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段祺瑞拒绝了蒋介石,选择去上海租界当寓公?

李秋橙


段祺瑞作为北洋的大佬,虽然在1920年的时候所在皖系就被直系挫败,但是其个人依然影响着北洋政府,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来和张作霖共同商议,要段祺瑞做临时执政,直到1926年被冯玉祥驱逐下野,到天津当了寓公。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极力拉拢段祺瑞下水,当汉奸,但是都被段祺瑞拒绝,1933年蒋介石为避免北洋大佬被日本利用,邀请包括段祺瑞、吴佩孚在内的北洋大佬到南京,共商国是。

段祺瑞南下后,只在南京停留一下,就到上海租界继续当寓公。

为什么段祺瑞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呢?

在纵横看来,这是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也只能窥探一二。

首先,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就是宿敌,虽然都是民国政府,但是二者之间的较量并不是一天两天,从辛亥革命开始后,南方革命军只和北洋政权有过短暂合作,在宋教仁被杀后,双方就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尤其是段祺瑞执政时期,一直坚持武力统一南方,多次指挥部队南下,可以说,北洋军阀里面最有意南征的,就是段祺瑞了,相反,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反而把精力都放在对付奉系的张作霖身上,没有和国民政府发生大的冲突,从这一点上来看,段祺瑞不可能去国民政府任职。

其次,双方没有合作的基础,段祺瑞的作用在于号召北洋的那些老人,北洋政府在冯玉祥的几次倒戈下,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能力,尤其是张作霖在1928年被炸死,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已经没有北洋政权了。

所以,段祺瑞对于国民政府没有任何意义,蒋介石之所以让段祺瑞到南京,也主要是怕段祺瑞被日本人利用,就像溥仪一样,对民国政府绝对是一点作用没有,但是如果落到日本人手里,那就是变废为宝啊,段祺瑞不可能不知蒋介石的心意,与其被动,不如主动离开天津这个是非之地,到南京寻求庇护。

最后,就是段祺瑞岁数大了,在北洋政权更迭频繁的岁月里面,段祺瑞纵横捭阖,三造共和,到1933年蒋介石邀请他南下的时候已经68岁了。段祺瑞早就已经心灰意冷了,早在1926年下野后,段祺瑞已经淡出政治,和孙传芳一样,潜心佛学,如果段祺瑞对权力留恋的话,以他的资历,从哪都能谋份工作。

三年之后,1936年段祺瑞即离开人世,享年七十二岁,说明老段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别去讨那嫌了。

对于蒋介石这些小辈来说,最符合段祺瑞的语境应该是: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史论纵横


1926年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的国民军将北洋政府时任大总统的段祺瑞赶下宝座。随后段祺瑞前往天津,寄居在一位老部下的公馆之内。虽然日子清闲,但是颇为清贫,段祺瑞依旧关心国事每日看报。日本人拉拢了溥仪作为他们的傀儡皇帝之后,希望同时拉拢段祺瑞为他们站台,但是拥有爱国操守的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日本的邀请。


国难当头之际,段祺瑞能有如此的爱国之心令蒋介石非常感动,蒋介石便派人私下里与段祺瑞联络以及最终面谈。在盛情邀请之下,段祺瑞南下上海,也是待在老部下的公馆内,闲赋家中。那为什么他要拒绝蒋介石的政治邀请,宁愿闲赋在家做一名寓公呢?

一:年岁已大,心力交瘁



段祺瑞从李鸿章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一直在外征战,戎马一生。段祺瑞虽然是一位军阀,但他支持共和,极力打击排斥封建制卷土重来。屡次成为民国的大总统。虽然他在位期间制造了一系列的惨案,却也是他强烈建议民国加入协约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对于国家大义还是不变的。下台之后的段祺瑞蜗居在天津租界中,日子闲散,虽然后面蒋介石盛情邀请,但段祺瑞已经50多岁,厌倦了政治舞台的勾心斗角。段祺瑞听从了蒋介石南下的要求而拒绝了重新参政的建议。

二:段祺瑞性子刚强,不愿从事于国民政府

段祺瑞是北洋政府的开国元老之一,皖系军阀也是他一手带起来的。他曾经为了北洋政府做出了许多的努力,当然因为军阀的局限性也做了不少的坏事。当北伐军北上的时候,段祺瑞曾用武力抵挡,在心里面段祺瑞也是拒绝国民政府。虽然现在段祺瑞被蒋介石感动,却不想放弃自己的政见与国民政府沆瀣一气,段祺瑞南下的目的也是为了国家能够团结一致共抗大敌。



段祺瑞曾经被称为“北洋之虎”,多次担任北洋政府的要职,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使他被冯玉祥赶出了政治舞台,仍然有非常大的政治号召力。虽然段祺瑞执政期间对平民百姓发动了血腥的镇压,但是他也是一位忠于国家的军人。 段祺瑞有自己的坚持和操守,所以他为了国家团结,便南下与蒋介石握手言和。可他又不支持国民政府的政治,所以愿意在公馆中了却余生。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民国十五年(1926年)4月9日,冯玉祥将段祺瑞驱逐下台。失去了北京临时执政宝座的段祺瑞回到了天津,定居在日租界须麽街魏宗瀚公馆(魏宗瀚是段祺瑞的旧部)。自此,年已六旬高龄的段祺瑞告别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

