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军阀混战期间统治湖北地区的是谁,在位期间对湖北有何贡献?

苦心de孤诣


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来说,湖北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特别是湖北武汉,辛亥革命在此处爆发,并由此来开了中华民国的历史。

中华民国的历史,至少中华名前20年的历史,可以算的是一部军阀混战的历史,大大小小的军阀粉墨登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好不热闹。

作为拉开中华民国历史的湖北,大小军阀也是接踵而至。我简单归纳了一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是洋务运动时期,北洋时期,北伐战争-中原大战。

1、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张彪)

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曾担任过湖广总督。所谓湖广,也就是两湖地区。当时清廷对于东南各省的控制力已经名存实亡,湖广总督张之洞已经是两湖地区实际上的掌控着。

张之洞在主政湖北期间,不仅大力发展实业(在下文中会具体提到),而且创立了湖北新军。在张之洞之后,张彪便接管了湖北新军。

说起这个张彪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个人,武昌起义爆发时,张彪曾率湖北新军镇压起义军。辛亥革命胜利后,张彪便逃到了天津。后来溥仪被冯玉祥扫地出门时,张彪还收留了溥仪。

2、北洋时期(黎元洪、段芝贵、王占元、吴佩孚)

辛亥革命之后,湖北军政府成立,原本属于湖北新军的黎元洪(湖北黄陂人)被推举为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掌控了湖北。

1913年黎元洪入京担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接替他掌控湖北的是袁世凯的义子段芝贵(皖系军阀)。段芝贵掌控湖北的时间同样不长,从1913年到1915年。

段芝贵之后,走马上任的军阀是王占元(直系)。王占元掌控湖北的时间很长,从1915年中期至1921年中期,足足有6年之久。王占元这个人生性残暴,在主政湖北期间也没有干过什么好事。顺便提一句,后来的五省练帅孙传芳就是王占元的手下。

1921年,湖北发生了倒王运动,王占元向同属于直系军阀的吴佩孚求救。吴佩孚假借救援为名,顺便把自己的势力伸进了武汉。吴佩孚手下第二十五师师长萧耀南进驻武汉,吴佩孚成为湖北真正的掌控者,直到北伐战争爆发。

3、北伐战争-蒋桂大战(李宗仁,蒋介石)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很快就由广东攻入湖南,继而攻占湖北。北伐军在攻占湖北过程中,李宗仁的第七军是主力军,攻占武汉后,蒋介石继续向南攻占上海等地,武汉地区便落入了新桂系军阀李宗仁的掌控之中。

1929年,蒋桂大战爆发,李宗仁白崇禧率领的桂军大败,湖北易主,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之地。


在上述所有人当中,张之洞对于湖北的贡献是最大的。

张之洞主政湖北期间,大力发展工业和教育,留下来许多宝贵的财富。

工业上:汉阳铁厂,当时亚洲最大的铁厂;汉阳兵工厂,大名鼎鼎的汉阳造便出自于此;湖北织布局;湖北纺纱局;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江南造船厂。

教育上: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前身)。

本人就是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张之洞的那一句“凡民俊秀皆入学,天下大利必归农”至今还在耳边回响。

从1898年湖北农务学堂创办至今,华中农业大学已经走过了120年的历程,“耕读双甲子,薪火传天下”!

再来看看,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每一个名字都是分量十足,而这一切,便是归功于张之洞!


小镇月明


自武昌起义至蒋介石1929年实际控制湖北,十八年间长期稳定统治湖北的有黎元洪、王占元和萧耀南,此外短暂统治过的还有段芝贵、陈嘉谟和胡宗铎。至于说对湖北的贡献,且听本人细说。

1911年爆发武昌新军起义是一次突发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当时各位领袖人物皆不在场,在临时指挥吴兆麟的主持下,无心革命的黎元洪阴差阳错被推举为都督。黎元洪表面上一副活菩萨的样子,骨子里却是个厚黑大师。

他借用群英会事件,将张振武、孙武等影响力巨大的首义元勋边缘化,并采用借刀杀人之计引诱袁世凯杀害了张振武,将袁世凯推上了风口浪尖。袁世凯也不是省油的灯,马上把黎元洪劝他杀张振武的电报公之于众,使得黎元洪威望受损。

此后袁世凯再次出招,派干儿子段芝贵请君入瓮,将半推半就的黎元洪送往北京软禁,黎元洪从此开始了傀儡生涯。段芝贵只是过渡人物,随后统治湖北的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的老部下——王占元。这货更不是好鸟,在任六年大肆搜刮,据说身家有2000万袁大头,大发了一笔横财,搞的湖北民怨沸腾。

1921年,倒王运动爆发,王占元被湘军赵恒惕部击败,被迫下台,随后湖北就落入一直坐山观虎斗的北洋直系军阀萧耀南手中。萧耀南在湖北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缓和各方矛盾,善待革命元老,他统治的五年是北洋时期湖北最好的时光。

1926年,萧耀南颇为蹊跷的死去,部下陈嘉谟接任,随后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桂系军阀胡宗铎开始统治湖北。1929年,桂系在蒋桂战争中失利,蒋介石中央军接管湖北,湖北历史暂时告一段落。

