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微腐败”现象究其本质还是作风问题

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今天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国务院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显示,审计中共发现“微腐败”类重大问题线索50多起,主要是侵占扶贫、涉农、社保、环保等民生资金,涉案人员多为基层公职人员。如扶贫审计发现,32个市县及有关单位的153名干部(其中乡镇村干部110人)利用职务便利优亲厚友等,侵吞扶贫资金等3700多万元。(6月21日搜狐·新闻)

“微腐败”是一种公权乱用的行为,其典型特点为:一小、二多、三暧昧。“微腐败”往往小到人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如接待群众态度冷漠,接受一点土特产、一盒香烟。但“微腐败”也很大,大到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不时听说某某干部为他人办事时打打“擦边球”,接受一些并不贵重物品等。“微腐败”总是以为无伤大雅而存在,又是因“礼尚往来”“讲规矩”而日愈严重,犹如已形成了一种“风尚”。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贴近基层,“微腐败”现象越是容易发生,越是地处于偏远山区,其“腐败”程度就越严重。若一个干部作风优良,那么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会始终贯穿工作生活中,反腐倡廉意识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远大。由此可见,“微腐败”究其原因还是基层干部作风问题。

作风是一面镜子,作风是一面旗帜。普通老百姓见得最多的最容易接触的就是基层干部,对政府、党的认识也是基于基层干部所作所为来塑造。小到邻里关系,大到生活、工作,人身安全等,其中都离不开基层干部的插针引线,来回奔波。因此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直接关系着群众对政府印象。

基层干部作风不正,心态就会偏,工作也就不务实,做事不踏实,走捷径,一味追求政绩而脱离实际,做“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缺乏责任感。基层干部作风不正,干部的纪律就会散漫不严明,追求低级趣味,考虑眼前利益,侵占公共资源;也会和社会不良人士搅合在一起,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良好形象。基层干部作风不正,干部自律性严重匮乏,干部就会沉迷高档次娱乐场所,就会贪污受贿,进而腐败堕落。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干部切实养成优良工作作风,才会给社会创造价值,给社会带来积极反响,才会强有力地推动人民参与、人民监督制度落地落实,也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微腐败”的发生。(文/笙声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