在天津隐居,段祺瑞没有经济来源,只得靠旧部和学生的资助来度日。幸亏他的旧部和学生很多都在北洋政府担任高官,所以生活还能维持下去。但是段祺瑞毕竟是下野之人,风光不在了。为了节省家中开支,从不过问家里日常开销的段祺瑞,在天津也认真地管起家务,每日账目他都要过目审核。

当时段祺瑞表面上声称厌倦了政治,但他其实每天都还在读报,关注时局的发展。他与各方面的势力均有接触和书信往来(广东革命政府除外),以妄图东山再起。但是现实是无比残酷的,北伐军势如破竹,甭管是直系还是奉系都被北伐军打的很惨。段祺瑞见如此情形,也就彻底断了自己东山再起的梦想。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土肥原这个老鬼子在拉拢了溥仪后,又打算将段祺瑞也拉下水。他希望借助段祺瑞在北洋军人中的威望和影响,建立华北伪政权,为其侵略服务。段祺瑞虽然热衷于权力,但是对于出卖国家主权、当汉奸,他是没兴趣的。因此断然拒绝了土肥原贤二。

对于段祺瑞的声明大义,南京政府方面非常感激。因为南方要剿共,北方还要抗日,南京政府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此时蒋介石正在北京,在蒋的授意下,安徽省主席吴忠信出面联络(吴和段都是合肥人),找到了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并由他牵线搭桥,蒋介石与段宏纲在北京饭店见了一面。据段宏纲的回忆:蒋先生说自己是保定陆军学堂的学生,段公是我的老师,我因为公务太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先生。这次会见后,蒋介石派吴忠信去天津拜访了段祺瑞,并送去两万元生活费。段祺瑞也因此改变了对国民政府的印象。


随着日军侵略华北的加剧,南京方面认为如果段祺瑞仍然住在天津日租借,恐怕会有生命安全。便安排了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让他到段祺瑞的公寓,邀请他南下。钱永铭这次天津之行,带去了蒋介石的亲笔信。在信中蒋介石恳请段祺瑞南下颐养,并表示只要段祺瑞愿意南下,什么都可以商量。恰巧当时社会上传消息,说日本人要劫持段祺瑞。在这种情况下,段接受了蒋的邀请。他对钱永铭说:我已老不中用了,如蒋先生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可以随时南行。表完这个态,段祺瑞遂即收拾行李,于第二天离开天津南下。

在途经山东时,山东主席韩复渠带领济南大小官员在车站迎接。韩复渠曾经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段祺瑞本来是不想见的。但是值此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段公还是选择了与韩复渠握手言和。

火车到达南京浦口车站时,站台上呈现的情景让段祺瑞感到既意外,又欣慰。蒋介石给了段祺瑞极高的礼遇,他命令在南京所有少将以上军人,一律过长江,在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并在随后为段祺瑞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蒋介石第一个登船迎接,当众给段祺瑞行了一个军礼。(学生给老师敬礼)




抵达南京后,段祺瑞做了两件事,震惊了当时的媒体圈。第一件事是,发表力挺蒋介石以和国民政府的讲话;第二件事是,拜谒了南京中山陵。当年孙中山北上,段与孙曾发生过严重分歧,孙在逝世北京时,段祺瑞赌气没有出席葬礼。此次段祺瑞拜谒中山陵,一方面是承认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则是意在告诉国人,国难当头,团结第一。一切私人恩怨都可以放到一边。



在忙完这一切后,当天夜里,段祺瑞同随员乘快车赴上海。蒋介石电令上海市政府负责接待安排。他之所以要离开南京,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打算留在南京。因为段祺瑞有一种不屈就得性格,当年怼清廷、怼袁世凯、怼黎元洪和冯国璋,他都是这种不屈就的做派。换句话说就是段祺瑞很知趣,很淡泊,也很明智。毕竟六十八岁了,没必要待在南京这种全国的政治中心。远离南京,但又离得不太远,这才是明智之举。

段祺瑞去到上海后,蒋介石每个月都会给他送一万块的生活费。并且还精心的给段祺瑞安排在了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公馆。蒋这么安排,不仅是因为陈调元的公馆足够气派,更是因为陈调元曾是段公的老部下,这能让段公感到体面。除此之外,就是每月给段公提供万元月俸,这笔钱保证了一生清廉的段公在上海可以从容生活。不过,段祺瑞对此已经不太关心了,晚年的他潜心于佛事,大部分时间都在静坐朗诵佛经,对政治已经是心灰意冷了。


1936年,段祺瑞因胃病发作,出血不止,病死在了上海宏恩医院。蒋介石得知后,拨款了二十万元,用于段公的墓地购置。并且林森、居正、于右任、吴忠信、张治中等国府要员亲临吊唁。当天国民政府明令以国葬,这是继黎元洪之后第二位享受国葬的北洋政府元首。

