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歷史中“江南省”為何一定要被拆分?

關於江南省的說法,還得從明朝開始說起。最初江蘇,安徽,上海一帶都被稱為南直隸。清朝入主中原後,沿襲了明朝的行政機構,但改南直隸省為江南省。

歷史中“江南省”為何一定要被拆分?

要知道江南地區一直都是糧倉和人才聚集地。清朝初期,江南省所交稅賦約佔全國4成,而中榜舉人更是超過全國一半。作為外族的滿清,始終對江南省心存芥蒂。加上入關之時因留頭留髮問題,滿清還在與漢人進行激烈的鬥爭。加上南明尚未徹底剿滅,保留這麼一個龐大的江南省,對維持自己的統治非常不利。

歷史中“江南省”為何一定要被拆分?

順治即位後就開始著手拆分江南省的行動。公元1661年,順治將江南省一分為二,分為:“江南右布政使司”(蘇州統管)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江寧統管)。也就是說,當時蘇州管理的轄區大概就是蘇東南地區。而江寧也就是南京,管轄的區域是蘇北和現在安徽區域。

歷史中“江南省”為何一定要被拆分?

大概到了康熙年間,把“江南右布政使司”改為“江蘇布政使司”。至於江蘇的名稱的來源就是“江寧”和“蘇州”二府首字的拼湊。“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至於安徽名稱來源就是取“安慶”和“徽州”二府首字的拼湊。而此時安徽省新增了安慶這個布政司,把原先統管該地區的江寧給擠回到江蘇省。

歷史中“江南省”為何一定要被拆分?

於是江蘇省出現了兩個布政司,一個是蘇州一個是江寧。於是蘇州繼續江南吳語區管轄;新增江寧布政使,來管理江北淮語區。所以,在清朝後期,曾設想過以江寧布政使的底盤為基礎搞一個江淮省,大致與現在蘇中蘇北地區。但再此拆分江蘇省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畢竟此時清朝根基已穩,拆分動力不足。

歷史中“江南省”為何一定要被拆分?

到了民國時期,省的概念被強化了。蘇州的地位被廢除,南京成了江蘇的省會,安慶成為了是安徽的省會。民國政府成立後,南京成為首都。新中國成立後,在設置省份時,而南京也一度被提議併入安徽,成為安徽省會。但考慮到南京屬於江蘇已久,而江蘇的得名也是因為江寧(南京),方案被廢除,合肥正式被確定為安徽省會。

歷史中“江南省”為何一定要被拆分?

你對江南省拆分的這段歷史怎麼看,不妨留言處交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