可以看到,北洋军阀时期对湖北贡献最大的统治者是萧耀南,除了他,其他湖北军阀干的无外乎争权夺利,鱼肉百姓的勾当。


林屋公子


在清朝灭亡之后,民国开始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


当时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军阀,这些军阀按照来源和地域的划分,可以分为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


而湖北恰恰处于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势力的缓冲区,因此在湖北地区没有出现实力较强的大军阀,只出现过几个依附于大军阀的小军阀。


湖北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武昌起义胜利之后,湖北的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做了都督,黎元洪也成为了湖北的第一个军阀。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之后,黎元洪开始朝袁世凯靠拢,他主动削弱了湖北地区的军队力量,杀害了多名在湖北军队中有影响力的人物,间接导致了湖北军阀势力的衰落。黎元洪统治湖北的时间并不长,期间没有太多的作为。在黎元洪卸任之后,段祺瑞接管了湖北都督的职位,由于段祺瑞身兼数职,他真正治理湖北的时间并不长。袁世凯称帝的时候,王占元公开支持袁世凯称帝,向袁世凯索要湖北都督的职位。

袁世凯为了拉拢王占元,将湖北都督的位置给了王占元,王占元开始成为“湖北王”。王占元统治湖北期间,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矛盾重重,湖北的南方和西方都是西南军阀的势力范围。王占元一直支持冯国璋的南北议和主张,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主张,因此王占元属于北洋军阀中的直系势力。在直皖战争时期,王占元帮助直系军队作战,收编了大量皖系军队,湖北军阀的势力得到了较大的扩充。

王占元生性残忍吝啬,他统治湖北期间横征暴敛,积累了数千万的资产。然而王占元却经常克扣军饷,手下的士兵因为没有军饷怨声载道,在直皖战争结束后,王占元手下的军队哗变,其余军阀趁机插手湖北,王占元被迫下野做了愚公。王占元下野之后,萧耀南成为了新的“湖北王”,萧耀南是湖北本地人,因为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萧耀南在统治湖北期间,做过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

萧耀南统治湖北期间,在湖北建设了很多水利工程,并且对湖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萧耀南接手湖北的时候,湖北还有很多王占元的旧部,萧耀南使用手段分化瓦解了这些武装,要么将他们收为己用,要么将他们骗出湖北。因为直系军阀在直奉战争中失败,在萧耀南统治后期,吴佩孚开始干涉湖北的事务。吴佩孚在湖北横征暴敛,几乎接管了萧耀南对湖北的控制权,萧耀南对于吴佩孚十分不满,却不敢公开反抗吴佩孚,最后忧郁成疾而死。

萧耀南去世之后,吴佩孚直接控制了湖北,之后吴佩孚被北伐军击败,湖北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地盘,始终都没能形成独立的军阀派系。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湖北地区军阀的影响力一直都比较有限,相比于湘军、川军、桂军、东北军等知名的军阀派系,鄂系军阀很少会被单独列成一派,始终都只是直系军阀里面的一个普通成员。


历史总探长


在军阀混战时期,湖北也是数易其主,不过除了一个萧耀南外,大多对湖北没什么贡献。


第一任:黎元洪

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就是湖北武昌。不过由于起义爆发时革命党缺乏有威望的人做湖北都督,最后强行推举了黎元洪这个酱油党出任。黎元洪勉强就任以后却因祸得福,因为湖北首义而闻名天下。

不过黎元洪毕竟只是被革命党临时推举出来的,对于湖北的统治并不稳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黎元洪一面向袁世凯示好投靠,一面致电袁世凯,让他杀害在湖北影响力巨大的革命党人张振武。

然而让黎元洪没想到的是湖北地理位置重要,又有汉阳兵工厂之利,所以袁世凯早就有意拿下湖北。所以袁世凯在杀了张振武以后,面对舆论责问为何杀害辛亥革命元勋时,很干脆的公示了黎元洪的电报。一时黎元洪成为众矢之的,无奈之下只能在1913年12月辞去湖北督军之职,乖乖去北京就任。湖北就此被北洋军阀所控制。

黎元洪虽然自辛亥革命以后在湖北呆了差不多两年,不过前期是战争状态,后来则是忙于争权夺利,对于湖北的贡献不多,最多也就是做了一些战后的善后工作。

第二任:段祺瑞

黎元洪辞职以后,袁世凯命心腹段祺瑞去接管湖北,出任了督军一职。段祺瑞是北洋三杰之一,在北洋集团中也是位高权重,所以袁世凯才会命他去湖北控制局面。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段祺瑞不能在湖北久留。所以在1914年2月,段祺瑞到任不到3个月就离职返回北京。

这期间段祺瑞在湖北做的事情主要让北洋军的势力进入湖北,其他没做什么事,更谈不上什么贡献。

第三任:段芝贵

段祺瑞走后,段芝贵继任了湖北督军一职。段祺瑞不仅和段祺瑞同姓,而且两人还是同族。不过段芝贵的能力比段祺瑞差了很多,只会溜须拍马迎合上司,其他并无多少本事。加上他曾经多次以美女进贡上司,所以名声很臭,没多久就被调任东北。

第四任:王占元

王占元原本是北洋第2师师长,1914年4月起,王占元奉命帮办湖北军务,成为湖北的实际控制者。袁世凯复辟时期,王占元积极拥戴,因此袁世凯对他也是一再提拔,对湖北的控制越来越严密。袁世凯死后,王占元正式出任督军一职。

