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项羽并非不重用韩信,韩信为何还要投靠刘邦?原因用四字就可解释

众所周知,“兵仙”韩信曾经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部将,后来才成为刘邦的部属。在很多人看来,韩信之所以逃离项羽阵营,是因为他不受重用。投奔项羽多年,才仅仅只是个持戟小官,因此才弃项归刘。然而笔者仔细阅读《史记》,结合《汉官仪》等书籍的记载,最终发现,项羽其实并没有不重用韩信,相反还十分看好他。

项羽并非不重用韩信,韩信为何还要投靠刘邦?原因用四字就可解释

大家都知道,韩信在年轻时曾度过了一段困窘的日子。虽然他身负异才,却终究怀才不遇,整个年轻时代,他都靠着跟朋友蹭饭,向他人乞讨维持着生活。若非秦末乱世,满腹韬略的韩信恐怕要虚度此生。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韩信看准了机会,手握长剑,只身加盟项梁的楚军,成为反秦起义军的一员。随后,项梁在定陶惨败给章邯,死于乱军之中,韩信成为了项羽的部下。

按照一般观点,项羽对韩信选择了无视,对这样的异才,却只授予了郎官,他整天拿着长戟,成为了项羽的护卫。因此许多人便吐槽:“项羽怎么那么笨!竟看不出韩信是个天才。”然而,项羽真的没有看出韩信的才能吗?答案是否定的!从现实角度,项羽甚至绝对称得上赏识韩信。

项羽并非不重用韩信,韩信为何还要投靠刘邦?原因用四字就可解释

为何这么说呢?首先让我们看看韩信的官职——郎中。“郎中”这个官职虽小,但是非常有前途。这个职位相当于什么呢?实际相当于总裁助理,负责为项羽出谋划策。试问项羽是什么人?他是西楚霸王,是手握40万雄兵的大诸侯。韩信没有背景,也没有财产,仅仅在项羽身边待了一年,便成了他的助理。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一个大学毕业生,加盟阿里巴巴只有一年,就成了马云的贴身助理,请问这种人还不牛呢?你能说他不受项羽待见吗?

和韩信一样,历史上许多名臣都曾当过郎中,其中就包括汉初名臣——娄敬。刘邦夺取天下后,一度为定都何地犹豫不定,娄敬一番劝说,坚定了刘邦定都于长安的决心。而娄敬有这样出色的表现后,刘邦授予娄敬的职务,也是郎中。后来娄敬青云直上,被封为侯爵,享受2000户的食邑。看到这里,读者们大人们,你们还敢说项羽不重视韩信吗?作为上位者,若想提拔一个人,必须要经过既定的流程,如果陡然将人才提升至高位,必然有人不服。项羽将韩信任命为郎中,就是想让他积累经验,积累威信,最终让他独当一面、统帅千军万马。可以说,如果韩信待在项羽阵营,最终还是会成为一方大将。

那么韩信为何还要叛离项羽呢?笔者只有四个字就可解释,那就是“升官太慢”!

项羽并非不重用韩信,韩信为何还要投靠刘邦?原因用四字就可解释

韩信是个眼高于顶的人,在这个天才眼中,周围之人大多是碌碌无为之辈。他想一步登天,被破格利用,而不是通过混资历、混履历。在他看来,自己天生就应该是大将

。因此,他向项羽提了很多建议,然而项羽却并没有听从。作为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年青人,韩信要履历没履历、要资没资历,要关系没关系,项羽这种名动天下的实力派,又如何会轻易接受他的建议呢?如果接受了,项羽的老部下又会作什么感想?他们会服气吗?

韩信见自己的建议得不到采纳,也认定自己必然不能快速升迁,因此他放弃大好前途,投奔了刘邦。到了刘邦阵营,韩信的境遇并没有好到哪去,被安排做了个守仓库的小官。后来韩信受到同僚牵连,差点被处死,好在刘邦亲信夏侯婴在临刑前亲自接见了他,并从韩信的话语中听出了不凡的才能,最终韩信逃过一死。在夏侯婴的推荐下,韩信又得到了萧何的接见,而萧何也认为,韩信是个万中无一的天才。

项羽并非不重用韩信,韩信为何还要投靠刘邦?原因用四字就可解释

虽然夏侯婴和萧何都很赏识韩信,但最终能够提拔韩信的,只有刘邦。而此时刘邦的想法或许与项羽一致,他不会为了韩信冒险,破坏自己阵营的政治平衡。韩信见刘邦实际与项羽是一丘之貉,不会立即重用自己,因此他又一次选择了叛离,若不是萧何苦苦相追,刘邦必将失去这个绝世名将。萧何见此,认为决不能再绥靖下去了。于是他立即找到刘邦,希望他能直接将韩信封为大将军,而且还大摆仪式,给所有将领看。就这样,韩信以非正常的方式一步登天,成为刘邦帐下的大将,实现了他快速升迁的梦想。虽然项羽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但哪比得上刘邦的登坛拜将呢?韩信成为大将后,刘邦接见了韩信,并从他谈吐中看出了韩信杰出才能,并且放心大胆地将兵权交给了此前没有领兵经验的韩信。

从韩信一步登天的经历,我们不仅能看出韩信的天才,同时也能看出刘邦惊人的魄力。毛主席曾说“刘邦是封建帝王中最厉害的一个”,从任用韩信事件中,就能得到完美的印证。刘邦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的属下对他均有着极大的信任。

他相信自己即使骤然提升韩信,手下人也不会不满,而且还会绝对服从韩信的领导。最终,韩信在刘邦手下,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统帅。他开辟第二战场,从侧翼包围项羽,最终帮助刘邦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话说得容易,做到却很难。项羽做不到,最终走向了失败;刘邦做到了,最终成为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