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周昌政:晒晒烤烟致富的幸福事

一个要为生存发愁的农村重度残疾人,用一双残臂奋力打拼,种植烤烟,使他找到了为自己的人生梦想拼搏的目标,并成为人人羡慕的发家致富能手,他就是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火石丫组村民周昌政。

周昌政:晒晒烤烟致富的幸福事

在石阡县,现年60岁的周昌政是远近闻名的“烤烟大王”,从1986年烟叶站成立时起就开始种烟,种了整整30多年。

周昌政因幼年时期不幸翻入“火坑”,双手和脸都被严重烧伤,脸上全是疤痕,双手无一指幸存,只剩光秃秃的、明显萎缩的手臂。小小年纪的他,常常遭受同龄孩子们的戏耍,被“团长(掌)团长(掌)”地叫,生活中也遭受了众多的白眼……

尽管落下了残疾,但他聪明懂事,父母虽然是地道农民,却思想开通,对他倾注了一样的慈爱。到该上学的年纪,周昌政和村里的孩子一样到大队小学上学了。他的聪明活泼也得到了老师们的称赞,一位喜好雕刻的本家族叔老师更是时常把他叫到身边,引导他辨文识字,手把手教他雕章刻字。他用一双残臂夹持精细的雕刻工具,要在指头大点的章料上刻写文字,难度可想而知。残臂不知磨破了多少次,长出了老茧,他没有去想过,经过几个寒暑的苦练,终于熟练地掌握了雕章刻字的功夫。

在土地“承包到户”的最初几年,农村集市开始恢复,各种行业也开始活跃起来,周昌政感到他的雕章刻字手艺有了用武之地,他利用赶场天在国荣及周边几个乡镇的乡场上摆起雕章刻字的小摊,用一双残臂夹着刻刀赚些小钱补贴家用。在一次赶场途中,他遇到乡烟叶站的一个工作员,成为了他生活的一个领路人。因为农村雕章刻字的市场需求并不是很广泛,周昌政的刻章小摊收入非常微薄。烤烟是一项新兴经济作物,是政府大力推动的新产业,虽然对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但是有烟叶站从育苗、移栽、田管、采摘、烘烤到收购全套技术支持和保障……在烟叶站工作员的动员下,周昌政勇敢尝试种起了烤烟,从最初的3亩小试验,尝到甜头后一发不可收,终于发展到现在的120亩,成为了全县有名的烤烟大户,成了一位靠烟吃饭的职业烟农。

周昌政用一双残臂奋力打拼,种植烤烟,从最初的3亩,10余亩,上100亩……并带动周边农户连片种植达1000余亩;从为了烟地轮作开垦荒地,一双残臂夹着锄头一点一点地刨,到如今逐步实现烟地翻犁机械化操作;建起了两座大型卧式密集型烤房,一口蓄满山泉,可以满足近1000亩烟地灌溉的水池;建起了烟叶苗床及农家肥有氧堆积发酵厂,形成一整套科学种植烤烟的完整产业链。周边烟农时不时会在育苗、移栽、田管、采摘、烘烤等技术上找他帮忙把关。

周昌政:晒晒烤烟致富的幸福事

“种烟让我告别了贫困,解决了温饱,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幸福生活,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实现了我建家立业的人生梦想。另外,我种植烤烟还解决了村里20余名留守妇女及老人的就业问题,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我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向政府要过低保,要过困难补助;多次被县残联和县、乡人民政府表彰为身残志坚的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烤烟种植大户,这一切都得益于烟叶的种植。种烟,让我有了成功人士的感觉,享受到了做人的乐趣,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我时常在想:被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石阡县残联 萧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