袁世凯死后,王占元和江苏督军冯国璋、江西督军李纯结盟,历史上称之为长江三督,也成为旧直系的核心力量之一。冯国璋死后,王占元又倒向曹锟,在曹锟和段祺瑞的直皖大战中,他扣押了段祺瑞的小舅子吴光新,也算是出了一把力。

但是王占元也是太贪财,搜刮地皮之余还克扣军饷,结果引发兵变。湘军借此机会北上攻打湖北,王占元抵挡不住向曹锟求援。不过湖北的地理位置太重要,曹锟和王占元之间并无太多历史渊源,因此不放心让他控住湖北,所以利用这个机会以援助的名义让吴佩孚率大军南下,一举控制了湖北,王占元只能黯然下野。

王占元在湖北一直呆到1921年8月,前后算起来有7年时间。不过他在任上主要是搜刮地皮,贡献不多。

第五任:萧耀南

萧耀南是吴佩孚的心腹,吴佩孚控制湖北以后,就任命他出任湖北督军一职。吴佩孚一直干涉湖北事务,这让萧耀南这个督军有些有名无实。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萧耀南也得以腾出手来处理一下政务,在任上搞了不少基建,特别是兴修了一些水利,算是做了不少贡献。

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后,吴佩孚兵败逃到湖北,萧耀南开始以“保境安民”为理由阻止吴佩孚入境。最后吴佩孚只能同意避居岳州不问政务,萧耀南才让他南下。不过随着奉系势力扩张到长江流域。长江一带的直系军阀联合起来反对奉军,吴佩孚东山再起被推举为首领,萧耀南的部下陈嘉谟、寇英杰、宋大霈、于学忠也纷纷支持吴佩孚,萧耀南只能乖乖交出兵权。

萧耀南此后虽然保住了督军位子,不过全力被吴佩孚剥夺大半,还要为吴佩孚筹措粮饷。心情郁闷加政务繁忙,最后导致萧耀南因病死于1926年2月14日在任上。

第六任:陈嘉谟

萧耀南死后,吴佩孚因为陈嘉谟拥戴自己有功,于是任命他出任督军。不过陈嘉谟上任不久就遇到了北伐战争,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拿下武昌城,陈嘉谟被俘,后来被释放下野。所以也是没来得及做什么实事。

因此在湖北的这六任统治者里,只有萧耀南还算勉强对湖北做了一些贡献,其他的不刮地皮就不错了。


不沉的经远


辛亥革命中,打响了第一枪的武昌,就是在湖北境内。从武昌起义到南京政府北伐这段时间里,各地军阀对湖北虎视眈眈,似乎是谁控制了湖北,谁就拥有了逐鹿中原的底气。

那么,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中,有哪些人曾经掌控过湖北呢?

(黎元洪旧照)

一、黎元洪。

第一个占据湖北的,当然是后来的大总统黎元洪。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革命人士推举为湖北都督。尽管黎元洪表现得无欲无求,看上去上位是出于无奈。但实际上他却是个内心颇有城府之人。

担任都督后,黎元洪与袁世凯合作,先是利用“群英会事件”,将张振武等元勋边缘化。后来又借袁世凯的手,杀掉了张振武。

但袁世凯不愿意背这个黑锅,又把黎元洪劝他杀人的电报公布出来。事情到最后,黎、袁二人的声誉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不过,黎元洪因此趁机掌控住了湖北的军政大权,开始大力打压革命人士。

湖北革命人士并没有在黎元洪的打压之下屈服。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人士的反抗越来越强烈,黎元洪整天焦头烂额。

最终,黎元洪接受了袁世凯的邀请,去北京当了个傀儡副总统。他在湖北呆了两年多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建树。

(段祺瑞旧照)

二、段祺瑞。

黎元洪下台后,段祺瑞接替了湖北督军的职位。但段祺瑞实际上只干了两个月的时间,他将湖北新军的一大部分归入皖系之中。在得到兵力补充后,他便潇洒地去到了北京。

三、段芝贵。

接替段祺瑞职位的人,是袁世凯的忠实部下段芝贵。早在20世纪末期,段芝贵就一直追随袁世凯,对袁世凯极尽吹捧巴结。

在湖北期间,段芝贵曾和袁克定一起去戏院看戏,袁克定一眼就看上了著名的坤伶王克琴。段芝贵为了讨好袁克定,秘密派人私下接触王克琴,表示愿意用八千银元为她购置“嫁妆”。

结果这件事很快流传了出去,《大汉报》特别开办了“中原狼祸论”一栏,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公开报道。段芝贵恼羞成怒,以“报馆通匪”为理由,将大汉报馆整个查封,并且还抓捕了十多人。

此事一出,整个武汉群情激愤。段芝贵下不了台,又把抓捕的人全数放掉。如此一来一去,他在湖北的名声彻底烂了。

袁世凯对段芝贵干的事情很不满意,把他调到奉天当督军。

(王占元旧照)

四、王占元。

段芝贵走后,本来是张锡銮担任湖北督军一职。但袁世凯对张锡銮不放心,暗中命令湖北第二师师长王占元进行公开抵制。张锡銮被搞得很狼狈,王占元顺理成章地管理起了湖北的军务。

