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四野在東北的武器裝備是哪裡來的?

佛燈1


筆者在此反駁一個觀點,即所謂的蘇軍向第四野戰軍前後提供輕重機槍5000挺、輕重火炮5000門、卡車1500輛、坦克600輛、飛機800架。以上那些數據如果屬實,那麼東北全境解放一定是在1948年以前。

那麼五大野戰軍中火力最強大的四野是從哪兒弄來的這麼多重武器呢?

主要有3個方面:

第一、自己動手蒐集日軍遺棄在北滿各地的重武器,加以修理。

1945年6月,時任延安炮校代理校長的朱瑞根據中央進軍東北的命令帶領1000餘名炮校學員進入東北。原本想著是從蘇軍手裡接收武器,不曾想遭到拒絕,無奈之下只好根據當地人提供的信息去搜集日軍遺棄在遼闊的白山黑水間那些破舊的槍炮彈藥。從1946年冬至1947年2月,朱瑞帶領炮校學員幾乎走遍了松花江以北日軍曾經駐守和戰鬥過的地方。東起綏芬河,西到滿洲里,南到長春,北到虎林、璦琿廣大地域內的城市、鄉村、山溝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總共蒐集到各種火炮700餘門,其中加榴炮49門、野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300門、高射炮137門、坦克及牽引式卡車65輛。

數量看似不少,但是僅有少數是完整的,還有一部分是幾門炮的零件拼裝而成,不是缺這就是少那,大到炮隊鏡、小到螺絲零件,缺一不可。於是成立了炮工處,下屬修炮廠、機械廠、復裝廠、皮革廠等4個工廠,專門負責修復火炮以及裝配火炮所需配件和其他附屬用品,戰爭期間先後修復各種火炮1.8萬餘門次。同時還在大連、哈爾濱、佳木斯等多個大中城市組建軍工企業,生產和仿製各種槍炮彈和輕武器。在滿足東北作戰需求的同時又積極支援全國各大戰場。

第二、買,向蘇聯駐東北和朝鮮軍甚至是北朝鮮政府購買。

為了儘快取得東北我軍急需的火炮和炮彈,1946年5月和1947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司令員朱瑞根據朝鮮同志提供的情報親自趕到朝鮮與蘇軍遠東方面軍交涉,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換回了數十列火車的日軍舊火炮和彈藥。

第三、戰場繳獲

人民軍隊自1945年8月進入東北不久就開始與國民黨軍正規部隊作戰,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僅僅遼瀋戰役中圍殲敵第九兵團後就繳獲105毫米和150毫米大口徑榴彈炮66門,高射炮70門,坦克裝甲車180輛。

至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全軍共擁有各種火炮9000餘門,其中大口徑榴彈炮、野戰炮、山炮600餘門。


大將軍威武K


林彪元帥一生只會打戰,不會結交朋友,所以我們印象裡的他向來都是獨來獨往的,而且對於部下,林彪向來都是有點威嚴的,所以長時間林彪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在東北的時候,四野人才,怪才居多,各個人才在開會之前總要寒暄一番,但是林彪一來就鴉雀無聲,林彪給各個將軍們講述戰術的精義。將軍們對於林彪的信任和尊敬是與日俱增。

在四野,有兩個人能和林彪談得來,一個是羅榮桓,一個是劉亞樓。今天講講羅榮桓。

羅榮桓是毛主席一手培養出來的軍事政治參謀天才,井岡山時期,羅榮桓就是後勤保障和政治工作的好手,毛主席在前線指揮大戰,羅榮桓發展兵力和糧食。政治工作。

長征時期,林彪作為軍團長,軍事一把手,先後和好幾任的政委鬧情緒,毛主席把羅榮桓調任到紅一軍團,這才好轉,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期間,林彪和羅榮桓都是配合無間的。林彪向來性子高傲,但是對於這個羅政委林彪是打心裡佩服。