但是,段祺瑞的丧事还是办的虎头蛇尾。南京方面是风风光光的给段公办了丧事,并且在北京也成立了治丧筹备组。但是段祺瑞的儿子段宏业却将二十万治丧款给花掉了。结果就导致段祺瑞的灵柩运回北平后,没有钱安置。最后还是宋哲元出面,筹集了两千块,才将段祺瑞的灵柩暂停放在了西山卧佛寺的一处新搭建的房屋内。谁知这一搁置就搁了整整二十八年,一直到1964年,才在章士钊的出面下,将段祺瑞的灵柩移葬于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地的规模非常小,知道的人并不多。(章士钊也是段的老部下)





段祺瑞的墓碑背面刻着段祺瑞的遗训,而正面也没有任何官衔,除了家属亲人的名字外只有八个大字: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Mer86


1926年4月,被冯玉祥赶下台的段祺瑞从北京回到天津,定居在日租界须麽街魏宗瀚公馆。自此告别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隐居天津期间,他也进行过反省,对中国今后的走向和当前的局势进行过思考,对于统一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段祺瑞还是承认其合法性的。

段公:

寓居期间,蒋介石也没有忘记这位老校长,(蒋毕业于保定陆军学堂,段祺瑞曾任校长)曾派人去探望过老段,自己也和段祺瑞的侄子段宏有过接触,并通过段宏代为致意,并派吴忠信去拜访段祺瑞,送去数万生活费。

下野后的段祺瑞没有经济来源,平日生活开支大部分是旧部资助,生活并不富裕。

蒋先生的这笔钱可算是帮了大忙。段祺瑞在天津坚持每天读报,了解国家大事,关注时局发展。

他看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北洋政府垮台是历史趋势,自己年纪也大了,就不再做东山再起的梦了,安心做个寓公以渡晚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利用北洋下野军阀组织亲日组织,段祺瑞名气极大,自然是日本人计划拉笼的对象。

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

为了破解日本人的阴谋, 1933年元月,蒋介石派钱永铭持亲笔信拜访段祺瑞,恳请段祺瑞“南下颐养”,并许诺段公南下后,可以“随时就商国事”。段祺瑞也风闻日本人要对付他,决定接受邀请。



1月22日段祺瑞的火车抵达南京,蒋介石携文武高官到车站迎接,蒋介石全副戎装亲自向段祺瑞敬礼,口称“志清”,称段祺瑞为“老校长”,以弟子之礼待之,当晚在国府盛宴招待,军政要员全部出席。

“当此共赴国难之际,政府既有整个御侮方针和办法,无论朝野,皆应一致起为后援。祺瑞虽衰,亦勉从国人之后”。

次日段祺瑞放下身段,亲自拜谒中山陵。当年段与孙分歧严重,孙先生逝世时,段祺瑞都没有出席葬礼。

段祺瑞此举一是承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二是表明国难当头之际,全体国人要团结对外,不要计较私人恩怨。 蒋介石想让段祺瑞在南京居住,但段祺瑞说南京是国民政府驻地,自己住在这里颇为不便,要求到上海租界居住。

蒋介石同意了。

段祺瑞到上海后,国民政府每月付给老段生活费20000元,段祺瑞每日散步、诵经之余,便读书看报,或以棋牌自娱。

1936年,段祺瑞病死上海。蒋介石拨款二十万元治丧,多位国府要员亲临吊唁。

段祺瑞享受国葬,这第二位享受国葬的北洋政府元首。(第一位是黎元洪)。

段祺瑞虽然听从蒋介石的建议来到南京,为什么又不和蒋合作,要去上海当寓公,不问世事的原因应该很多,大致有下面几方面:

第一政治主张不一样,段祺瑞虽然号称再造“共和”。

可他并没有“共和”的思想基础。皖系军阀的统治,主要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援助。北洋军阀与国民党的政治主张不同,对“三民主义”也不是完全赞同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蒋介石也不可能倚重失势了的段祺瑞,既然在蒋手下起不到什么大作用,还不如隐退林下。

第二段祺瑞赋闲多年,以前的实力烟消云散,自己是个光杆司令,就算出山也没有什么人买账。

论身份自己是老蒋这些人的前辈,想到要听老蒋,甚至是阎锡山、张学良这样的后生晚辈指挥,老脸实在是无处放,丢不起这个人。

第三年纪大了,对权力也看淡了。段祺瑞私生活是非常简单的,他吃饭只有一菜一汤,中年以后终生食素,老来信仰佛教,当年的雄心壮志早已被时间磨平,退休养老,过一点正常人的生活,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段祺瑞于1963年秋移葬于北京西郊香山附近万安公墓。章士钊题写了墓碑:

“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从此静静的沉睡在香山枫林的红叶之下。 随着他长眠于地下的,还有那段激情的岁月。


刚日读史




段祺瑞是中国民国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曾经三造共和(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张勋复辟)。他担任过四任总理和陆军总长,人称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

段祺瑞一直致力于武力统一中国,他执掌的皖系军阀战败后,就去了天津租界隐居。直到冯玉祥发起北京政变,张作霖入关,双方妥协邀请段祺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

但失去兵权的段祺瑞已经是落汤的凤凰不如鸡,1926年三一八事变后,冯玉祥把段祺瑞赶下台。从这时起,段祺瑞就决心再不踏入政界。

段祺瑞进入了天津日租界,从此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痛感在三一八事变中,军警们对学生开枪。虽然他在事后也曾经赶到事发地点,跪倒在地,但他内心感到非常不安,开始吃斋念佛,自号正道居士,为自己消除这段冤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的胆子更肥了,他们梦想着一鼓作气拿下中国的华北地区,建立华北傀儡政权。在他们心目中,段祺瑞是最理想的人选,过去都曾经有过合作。

