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清朝“刺馬案” 兩江總督死亡背後的政治博弈

清朝“刺馬案” 兩江總督死亡背後的政治博弈

馬新貽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兩江總督馬新貽在兩江總督府門前,眾目睽睽之下被刺客張汶祥行刺身亡。馬新貽被刺殺後朝廷還沒有進行案件審理,立即有“刺馬案”戲文上演,譏諷馬新貽是漁色好友妻子才被殺;當時正值鄉試,安徽學政殷兆鏞出試題也暗含譏諷馬新貽的意思;湘軍將領更是迫不及待的給刺客張汶詳立碑頌揚其忠義無雙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刺馬案是一件有計劃、有組織的政治謀殺事件。

清朝“刺馬案” 兩江總督死亡背後的政治博弈

曾國藩

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國起義沉重的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漢人武裝趁機崛起,成為清王朝東南地區的軍事支柱。1864年8月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後的兩則消息更是讓慈禧太后寢食難安:1、太平天國實行聖庫制度,洪秀全聚斂無數錢財,但天京被湘軍攻陷後這些財富竟全無蹤影,有傳言被湘軍私自瓜分;2、湘軍中有人慫恿曾國藩擁兵自重,甚至於造反奪天下。

清朝“刺馬案” 兩江總督死亡背後的政治博弈

慈禧

同治七年慈禧太后手段齊出終於將湘軍領袖曾國藩調離江寧,讓精明強幹的馬新貽升任兩江總督主持裁撤湘軍和調查財寶去向。馬新貽上任後就嚴厲懲治湘軍遊勇,對於為禍地方散兵遊勇立即就地正法,兩江治安為之一清。經過兩年努力就在馬新貽即將把太平天國財富去向弄清楚的時候,“刺馬”案突然發生。

清朝“刺馬案” 兩江總督死亡背後的政治博弈

兩江總督被殺朝野震驚,慈禧先派江寧將軍魁玉、藩臺梅啟照、漕運總督張之萬審訊竟然什麼都沒審出來;後又加派以忠直剛強著稱的刑部尚書鄭敦謹為欽差大臣主審此案,面對強大的壓力鄭敦謹也不得不屈服,最終按張汶祥因私仇殺馬新貽結案。之後鄭敦謹良心過不去,自行棄官回鄉,終生不再為官。

清朝“刺馬案” 兩江總督死亡背後的政治博弈

湘軍將領

最終面對實力雄厚、兵強馬壯、坐鎮東南的湘軍勢力,清廷不得不接受了“刺馬案”的判決結果,將曾國藩調回江寧坐鎮。從此兩江總督寶座成了湘軍的禁臠,再也無人敢於染指。

清朝“刺馬案” 兩江總督死亡背後的政治博弈

從性格、行事作風來說曾國藩應該不是“刺馬案”的幕後主使,反而是湘軍總督曾國荃非常有嫌疑,但在事後曾國藩肯定明白殺馬新貽的是誰。只不過“刺馬案”關係到曾氏家族和湘軍集團的利益,要是真相拆穿必定天下震動、殺的人頭滾滾,曾國藩也不得不幫助遮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