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微信订阅号变成信息流模式呢?

于球球耐摺咧


前面各位大佬都从行业生态等比较深刻的方面说了自己的看法。我就简单从一个业余公众号作者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说起来,我做公众号还是蛮久了,大概应该是从2015年开始的吧,做的PPT教程类的账号。因为教程里往往会涉及很多操作,为了把问题说明白,很多时候图文并茂都不够,还得录制Gif动图。

例如这样的:

就算是只用静态图,我也得一步一步的操作,一边做一边截图,有时还得再用截图软件来加标注、加注释等等。例如:

这比起很多评论性的文章,插图只是为了起到装饰、打破枯燥的作用,搜索几张美图插入就行,显然困难了很多。

但即便是这样用心写的东西,因为一直是自己一个人业余写作,无法日更,有时工作多了或者私事缠身,就一个月都更新不了一篇,也没有做过太多的互推、营销之类的操作,所以粉丝增长很慢,阅读量也不佳。

毕竟现在大部分人都订阅了几十上百个公众号,要想凭借一个小红点、几个字把订阅者吸引进来看自己的文章,实在太难了。而且很快你就会被后更新的号压下去,订阅者甚至不知道你更新了——反正你新发的文章和之前发的他没看的文章都一样,只是一个小红点的提醒而已。

这次改版或许对大号来说,负面影响会偏大一点,但对于我这种小透明的小号来讲,其实影响不大。例如「多图文无法完全展示」的问题,对我就完全没有影响——自己一个人写推送,日更一条都做不到,哪还有能力一天5、6条甚至8、9条的轰炸啊……

而反过来说,像我这样的小号,只要掌握好推送的时机,改版之后被订阅者刷到的几率显然会大过躺在订阅号文件夹里的那个时代,阅读量应该反而能够有所起色。

或许,这也是微信这次改版的诉求之一——给小号更好的生长、发展空间。

只要认认真真做好内容,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你怎么看呢?


我是Jesse,《和秋叶一起学PPT》图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科技问答达人,欢迎关注、留言交流。如果觉得回答得还不错,就点个赞再走吧!


Jesse


今天微信发布了一条消息:订阅号内容改为信息流。

如果你不在互联网圈,你可能没注意到这个信息,也不懂信息流是什么意思。我只需要告诉你,你如果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更新到最新版的微信后,你点击订阅号以后,将会呈现出这个样子:(Android 系统的同学稍后就更新)

微信官方示意信息流截图

该消息发布以后,朋友圈“哭”声遍野,因为微信这一举动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尤其是已经成为大号的利益。过去不少大号都是按照位置售卖内容,单条价格根据性质不同,售价在1万-100万之间不等。但是目前这样的改版方法,直接从产品展示形式上打击了很多广告主的信心。以后广告主投放都只能盯着前两条投放了。

但是也有不少人支持这一种做法,当然是偏向属于成长型的账号用户。

但我今天不想去分析微信这一个政策的变化,作为行业从业人员该如何思考和应对。我想给用户:你们。谈谈如何从这一波微信改版中,作为一名用户获取更多的好处。

我想说的有三个观点:

1

取关大量的微信公众号,关注精品阅读,将自己的信息筛选能力提升一层

只要你是一个常用手机的人,你就一定能感受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信息已经完全爆炸了。你手机里有多少条公众号的未读信息在等待你查阅,可是你打开后发现很多就纯属于消磨时光。获得心智和认知的提升已经是最高级别的要求了,很多信息连最低级信息告知都做不到,更不要说有趣,能逗乐大家了。

微信这个产品更新,就是适应这一波阅读焦虑感而设计,它从内容侧去逼迫写作者(就像我这样的写作者)必须产出精品内容,否则将面临用户大面积的取消关注。

因此,顺着这一波产品更新,作为用户的各位,就应该把以前关注的各种无用的大号统统取消关注掉。保留你们最喜欢观看的公众号,保持每日的信息阅读输入。当然,你如果喜欢看明星的,就保留明星,喜欢看搞笑的,就保留搞笑的。你需要自己为自己的信息输入渠道负责,挑选能让你提升认知和愉悦生活的账号。其他的都可以作为烦恼通通取消。

我之所以这样劝你,是因为我常常意识到,取决于一个人层次高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入口,就是每个人阅读信息的来源和能力。用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平时都在聊什么?那群人平时都在聊什么?一看就不合拍。

仔细去回想,我们接受的教育也是从接受信息开始,每个人的修养,看待世界的观点,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是从接受信息开始塑形的。