東北作戰期間,林彪初期失敗而北歸,率領著7萬大軍,但是過了三個月,7萬大軍變為30萬精銳,這就是羅榮桓的功勞,在48年遼瀋戰役前夕,東北野戰軍已經發展到了100萬軍隊,羅榮桓功不可沒,而且百萬大軍南下打錦州,多麼大的後勤補給呢,羅榮桓一個人負了全責任。東北野戰軍入關後。毛主席讓羅榮桓擔任軍委參謀長,林彪還老大不情願呢。

羅榮桓從戰爭期間身體就不好,患有很嚴重的腎病,遼瀋戰役之後,羅榮桓幾乎師累虛脫了,但是他只休息了幾天就繼續工作了。建國後,羅榮桓繼續工作在63年左右逝世,林彪打破自己不出門的原則親自為羅榮桓主持葬禮。這在林彪的一生中師絕無僅有的。

四野在東北初期是接受了蘇聯繳獲的日本武器,之後自己辦學校,辦工廠,發展軍工。


太原微事兒


有網友問四野的武器是從哪裡來的?四野的武器主要有三大來源,繳獲,收集和生產等三個來源。我們先說收集,楊奎松引用蘇聯資料曾經說過,蘇聯一共移交了關東軍武器步槍70萬支,機槍12000挺,火炮擲彈筒4000門,還有879座軍火彈藥庫。

但是整個移交過程,是從1945年一直持續到了1948年初,並不是一次就全部交付的。另外,還有自己到處蒐集的武器,比如,在撫順收集了20餘門高射炮,在瀋陽搶出幾輛坦克,在撫順、通化等地收集了幾十輛汽車。

到牡丹江以後更派人四處搜山,先後收集了上百門山、野、榴彈炮及各種零件近萬件,在這一基礎上建立了3個榴彈炮團,並由南滿炮兵旅撥來一個炮兵團、一個高射炮大隊、一個戰車大隊。”

到1947年2月,朱瑞領導下的炮兵共收集到各種火炮700餘門。其中,榴彈炮49門、野炮97門、山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300餘門。

在1945年秋季進軍東北的時候,就已經抽調了一批搞後勤和軍工生產的幹部奔赴東北,想要在那裡建立自己的兵工廠,支援前線需要。當時主要生產山炮炮彈,迫擊炮炮彈和子彈。

最後就是繳獲,從1946以後的3年,繳獲榴彈炮192門,野戰炮122門,山炮354門,步兵炮61門,戰防炮307門,平射炮109門,迫擊炮1137門,機關炮129門,高射炮69門,高射機關炮20門,火箭筒670具,60迫擊炮5707門,擲彈筒2296具,槍榴彈發射器677具。各種槍械856276支。

四野一個師基本能保證1萬餘人,非常重視師長的運用,以師為基本作戰單位,這樣四野的戰鬥力一直很鞏固,不僅老部隊的1、2、6、3、4縱非常出色,後來陸續編進來的主力縱隊7、8、9、10縱乃至5、11、12縱都有上乘表現。

到了大決戰的前期,四野12個縱隊的戰鬥力已經非常均衡,這是其他野戰軍所做不到的。四野大軍入關後,每個縱隊近6萬人,裝備精良,幾乎頂得上某些野戰軍的一個小兵團。

四野殲滅的對方精銳部隊也比較多,包括了新1軍,新6軍,新5軍,新7軍,第71軍等等都是精銳部隊。


深度軍事


1945年本著“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關內解放區大批部隊受調開赴東北,先後調進東北的部隊有:八路軍第1、第2、第3、第5、第6、第7師,共6萬餘人;新四軍第3師3萬餘人;陝甘寧邊區第359旅以及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炮兵學校等萬餘人;加之各級配套人員及黨政幹部,合計10餘萬人,浩浩蕩蕩開赴東北。

這麼多人看似威風,實則篳路藍縷,遠沒有電視電影上看到的那麼風光。缺槍少糧,缺衣少藥的情況依然十分普遍,但時不我待,東北是重工業基地和大糧倉,一旦佔據東北,就抓住瞭解放全國的主動權。為了快速抵達東北,所有部隊輕裝前進,重火器輜重等不是炸燬就是掩埋,但這也為後來的工作埋下了隱患。

