父母,再來看看他有沒有照顧妻兒,有沒有友愛兄弟。所以“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家训|林则徐《十无益》,把握人生方向

紀念館內大堂

第三,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所謂“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而福田是靠心耕,當我們念念善心,已經在積累自己的福分、功德了,所以莫向外求。現在的情況是不是這樣?經濟愈不好,算命的風氣就愈盛,甚至於現在很流行改名字,一改還不是一個人改,全家都改。所以現在人不懂道理,很可憐,花了一大堆錢沒什麼效果。而當他這樣花錢的時候,請問給了他下一代什麼樣的榜樣?迷信。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不離我們這一顆心,“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所以,我們從根本來經營生命,不要迷信、追求這些不實的東西。

其實外在物質確實會影響人的心理狀態,比方說,我們到了一個很亂的房間裡面,你的心情好不好?當然會受影響。但是當我們的心清淨,我們的心恭敬的時候,遇到這樣雜亂的環境,我們會怎麼樣?一定會動手把它弄整齊,那風水當然就隨著人心轉變過來。所以中國話講,“福地福人居”,因為福人居福地的時候,他的心跟一般人不一樣,他懂得惜福,懂得愛惜物品,希望生活能夠乾淨整潔,當然他一住進去整個環境就變掉了。所以風水也是動態的,命運也是動態的,光看我們如何去用心、如何去轉化。

家训|林则徐《十无益》,把握人生方向

紀念館內畫像

第四,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當孩子的言語、行為不端正,假如他《四書》都背起來了,會有什麼結果?相不相應?不相應。所以有個孩子他母親批評他,因為他書背很多,他馬上跟他母親講:媽媽,你有孔老夫子的“溫、良、恭、儉、讓”嗎?假如你沒有,你也沒資格說我。“行止不端,讀書無益”,書讀愈多愈傲慢,所以讀書的根本基礎在謙卑、在恭敬,一切的學問都從孝敬心中發芽,這兩個根不紮好,讀的書再多,禍患無窮。所以讀書的次第很重要,林則徐先生就求學問,也給了我們兩點非常中肯的勸告,第一個,一定要從孩子的生活行持當中去歷煉,從生活行持,對長者、甚至於對所有萬物都應該恭敬,然後內化成他的存心。所以,第四點跟第五點都是讀書的正確態度。

家训|林则徐《十无益》,把握人生方向

紀念館內石碑

第五,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慢心一長,道業即失,所以我們也要觀察到孩子有沒有處處謙讓,處處謙卑,這個就很重要。在海口有個孩子,他也是很早以前也讀了兩、三年的經典,他母親在這些方面就特別謹慎叮嚀,這個孩子見到每個老師都是恭恭敬敬九十度鞠躬,也看得出來孩子這個鞠躬已經內化成他的存心。當他母親經典有什麼不會,都把他找過來,“來,這一段背給我聽”,當孩子背完以後,母親感謝他,他也是很謙恭說“不客氣”,不會產生傲慢。

有一次,我們幾個老師還有這個孩子一起到深圳去,我們去講課,這個孩子也去聽課。剛好有一盒餅乾,裡面有十塊,大家都分完以後還剩下一塊,剛好九個人分掉了。這個孩子吃完,本來在房間裡面,他覺得很好吃,他就走出來,他說:這個餅乾很好吃,還有沒有?我們就看著那塊餅乾,也都沒說話。這個孩子一看剩一塊,馬上趨向前來,把這個餅乾拿起來,然後走到我的面前,說到:這塊應該給蔡老師吃。然後他就進去了。第一個,孩子一點都不貪,第二個,他還知道餅乾要先拿給誰吃,他很會去了解到進退應對的分寸。所以說實在的,學中國文化絕對不會學呆,這些禮儀當中都讓孩子非常靈活,懂得怎麼樣去變化。

家训|林则徐《十无益》,把握人生方向

紀念館內題字

剛好在去年有一次海口防空演習,老師也不慌張,因為每個狀況出現都是一個機會教育點。所以老師馬上就跟孩子講:當防空演習的時候,你們應該帶一些隨身必須要的東西,其餘不要帶太多。就看到每個孩子開始收拾行李。有些孩子收了一大堆,提都快提不動了,可以看出來這個孩子內心怎麼樣?很沒安全感。這個孩子,他沒有整理什麼東西,跑到一個地方把抽屜打開來,那抽屜裡面放著一張孔老夫子像,他看著他的老師說:老師,這個應該帶走!他的老師當下感動得眼淚都快掉下來。