所以,作为普通用户,筛选你信任的精品渠道非常重要,其他的无关痛痒都可以取消。


2

如果你已经准确理解信息输入带来的影响后,在过滤到订阅号信息输入以后,你就该自然地举一反三切入下一个信息入口:朋友圈。

有人说朋友圈是我的私人生活区域,我想发啥就发啥。当然,想发啥就发啥,可是你没法避免你的朋友会发不少垃圾消息。

正向一点思考,你需要去找到你朋友圈里最擅长分享优质内容的朋友,长期关注他们的朋友圈,养成看订阅号的习惯一样去看他们的朋友圈。

顺便透露一个小秘密:如果你的微信好友超过 2500 个,你的很多好友发布的朋友圈不会出现在朋友圈信息流里,你需要和他们在朋友圈互动,才能展示。


3

勤更新软件,至少掌握一个 app 工具的细节使用

第三点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我表达过很多次:个人无法逆转时代大势。

在当下正在走的大势是什么?就是手机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自然每个人都应该面临一个问题:

如何用好手机?

这是一个被很多人低估的问题。

我们很多人不是互联网的从业者,也不是手机公司的软件团队出身,没必要懂得那么多。但是我希望每个人至少都能懂得一个工具类型的 app,比如微信。

懂得一个 app 的方法非常简单,你把这个 app 的所有能点击的地方都点击试试看,不要怕点错,点错了就退出好了。我相信你会对微信这个 app 有许多新的认知。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微信里是可以 AA 群收款,微信里也可以扫描你不认识的英语单词翻译,也可以扫描你周边的场景定位你的真实地点。还可以关掉你的朋友圈小红点。在朋友圈浏览的时候,双击顶部两次可以快速回到朋友圈顶部;也可以在有多个未读消息的时候,双击左下角的微信,就会逐一展现是哪些未读信息。

所有的这些细节都可以掌握一下,对你平时的生活会带来惊喜。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说的内容,如我在引言里说的那样:

进化的过程就是接受世界变化的讯息,然后思考做出反馈。

今天我从微信的产品更新这个小事件切入一个角度,期待你也能有类似的思考和反馈。

最后分享我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

经济不好时,所有人都希望有一个强力的领导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在经济繁荣平稳时,人们会产生一种身份焦虑,怕自己过的不如别人。

——来自于 1955 年政治社会学家李普赛提出的李普赛特理论。


篮球谈资


微信订阅号的阅读量主要来自三方面:订阅、朋友圈以及微信群。但是仅仅依靠这三个渠道,对于海量的微信公众号而言,还是太少了。

微信公众号功能开发及营销推广服务第三方平台侯斯特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7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二季度,微信订阅号的图文打开率和分享率都在持续走低。

除此以外,整个微信生态的流量格局逐渐趋于稳定:头部大号拥有大部分流量,从0成长起来的大号越来越少,大量中小公号运营者成长乏力。长此以往,整个微信生态将会失去平衡,难以健康发展。

此次订阅号改版其目的就是将大号和小号同时放至一个信息平台,让一切回到原点,大号和小号都以信息流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去合理竞争,从而给更多的小号一个提升打开率和阅读量的机会。

有分析人士认为,微信订阅号改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抗击今日头条,因为改版后的订阅号与今日头条均采用了信息流模式。

今日头条目前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广告收入,依靠海量的内容、精准的算法推荐,以及大量的销售人员,今日头条赚了不少钱,甚至喊出了2018年“冲500亿元,保300亿元”的目标。

微信订阅号改版后一旦为腾讯增加了新的广告插入方式,将给今日头条带来不小的压力,毕竟微信月活已经突破10亿。


全天候科技


说明了今日头条所倡导的信息流模式才是当前最合理的信息推送方式,彻底打脸了张小龙。年初的时候张小龙还特表表示: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到(去做信息流),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所谓有信息流。


为什么会这样?公众号的繁荣太虚假了,艾媒咨询发布《2017年中国微信公众号刷量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营运类微信公众号行业刷量行为调查中,86.2%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曾有过刷量行为,但超5成公众号读者依然处于刷量认知盲区。

据统计,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刷量市场规模达378亿元,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0亿元,增长率达34.9%。

另外公众号的打开率现在很低也是不争的事实,你想想你订阅的那些公众号现在每天打开看几篇?根据微信第三方平台侯斯特的数据现在公众号图文打开率不足3%,在持续下滑,100个人中打开看的不足3个,

