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文王能演《周易》,为何需子牙用《奇门》?

易儿爻


姬昌能掐会算,为何一定要寻访姜子牙?

小刘侃封神

在封神演义之中,文王姬昌平日里算卦所使用的方法,不是他自创的周易,而是得自与火云洞三圣皇之一的伏羲。

当时,姬昌酒后失言,说纣王死于自焚。

纣王恼怒,要杀了姬昌,可姬昌说道,先天神农、伏羲演成八卦,定人事之吉凶休咎。

基本上,姬昌是把责任推到了伏羲的身上。

纣王知道姬昌给自己算卦是寿终正寝,为了让他算卦不准,纣王当时就要杀了他。

可随后,比干、黄飞虎等七位大臣上奏,要纣王放了姬昌。在奏折中,有一句话,姬昌先天数,乃是伏羲先圣所演,非姬昌捏造。

因此,不论是姬昌还是别人,都知道八卦乃伏羲先圣所创,跟姬昌没什么关系。

后来纣王把姬昌囚禁在羑里城。

姬昌来到羑里。教化大行,军民乐业;闲居无事,把伏羲八卦反复推明,变成六十四卦,中分叁百八十四爻象。


直到姬昌被囚禁在羑里城,不用为国事家事操心,他才有时间静下心,把伏羲八卦演化成了六十四卦。

此时的六十四卦,才算是周文王的独创。

所以,封神演义里的周文王,纵然是开创了六十四卦,但他这也是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因此,封神里的周文王只是将伏羲八卦给发扬广大了。

真正的算卦,文王需要的还是伏羲八卦,因为伏羲八卦已经很准了,被称为先天数。

姜子牙也是能掐会算,但姜子牙辅佐姬昌,需要的不止是算卦,否则姬昌自己都会算,他要姜子牙干什么呢?

姜子牙的厉害,一方面是他在昆仑山修道,拥有道术神通,另一方面他的治国韬略,兵法。

这才是姬昌所看中的。

姜子牙的道术神通,也可以看作是奇门遁甲,这对姬昌是有帮助的。

还有姜子牙背后的阐教,这也是姬昌所看中的。

闻仲是截教三代弟子,也是商朝的三代老臣,在他的辅佐下,商朝蒸蒸日上。

如果纣王肯听闻仲的,那么商朝根本不会灭亡。

所以,对于一些大教派弟子的实力,姬昌是很信任的,因此无论如何也要把姜子牙聘到西岐做丞相!

小刘侃封神,请关注!


小刘侃封神


周易有六十四卦,在具体运用时成卦的程序和方法会让卦有随机性,而这种随机性更符合要推算的事物的本质或运动变化的状态与联系。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卦是千变万化中的一个梳理事物关系的头绪。首先八卦是八种不同的能量,也代表不同的时空。重卦的组合就是考察或思考不同的因素作用会有怎样的情景或场态。这种思维模式有点像化学方程式,爻辞就是记录前人的经验与感悟,依据的规律是不变的,作用关系和法则是普遍存在与适用的。卦一般先进行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的考察,概念上有阴阳属性,有内卦外卦,有体卦用卦,有主卦变卦。

奇门遁甲是周易的细化补充与层面的扩展延伸。两者在思维哲学上是相通的,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只是在技术手法上有区别。奇门遁甲是通过对时空信息扑捉的格式化来模拟事物的所处状态与运转趋势,进行判断彼此的优势劣势和得失情况,以决策进退采取相应措施。奇门遁甲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与神助四个要素组合后的综合对比,也是对一事物进行正面反面上面下面左右前后各个方面的观察与剖析。姜子牙推演奇门遁甲1080局,是把事物分成1080种情况,后来张良简化到72局,现代以阴遁九局阳遁九局合成18局。奇门遁甲的创立是源于排兵布阵的需要,更多的运用到军事领域。现代人的观念是商场如战场,信息对生活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奇门遁甲也越来越多的融入到百姓生活中来。

在实际操作与应用上周易与奇门遁甲各有千秋,都有千变万化的手段,不是外行人想象的那样虚无缥缈空洞无物,高手推算的结果也是屡发屡中百无一失,只是一般人无缘见识到体验到。





