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灾民都往陕西跑,为什么不往山东跑?

1942年河南大饥荒早期诱因就是武汉会战期间的“花园口决堤”,国民政府1938年的这一无奈之举极大恶化了豫皖苏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大批良田成为黄泛区;中期因素是河南成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日军队的拉锯战场,强征大批军粮对河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破坏,双方同时进行交通和经济封锁,也使粮食物资的流通陷于停滞;直接诱因才是当年的大旱。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灾民都往陕西跑,为什么不往山东跑?

当时的河南111个县中,日军“华北方面军”占据着43个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北;国民党军队控制着68个县,主要集中在豫中和豫西,也就是说,河南的北面和东面都是沦陷区,被日本军队严密封锁着;而南面是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的控制区,基本是三面环敌。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灾民都往陕西跑,为什么不往山东跑?

大饥荒发生后,日本侵略军为保证自己占领区的稳定,加紧了三个方向上的封锁,禁止灾民向河北及山东流动,并且出动部队将灾民向国统区、向抗日根据地驱赶,目标简单恶毒,就是让国共两党控制的区域经济崩溃,据不完全统计,被日军赶来的灾民超过300万。

手无寸铁的河南灾民,只能通过豫西再向西逃亡,或者进入太行山区,或者进入陕西。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灾民都往陕西跑,为什么不往山东跑?

一方面,陕西尚未沦陷,仍然是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灾民当然认为政府不能置之不理;河南当时有1200万人需要救济,还有近100万正规军或杂牌武装,重庆国民政府和驻西安的第一战区也尽力赈灾,但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粮食本就是紧缺战略物资,国民党方面还必须保证军队的粮食供应,严防日军趁机发起攻势,因此救灾能力有限,苦了河南人民,近200万人饿死。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灾民都往陕西跑,为什么不往山东跑?

一方面,即便没有日军的武力封锁,从河南进入山东也必须经过黄河改道后的“黄泛区”,交通状况非常糟糕,这一点从后来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艰苦就可以印证,黄泛区几乎就是一片沼泽,刘邓首长也是卷起裤腿拄着手杖通过的,虽不比长征时的草地险恶,也是泥泞难行,普通百姓和灾民自然会选择容易走的道路,无疑向西容易。

不要被网上的谣传所误导,第一日伪当局根本没有放粮救灾,他们恨不得让灾民冲垮国共两党军队控制的战区经济,不战而胜夺取豫西乃至陕西;第二河南灾民也没有交汤恩伯部队的械,那是少部分土匪干的。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灾民都往陕西跑,为什么不往山东跑?

在战争的无情蹂躏下,河南百姓付出了巨大牺牲,在1942年之前,为中国的抗战上交公粮数量惊人,还要承受“水、旱、蝗、汤”四大灾情,八年抗战出壮丁189万余人参军,仅次于四川而居全国第二位,若以实际控制区(沦陷一半)和人口总量计算,平均出丁率高居全国第一。

向在抗日战争中损失惨重、牺牲重大、贡献巨大的河南人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