公众号不管刷量也好,打开率低也好,都跟公众号的封闭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改变为信息流的模式其实是一种进步。


萌哈科技


订阅号改版后变成这样子了:

改版后的微信订阅号界面可以直接浏览订阅号的消息,不用再进入订阅号的首页对话界面。也就是说,微信订阅号的阅读方式,离今日头条这种信息流模式近了一步。

这次的改变,严格来说,只是阅读版面的调整,并没有进行信息流分发机制的变化,你刷到的内容都只是你关注的订阅号内容,但很明显,这很可能只是订阅号全面信息流之前的适应版本。

张小龙不是口口声声说不做信息流吗?为什么微信与信息流越来越暧昧了呢?我们看看微信订阅号目前的现状。

过去几年,订阅号数量急速增长,从2013年的几万个到目前的超过3000万个订阅号,很多微信用户每人都关注了几十个订阅号。但每人每天浏览信息的时间是有限的,关注的订阅号过多,就会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所以,我们以前打开订阅列表,都意味着要在标题党的丛林中进行一次信息筛选,久而久之,烦不胜烦,便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订阅号列表管理,转头去刷抖音和微博,订阅号只是偶尔闲来无事看看前面几个。所以,也难怪订阅号整体打开率下滑得那么厉害了。

订阅号目前要做信息流,就是要替用户管理你的订阅列表,第一步就是改版页面,让本来能容得下十来个公众号的一屏变得只能容下一两条推送内容,同时把订阅号取消关注的按钮放到很显眼的位置(见下图),意图很明显,要你自己先清理掉一批平时没怎么阅读的公众号(我只是随手截的图,不是想黑好奇心日报,好奇心日报是一个内容很好的订阅号,我关注好几年了),后期再根据你的打开频率、阅读时长、互动行为、朋友点赞等维度,在订阅号列表给你推荐文章,这才是信息流真正开始的一步。

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在订阅号列表里,我们点开标题,直接就进入了文章内容,而不是像以前,还会进入订阅号的主页,这意味着订阅号运营者那些精心定制的菜单栏和对话列表将几乎被废弃,以前的内容创业者都能通过各种第三方应用,在订阅号主页植入各种功能,基本上能把订阅号做成一个集内容、客服、网站、CMS系统的“超级页面”,已经接近一个APP,现在他们都回到了纯内容的时代。怎么办呢?小程序的重要性这时就凸显出来了,微信这么设置,也是想大幅度提高小程序的应用场景。以前那些功能,现在都能移植到小程序上,微信未来的方向,是想用“订阅号+小程序”来重塑整个内容生态。


正所谓“不破不立”,微信在内容生态上进行这么大的改革,一方面是发现之前的订阅机制和社交分发已经落后,拥抱信息流才能拥有未来;一方面也是想打破目前头部大号垄断流量,造成内容生态活力下降的局面,突出优质内容的权重。这一改革,很多大号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自己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要重新适应规则,以更优质的内容去获取用户。也希望微信在实行如此重大的“破”后,能重新“立”起来,带给更多自媒体人机会,也带给用户更优质的内容。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互关一波~



科技扯谈官


老早以前就听说微信订阅号要变信息流,我还心想,腾讯应该没这么傻x吧,想想今年初张小龙还在2018微信公开课PRO上专门回应了下: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到(去做信息流),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所谓有信息流。

一票公号作者心想,这算是实锤了吧?龙哥诚不欺我,结果昨天冷不丁的蹦个消息出来:微信订阅号重大改版!也不知道有人脸疼不疼。

再来挑捡重点说说,为啥信息流消息一出,自媒体圈大多咬牙切齿,争抢着上天台排队?

先看看改版的精华:

标题+头图,文章按时间线排列,第二条之后的文章折叠,突出取消关注按钮,还有……原来的公众号菜单栏基本等同于残废了。

所以说微信这次用力过猛那是一点都没错,微信就像突然翻脸似得,慢慢原来下放的权力收到自己手中,以前每个公众号都是占山为王,一个号一个坑,现在不行了,大家排着队跟老板打工,弱化账号主体的存在,想要获得露出,就要拼命生产内容,太次还不行,用户分分钟取关,就连很多公众号赖以生存的菜单栏也不幸遭了灾,菜单栏一废,等着喝西北风吧,难怪上天台的自媒体人都快把赌球的人挤下天台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在纠结改版后阅读效率到底是提高还是降低?以前是先账号后内容,改版后变成先内容后账号,当公众号有个人品牌加持的时候,个人认为先账号后内容的方式效率会更高,现在把账号主体削弱,找优质内容将会变得更困难。

