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李玉妹:不断提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李玉妹:不断提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6月21日,广东省乡镇人大工作示范点揭牌仪式在我市大朗镇举行 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6月21日下午,我省首个“广东省乡镇人大工作示范点”在东莞市大朗镇揭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为示范点揭牌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和省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县乡人大工作建设正确方向,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以新担当新作为持续巩固拓展建设成效,不断提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揭牌仪式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业斌主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少华、罗娟、吕业升,秘书长王波,市领导梁维东、肖亚非、潘新潮、李满堂、陈锡江,大朗镇领导谢锦波、张拔海、陈慧娟等参加活动。

东莞及大朗人大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去年以来,东莞市人大系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人大的悉心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人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部署,下大力气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了新进展,镇街人大基本实现“八有八好”。即人大工作配置“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人大工作成效达到“法规制度执行好、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好、选举任免规范好、监督工作开展好、代表议案建议落实好、联系代表和选民坚持好、代表工作室运转好、对外宣传形象好”,解决了诸多长期制约我市基层人大工作的难题。

2017年7月,全省将9个乡镇人大纳入广东省乡镇人大示范点建设,大朗镇作为全市唯一一个示范点入选。经过近一年的扎实工作,大朗镇人大工作不仅实现了“八有”“八好”,还探索出“八项措施”,全面推进人大工作示范点建设。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检查验收通过,大朗镇成为全省首个“广东省乡镇人大工作示范点”。

李玉妹充分肯定了东莞市、大朗镇在规范创新请示报告制度、组织建设、人大会议、决定重大事项、代表活动、工作制度等推进乡镇人大工作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她指出,东莞市及大朗镇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有关部署要求,紧紧抓住县乡人大工作发展历史机遇,扎扎实实做好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人大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数量稳步提升、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乡镇人大工作面貌实现根本改善。

加强学习提升人大工作规范化水平

李玉妹强调,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增强主观能动性,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不断提高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李玉妹对东莞人大工作还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带头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创新在基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县乡人大工作建设正确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客观分析、科学研判,勇于探索积极作为,不断提升县乡人大工作水平。二要加大“一年三问一评议”等基层创新探索实践力度。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不放松,善于问计民心民生大事,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坚持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代表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提升,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做强做优品牌特色工作,有效提升县乡人大工作实效。三要更加重视加强党委对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领导。坚持党委工作与人大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基层党委要善于向人大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定期听取人大工作专题汇报制度,选优配强人大干部,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夯实工作基础,推动县乡人大工作实现新发展。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表示,东莞将严格按照省人大的部署和要求,坚持“小口径、大纵深”的理念,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针对政府工作薄弱环节,加强人大监督特别是执法检查工作;以“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为契机,以大朗镇成功创建省乡镇人大工作示范点为新起点,对照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10条规范化要求,督促指导各镇街人大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全面提升基层人大工作规范化水平。

成绩扫描

大朗力争人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八有八好”基础上推出“八项措施”

6月21日,大朗镇人大主席陈慧娟,镇人大副主席叶建华、镇人大办负责人以及多名市镇人大代表组成的大朗镇人大代表团接受了新华社、《人民之声》、新华网、《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广东人大》、《南方都市报》等十多个国家、省级媒体专访。

一直以来,作为东莞市唯一的广东省乡镇人大示范点,大朗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在“八有八好”的基础上,推出了“八项措施”,积极推进省乡镇人大工作示范点建设,力争人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大朗将以广东省乡镇人大示范点为新的出发点,将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大朗人大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推出了“八项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对照省县乡人大工作十条,一一落到实处,推动大朗人大工作迈上新台阶。2017年以来,大朗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关于开展“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的指导意见》和《东莞市镇(街道)人大工作示范点创建方案》,制定《大朗镇建设省县乡人大工作示范点、市人大工作示范点方案》,从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工作开展等方面全面落实示范点建设的基本要求,并成立由镇委书记谢锦波任组长的示范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断优化创新人大工作,推动大朗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去年,大朗在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跃居第39名。

根据省市人大的指导意见,尤其是认真对照省县乡人大工作十条和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大朗按照谢锦波提出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要求,在“八有八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推进省乡镇人大工作示范点建设,推出了“八项措施”:一是健全了人大制度建设;二是完善了人大会议程序;三是强化了重点专项监督;四是实现了人大工作室全覆盖;五是升级了代表履职登记系统;六是打响了“代表活动月”品牌;七是丰富了代表履职形式;八是优化了微信公众号。