為了解決裝備問題,到達東北的部隊第一件事就是槍支彈藥,其時日本人遺留下來大量裝備,東北的軍火庫、兵工廠也都在蘇聯人手裡,一場好戲開始了。

(1)蘇聯援助

蘇聯究竟援助了四爺多少裝備,官方資料很難完整呈現,南京**和蘇聯當局有協議,不得向八路軍提供武器裝備,所有的交接工作都是秘密完成的,據有關資料統計,1945年底,進入東北部隊總量為107959人,擁有步槍總數39000餘枝,輕機槍一千多挺,重機槍105挺,迫擊炮64門,到了1946敗退到北滿的時候,人員達到32萬多人,長槍超過16萬枝,輕機槍過4000挺,重機槍700多挺,各種炮超過五百門,半年多時間,在軍事上節節敗退的前提下,軍事裝備能如此大幅上漲,沒有外援是萬萬做不到的,1945年底,陳雲高崗在給**的信中寫道:蘇聯的援助是秘密的、有限的、槍十萬,炮三百。


這些援助既包括蘇聯繳獲的日本裝備,也包含日本遺留在東北的大量庫存,最早進入東北的曾克林部一次就從蘇家屯軍火庫運出兩萬多支步槍,一千餘挺輕重機槍;周保中接收長春的日本軍火庫,更是得到了步槍五萬多支,強機槍兩千多挺,重機槍七百餘挺,子彈一千多萬發。。。也正因為這些援助的到位,在經歷了初期的軍事失敗以後,四爺一次次捲土重來,猶如聖鬥士五小強一般,越打人越多,越打戰鬥力越強,遼瀋戰役前,四爺總兵力超過一百萬,槍支38萬,輕重機槍兩萬挺,各種炮超過三千門。打錦州那會,四爺五百門大炮狂轟濫炸,打的範漢傑東躲西藏。武器就是戰鬥力啊!!

(2)自身收繳

進入東北後,四爺和東北局全線動員,尋找蘇軍沒有收繳到位或者散落在民間的各種武器,其時東北經過多年軍事鬥爭,有相當數量的武器裝備散落在民間,既包括一些地方武裝,也包括各種土匪鬍子,他們單個數量有限,但總量卻不少,什麼“地下軍”、“先遣軍”、“保安軍”、“忠義救國軍”,名字稱號一大堆,最猖狂時達到25萬人左右。這些山賊土匪有槍有炮,對東北的解放事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總司令兼軍政大學副校長的朱瑞非常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分散幹部,蒐集武器,發展部隊,建立家業”的十六字方針,不但要收集散落民間百姓手裡的裝備,還要把裝備從土匪鬍子手裡奪回來。到1946年5月,共收集火炮700餘門,炮彈50多萬發,坦克12輛,汽車23輛。其餘槍支彈藥更是非常可觀,有力的支持了四爺軍事裝備的擴充。

(3)自身造血

東北是老工業基地,日本人苦心經營多年,留下了眾多的產業。1945年奔赴東北的部隊中就包括大量懂管理和工程技術的工作人員,他們在瀋陽、鞍山、通化等地收集了一定數量的機器設備,以琿春為基地,先後建立了鍊鐵廠、子彈廠、手榴彈廠、裝藥廠、木材廠、機器廠等,到1947年已經初具規模,先是由羅榮桓元帥親自主管,後又改為黃克誠主管,1947年底,東北的兵工廠已經可以月生產子彈500萬發,手榴彈五萬顆。遼瀋戰役後,四爺又接管了瀋陽的兵工廠和機器廠,加之後來在大連建立的軍工廠,生產能力大幅提升。