大坏境本来已经这么差了,没想到这时候微信还会来“添砖加瓦”,真是太“体贴”啦。


徐戈marketing


6月20日,微信iOS版推出6.70版本更新,正式上线订阅号信息流功能,Android的朋友稍安勿躁,官方表示很快推送更新。对于本次变动一言蔽之,新版微信的订阅号将采用类似头条的feed流形式呈现,一个账号最多只能看到两条以“标题+头图”的形式直接展示的消息,其他为折叠状态。

毫无疑问,作为一款国民应用,微信的些许改动都会牵动相关从业人员的神经,至于本次如此重大的改版,更是在新媒体从业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相信大家今天应该都被这张“天台给新媒体人员挪挪位置”的图给刷屏了吧。本次微信订阅号采用信息流形式,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就是我们这批内容创作者。

按照官方的介绍,今后订阅号群发内容会以发布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也就是说,最新发布的内容将永远在最上方。那么对于微信公号出创作者而言,这意味着以下几点改变。

  1. 原本千方百计争取到手的用户公号置顶,如今已经名存实亡。因为在信息流形式下,"置顶”成为“星标”,但是即使用户给公号选取了“星标”,内容推送仍旧是按照时间排序,不再置于最顶部位置;


  2. 原本公号的“聊天框”彻底再见,而从文章跳到公众号对话框的功能或组件,同样名存实亡;

  3. 创作者赖以为生的广告收入受到影响最大。因为一个账号内容仅显示头2条,意味着第2条之后的广告位价值基本不再存在。

改革永远是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使得其他人获得更多利益。尽管本次微信信息流让内容创作者一片哀嚎,但是对于受众而言却是重大的利好消息。毕竟微信官方表示本次变动就是为了优化用户的阅读体验与效率。那么对于读者而言,信息流将带来以下几点利好:

  1. 打开订阅号的操作步骤减少,点击即可阅读,提高了用户阅读的体验和效率;

  2. 更高质量的内容分发;在采用时间顺序的信息流形式之后,读者为了尽快阅读到符合习惯的内容,将会取关一大批低质量公号,从而促使内容创作者们专注于文章质量的创作。


如此看来,微信本次改版,更多的是将原本由读者自行决定是否阅读的权利,收回到平台手中,并且通过信息流形式进行分发。简言之,以前大家点开公号,想要消除小红点,必须要点入公号从而决定是否对该内容进行阅读;而现在微信通过信息流形式,将公号内容排列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快速决定是否进行阅读。

然而,微信此举并非只是想大家花费更多时间在内容阅读上。因为按照以往头条、微博等信息流前辈的发展经验来看,信息流的出现意味着离变现广告位的加入不远了。也就是,未来微信或许将会像朋友圈一样,“悄然”的在公号信息流中插播几条广告。


Tech情报局


人人都爱说信息流,但要知道,这些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流,只是有选择性的用户流,信息流是头条系的强项,用强大的算法,根据用户浏览数据分析出用户的兴趣点,并向用户推荐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能称得上信息流的,还要加上一个做搜索的百度,其他的硬要说信息流,大概拼多多都要笑了。


1、与其说是信息流,不如说公众号一直是用户流

而改版后的公众号,只是凸显了文章,弱化了号的存在,点击文章后,取关按钮十分明显,当用户刷到感兴趣的文章时,自然会浏览,而相对来说,用户刷到不感兴趣的文章时,取关几率直线上升。

微信公众号并没有分析用户的兴趣点,针对用户使用信息流方式推荐感兴趣的文章,仍然是十分尊重用户,让用户自主选择与自己三观一致的文章,这是用户流,并非信息流。


2、更像早期微博关注流+时间流

改版后的公众号,在我看来不像今日头条,更像是早期的微博,当然是加了深度内容的,关注流+时间流的微博。用户倾向于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最新留言,不过,对于微博而言,用户关注和取关的二级入口都较深,需要进入博主页面进行操作,而在个人主页看流信息时,是不会触发取关这个操作的。

这一点,公众号则要狠得多,它的流信息,依然是以文章为主,而且改版后,取关的成本更低。


3、不忘初心,既得利益者的自我成长

每次公众号改版,就会有一大批人跑出来吐槽微信,吐槽腾讯,但其实,有什么好吐槽的呢,好的文章,能引起广泛用户共鸣和大量转发的文章,无论粉丝多少,都会有传播度,在这样信息爆发的时代,会迅速从无人问津到大众熟知,这一点,并不会受到公众号改版的影响和限制。