再加上段祺瑞就居住在日租界,因此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圆多次秘密会见段祺瑞,希望他能够出面组织华北政权。所有这一切都被段祺瑞拒绝,日本人贼心不死,又派出了北洋系的元老王揖唐出面游说,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长城抗战爆发前后,曾经留学日本的蒋介石对日本人的阴谋洞若观火。他非常担心段祺瑞被日本人利用,建立华北政权。于是他派人和段祺瑞联系,希望他能到南京政府来任职。

早在1906年,蒋介石曾经在保定军校读书,当时军校的第一把手就是段祺瑞。传说当时的日本教官上课时曾经说:中国人就像细菌,繁殖能力太强,四亿中国人就像这个土块里有四亿个细菌一样。蒋介石冲上台,把土块儿掰成八块儿,然后对日本人说:细菌的繁殖能力确实比较强,这个土块中有5000万个细菌,就像小小的日本岛塞满了5000万日本人一样。

这个事件让日本人感觉非常愤怒,就向段祺瑞投诉了蒋介石。但段祺瑞对蒋介石非常赏识,不到半年就安排他到日本去公费留学学习军事。在日本,蒋介石认识了陈其美和孙中山,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蒋介石首先找到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对他说:我是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师。然后他派钱新一去见段祺瑞,信上说:学生非常想念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南下住一段时间,政府一定给予优厚待遇。

段祺瑞在天津住的也非常不安心,北洋政府的老部下和日本人不断来劝他出山。他深深的明白,自己已经时日不多,正处在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段祺瑞的名声在民国史上还是不错的,他明白自己一旦出来做汉奸,就肯定会留下千古骂名。但又担心自己如果不答应,有可能会被日本人下毒手。

最终段祺瑞思前想后,决定答应蒋介石的要求。最终他选择了南下,他对外宣称:女儿在上海读书,将前往探望。多年来潜心向佛,希望借此机会前往普陀山朝圣。



王揖唐奉日本人的命令来监视段祺瑞,他自然会全力劝阻:我们是北洋政府老人,还是待在北方好。段祺瑞回答到:我心已决,不必再劝。然后就搀着自己的老父亲,上了汽车直奔火车站。

1933年1月24日,段祺瑞来到了上海。国民政府安排他住进了盛宣怀当年的豪宅,位于淮海中路1517号的花园别墅。虽然在抗战中遭到了日本人的破坏,但现在去过这个地方的人依然能够感觉到设计之精美。

段祺瑞在接受上海《申报》采访时说:日本人残暴横行,已经到了无法接受不可理喻的程度。我堂堂中华务求上下一心,全力备战。就算有10个小日本,何足惧哉!

但阴险的土肥圆贼心不死,妄想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他在天津成立了中日秘教会,对外宣称段祺瑞是会长。他还利用段祺瑞的名义,组织便衣队为非作歹。段祺瑞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登报声明:自己居住在上海,早已不问世事。



王揖唐正式成为汉奸后,感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就给段祺瑞发了一封电报,希望他能够回到天津来主持大局。段祺瑞马上回电,道不同不相为谋。

蒋介石多次拜见段祺瑞,尊称他为老师,并声称自己将改组南京政府,由老师出任总统一职。段祺瑞曾经在北京担任过冯玉祥的傀儡,对于政治上的这条把戏早已经厌倦了。


段祺瑞表示自己已经潜心向佛,不愿再参与政治。平时除了诵经念佛外,就约三五好友,搓搓麻将下下围棋。因为他以清廉著称,身无余才,蒋介石每月拨付1万块大洋给他,并派出专人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1936年11月,段祺瑞在上海去世,时年71岁。临终遗言:希望国家统一,人民富裕。蒋介石拨付了10万元作为治丧费用,在这年底,最终下葬在北京西山卧佛寺。为了照顾他们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蒋介石每月发放5000块大洋作为生活费用。


新知传习阁


作为性格异常刚硬,刚硬到甚至有些刚愎自用的北洋顶级人物,段祺瑞在人生垂暮之年能抛弃前嫌,接受昔日敌人蒋介石的邀请欣然南下,这绝不是苟安,更不是低头,而是以国家大局为重的大义之举,明智之举。

这事看似并不能给大家带来强烈的感受或者冲击,其实很不容易,没有光明正大的广博胸襟,没有历经沉浮的深厚智慧,换他人多半要么不甘,要么不屑。

你看,同时代、同等高度的如吴佩孚、曹锟乃至晚一点的孙传芳这些大佬,即便他们最终没有叛国投敌,但屈尊南下的事他们却也没有做。

不理解枭雄的内心有多“尊”,就无法理解段公之“屈尊”有多可贵。

慈禧是何等万人之上,曾经的段祺瑞硬是可以屹立不跪!

袁世凯是何等霸道之极,曾经的段祺瑞硬是能够誓死不从!

