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微腐敗”現象究其本質還是作風問題

受國務院委託,審計署審計長鬍澤君今天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作國務院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顯示,審計中共發現“微腐敗”類重大問題線索50多起,主要是侵佔扶貧、涉農、社保、環保等民生資金,涉案人員多為基層公職人員。如扶貧審計發現,32個市縣及有關單位的153名幹部(其中鄉鎮村幹部110人)利用職務便利優親厚友等,侵吞扶貧資金等3700多萬元。(6月21日搜狐·新聞)

“微腐敗”是一種公權亂用的行為,其典型特點為:一小、二多、三曖昧。“微腐敗”往往小到人們容易忽視它的存在,如接待群眾態度冷漠,接受一點土特產、一盒香菸。但“微腐敗”也很大,大到時常發生在我們身邊,不時聽說某某幹部為他人辦事時打打“擦邊球”,接受一些並不貴重物品等。“微腐敗”總是以為無傷大雅而存在,又是因“禮尚往來”“講規矩”而日愈嚴重,猶如已形成了一種“風尚”。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越是貼近基層,“微腐敗”現象越是容易發生,越是地處於偏遠山區,其“腐敗”程度就越嚴重。若一個幹部作風優良,那麼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就會始終貫穿工作生活中,反腐倡廉意識更加堅定,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加遠大。由此可見,“微腐敗”究其原因還是基層幹部作風問題。

作風是一面鏡子,作風是一面旗幟。普通老百姓見得最多的最容易接觸的就是基層幹部,對政府、黨的認識也是基於基層幹部所作所為來塑造。小到鄰里關係,大到生活、工作,人身安全等,其中都離不開基層幹部的插針引線,來回奔波。因此基層幹部的作風問題直接關係著群眾對政府印象。

基層幹部作風不正,心態就會偏,工作也就不務實,做事不踏實,走捷徑,一味追求政績而脫離實際,做“面子工程”“政績工程”,缺乏責任感。基層幹部作風不正,幹部的紀律就會散漫不嚴明,追求低級趣味,考慮眼前利益,侵佔公共資源;也會和社會不良人士攪合在一起,極大地損害了黨和政府良好形象。基層幹部作風不正,幹部自律性嚴重匱乏,幹部就會沉迷高檔次娛樂場所,就會貪汙受賄,進而腐敗墮落。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繡花要得手綿巧。幹部切實養成優良工作作風,才會給社會創造價值,給社會帶來積極反響,才會強有力地推動人民參與、人民監督制度落地落實,也才能從根源上杜絕“微腐敗”的發生。(文/笙聲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