军阀混战时期,王占元可以说是统治湖北时间最长的人。在六年多的时间里,王占元热衷于搜刮民脂民膏,湖北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王占元这人很贪腐,湖北人民早有耳闻。但王占元到湖北之后干的事情,却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在控制住湖北之后,王占元把手伸进湖北的各个领域,银行、纺织、食品、军需他都有涉猎。短短几年内,王占元就搜刮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湖北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后来,王占元因为贪污军饷,激起了士兵们兵变,引发了一场在全省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倒王运动”。最后,王占元在讨伐中失败开溜,而湖北也被吴佩孚的“救火军队”占据。

(萧耀南旧照)

五、萧耀南。

1921年,北洋政府任命第二十五师师长萧耀南担任湖北督军。萧耀南吸取了王占元的失败经验,很快补发军饷,把军队安抚下来。之后的几年中,萧耀南大力发展湖北水利事业。他在湖北多地大兴水利,修建了不少大堤。比如他捐资修的新洲鹅公颈堤闸,就被人们称之为“萧公闸”。

另外,萧耀南还颇为重视教育,将湖北几个专科学校升级为大学,又请来知名人士担任校长,推动了湖北教育事业的发展。

萧耀南基本上是唯一一个在军阀混战时期的湖北干过实事的人。

六、陈嘉谟。

萧耀南后来死在任期上。接替他位置的,是他的老部下陈嘉谟。不过,陈嘉谟上任后不久,南京政府就开始了北伐,陈嘉谟很快战败被俘。军阀统治湖北的时代结束。


张生全精彩历史


湖北地理位置重要,尤其是武汉三镇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辛亥革命首义的武昌起义就是在湖北武昌爆发的,而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北洋军阀时代开启,在军阀混战期间湖北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出了七任统治者,分别是黎元洪、段祺瑞、段芝贵、张锡銮、王占元、萧耀南、陈嘉谟。

一、黎元洪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故也称“黎黄陂”,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

黎元洪1906年任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任职时间大约是1911年10月—1913年12月之间二年多一点的时间。

黎元洪就任湖北都督后,与袁世凯合谋,诱杀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黎元洪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洗和镇压,最终控制住了湖北军政大权。

但是湖北革命党根深蒂固,黎元洪的举动受到了革命党人的敌视,失去了民心。后来黎元洪索性应袁世凯的邀请,当选为副总统离开武昌,入京履职。

黎元洪在湖北二年主要是争权夺利,但是却没有段祺瑞城府深,能力强,最终离开湖北。

二、段祺瑞

段祺瑞,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段祺瑞只在1913年12月—1914年2月短暂的当过几个月的湖北督军,不过在入京前段祺瑞将湖北新军一部分解散,大部分并入他的皖系,湖北新军从此不再是独立体系了,彻底沦为北洋系的附庸,而段祺瑞的皖系班底也创建于此。

三、段芝贵

段芝贵,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历任陆军第三镇统制、督练处总参议,武昌起义后,被袁世凯委为武卫右翼翼长,辛亥革命后任江西宣抚使,并任第一军军长。

段祺瑞入京后,段芝贵被袁世凯任命为湖北都督。任职时间为1914年2月—1915年8月,大约一年半的时间。

段芝贵保守复古,在湖北毫无政绩,其为人卑劣,为了攀龙附凤,升官发财,谋取私利,常使用美人计,甚至拜袁世凯为干爹,为时人所不齿。

段芝贵在湖北期间公报私仇,派军队将《大汉报》封禁,并且逮捕了报社经理胡石庵等十多人,将他们发交给陆军审判处讯办,欲置报社工作人员于死地。此举遭到了湖北各界抨击,加上袁世凯也不喜欢其为人,最后段芝贵被调到了奉天当督军。

四、张锡銮

张锡銮原为晚清将领,任山西巡抚,辛亥革命时两次电请清政府承认共和,中华民国后任奉天防务、东三省宣抚使、奉天都督。

张锡銮是满清元老,袁世凯对其多加提防,张锡銮随被晋升为为陆军上将,但在东北受到张作霖竭力排挤,于是1915年8月22日袁世凯让其督理湖北军务。

但是张锡銮这个湖北都督是空架子,袁世凯暗地里让湖北第二师师长,北洋系出身的王占元公开抵制,导致张锡銮一直滞留在北京,没有到湖北赴任。

张锡銮实际上没有在湖北主持过一天工作。

五、王占元

王占元,早年为淮军刘铭传部,后隶毅军宋庆部,1895年选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此后一路高升。

1915年8月袁世凯开始阴谋称帝,时任湖北北洋军第二师的王占元列名劝进电,因劝进有功,不久被袁世凯封为将军府“庄威将军”,12月21日被封为“一等侯”,22日署理湖北军务。

王占元在湖北的统治时间很长,1915年12月—1921年8月期间,长达六年之久,,王占元在湖北期间统治残暴,以贪鄙闻名,毫无建树,一心只知道搜刮民财,积累资金。

王占元善于搜刮,手段有掉运铜元、垄断军装生产、开设银号贩卖黄金、设立信诚公司售皮件、采购军需,解甲归田后在北京、天津、大连、保定、济南、馆陶等地购有大宗房地产和私人住宅,在天津万德庄、东马路、估衣街、南市、河东、旧英租界等地有出租房产三千多间;并投资于纺织、面粉、金融、电力、煤矿等企业。如在中国、交通、盐业、金城等银行均有巨额投资。在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庆丰面粉公司、三星面粉公司、保定乾义面粉公司、华北制冰厂以及敬记、永顺兴、乾祥厚等茶庄也拥有股份。他到底占有多少财富,实难细数,时人估计达三千万元。

