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明心見性,直達本心

明心見性,直達本心

先談及一個許多人都知道的典故:禪宗中慧能從嶺南入黃梅拜求五祖弘忍大師,只為求佛.五祖愛才而故意放之以免嫉。一日,五祖召見諸弟子,讓弟子各自做偈一首體認佛法,明白佛法大意者傳授衣缽,為六祖。師兄神秀做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五祖認為神秀未能照見本性,未曾覺悟。

慧能不識字,聽神秀偈,請人代寫一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高下之分,立馬可見。五祖傳其衣缽給慧能,為六祖。佛法可歸納為明心見性。

神秀和慧能的偈正像是一個事物的表面和本性,我們容易看到的是現象,也容易被所見的迷惑,往往不能體察到相,也就是心性。沒事時仔細品味神秀和慧能的偈才會不斷髮現二者的區別何在,這也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境界。

我們一直在談論教育應該教育學生什麼?知識的傳授理所應當,能力的掌握必不可少。在掌握知識與能力之中,會產生諸多的念頭,會體驗到成功和失敗,在這些之中,我們還應該有所核心。

用道家的觀點來看就是要直達本心,溝通本心,追求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如何直達本心?不要再無聊去討論誰對誰錯,誰不遵守道德常倫,誰又是大儒大聖。這些道理框框都是都是人定的,說到底還是外人強加的理論。每個人做任何事情,是不是自己心裡最想做的,是不是按照本心來處理問題,是不是或多或少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制約。要讓自己的念頭通達,依本心去做任何事情,好好的把握現在面對的每一件事情,處理好它,讓它變成恆定而不後悔的過去。

這種明心見性,直達本心,在當今社會中難以追尋。所以我認為理想的狀態不可求,也得先現實妥協的方法是:俗世之外,堅守本心。我認為我們無法避免各種名與利,一些必要的追求與榮耀,一些難以背離的痛苦與艱辛。在之餘,要體察反思,修身修心。要讓從事的工作事業並不能夠阻礙人對本心的追求。一個擁有更高的心性感悟的人,在工作更能跳脫名利的漩渦。

教育中我們注重傳授的是外在的東西,一直缺少的是讓學生關注內心。這並不是說傳授知識是不正確的,但是我們在傳授知識之外還要讓學生學會修心。這種直達本心得教育並不是為了學生的今天做準備,為的是以後。我們今天不斷的批判功利和利己成了一種互相爭搶的榮譽,這也正是不重視修心得一方面,我們應該在學生的心中構建一種形而上的權威,心中有著最高的追求才會有所顧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