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现代飞行器隐身都是追求最小的反射面积,为什么不反其道行之,追求故意放大反射面积?

天田3


飞机外形上尽可能提高RCS的设计是不存在的,不过提高RCS的工具是有的。这里当然不是说什么龙伯透镜,而是常见的电子战吊舱。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接收回波来搜索目标。虽然我们不能让飞机反射更多的回波,但是可以让飞机发射电磁波啊。

就是翼尖的这个小棍棍,是电子战吊舱。前苏联给Su-27S开发的一种电子战吊舱,L-005Sorbtsiya。这玩意也随着Su-30MKK出口到了中国。

这个电子战吊舱有一个很典型的功能,就是可以发射电磁波。然后敌机会在雷达屏幕上看到你的方向,但是它无法确定你和他的距离,直到你和他足够接近。

图中是俩雷达屏幕(我是按照F-15的雷达显示模式画的),左边的你能看到两架敌机但是他们都没有打开电子干扰,而右边的这个就有一架敌机打开了电子干扰。

结果就是你确实能在雷达上看见他,但是你无法得知你和他的距离。原理也不复杂,就是敌机的电子战吊舱一直发射电磁波,然后你的雷达就会接收到电磁波,但是这电磁波不是你发射的你就无法得知你和他的距离。要想在电子干扰环境下确定自己和对手的距离,就得更近一些。这个距离叫“烧穿距离”

这就是最为典型的电子干扰。就相当于故意放大反射面积(你都主动发射电磁波给人接收以确定你的位置了)

类似的东西还有不少。

早期的Su-27S要外挂这个电子战吊舱,不过现在无论是J-11还是Su-35早就把这玩意内置了,内置的电子战吊舱可以说是现在四代半战斗机的 标配,只是说功能上肯定是没有专业的电子战机来的牛逼的。

比如E/A-18G,可以通过发射电磁波的方式模拟出若干飞机的雷达辐射特征,这就很牛逼了,一架E/A-18G就远距离盘旋然后让你误以为周围有一个中队的F-15。


贞观防务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实际上这个办法的本质,是模拟出来一个跟飞机实际位置不一样的目标,让雷达或者其他跟踪手段无法追踪飞机真实的位置。

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军事上了。比如说下面这张图里面的热诱饵弹,就是通过不断往飞机外发出高温的热源,来让根据红外信号追踪飞机的导弹击中错误的目标。原理上跟放大雷达反射面积、让雷达无法追踪真正的飞机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另外面对雷达,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抛洒铝箔来掩盖飞机的真实踪迹的战术方法,比如说在二战中,英美军曾经在德国释放了多达二十万吨的铝箔,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都让德军雷达上一片白,根本就看不到真实的目标;后来在冷战中苏联还改进了这种办法,通过在飞机发动机和火箭的尾焰中加入细小的金属微粒,这些微粒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从而在雷达上造成一大团的“幕布”,掩盖飞机的真实行动路线。

可是后来为什么这种方法不用了呢?

我猜测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是这种方法由于是抛洒铝箔、金属雾,所以作用范围有限、时间较短,对飞机本身的载重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第二,是这种方法是无差别攻击,会影响战机自己本身和己方支援单位的雷达工作,让己方的雷达或武器失效。第三,是出现了电子战飞机这样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持续的对雷达进行有效干扰,并且还不影响己方飞机(比如说下图就是非常有名的“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第四,是现代战争往往飞机都是小而精的,不再需要这种方法来掩盖大部队的动向,相反,这种方法会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战略意图,不利于自己。第五,现代战争大部分是局部战争,这种方法很有可能会造成战争的升级。

这种方法今后还会有用武之地吗?

我觉得还是可以有的。比如说我就开脑洞想一想,假设有一架隐形飞机可以携带这么三四个小型的无人机,雷达信号基本上跟主机保持一样,一旦隐形飞机发现自己被跟踪之后,立刻放飞无人机,让无人机朝不同方向飞机或者伴飞,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方击毁自己的概率。不过这种方法究竟可行性有多高,在现代战争中动辄就饱和打击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否有效,我也不知道。所以期待大家有更多的想法可以交流一下。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追求隐身、追求最小的反射面积是所有战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故意放大反射面积在未来同样至关重要!

