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机器人对现代生活的冲击

机器人对现代生活的冲击

6.中国的家庭机器人大战开始升温。中国诸多公司都推出了旨在吸引儿童和陪伴老年人的机器人产品,他们不仅能自己走动,还能与环境互动。

机器人对现代生活的冲击

7.中国科技公司研制了一台称作Aidam的机器人。它用时不到10分钟就做完高考的数学试卷并获得了134分(满分150分),同时Aidam还能被老师用来批改作业,为班级分析学习模式,准确地找出学生们存在的具体数学问题。

机器人对现代生活的冲击

8.2017年11月,“晓医”机器人成为通过中国执业医师考试的第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这台机器人显示出它有学习、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不过“晓医”在能够进行独立训练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晓医”主要帮医生更快地确诊病因和避免一些风险。

机器人对现代生活的冲击

9.2017年9月,中国的牙医机器人成为第一个在完全没有人工参与下为病人成功地进行了牙种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植入物的误差范围在0.2-0.3mm之间,达到了这种手术的标准。

机器人对现代生活的冲击

10.走进机器人包揽一切工作的中国饺子工厂,这个工厂里没有工人,机器人每天工作24小时。“机器人包的饺子比人工饺子更有好吃吗?”这已成为社交媒体被网友经常讨论到的问题。

机器人真的会取代我们的工作吗?

根据IFR统计,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销售额首次突破132亿美元(加上系统集成部分,整个工业机器人市场约500亿美元),随着主要经济体自动化改造进行,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大幅提升。根据IFR预测,2017-2020年世界机器人销量分别为34.7、37.8、43.5、52.2万台,未来4年CAGR达到15.4%

机器人对现代生活的冲击

根据数据统计,2016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再度创出新高,达到8.7万台,而截止2017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3.1万台(套),同比增长51%,预计今年销量继续高增长。根据IFR预测,2018-2020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将分别为16、19.5、23.8万台,未来3年CAGR达到22%。

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迅猛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苹果大年带动3C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另一个就是一般制造业在大规模尝试使用机器人,很多一般制造业企业,比如酿酒厂,一次订货都在百台以上。招工难、招工成本高的问题愈加普遍,使得机器人需求爆发增长。

目前看国产机器人主要还是用在汽车、3C之外的一般制造业,今年不仅仅外资品牌,国产工业机器人也出现大面积缺货的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有5000万制造业职工,以每台工业机器人替代2-3位工人来看,潜在存量市场会达到1800-2500万台,考虑到很多岗位还不能用机器人替代,可能实际市场并没有这么大。我们与行业专家讨论,五年内可以看到国内市场年销量达到50-60万台。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之一:更加柔性化

为了增加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场景,使得机器人更加柔性化。DFKI(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是德国顶级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其股东包括Google、Intel、 微软、宝马、SAP、Airbus在内的全球前十的顶级科技企业)研究出了智能抓取与装配机器人,可以通过抽象记忆系统用于自适应抓取与智能产品装配,具体而言,就是在头部安装立体相机,在手臂靠近物体的地方安装摄像头;同时,利用左手内部天线从产品内部读取尺寸、重量和加热点。

机器人对现代生活的冲击

工业机器人代际演变:机器人正经历从“机器”到人的转变。我们可以将机器人分为三代,第一代为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其形态已经接近50年未发生重大改变。第二代为“有感觉” 的机器人。它们对外界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具备视觉,触觉及听觉等功能。例如协作机器人、根据激光反馈的自动跟踪焊缝的弧焊焊接机器人。第三代为依靠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规划,控制的机器人,它们根据感知的信息,进行独立思考、识别及推理,并做出判断和决策,不用人的干预自动完成,成为生产体系的主体,甚至可以替代机床等工作母机,例如云服务机器人。

机器人对现代生活的冲击

第二代机器人代表:UR协作机器人。目前协作机器人以其安全、低成本、易于上手的使用方式、低的改造成本占据一部分市场,特别是适用于以小批量、定制化为主的中小型企业。但是,长期来看人机协作是方向,协作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协作机器人的巨大前景,国内外机器人企业都有产品研制和销售,并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国产协作机器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两年中发展中陆续出现了很多的产品,在国内,尤其是针对于电子行业,国产协作机器人拥有着可期的商业化前景。

第三代机器人-云服务机器人。云服务机器人,将最新的信息技术予以融合,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的碰撞将产生更加剧烈的变化。

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夫特开始布局下一代机器人技术,并在美国的硅谷成立了研发中心。2018年将会形成一个初步的云机器人平台产品。

机器人对现代生活的冲击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之二:低成本经济型本体

广大中小企业能接受的投资回收期最长两年,最好是一年就能回收,因此工业机器人在中国要普及,长期来讲,需要将价格控制在至少10万以内。

工业机器人在10年前销售均价在50万左右,现在价格是四大家族机器人15-20万,埃夫特、埃斯顿等国产机器人价格略低于四大家族,经济型的纯国产机器人终端销售均价约8万。估计未来随着减速机等零部件国产化,工业机器人均价估计会降到5万以内。

服务机器人前景远大,处于产业化初期:目前服务机器人大规模产业化,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服务机器人本体技术落后,应用场景还需要挖掘等。但是手术机器人、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实现产业化突破,出现诸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科沃斯、大疆和优必选等知名企业。

服务机器人相对工业机器人尚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上市公司还不多,但潜力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