江山策划191413


文王为什么需要太公其实不需要讨论《周易》和《奇门遁甲》再说那时候《奇门遁甲》叫《阴符经》。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肯定需要帮手,哪怕是伟人也有总理和司令帮忙何况是文王呢!要非得扯上这两门学问也不是不可以,因为《周易》更像一门哲学,而《奇门遁甲》更像一门决策学,比如说文王用《周易》其实看他晃卦应该是六爻,算出了周将灭商,可这只是趋势具体的时间不确定,因为六十甲子每六十年轮回一次,再比如每次打仗的时候,可以测出来谁会赢,可付出多少代价不一定能算出来,这两个问题放在太公身上用《奇门遁甲》就是另一种模式,比如奇门不仅能推算周要灭商,还能根据气数结构找出有利于这个规律的因素,详细分析也就是先打哪个地方,什么时候打谁去打之类的,这样就能把这个灭商的时间减少到最小,同样作战的时候也是如此,采取什么样的阵型,以谁为将何时何地进攻能做到利益最大化……把文王《周易》算出来的事比喻为化学反应,那么太公《奇门遁甲》就是在这个反应里加入催化剂或者别的条件,让反应更快更纯!



清風奇門


。。这是个敏感的问题,是不可泄漏的天机。如果我能把这个问题详尽明白地解答出来,就等于泄露了上帝的机密。上天会责怪我

周易推演的周易是从伏羲的八卦扩充为六十四卦,极大地丰富了易经的内容,其实不需要这么多内容。因为文王在羑里做牢的时候,实在郁闷无聊,于是便研究起八卦,聊以打发时日

周易研究的是宇宙之大道,周文王当时是雄霸一方的诸侯王,他的理想是取代商朝一统天下。作为胸怀天下的君子要想承受天命,必须明白天道,遵行天道,才能获得上天的眷顾从而功成名就。易经系辞中说,君子有攸往,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就是说君子先经过人生历练,格物致知,在迷失正道的磨难中领悟填道,从而顺从真道,于是人生命运便走上正常轨道′∧

文王研究的是道,而姜子牙研究的术数。姜子牙是上天安排的能臣。行军布阵打仗需要的是战略战术,而奇门遁甲的术数可以呼唤天地鬼神暗中助战,把战术发挥到极致。子牙对道亦有所领悟才会钓上文王。文王遵行纯正的道而承受天命,上天必然会给他安排一个从下层社会上来的熟谙人情,能统管万事的能臣。子牙是文王的大管家,是文王与部下紧密联系的纽带,自从得了子牙,轰轰烈烈的统一天下的大业便开始,并注定了它的成功


独一幽灵


用现代的眼光去分析那时的社会,人文,思想,就好比秦皇建长城,在那时建造方法再平凡不过了,仅仅是工程太过浩大而已。不过历史意义的角度就不同了。

古往今来,狂妄自大的家伙都没什么好结果,因为他们不懂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

警世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道理 哲理,而是自身对世界,对自然的敬畏!否则,给你一箩筐的道理 哲理,有用吗?

易,有两种存在,一是图,是先天的。二是文字,后天的。古往今来,推演的不多,解释的不少。比如一个商人和一个农民去研究易,得出两种结论,这两种结论在特定情况下,有可能会爆发冲突,这时候已经上升到了阶层矛盾,不可调和。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题主所题的,两种文化融合了,互补了,取长补短,造就了一个盛世。而这种思想和理念,延续的时间不长,很快被推翻,但又不能产生更大的理念,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文字变了,图没有变,变的是人,不变的是——易!

变,是易的核心理念!就形成了——复!

中国——复卦!

骄傲的时候,他失败了,谦虚的时候,复兴了,周而复始,但从未失去自信!


你才是大国!!!


启鸿35


奇门遁甲为4600多年前黄帝战蚩尤时九天玄女所传,《烟波钓叟歌》中有记载:“轩辕黄帝战蚩尤,涿鹿经年战未休。 偶梦天神授符诀,登坛致祭谨虔修。神龙负图出洛水,彩凤衔书碧云里。 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一千八十当时制,太公删为七十二。 逮於汉代张子房,一十八局为精艺。”

黄帝时期如果按照时辰来起局的话,可以演变出1800局,姜太公觉得有些地方重复,而且过于繁琐,经过调整最终只留下72局。传到汉代的张子房,也就是张良,又进行了删减,只留下了18局,于是就成了现在的阴遁九局与阳遁九局。