对比这些,再看段公的欣然南下,说他的这个举动是国难之时的大成全那是一点不为过,一个南下既成全了蒋介石、自己,也成全了时局、国家。

然而,仔细看段公的具体行程,你又会发现段公的南下是屈尊但又不屈就。

所谓的不屈就,正像这个问题指出的那样,段公是同意南下,但拒绝了蒋介石让他留在南京的说法。

在南京短暂停留一日后,段公即取道去了上海,并在上海渡过了他人生最后的三年时光。

为什么执意不留南京,总而言之就是咱们上面说的不屈就,段公的“不屈就”很知趣,很淡泊,也很明智。

而之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更主要的是因为段公南下呈现出来的种种情景实在是一段难得的民国佳话,在这段佳话中你能看到中国的传承之道、礼仪之道、君子之道。

1933年1月19日,国民政府派特使钱永铭秘密到天津面见段祺瑞,并奉上了蒋介石的亲笔信邀其南下。段祺瑞当即表示可立即南下,他说:“余老矣,无能为矣。如介石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随时可以就道。”

表完这个态,段祺瑞即收拾行李,于1月21日离开天津南下。

途经山东时,段祺瑞见了曾是宿敌的冯玉祥部将韩复榘,内忧外患之时,段公选择了握手言和。

1月22日中午抵达南京的时候,南京浦口站台上呈现的情景让段祺瑞感到既意外,又欣慰。

蒋介石命令“在南京所有少将以上军人,一律过江于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

在随后为段祺瑞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蒋介石第一个登船迎接,并在见到段祺瑞时行了一个颇有师生涵义的军礼。

抵达南京后,段祺瑞除了发表力挺蒋介石以及对国民政府表示期许的讲话,更做了一件极具象征意义的事。

段公拜谒了中山陵。

此举的象征意义何在呢?

一来,段公此举实为向孙中山表示歉意。当年孙中山北上时,段与孙曾发生严重分歧,孙逝世北京,段祺瑞没有出席葬礼。

二来,段公此举更意在告诉国人,国难当头,团结第一。

一天紧张的行程后,段祺瑞在23日晚乘车去了上海。

蒋介石对段祺瑞的选择表示了高度的尊重,有一个细节很能反应蒋介石的用心与尊重。

他特意安排段祺瑞一家住进了法租界霞飞路1487号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公馆。

这么安排不仅是因为陈调元的公馆足够气派,更是因为陈调元曾是段公的老部下,它能让段公感到体面。

除此之外,就是每月给段公提供万元月俸,这笔钱保证了一生清廉的段公在上海可以从容生活。

居沪三年期间,段公女儿回忆的一个细节也很让人感慨——一日,蒋介石来段公馆看望段公,因门卫不识蒋居然被挡在了门外,而蒋介石呢,则安静地坐进车里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

幸亏段公女儿发现门外有贵客,蒋介石这才得以进了段公馆。

这个细节说明,蒋介石对段公的尊重不是表面文章。

三年后,段公最终因胃溃疡复发,胃部大出血去世。

弥留之际,段公留下了忧国忧民的临终“八勿”遗嘱。

在之后的葬礼上,民国政府用八十人抬棺、二十一响礼炮、三千人送行的方式向段公表达了最后的敬意!


黑句本


公元1926年4月9日,中华民国十五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以武力将段祺瑞驱逐下台。自此,这位三造共和的民国风云人物,彻底告别中国的政治舞台。这一年,段祺瑞61岁。

下野后的段祺瑞回到天津,定居在日租界的魏宗瀚公馆(魏宗瀚是段祺瑞的旧部)当寓公,此后几年他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巧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时也定居在天津日租界,据说他们两人还时常有来往,还曾谋划“复号还宫”,建立“后逊清小朝廷”。

当然,不管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以他们俩当时的情况,也就只能过个嘴瘾罢了。

等到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他们特意派人来到天津,先是连哄带骗将溥仪弄到东北当傀儡皇帝,接着他们又希望借助段祺瑞的威望和影响,帮助他们建立华北伪政权。

虽然,段祺瑞和热衷于权力,也一直想复出,但他的政治头脑,显然要远远高于溥仪这个愣头青,他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给日本人充当汉奸,他幸苦一辈子的名声恐怕要毁于一旦。

更重要的是,段祺瑞作为曾经的国家元首和拥兵大佬,他可没有兴趣给被别人的傀儡。因此,段祺瑞很明确的拒绝掉日本人的邀请,并与日本人坚决划清界限。



消息传出来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非常感激,为防止日本人用武力强迫段祺瑞为其服务,蒋介石就授意段祺瑞的好友、时任安徽省主席吴忠信出面联络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

随后在段宏纲的牵线搭桥下,蒋介石先是派人去天津拜访段祺瑞,送去两万元生活费。接着,蒋介石又安排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到段祺瑞的公寓,邀请他南下,并表示只要段祺瑞愿意南下,什么都可以商量。

在这种背景下,段祺瑞方才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当时他对钱永铭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已老不中用了,如蒋先生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可以随时南行。” 在表完这个态后,段祺瑞遂即收拾行李,于第二天离开天津南下。

在段祺瑞乘坐的火车抵达南京浦口车站时,蒋介石给了段祺瑞极高的礼遇,他命令南京所有少将以上军人,一律过长江,在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