王占元拥有巨额财产却对部下刻薄,克扣军饷,在1921年6月激起部下哗变,湖北全省响应,掀起了“倒王运动”,湖南督军赵恒惕任援鄂总司令讨伐王占元。但是机智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利用矛盾,派去军队和湖北直系部队联合,打败了讨王的湘军和川军,最后吴佩孚又鸠占鹊巢,收买王部人马,赶走王占元。

六、萧耀南

萧耀南,北洋政府时期,历任第二十五师师长,湖北督军、两湖巡阅使,湖北省省长等职。

1921年8月9日,北洋政府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为湖北督军。

萧耀南在1921年8月—1926年2月主政湖北,他吸取了王占元的教训,采取了一些缓和措施,不再过度克扣所属部下军饷来饱私囊,部队军饷与给养一律补齐发足。

萧耀南治鄂期间,多次镇压湖北人民的革命运动,比如镇压1923年“二七大罢工”等。

平心而论,萧耀南在他统治湖北的五年之中,也有不少功绩。他非常重视水利堤坊的建设,并亲自着手制定湖北全省的水利工程计划,并到各地督工修建。1922年,萧耀南与商人李子荣合作修武鄂间沿江大堤,又派李开先为王家营堤工督办,完成了堤工,还捐资修了新洲鹅公颈的堤闸,被当人称为“萧公闸”。1923年大水,萧派军队到江陵,堵防堤防溢口。他还专门组织人收集整理水利资料,编撰《湖北堤防纪要》。对于湖北省的文化教育事业,萧也做出过一定的贡献。1922年,他将湖北的几个专科学校改为大学,请石瑛任武昌大学校长,郭泰祺任商科大学校长,张知本任湖北法科大学校长。后来的武汉大学,就是在武昌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萧在任期间,还捐资为全国道教十方丛林之一的武昌长春观,修建了藏经阁。

萧耀南后来病死在湖北任上,在任五年也算干了一些事业。

七、陈嘉谟

陈嘉谟长期作为萧耀南的心腹部下忠心耿耿,萧耀南病死后,他接替了萧的遗缺,出任湖北省督办。但是不久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陈嘉谟困守武昌城和北伐军相持几个月,最后武昌城破,陈嘉谟战败被俘。

陈嘉谟接任湖北督军不过几个月就战败被俘,比较没有存在感。

这七人也就萧耀南干了些事情,其他诸人基本上毫无建树,尤其是王占元敛财之王。


我家的猫叫皮蛋


黎元洪后来之所以如此被动,原因便在于他傻不愣登地放弃了湖北这一块“根据地”,倘若有湖北在手,他何至于被段祺瑞、张勋等人欺负得里外不是人。

湖北是辛亥革命的发祥地,黎元洪当时虽是湖北新军将领,但因为武昌起义之后,黄兴不在湖北,孙中山更是远在美国,起义军在缺乏一个有一定威望的人作为自己的领导人,所以黎元洪便被拉出来当了湖北军政府都督。

也是从此时起,湖北由黎元洪掌舵。

他开始的时候还算清醒,哪怕是被推为副总统了,也知道赖在湖北,紧紧地拽着湖北都督这个筹码不放。

可是,他毕竟既不属于北洋一系,也不属于革命党一系,他要想在政治上更进一步,必须得有自己的盟友或者靠山,所以他后来就投靠了袁世凯。从当时的局势来看,中国没有谁比袁世凯更有势力了,尤其是孙先生处心积虑地发动了“二次革命”,却被袁轻轻松松地打垮之后,更是如此。

1913年,袁世凯先是镇压了二次革命,然后利用国会当选为正式大总统之后又一手解散了国会,黎元洪更加坚定了向袁靠拢的决心。

所以,当袁世凯邀请黎元洪的时候,黎元洪想了想便同意了,黎一走,也就等于是将湖北拱手相送了。

黎元洪离鄂入京之后,为了控制住湖北,袁世凯派自己的亲信心腹段祺瑞督鄂。

不过,段祺瑞督鄂时间并不长,毕竟段祺瑞是陆军总长,不可能长时间离京,所以督鄂之事很快便落到了袁世凯另一个心腹——段芝贵的头上。

段芝贵督鄂一年多之后,又被调到奉天,袁世凯为什么让段芝贵去东北呢?因为此时袁在袁克定和“筹安会”等人的怂恿之下已经决定复辟帝制了,所以他必须得让自己的亲信去掌控东北局势,不能让东北在关键时刻出乱子。