奇门遁甲包含了天、地、人、神、奇仪五盘。天为天盘九星,地为地盘八卦,人为人盘八门,神为神将盘八神,奇仪分为天盘奇仪和地盘奇仪,它们都是从十天干演化而来。结合九宫,二十四节气最终成盘。理论上可以用来推算世间万物。

奇门遁甲一开始是用于战争上面的,利用孤虚之理确认进攻的方位,同时也可以用来预测天地和地理环境。由于此术太为强大,一直被帝王家所控制,禁止民间学习。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最终还是在民间流传开来,而且演化出不少版本。也就开始有了民用的用途,可以用来预测风水、凶吉、天气、射覆等。相传版本杂乱正是因为皇家既然管不住,索性就弄乱它,故意流传出来了一个版本进行了错误的改变,用来混淆视听。所以才有了如今奇门的正统之争。

而《周易》为周文王所作,《史记》中有记载为“文王拘而演周易”,意思就是周文王被拘禁时,对以往的易学知识进行了重新整理,从而演算出了周易。大概距今3080年左右。

周文王将先辈的先天八卦等知识演绎成了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用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

理论上《周易》与《奇门遁甲》都是讲天地的运行规律,并且利于这个规律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所以他们的功能是类似的。

但是从时间线上来看,《奇门遁甲》是早于《周易》出世的,而且早了1500年左右。所以体系也肯定更加完善。那么文王拜访姜子牙让其进行辅佐是可以所过去的。

再一个,一个君王再强大再厉害,他一个人也是无法管理国家的,国家强大更多的是因为有一帮贤臣良将的存在,能各司其职,方是百姓之福。


方见


《周易》实际上是一种哲学以及对人文实践的理念,虽然涉及到自然、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但总是宏观的。假设文王会算卦,能算出商纣将亡而周朝将兴,但并不能看到如何兴?通过具体地哪一场到每一场战斗怎么打?

而《奇门遁甲》最初始的来由以及作用是什么?

轩辕黄帝战蚩尤,逐鹿经年苦未休。

偶梦天神授符诀,登坛致祭虔谨修。

是九天玄女传给黄帝,用以排兵布阵平息战乱的。虽然流传到后世多数用于测算凶吉,但在当时会奇门遁甲的人,能为战局的形势带来巨大改变。轩辕黄帝如此,姜太公亦是如此。

就在当时军事方面而言,如果说文王看到了结果,那么姜子牙则是推动了结果的产生。


十方易课堂


《周易》和《奇门遁甲》都是《易经》一个应用分支,文王的《周易》偏重于人文治理,姜子牙掌握的《奇门遁甲》偏重于排兵布阵。这并不是说《奇门遁甲》只应用排兵布阵。就是数学公式一样,大学教授可以做学问研究很深,但是算细账仍然算不过小商小贩。易经其实也是一套公式,文王和姜子牙研究应用的领域不一样。所以文王还是需要姜子牙。也正是因为都研究易经,文王和姜子牙才会有共同语言。这也能解释姜子牙为啥在商朝混不下去,最终能在周朝大发展。


北京风雷


周文王演《周易》,姜子牙用《奇门》,那是神话。

现通行的《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第一卦乾,第二卦坤,第三卦屯,,第三十二卦恒,,第六十四卦未济。

七十年代出土马王堆帛书周易,卦名多有异名,卦辞爻辞多有异体字,内容大致相同,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卦键(乾),第二卦妇(否),第三卦掾(遁),,第三十二卦川(坤),,第六十四卦益。

同一个周文王,演出卦序完全不同的周易?

《史记》周文王出猎,龟卜,吉。遇姜子牙,为什么不用自己演的《周易》?

武王伐纣前,龟卜,不吉。众臣劝武王不要出兵。而姜子牙不信邪,力劝武王出兵,结果武王灭纣。武王伐纣前,为啥龟卜,而不用传家宝,其父的《周易》?姜子牙为啥没用他作的《奇门》?


有话少说


无道不信有上帝,惹怒天地人神鬼。天灾爆发祸成群,乱伦作孽变罪人。大帝发令易江山,千军万马下凡间。文王八卦演周易,太公用兵有九遁。元始门徒通仙道,行兵作法精奇妙。一文一武谓之道,古今中外法难逃。无道气散天成灾,阴阳替换天安排。自古任贤能消灾,无道不知鬼作怪。私心太重气数完,真龙天子收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