接着,在段祺瑞抵达南京总统府时,蒋介石早已经率众在门口恭候多时,他当众给段祺瑞行了一个学生给老师敬礼用的军礼。



这种种行为,让段祺瑞感慨万分。作为回报,段祺瑞立马公开发表宣言,力挺蒋介石以和国民政府,表示要和蒋介石共同进退,誓死捍卫国民政府。接着,段祺瑞又亲自前往南京中山陵祭拜孙中山。

要知道,当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时,因为段祺瑞和孙中山曾发生国严重的分歧,所以当时段祺瑞特意没有出席孙中山的葬礼,以示他不认同孙中山的理念。但此时,段祺瑞却选择主动祭拜中山陵,所传达的意思,就是他正式承认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

不过,在忙完这一切后,段祺瑞第二天便告别蒋介石,乘快车赶赴上海定居。

本来,蒋介石希望段祺瑞待在南京,为国民政府效力。但问题是,段祺瑞的辈分和资历都太高,蒋介石与之相比,都要足足低好几个头,这样一来,他又该如何安排段祺瑞的职位呢?

因为,安排得低了,这不是让段祺瑞难堪吗?安排得太高,蒋介石又不放心,毕竟这样一个牛人,是不可能给蒋介石当嫡系小弟的,蒋介石也没有信心能让他给自己当小弟,所以蒋介石自然不敢把权重部门交给段祺瑞来掌管。

甚至而言,出于某种顾虑,蒋介石如果真让段祺瑞到政府中任职,不管段祺瑞所担任的官职是大是小,蒋介石都会对其进行各种监视和防备。因为,段祺瑞如果趁机和政府内部的其他派系走到一起,这样蒋介石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段祺瑞也很清楚这种局面,所以他不想让蒋介石难堪,更不想让自己处于尴尬境地,所以他拒绝蒋介石的好意,执意离开南京,来到上海。

这样一来,段祺瑞一方面可以远离开南京这个政治漩涡;另一方面,上海又距离南京不远,还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中,这样又可以让蒋介石放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蒋介石对此也很是满意,所以等到段祺瑞来到上海后,蒋介石每个月都会给他送一万块的生活费,还还精心安排他住在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公馆。

这位陈调元是段祺瑞的老部下,自然会对段祺瑞多多照顾,由此可见蒋介石也是用心良苦。

此后,段祺瑞基本不再过问政治,大部分时间都在静坐朗诵佛经。1936年,段祺瑞因胃病发作,出血不止,病死在上海宏恩医院,享年72岁。

蒋介石得知后,下令以国葬将其葬之,这也是继黎元洪之后第二位享受国葬的北洋政府元首。


我是赵帅锅


首先,第一个原因大家想想。段祺瑞是因为谁被迫下野跑到天津去了?冯玉祥,冯玉祥跟蒋介石是拜把的兄弟,虽然二者之间发生矛盾,但是两个人在段祺瑞看来简直就是一丘之鹤,虽然说段祺瑞可以跟蒋介石平心静气的坐下来谈判,但是他绝对不可能平心静气的跟冯玉祥坐下来谈,你想想,他如果到了南京国民政府坐在会议上面,结果看见冯玉祥两个老冤家在那互相对眼的时候,那种尴尬局面吗?

第二个原因段祺瑞和蒋介石的执政理念不同,蒋介石讲究的是铁腕独裁,在他看来,全国其他那些地方势力都应该消灭掉,全国只应该听一个人的,这样做到真正的中央集权以后所有的物资都能够方便的进行配备,国家资源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整个中国才可以强大,但段祺瑞觉得这件事情不对。

我们去看段祺瑞整个一个执政生涯期间,他是特别提倡地方政府势力的存在的,不说其他的,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冯玉祥这一系列老的军阀,(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就是在段祺瑞执政期间,不断成长起来的地方势力,一方面段祺瑞觉得地方势力我现在没有能力去剿灭他们。另一方面,段祺瑞还觉得这个时候中国中央的微信还是没有树立起来。地方上可以解决掉中央没有办法处理的一些问题,所以允许地方势力的存在,这一点跟蒋介石本身就起了冲突。

蒋介石为了消灭各个地方上的势力,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是能够把地方上势力的那些头疼给干掉,蒋介石是有一招用一招,往死里打段祺瑞觉得你这又是何必呢,人家辛辛苦苦创立起来这么一番势力,你这样天天去想着打呀,别人削弱别人,我以前也是地方实力,你怎么看我,我为什么要去帮你去做帮凶呢?

二者之间最终政治目的的不同,政治手段的不同,导致了两者只能够背道而驰。段祺瑞也自己聪明,与其坐在南京国民政府去受白眼,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回家当一个所谓的寓公来的自在。

第三个原因段祺瑞如果真的去了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不可能得到权利的。别看蒋介石现在对他礼贤下士,甚至是执弟子礼,但是说实话,段祺瑞兴也明白蒋介石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段祺瑞现在还有利用价值,是想把它作为一个吉祥物供起来如果真的想利用段祺瑞的才能的话,那早干嘛去了?