目前为我们所熟悉的故意放大反射面积的就是隐身飞机的龙勃透镜,比如我们的歼20、美国的F22和F35都在不同场合展示着龙勃透镜,告诉别人我这个飞机隐身很厉害,我自己都看不见,必须加个龙勃透镜放大雷达波反射面积才能看到,吓唬别人!

而最近以色列的F35战斗机挂上龙勃透镜突破俄罗斯的防空系统,故意让其发现而侦测其S400防空雷达频段及阵地布置,我估计这个龙勃透镜可以在完成任务后直接弹射掉,然后继续观察俄罗斯S400雷达系统的反应等等!这也是媒体第一次曝光的故意放大反射面积的真实案例!

未来运用龙波透镜故意放大反射面积的情况可能会有奇效:

1、比如运用挂着龙勃透镜的无人飞机、挂着龙勃透镜亚音速侦查导弹突破地方的防空雷达系统,引诱其开机然后采用反辐射导弹进行定点打击

2、比如在攻击美国航母过程中,采用一些低成本没有弹头的导弹挂着龙勃透镜的导弹、无人机与反舰导弹同时突破宙斯盾系统,混淆视听会不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呢?

3、在敌方区域采用大型运输机空投挂载

龙勃透镜的无人机群,让敌方的雷达系统显示满屏的目标,会不会有奇效呢?

4、用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挂龙勃透镜模拟隐身飞机突防,分散地方的注意力等

未来战争将是混合战争,无所不用其极,只要适合就会被运用,因此故意放大飞行器反射面积恐怕在未来战争中一定会展现其应有的价值


狼烟火燎


当飞行器被敌方雷达照射时反射面积越大就越容易被敌方雷达分辨,从这个角度想增大飞行器的反射面积就是在曝露自己,如果敌方雷达能清晰的分辨出目标的方位、高度、速度就可以更方便的制导导弹将其击落,很显然这是现代化军事发展不能容忍的。但是也有例外,通过增加飞机对雷达信号的反射强度迷惑敌方雷达,下面介绍一个海战的战例。

二战期间日本在菲律宾进行最后的抵抗,其中小泽治三郎率领的机动舰队充当“诱饵”企图吸引美军主力舰队离开莱特湾为战列舰的舰队决战创造机会,在机动舰队应对哈尔西的特遣舰队攻击时葬送了仅存的瑞鹤、瑞凤两艘航母,稍后驱逐舰秋月、初月号,巡洋舰筑磨号也被击沉,小泽治三郎在撤退时命令“野分”号驱逐舰去营救落水的船员,结果被美军第34特混舰队的6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以及超过40艘驱逐舰赶上。

野分号临危时刻决定牺牲自己拖住美军舰队为大部队撤退争取时间,随即放弃逃跑掉头南下正对着美军第34特混舰队发起最后的冲锋,先后2次齐射鱼雷企图攻击美军舰队。此时的美军舰队利用雷达侦测到了目标但是无法根据信号分辨出目标的大小,以下是美军通信中各舰对雷达上目标的描述:

“文森斯”号轻巡洋舰报告:是青叶级或者爱宕级重巡洋舰

“迈阿密”号轻巡洋舰:一艘吹雪级或朝潮级驱逐舰

“比洛西”号轻巡洋舰:一艘巡洋舰

“米勒”号驱逐舰:照月级驱逐舰

“欧文”号驱逐舰:一艘扶桑级战列舰

驱逐舰中队司令:夕张级轻巡洋舰

我们的巡洋舰分舰队司令:我没意见,大概是一艘巡洋舰就对了。

由此可见出现在雷达屏幕上的信号仅仅告诉美军敌舰的具体方位,观测人员却无法推断出目标的具体大小和实力强弱从而达到一定的迷惑作用,而对于现代化战争而言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只要雷达能发现目标就可以指引导弹击中它,操作人员根本不需要考虑目标的具体细节信息,因此在现代化战场找不到一款主动增加雷达波反射面的的飞行器。