諸位同修,他在危機之下,第一個念頭是要帶走孔老夫子的像,相信這個孩子往後的人生,面對很多挑戰,孔夫子的教誨一定會從他的腦子冒出來,進而從這些態度去處事做人。所以這兩點,我們為人長者也要謹慎,去建立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六,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當做事的時候不循著正道去走,不循著聖賢教誨去做,只是耍耍小聰明,那遲早會鬧出一些狀況出來。畢竟做事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德、有福分,雖然我們用小聰明可能一時間有個蠅頭小利,但是終究折掉福報,到頭來還是會敗喪掉。所以貪圖這個蠅頭小利就好像是“刀頭舐蜜”,看到蜂蜜很甜,但是這個蜂蜜卻是在一支刀子的前面,雖然我們舔了一下確實很甜,但是之後舌頭也可能被割傷、割掉了。但是諸位同修,我們現在孩子是理智多,還是小聰明多?小聰明。所以不要鼓勵孩子小聰明,很多孩子在耍小聰明,大人還笑得樂呵呵的,有沒有?所以教育要敏感,當孩子不老實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嚴肅的去引導。

家训|林则徐《十无益》,把握人生方向

林則徐手書

還有些爺爺奶奶,小孫子抱在手上,不懂事,動手給他打一巴掌,這個奶奶還笑得很開心說:你看,孫子打我。孫子看她笑成這樣,左臉已經打了,連右臉再打一下。這都是教育敏感度不足,這個相當值得我們為人長者謹慎。因為孩子的是非判斷還沒有形成,應該讓他中規中矩,一些對的行為我們一定要塑造起來,當他習慣成自然,自然就可以循規蹈矩。這個功夫不在小時候做,大了以後就很難扭轉。當然假如他已經大了,這時候我們也要以身作則,用真誠、用德行再去轉化,所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家训|林则徐《十无益》,把握人生方向

紀念館內院

第七,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當時節因緣不成熟,我們硬是要做,可能累了自己,也累了他人。所以當時節因緣不具足,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時緣成熟了,再好好發揮,好好把這個事成就起來。所以人也要能屈能伸,能屈得愈低,下一次機緣來了就能夠展得愈高。

第八,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身體的健康不單是要靠食物、靠一些醫生,更重要的還要靠自己不要糟蹋身體。不然,縱使你有再多的財富,也不可能有個健康的身體。

家训|林则徐《十无益》,把握人生方向

紀念館內塑像

第九,妄取人財,佈施無益。

在民國初年有個公案,就是他在清末的時候貪汙了一筆錢,讓很多災民都餓死了。後來民國以後,他可能內心非常的恐慌、後悔,所以又拿著錢財去大量的佈施,地方的人都覺得他是個大善人。但是後來死得很慘,又墮到地獄去,因為他“妄取人財”,而這個“妄取人財”讓太多人遭殃,縱使他後面再來佈施,也補不掉他前面所造的罪業。所以我們確實時時守好這一顆心,不能有佔他人便宜的念頭。

所謂“吃虧是福”,懂得舍、懂得讓才能夠讓人生走得愈來愈寬廣,而福分、福報最好是晚年再來享,那是真正的福分。所以諸位同修,假如我們現在還很年輕,要好好努力造福社會,不要現在三十出頭就在那裡看彌陀村在哪裡比較好!要福慧雙修。年輕人有福,晚年遲早佛菩薩自有安排,現在不要操那個心。這是提到第九點“妄取人財,佈施無益”。

家训|林则徐《十无益》,把握人生方向

第十,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慾望,我們的言行非常的錯誤,造了很多的罪業,縱使祖宗有再多的陰德,也會在短時間內統統折掉。這是林則徐先生的“十無益”,讓我們經營人生都是抓到根本,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做人的根本在孝悌,林則徐的“十無益”也是從孝悌開始紮根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