所以说段祺瑞如果去了南京国民政府只是给他一个虚职,让他就在那里待着,什么事情都不用管,那么段祺瑞首先第一个年纪大,在官场上面你就得处理各种各样的观察事物,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尤其现在老大还不是自己,第二段,祺瑞也不是那种肯寄人篱下的人,她一生就只服过一个人员,是看他一生就听袁世凯的其他人命令他不干,啥都不干。

第四个原因段祺瑞不想投靠其他人,这个人是十分钟心的。袁世凯当初她的儿子为了能够建立起一支模范军,可以说对段祺瑞,张勋这一系列北洋重臣是往死里打呀的,因此袁世凯一死,所有人都津津乐道的想看笑话看袁世凯,他留下的那些妻妾家小是怎么被这些北洋重臣给打的,但是,段祺瑞去压住了所有人的压力,把袁世凯的家人好好的对待。从这一点上来看,段祺瑞一生都是把自己定义成为袁世凯的臣子。袁世凯的手下,只要袁世凯不犯大错,他是袁世凯说什么他就照做。

这种人特别忠心,而且在他们心目里面一般都是忠心不侍二主!所以不去帮蒋介石这一点,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讲道理,段祺瑞也算是一号人物,当初在日本人的帮助之下,像日本人借了一大堆的钱,然后登上了最高的权力位置以后,直接向日本人赖账找我要中国的权利,向我要中国的好处,没门儿!后来他下野了,日本人找他想成立一个华北自治政府,段祺瑞直接回绝。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骨气,他们不会像中国的政治家那样搞那么多歪理歪八的,最后把自己给绕进去,干什么事情就是认准一个死理,你要跟我说其他的,哼,我也想不过来。


漩涡鸣人yy


为什么段祺瑞拒绝了蒋介石,选择去上海租界当寓公?(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说起北洋军阀,一定绕不开“北洋之虎”段祺瑞,作为皖系军阀的首脑,他又被称作“段合肥”,曾经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临时执政),他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有“三造共和”的美名,职务越高,责任越大,评价越复杂,所以,历史上对段祺瑞的评价很有争议。


历史书上,我们所知道的段祺瑞都和“府院之争”、“三一八惨案”、孙中山“护法运动”联系在一起,在我们印象里,这是一个杀人无算的旧军阀,为了争权夺势出卖国家主权。

但是,历史书外,段祺瑞还有另一面。

段祺瑞一生坚持“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信条,被称为“六不总理”,有人认为这是段祺瑞的自我包装,但从各方面来看,段祺瑞都当得起这个称号,他一生朴素,清廉如水,一直到去世,都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北京时期一直租房子住,知道他秉性的袁世凯只好借口送房子给养女的名义(段祺瑞原配去世后,娶了袁世凯的养女张氏),送给段家一套房子,这套房子的主人和袁世凯打牌输了40万大洋,把房子抵押给袁,但是房契一直没交接,袁世凯去世后,房主的儿子拿着房契找上门,段祺瑞见到房契,立即搬离才住了两年的房子。

晚年下台后,生活窘迫,不得已只能靠着当年保定军校的学生蒋介石的接济过日子,在那个物欲横流、无官不贪的旧社会,段祺瑞绝对是官场的一股清流。

除了“三造共和”,段祺瑞还极力阻止外蒙独立,在俄国的怂恿下,外蒙一直谋求独立,1919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段祺瑞利用俄国无法南顾的机会,派徐树铮出兵外蒙,迫使取消自治,废除与俄国的一切条约,直到1945年,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古才独立。他和因为欠黎元洪7万大洋而被他告上法院。

1926年3月18日,执政府卫队开枪打死多名游行群众,包括鲁迅的学生刘和珍,鲁迅的一篇《记念刘和珍君》彻底将段祺瑞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段祺瑞当时不在执政府,也没有下令开枪,当得知卫队开枪射杀学生后,段祺瑞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赶到现场,医治伤者,抚恤死者,召集会议,通过惩治首犯的决议,在随后的悼念死难者同袍大会上,作为国家元首,段祺瑞长跪不起,发誓终身素食以赎罪,这个誓言一直坚持到病逝,晚年时期因为病痛折磨身体羸弱,也不肯接受医生建议吃肉补充能量。

“三一八事变”后,段祺瑞离开政坛,到天津当起了寓公,没有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往日的旧部和学生来资助度日,为了节省开日,家里每天的开支账目他都要亲自过目审核,以前从不管家务的段祺瑞当起了管家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人还想在华北成立伪政权,在日本人眼里,这个华北伪政权首脑,段祺瑞是最佳人选,土肥原贤二经常上门骚扰,屡次力邀段祺瑞出山,都被他拒绝。

身在南京的蒋介石对段祺瑞的深明大义非常感激,但害怕日久天长发生变故,同时担心段祺瑞的安全,便邀请段南下,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邀请段祺瑞到南京颐养天年。

当时社会上盛传日本人打算劫持段祺瑞,见此情形,段祺瑞接受邀请,收拾行李,离开天津。

1933年,火车到达南京浦口站时,下车后的段祺瑞感到非常意外,蒋介石命令南京所有少将以上军官到车站迎接,蒋介石一身戎装,以学生见老师的礼仪,向段祺瑞敬礼,并陪着他拜谒了南京中山陵,当年孙段两人是敌我关系,孙中山北京去世时,段祺瑞赌气没有出席葬礼,这次拜谒中山陵,既承认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又表明了团结一致抗日的态度。