利刃号


巴比伦行动示意图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出动14架战斗机偷袭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约20公里的核反应堆。在行动中,以色列空军飞机从埃齐翁机场起飞,编队后,沿沙特、约旦边境起伏地形作波浪式超低空飞行,使地面雷达难以发现,后来被沙特雷达发现,编队以色列飞行员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说约旦空军,例行训练。”,而且以色列飞机涂装全部是约旦空军标志,沙特人员信以为真,而当被约旦雷达发现的时候,以色列空军以超密集队形飞行,使得雷达屏幕上呈现一个大的模糊亮点,很像一架大型民用客机,面对约旦人员的询问,以色列飞行员又用国际民航常用的英语,没有引起约旦方面的注意。

以色列空军采用约旦空军涂装蒙混过关

这就是现代飞机通过超密集编队,故意追求放大反射面积,伪装自己是客机的例子。

箭头指示的就是龙勃透镜

第二个就是采用龙勃透镜,龙勃透镜这个东西和角反射器相比虽然原理不同,但作用是相同的,那就是将入射的电磁波沿着入射方向反射回去。与角反射器相比,它的体积小重量轻,还不影响其气动外形,更重要的是只对特定波长的电磁波起作用,其实隐身飞机加装龙勃透镜主要目的倒不是因为自己的雷达也发现不了隐身飞机在那,从而无法指挥,毕竟指挥靠的是通讯,最大的原因,是为了防止自己的雷达信号特征被对方知道,如果被对方知道雷达信号特征,现在的雷达计算机系统是可以快速识别出空中目标的,美国的电子侦察机,预警机喜欢到处转悠,就是为了收集这些情报。

图为发射的干扰箔条

里面的金属箔、金属丝或涂覆金属的介质制成用以对敌方雷达实施无源干扰的器材。通常有干扰丝、干扰片、干扰带(绳)等。其长度通常约为被干扰雷达波长的一半,主要是通过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谐振而产生强烈反射,这样雷达制导或者雷达本身就被这个更大的雷达发射物吸引过去了,从而实现掩护自己飞机的目的,对于很多机动性比较差的飞行器——比如直升机,运输舰等,这基本就是唯一的保命手段了,也是战斗机最后的护身符了。

兵者诡道也,从上可以看到,虽然隐身上飞机的大趋势,但是如何灵活的应用飞机雷达反射截面,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兵器次元


你这是要亮瞎敌方的雷达吗?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雷达反射面积跟频率有关,不同频率下雷达反射截面积不一样。

而且你放大自身雷达反射面积你在别的波段下一样暴露目标,世界上没有一款涂料和设计能搞定所以的雷达频率。

所以你那种想法完全是浪费时间,并且某个频率下的雷达反射面积增大等于暴露的几率几何增加。

雷达波是碰到你的机体才反射的不是碰到你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才反射的,所以你要搞清楚。


李晓伟


让我想起一个笑话

某国空军邀请大国领导前来参观隐形战机。领导兴致很高,可到了机场却发现整个停机坪空空如也。

问之,接待人员答曰: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隐身战机性能实在太好,不光敌人看不见,就连我们自己也看不见。每次都得摸便机场才能找到它们,很是麻烦。

领导大喜,当即订购了一批。

书归正传,隐身战机在平时加装龙勃透镜等增加反射信号的装备,正是为了防止敌人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这种情况。



武器装备秀


这个问题很搞笑啊,就像冷兵器时代本来斥候越少,被发现的机会越小,这问问题的脑洞是被打桩机打过,排一大堆真假斥候,这样就不能发现真斥候了?

现代防空导弹那真叫一个智能,远距离可能发现不了假目标,近距离识别目标的准确性是成倍数的增加。

再者就是现代隐身飞机的作用就是偷偷的“进村”打完就跑,让你被打了还一脸懵逼。这一整倒好,敲锣打鼓的告知敌人:我来了,我要来打你了,你们准备好防空导弹招呼我吧。



雨之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