段芝贵之督奉,一如陈宧之督川,无不是为了保证袁世凯能够顺利称帝。

1915年8月,段芝贵离鄂赴奉之后,是谁接手了湖北督军这个位置呢?是王占元,事实上袁也早有调段赴奉之意,所以在1914年底的时候便已经让王占元代里湖北军务了。

后来,王占元见袁世凯想要称帝,于是趁机捞好处,一边向袁表示效忠,一边则暗示袁正式让自己督鄂。

袁世凯这只老狐狸当然也听得出王占元的言外之意,你让我当湖北督军,那我就站在你这一边,支持你称帝,你要不让我当的话,那我就得考虑考虑了。

所以,袁世凯也没办法,只好答应了王占元的要求,当然王占元也没食言,袁称帝之时,他确实站在了袁这一边。

不论是“二段”督鄂也好,是王占元督鄂也罢,他们一开始督鄂都是为了帮袁世凯控制湖北,但是袁世凯死后,王占元则渐渐自成体系。

王占元主鄂时期,多行酷政,敛财敛得那叫一个狠,弄得民怨沸腾,又拖欠军饷,终于在1921年6月引发了部队哗变。

他赶紧向吴佩孚求救,此时吴佩孚和曹锟二人已于1920年通过“直皖战争”取得了北京政府的控制权,正想着扩张势力,这时候王占元的求救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吴佩孚派萧耀南率师南下援王。

只不过,萧耀南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或者说野心,此时不正是他抢占湖北的良机吗?只要自己有了地盘,自己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今日之曹、吴。

所以,萧耀南南下之后,不论王占元怎么求救,他都坐在一边看戏,为的便将王占元逼到死胡同里,让他主动腾出湖北督军这个宝座。

果然,王占元最后撑不住了,只好自辞鄂督一职,随后由萧耀南接掌湖北,成为新一代湖北督军。

曹、吴二人得势掌权之时,萧耀南自然选择依附于他们,可是吴佩孚却输掉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萧耀南对吴佩孚的态度当然也会有所转变。

吴佩孚输了二次直奉战争之后,退到湖北,想在湖北弄个护宪军政府,结果萧耀南却派人来对他说,你赶紧走,湖北不欢迎你!吴佩孚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养了一条白眼狼,但也只能无奈地离开湖北。

吴佩孚回河南通电下野之后,萧耀南还是不放心,还想着让吴佩孚出国,只是吴没有鸟他。

后来,冯玉祥一系的胡景翼率军入河南,吴佩孚这时被逼得也不管萧耀南同不同意了,直接去了湖北,经川军协调之后,才得在湖北有一寄身之所。

1926年萧耀南死后,湖北则落到了吴佩孚的手中。

后来,北伐一起,吴佩孚被打得四处乱窜,湖北则成了新桂系的地盘,多年以来,湖北军阀混战、你争我夺的局面方才逐渐趋于稳定。


宁糊涂


一,清末,湖南湖北一直就是张之洞的地盘。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平汉铁路等等大工程都是张之洞的手笔,他创办的自强学堂后来成为武汉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后来成为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艺学堂发展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所以,对湖北贡献最大的近代人物,毫无疑问是张之洞。

张之洞之后出现的湖北军阀,基本都是张之洞创办的新军演变而来。

张之洞是河北南皮人,张之洞离开湖北后,湖北的新军掌握在山西人张彪手里。

二,张彪这个人,用12个字评价就是“忠君爱国、保家卫国、不打内战”。



张彪是典型的清朝遗臣,辛亥革命后,张彪失去权力逃往天津,一直是复兴清朝的重要势力。溥仪被驱逐后,张彪收留了他。孙中山北上参加和谈,他也热情接待。

作为黎元洪的老上司,张彪多次受邀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张彪不愿意和革命党共舞,只得了一个“中将”军衔。

辛亥革命时,张彪不愿意打内战,他宣称“我虽是满清将官,去也是汉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这算是南北和谈的最早的声音。

张彪,是典型的张之洞自强军群体代表,这样的爱国军人,是做不了军阀的。

三,黎元洪是张彪的同僚,属于想做军阀去做不来。



黎元洪原先是天津水师学堂的毕业生,30岁在甲午战争中九死一生逃回来。张之洞收留他,让他参与了自己的自强军。

辛亥革命时,黎元洪被起义将士从桌子底下拉出来,枪顶着被迫参加革命。当然这件事不能说黎元洪很怂,没骨气,这是清朝旧官员的一贯态度——两面派。被迫参加革命,一旦革命失败,还有退路可走。

黎元洪是湖北本地人,最有机会割据武汉当军阀。辛亥革命后,他一直为此努力着。黎元洪在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南北和谈中,充当和事佬,却没想到孙中山一退位,袁世凯就集中力量对付黎元洪了。