实现代表工作室全覆盖

去年以来,大朗成功推动人大工作室全覆盖,建立了“28+2”的镇、村两级人大工作架构,即28个村(社区)+机关片区工作室、毛织商圈工作室,搭建好人大工作的四梁八柱,并结合产业特色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毛织商圈人大代表工作室,于今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是人大代表重要的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提升代表素质,履行代表职责。工作室收集群众反映的社区管理、道路拥堵、环境整治等问题220个,圆满解决219个。今年组织了各工作室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5.29”在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活动。工作室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通过集中接访、主动走访、主题约访等多种形式联系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心系群众所需,为群众办实事。

为进一步密切联系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大朗镇人大自去年8月份正式开通运营“大朗人大”微信公众号,设置了视察监督、联系群众、走访调研、代表述职等板块,共发布90余条信息,总阅读量近3万次。加强与省市人大、镇内媒体沟通,传播大朗人大正能量、好声音,向省市上报各类信息共65篇,被采用近20篇,进一步加强了联系人民群众的力度,开创了大朗镇人大工作新局面。

确保代表意见建议切实落实

去年以来,大朗镇人大制定《大朗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督办制度》,不断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的成效。每一项重点督办建议由镇人大牵头落实,召开代表意见建议办理会议,就年初镇人代会及“镇长约请代表”座谈会上所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督办,会议将从年初镇人代会15项代表建议中选取了4项作为重点督办建议,每一项由人大主席团成员2-3人牵头督办,并邀请提出意见的代表参与跟进落实,确保代表意见建议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2017年,人大代表重点监督大朗的旧墙改造、灯光升级、绿化带美化等工程建设,并建成了10多条彩色路、3条星光大道,助推大朗造成全省首个“彩色之城”。2018年,选取了3项重点事项(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实施企业“倍增计划”、新大朗中学建设),综合运用听取汇报、实地检查等方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介入”,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方式,不断提升监督实效。

大朗镇人大代表心系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忧。今年以来,由蔡边片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大朗镇毛织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议已被镇委镇政府提上工作议程,并加快推进落实2亿元信贷融资平台建成,更好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如,今年3月,该工作室接到群众反映毛织商圈电动三轮车安全问题后,立即组织驻室代表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最终促成了大朗毛织管委会与货拉拉等物流公司合作,逐步减少三轮车使用。

大朗镇人大代表还成立了一支20多人的人大代表志愿服务队,其中5名代表还担任“民间河长”,参与该镇河湖的巡查、监督工作。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已积极开展爱心助学、希望图书室援建、困难群众慰问、义务植树等多项志愿活动,得到了群众的点赞好评。还将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前往乐昌开展援助活动。

亮点推介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推“彩色之城”建设

大朗松佛路、美景中路、银朗路等主要道路两旁建筑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立面陈旧老化,影响城市形象。由于群众热切关心市容市貌,大朗镇人大代表提议要加快大朗城市更新,并提出了议案,向党委政府反映,要加快旧墙改造、灯光升级、绿化带美化等工程建设。

在陈柱权等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大朗大力推进老旧墙体改造,投入6700多万元将迎宾路、美景路、松佛路、银朗路等镇内10多条道路打造成缤纷彩色路,渲染上红、黄、蓝等斑斓色彩,在镇人大的监督下成为全省首个“彩色之城”,形成文明缤纷的城市风景线,广大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增强了大朗对人才、资金、技术、企业的吸引力。

大朗镇巷头社区卫生服务站是覆盖巷头社区参保人的社保定点医疗机构,该社区常住人口约3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有4588人。经人大代表陈艳平驻点接待,群众反映自巷头花园建成以来,巷头社区居民已陆续迁进小区居住,原设在巷头旧围的巷头社区卫生服务站,距巷头花园较远,给群众就医带来不便。

驻点人大代表陈艳平收集群众建议后,向大朗镇政府、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就此,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联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现场调研,并经镇党政联席会议及市主管部门批准,计划将巷头社区卫生服务站迁至巷头石桥一街33号一楼,以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和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巷头新社卫站建设费用166万元由镇财政全额拨款解决,场地由巷头社区免费提供。目前,该站装修已接近尾声,将于近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社区长者和花园居民的就医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使群众诉求得到充分回应。

知多D

八有:人大工作配置“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

八好:人大工作成效达到“法规制度执行好、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好、选举任免规范好、监督工作开展好、代表议案建议落实好、联系代表和选民坚持好、代表工作室运转好、对外宣传形象好”;

八项措施:健全了人大制度建设、完善了人大会议程序、强化了重点专项监督、实现了人大工作室全覆盖、升级了代表履职登记系统、打响了“代表活动月”品牌、丰富了代表履职形式、优化了微信公众号。(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叶惠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