住了一夜两天,配合蒋介石演完这场戏后,段祺瑞借口女儿在上海为由,乘车去了上海,作为江湖老油条,段祺瑞非常明白,也很知趣,自己一个北洋老人,住在国民政府的首都,让蒋介石怎么想,怎么看,既然这次南京之行使命已经完成,就应该及早离开,免得惹人嫌弃。

北洋军阀已经成为历史,双方也就没有合作的基础,对于蒋介石来说,段祺瑞的利用价值已经不高,便立即同意段到上海居住,他交代上海市政府做好安排,并每月送上一万元生活费,段祺瑞到上海后住进了陈调元的公馆里,定居上海不久,段祺瑞胃病复发,久治不愈,最终于1936年去世,终年72岁。

很多人痛骂段祺瑞卖国,主要是因为他把部分省份的开矿权、铁路修筑权作为抵押,通过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特使西原龟山向日本借了5亿日元贷款,史称“西原借款”,对于刚上台的段祺瑞来说也是迫不得已,为了支持洪宪帝制,当时各大银行已经面临崩溃,地方割据,不向中央交钱,为了对付“护法运动”,还要开战烧钱,北洋政府成了欠薪专业户,鲁迅当时在教育部任职,就遭遇过欠薪。政府信用丧尽,公债无人认购,日本人“雪中送炭”,段祺瑞也是有病乱投医。从借钱那天起他就没打算还,“咱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到时候一瞪眼就完了”(摘自《北洋人士话沧桑》)。

后来的事实确如段祺瑞所想,时局动荡,段祺瑞倒台后,国民政府根本不认账,西原借款基本都打了水漂,由于这次借款的抵押物方面要求宽松,所以日本人并没有从这次借款中捞到太多实惠,1929年,日本驻华公使佐分利贞男奉命带着密约向蒋介石讨债,没想到蒋派特务将密约盗走,佐分利贞男无法交差,在各方压力下,最后选择自杀,西原借款不了了之。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关于段祺瑞,拒绝蒋介石,这件事我们只要了解了在段祺瑞身上发生的故事,很容易就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说起段祺瑞,他有诸多的头衔和名号,光总理就担任了4届,段祺瑞在当时,一直有一个想一统中国的梦想,但是在梦想实现的过程中也频频受阻。

在他担任总理期间,他就严格要求自己,也正是因为这样,严格的自律,也让他抵御了很多外界诱惑,同时也为自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凭借着段祺瑞当时的身份和影响力,不仅仅是蒋介石,哪怕是日本人对他也有想法,不止一次想要拉拢他。日本方面也曾多次派代表,秘密的去找段祺瑞谈话,但他最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在日本人频繁拉拢段祺瑞的时候,这也是蒋介石最紧张的时候。

虽然说段祺瑞生性正直,但是如果日本人利用某些非常规的极端手段,还是有可能撼动段祺瑞的,毕竟蒋介石曾经在日本留过学,对于日本人的秉性还是有一定的掌握,也是一眼看出了他们的阴谋。

所以他也派人和段祺瑞联系,希望能够让他到南京来任职,不知道蒋介石当时内心是否真的是这样想,但是最起码,也能给日本方面一定的干扰。

要说起段祺瑞和蒋介石的关系,这里还不得不提起一个小故事:

在段祺瑞担任保定军校校长的时候,蒋介石刚好在里边读书,当时军校里边还会有日本教官任职。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日本教官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居然把中国人比喻成细菌,言外之意就是说中国人繁殖能力强,还说中国的土地简直被细菌污染和破坏了。

“说者无心,但是听者有意”,当时蒋介石就听不下去了,岂能容忍日本人这样撒野,同时就在地上捡了一块土块,摔成个稀巴烂,上去给日本教官好好上了一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蒋介石霸气回应道:“我们是细菌,说我们繁殖能力强,那么日本大个弹丸之地,繁殖能力,可是比中国还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日本教官气不过,无奈只能给段祺瑞投诉,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件事,蒋介石在段祺瑞心中一下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有好的待遇,段老师也是对他格外照顾有加,后来安排他公费出国留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段祺瑞也算是蒋介石的老师。

按常规说,学生请老师出山,本无可厚非,但是当时的段祺瑞已经看得很明白了,他也无心再涉及政治,再加上也没有什么实权,他就表现的也不是很积极。

就拿他曾经在北京给冯玉祥任职一事,早已经看清楚了当时的政治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明哲保身,毕竟自己也一把年纪了,也折腾不起了。

我们从蒋介石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他请,段祺瑞出马,既是为了让老师安享晚年,也是给老师一个台阶下,毕竟当时段祺瑞,也被日本人烦的很难受。

要说给老师权力,估计也不太现实,在他当年想励精图治的时候,却遇上时运不济,其实现在即使给了老师权利头衔,现在他也无心再去折腾了,很显然,蒋介石也已经明白了老师的心思,只不过就是一个委婉的说法罢了。

段祺瑞此时心里比谁都明白:一个人是掀不起什么惊涛骇浪的,与其在那里不作为,还不如安安稳稳回家养老,比起任何事都来得更加安稳自在,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晚节不保,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