黎元洪和袁世凯合伙杀掉了革命党人张振武,一面让黎元洪牢牢掌握湖北,另一方面也遭到了革命党人的敌视。

黎元洪入京担任副总统,袁世凯再也没让他走。不如黎元洪的蔡锷逃走后还当了四川督军,黎元洪只能当个没实权的总统。

四,北洋军阀王占元,在黎元洪离开后掌握了湖北军政大权。王占元执掌湖北大权七年之久,是名副其实的“湖北王”。



王占元是民国旧军阀的典型代表,贪婪财物,残忍嗜杀,擅长搜刮民财。当时的人估计,王占元身家三千万大洋,实现了北洋军阀“升官发财”梦想。

王占元是河北人,袁世凯当总统后,王占元担任陆军第二师师长,是名副其实的北洋实力派。二次革命时,王占元充当镇压国民党的急先锋,胜利的果实就是成为湖北王。

王占元占据湖北7年多,大部分时间是参与南北混战,为自己捞取政治资,同时在湖北刮地三尺,大肆搜刮民财。

五,萧耀南是黎元洪同乡,湖北人,吴佩孚赶走王占元后,让萧耀南当了湖北督军。王占元的得力干将孙传芳,被赶到江西福建,居然成了五省联军统帅东南王。



萧耀南是北洋大佬曹琨的亲信,直皖战争中萧耀南一个旅打败皖系一个师,是北洋军新一代的佼佼者。

湖南军阀赵恒锡与王占元大战,曹琨吴佩孚派萧耀南援助湖北。可是援军声称“援助湖北,但不援助王占元”,王占元之后灰溜溜辞职。

萧耀南是北洋军阀中的一个特殊角色,他和黎元洪有同乡之谊,于曹琨更是铁杆亲信,对吴佩孚更是惺惺相惜的莫逆之交。

萧耀南的湖北王生涯,与王占元完全不同,王占元为人刻薄,后来闹得人人喊打。萧耀南却学黎元洪当菩萨,当年的北洋军阀,不管老人新人,在位在野全部养起来,八面玲珑的萧耀南,让湖北得到了难得的和平时期。

在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萧耀南是三省巡阅使,杨立仁刺杀他不成,逼他和弟弟都南下广州走进黄埔军校。萧耀南算是这部剧里为数不多的北洋大佬之一。

民国时期,算得上湖北王的,也就是王占元和萧耀南。可是真正有贡献的,还是清末总督张之洞。


历史知事


军阀混战时期,统治湖北的军阀主要是王占元与吴佩孚,最大的贡献就是相对于河南、苏北军阀的走马观花,湖北保持了勉强的稳定。

武昌首义,黎元洪在这里担任都督,在南北议和后,黎元洪去北京做了副总统。在平定白狼起义后,段芝贵署湖北都督,之后以彰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二镇出身的王占元帮办湖北军务,之后段芝贵调往东北,王占元代理湖北军务。


(王占元)

在护国战争开始后,王占元主持湖北军务获得中央认可。在讨伐护国军过程中,袁世凯以王占元为“襄武将军”督理湖北军务,并于汉口督办军事运输。

在护国战争结束后,王占元担任湖北督军、湖北省长兼二师师长,湖北名副其实的一把手。长江三督将直系元老冯国璋扶上总统宝座,自然也被投桃报李,王占元获得两湖巡阅使一职。

在冯国璋死后,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直皖矛盾公开化;二是直系内部矛盾也渐渐明朗。1920年直皖战争以皖系的失败而告终;1921年川军、湘军对湖北发动战争,在联合攻击下,王占元不敌,只能等待直系援兵。吴佩孚很明确就是“援鄂不援王”,等到王占元撑不住下野后,吴军迅速击败湘军、川军。湖北也就自然进入吴军手里。

(萧耀南)

在得到湖北后,吴佩孚获得两湖巡阅使一职,萧耀南获得湖北督军一职,自行护理省长。在曹锟就任大总统后,萧耀南获得两湖巡阅使,湖北省长职务。虽然名义上有两湖,事实上一直就是湖北这一块。

1624年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战败,1925年底吴佩孚到了湖北,1926年初王占元即病死,湖北进入吴佩孚控制时期。再就是北伐军进入湖南,在汀泗桥、贺胜桥与吴佩孚血战,最后围困武昌四十余日,占领武昌城,吴佩孚大势已去。

(北伐军攻击武昌)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老梁觉得要想回答好题主的问题,首先咱应该了解一下,军阀混战是啥时候开始,又是啥时候结束的。有了这个问题的垫底,咱再回头来解决题主的问题。

所谓的军阀混战是指那个时间段

大家伙都知道,1911年10月10号,武昌地头上一帮子有学识,有见识的热血青年扛着枪拉这炮,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这颗小火星迸发出来的能量,让所有的人始料不及,满身窟窿眼的满清政府就被这颗小火星按进了棺材板之中。最后的垂死挣扎又被脑袋大脖子粗的袁世凯袁大人,通过他那盛情的一跪,将最后一颗棺材钉,牢牢的钉了下去,大华夏经历了整整四千的封建王朝,算是彻底的死翘翘了。

但咱大华夏没过多久安生的日子,大华夏这土地上就被一帮子脑壳上扣着军帽的军头搅了个翻天覆地。老梁通过这样的描述,相信不少朋友,会认为军阀混战应该是从辛亥革命开始,而且很多历史爱好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老梁不这么认同,因为军阀混战重点是在混战,辛亥革命成功后,大华夏虽然已经形成了名义上的军阀,但混战还真没有,这帮子军头还能保持着矜持,想瞅瞅大华夏的走向,然后确定自身的价值,也好卖个好价钱。

所以正在的军阀混战,应该是从袁世凯袁大脑袋死了之后开始的(1916年)。因为这个时候的北平,虽然还是名义上的中央,但被几个军头大佬把持着,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形不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各省的地方军头,蹲在自己地头上,开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对这政府发出的文件,当擦屁股纸使唤。

军阀混战的苗头,这个时候才起的头,这个时候大华夏的局势,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局面,不乱才怪呢!