至于既得利益者,希望自己永远站在金字塔尖,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是有违时代发展的,这些年来,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大量曾经红极一时的报刊杂志停刊,但有能力的媒体人,则从传统媒体时代走到新媒体时代,一直常青,与其抱怨作为内容载体的公众号,和取关的粉丝,不如着眼于自我成长,我们必须全力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还记得在6月20日,微信的iOS 6.7版没有做什么大的宣传就悄悄上线了,但是用户们在看到新版界面时的反应却大为讶异——在之前的版本中,用户需要点开订阅号的栏目后才能看到相关内容,而在新版本中,微信订阅号里变成了以时间顺序排列的“信息流”展出。

换句话说,用户刷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慢慢像几年前刷微博的形式靠拢。另外改版的“信息流”订阅号还专门设置了“推荐阅读”“热门推荐”“精选爆文”等字眼和符号,在文章封面下方还能呈现出你有几位好友读过相关文章。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看订阅号时就相当于少了一个步骤,有利于更为直观地阅读。

但是对于这样的改头换面,无数公众号的运营人员却夜不能寐。一位业内人士曾经这样形容公众号改版,“(改版)强调了微信平台自身,但是我们这些公众号的文章以后能不能让用户看到,就得看命了”。

那同一篇文章来说,在改版之前,其流量效果更多地是取决于所发公众号的知名程度,比如【咪蒙】发的文章阅读量往往能轻松达到10w+,而一般的公众号、哪怕是微博上知名大V【江宁婆婆】的公众号也很难取得同样的效果。但是在进行信息流改版了之后,所有的公众号都被强行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一篇文章的流量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标题、封面,以及推送的时机。

举例来说,改版之后,《我脱脱脱脱脱脱脱脱脱脱发了!》和《一个让全世界大吃一惊的医学发现》这两篇文章,可能后者的阅读量更为汹涌。尽管前面一篇文章乃是微信大号【咪蒙】在前几日发布的原创文章,而后者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养生号”的内容。

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后者的标题更为惊悚,可能是因为前者的封面引起不适,但最为玄学的原因,则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前者选择17点推送,后者选择18:30推送,而你作为阅读者恰好在18:35查看微信订阅号,你的信息流里只呈现了后者的内容,所以你也只能为后者的流量做“贡献”。

花了漫长时间积累下来的订阅群体的优势,在一夜之间被微信的改版抹平,难怪不少公众号运营者这一个月来都在抒发自己的焦虑。改版之后的微信公众号变得像另一个“今日头条”,然而微信本身又是一个相对闭合的社交平台,公众号们在这里难以取得和“今日头条”对等的流量基础,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却很难拿到与之对等的利益。

或许是因为抱怨、反对的呼声太大,今日有消息称,微信在Android 6.7.2 内测版中把公众号【信息流】的变更收了回去,订阅号依然是呈现的是老版的风格。而在iOS 6.7.2内测版中,订阅号也还原到了它最初的模样。也许未来微信公众号仍然会朝“信息流”方向改版,但是改变的动静相信会更加“细水长流”,也让公众号们能有一定的缓冲余地。


三易生活


第一呢,随着微信的生态体系的健全,用户粘性逐渐老固。用户在微信停留的时间也就自然上扬,而这一点最早由商业行为者最早发现,所以有了公众号营销朋友圈营销等等行为。而在这种过程中,微信用户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的养成了在微信端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过程!

言归话题~订阅号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在公众号早期,对于很多小的官方媒体(例如县级、市级的媒体机构)冲击异常大~导致各媒体营收急剧下滑,好在后续,主流媒体发力,看清公众号本质为传播工具,而消费者所需的确实有用信息,所以,各大媒体也就缓和过来,逐渐适应这种节奏!

上述话语中也讲到了各大媒体发现内容为消费者喜好,而订阅号作为个人展示平台,对于其中内容监控国家目前做的不是很到位,所以会有很多人会在里面看到信贷b2b平台广告等等,很多虚假信息传播,所以腾讯在这一块需要大批精力投入去维护好用户体验!

其实综上,订阅号成为主流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于每个人都能拥有一种方式可以肆意传播各种信息,而坏就坏在于目前订阅号还完全不能做到组织负面信息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