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88岁卢永根院士卧病在床录视频,这7分钟他叮嘱了什么?

去年以来,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的感人事迹在全国广为流传。22日,他与夫人徐雪宾用880.9446万元毕生积蓄成立的“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颁发首批奖助学金,华农4位老师和18名学生获得奖励和资助。

88岁卢永根院士卧病在床录视频,这7分钟他叮嘱了什么?

“这份助学金是对我学习生活的鼓励和鞭策,感谢卢院士!” 获得助学金的学生李蕊芯激动地说。在颁奖仪式上,88岁的卢永根由于身体原因没有来到现场,但他通过录像向获奖师生表示祝贺,他说了什么?头条君独家拿到了视频:

卢永根夫妇的捐款,是华农建校109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根据两位老人的意见,该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嘉奖忠诚于教学科研的教师,资助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前来讲学交流。其中,教师每年奖励4名,每人奖励金额为3万元;学生每年资助20名学生,每人资助5000元。

记者了解到,该基金成立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集体和个人热情捐资助学,其中,华农农学系1987届毕业校友共同捐款30万元。

88岁卢永根院士卧病在床录视频,这7分钟他叮嘱了什么?

链接:布衣院士卢永根捐出一生积蓄

今年88岁的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作物遗传学家,是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2017年3月,他撑着羸弱病躯,在夫人徐雪宾的陪伴下,把一生的积蓄8809446.44元全部捐给华农,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这是华农建校109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治学六十载▶▷浇注汗水写稻种新篇章

卢永根祖籍广州花都,1930年出生于香港,19岁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服从党组织安排,回到内地,到岭南大学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1952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两校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丁颖任院长,卢永根是首届学生。后来,卢永根继承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逐渐扩充到10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通过不同时期的研究,卢永根发掘出一批携带有胚囊和花粉育性基因的新种质,创建了一大批同源四倍体水稻的新种质。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卢永根学生、华南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为了收集野生稻种,卢院士带学生去了很多地方,野生稻长在水库边、深山老林,采集非常困难。”2001年,听说佛冈一处山顶有野生稻,70多岁的卢永根仍坚持亲自去现场考察,拄着拐一点一点往上爬,终于看到野生稻时,他笑得格外开心。

入党七十年▶▷初心无改彰显家国情怀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13年间他坚持“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原则,全心全意为华农全局谋发展。他公私分明,在住房、用车、电话等生活待遇上坚决不搞特殊化。

华农原校办主任卢吉祥回忆,担任校长期间,卢永根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南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1987年,华农的人事改革成为全国关注焦点:破格晋升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解人才断层困局,破论资排辈风气。如今,当年破格晋升的青年才俊,分别成长为政界、学界的优秀人才。“现在我终于可以说,当时的破格提拔对了!”2010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卢永根说。

奋斗一生的特殊经历,使卢永根坚定信仰,保持了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2017年11月24日,在“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的第8次组织生活上,卧病在床的卢永根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他激动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感到非常振奋!我的一些学生在学术领域做出了杰出的工作,我很高兴,希望他们能继续努力,为党为人民再立新功。”

88岁卢永根院士卧病在床录视频,这7分钟他叮嘱了什么?

恭俭一辈子▶▷用时光洗涤名利尘埃

卢永根没有将积蓄留给他唯一的女儿。他说:“孩子已经自立了,我的个人积蓄应为社会作贡献。”捐出毕生积蓄时,他叮嘱说,这笔捐款要用于奖励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嘉奖忠诚于教学科研的教师,资助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前来讲学交流。

很多人不知道,卢永根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

华农辅导员韩硕读本科期间,曾是服务卢永根的学生志愿者。他说,卢院士家中摆设非常简单,破旧木沙发、老式电视,还有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有时我晚上到卢院士家里,发现客厅的灯基本不开,只开一盏小台灯。”韩硕回忆,他们对后辈一直以“您”相称,关怀备至。

在工作和生活中,卢永根夫妇二人严于律己,在支持教育、关怀学生上,他们却格外慷慨大方。

“卢院士捐款880万是他的必然选择。”担任卢永根秘书20年的赵杏娟说,卢永根怀着对教育的期待,多年来屡次资助贫困学子。2015年他将老家的祖屋捐给当地小学,并设立以其父母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到现在已累计资助了2100人次。“卢院士常说,国家强大首先要办好教育,他的决定是为了让更多人成为有用之才,未来报效祖国。”

【记者】姚瑶

【通讯员】方玮

【校对】吴荆子

【作者】 姚瑶

【来源】 南方号~教育~广东教育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