那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应该是1926年,国民革命军搞北伐,抄了老牌军阀的底,干掉了吴佩孚,做掉了孙传芳,直系军阀全面被歼灭之后。

说道这里,就有人要问了,之后不是还有蒋介石,李宗仁他们之间在中华大地上祸祸,难道他们不算吗?

老梁很肯定的回答大家伙,这真不算。他们这帮人应该属于新军阀,名义上都是受民国政府节制,形势上是在三民主义的认识上有分歧,为了最终的权利进行争夺,最终在小鬼子这个外来的家伙掺和下,能拧成一股绳去做掉小鬼子。所以这个时间段,还真不算。

但老梁回答题主问题,觉得从辛亥革命之后开始还是比较妥当的,因为这比较全面一点。

回答题主的问题
这个时间段里,黎元洪算是第一个主政湖北的军头。

这么说吧,黎元洪从根子上说,他不是革命人士,但他对革命党人采取包容的态度,不然他的第二十一混成协怎么能混进那么多的革命团体力量。这也为武昌起义的打响奠定了丰厚的土壤。

所以革命成功之后,咱的革命党人也不会把他从桌子底下拉出来,当首领的使唤,这是有原因的。

说实话,黎元洪是个有才能的军事统帅,但不是能上的了台面的政治高手。当革命成功之后,袁世凯玩弄政治把戏,逼走了孙中山先生,他袁大脑袋的这枪口就指向了黎元洪。

毕竟放眼整个大华夏,袁大脑袋体系之外,能够称得上精锐的就是黎元洪手下的新军,而且是最大的一股。

黎元洪从心底就害怕这袁大脑袋,他俩在武昌这块较量过,知道自己的深浅,所以配合着袁大脑袋杀了不老少革命党。

黎元洪真是不知道,他能牢牢的做在湖北这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革命党人帮衬,现在自己个把底子给掀了,这军心和民心丢的那叫个干净。段祺瑞轻轻的一逼迫,他这就乖乖的离开了湖北,做上了副总统的宝座,这就基本和历史的舞台说拜拜了。

第二个段祺瑞。

这货将黎元洪逼到了北京,可湖北这地头上的新军,才是段祺瑞心中最大的障碍。所以黎元洪一离开湖北,段祺瑞就着急忙慌的跑到湖北这地,来搞破坏,从根子上打掉革命党在湖北新军的根基,掐掉黎元洪的依仗。

就两个月,一波接着一波的操作下来,湖北新军一部分算是原地解散,另一部分收拾收拾被纳入到了段祺瑞手中的皖系部队。

第三个段芝贵

这货没啥能耐,属于溜须拍马,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行的类型。他这人只要脑壳比他大,就有一股想要拜干爹的冲动,就这么个东西你让老梁咋说他呢?

最后和这没啥水平的货和《大汉报》的一编辑搞矛盾,说实在的那个时候的文人手中的笔杆子可硬的厉害,这货脑壳一定是灌水了,带着军队就要来搞人家,一波操作下来《大汉报》从上到下一窝人全抓了,这还不算,他还要来个集体枪毙。

这骚操作下来,全国所有人都开骂了。这眼红湖北这块肥肉的人多了去了,背后推波助澜的,段芝贵这脸被打的啪啪响,被拉到奉天当督军去了,这之后被小个子张作霖那叫个嫌弃,找了机会又给整下去了。

第四个王占元

这段芝贵一走,湖北脑壳最大的就是王占元,他立马就成了名义上主政湖北的大佬。说道这里有那细心的朋友就要问了,咋就是名义上的呢?

很简单,这湖北段芝贵在的时候是皖系的,王占元却是个直系的将领。段祺瑞这个皖系大佬,好不容易搞了一块地盘出来,当然是不想吐出来,但架不住这个王占元地头蛇,蹲在哪里不离窝,最后就成为了事实上的湖北军头。

说实话,王占元能占了湖北这地盘,心里可是不安,直系这系统他也不是安生的派系,里面各种倾轧也有的是。

再加上王占元充其量就是一个官几千号人的大将,他非要充大头主政一方,没那金刚钻还要拦那瓷器活,最后的结果,军界政界加上老百姓这个民界搞的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这一家伙,被赵锡桓抓这个机会,打着解救湖北的小旗子,这就带兵进入了湖北。

好家伙,这双方可就要打起来了,这么说吧,这两人脑袋和拳头都一般打,谁也奈何不了谁,结果就是都开始请外援。

咱就说说这王占元,请了直系的大佬吴佩孚,毕竟都是一个系统的,可结果吴佩孚想要收获最大的利益,这大头兵是派了过去,但按兵不动,整个就是你们先打着,最后俺来收个尾,来个坐收渔翁之利,中间还搞破坏收买王占元的手下孙传芳,这王占元不败都是不可能的。

这王占元可就撑不下去了,下了台,吴佩孚收了王占元的残兵败将,这又开始收拾入湖北的赵锡桓,这场所谓的“驱王运动”,最后以吴佩孚的胜利笑到了最后。

最后一个是萧耀南

这人可是个有能耐的人,被吴佩孚安插到了湖北当了督军,为湖北人做了不少好事。至于孙传芳被吴佩孚一脚踢到了江西福建,只是让人没有想到,这孙传芳居然坐大了不少。

当然最后萧耀南还是被吴佩孚给挤走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