除此以外,彪哥還從蘇軍那裡要來大量懂技術的日軍俘虜做教官,培訓自身人員,為後來炮兵等技術兵種的快速擴張奠定基礎。

(4)繳獲國軍

蔣介石號稱“運輸大隊長”,雖然有諷刺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起到了類似作用,尤其是解放戰爭後期,隨著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大量的裝備被繳獲,直接促進了我軍裝備勢力的提升。但實事求是的說,在東北戰役早期,繳獲國軍裝備影響有限,等遼瀋戰役打完,四爺早已兵強馬壯,連坦克都有了,早已不再是那個“小米加步槍”的土包子了。



日慕鄉關


四野部隊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其前身是東北人民自治軍。四野的部隊可以說來自天南地北,從全國各個解放區地調來的部隊再加上東北地區東北抗聯餘部,組建而成。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方防禦的戰略,開始將目光集中到東北地區。

當時,中央將目光鎖定在東北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第一東北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廣袤的土地,可以為解放全國提供保障。同時,東北抗日聯軍在東北地區活躍了14年,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第二東北解放的主力是蘇聯軍隊。為此,從1945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向東北調兵。先後調進東北的部隊有:八路軍山東軍區直屬隊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師,第5師一部,魯中、濱海、膠東、渤海等軍區主力部隊各一部,共6萬餘人;新四軍第3師(轄第7、第8、第10旅,獨立旅)3萬餘人;陝甘寧邊區第359旅、警備第1旅、教導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炮兵學校等萬餘人;晉綏、冀中、冀魯豫各1個團。以上連同先期進入的冀熱遼部隊一部共11萬餘人。同時,延安及各解放區的黨政軍幹部約2萬人,也陸續進入東北。

那麼,四野部隊的武器都是從哪裡來的呢?在組織各軍區部隊進入東北時,許多人都認為到東北可以直接接收日軍裝備,所以大多數不對都是空手前往東北的。因此,各部隊到達東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撿洋落,拾取日寇所以留下來的武器。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統治的時間長達14年之久,而且常年保持這百萬軍隊的規模,並且擁有大量的軍工廠。當蘇聯開始進攻後,東北的日軍迅速敗亡,除了被繳獲的武器外,大量武器流散在民間。在東北作家張正隆的小說《血紅雪白》中就講到了這一點,許多部隊通過撿洋落挖掘日軍掩埋的武器,收繳地痞流氓以及土匪手中的武器,還有日本開拓團的武器,得以迅速武裝起來。1946年3月1日在吉林通化成立的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先後為新中國培養出了一百多名飛行員和四百多名各類航空技術人員,他們所使用的第一架飛機就從山裡刨出來的飛機零件和部件組裝而成的。(小說《血紅雪白》裡專門介紹過)。


第二個就是從蘇聯軍隊手中接收。目前關於前蘇聯將繳獲的日寇武器移交給四野的事情,不同的資料提供的數據差距極大。但從蘇聯解密檔案公佈數據:從1945年到1947年蘇聯向解放軍提供了繳獲日本關東軍武器裝備:步槍70萬枝、機關槍14000挺、炮4000門、坦克600輛、飛機860架、汽車2500輛、彈藥庫679座。這些援助包括採用有償和無償兩種方式。電影《曾克林出關》講述的就是這段歷史,其中有一段就描寫了曾克林將軍每喝一杯酒就換來一個軍工倉庫。

第三就是自己生產。四野部隊進入到東北之後接受了大量的敵產,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軍工廠,特別是原來瀋陽的奉天兵工廠,雖然在日本投降後得到一定程度破壞和蘇軍劫掠,但還是剩下一些設備可以生產。同時,鞍山、本溪的鋼鐵廠也為軍工企業提供了生產所需的鋼鐵。當時東北地區主要的軍工生產企業集中在遼寧大連、瀋陽一帶,後因作戰需要又開闢了中朝邊界地區和黑龍江地區。這些兵工企業為東北乃至全國解放提供了大量的軍火物質。

第四就是運輸大隊長蔣介石的贈送了。


總之,四野部隊進入到東北後裝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成為當時解放軍中兵員素質最高,戰鬥力最強,火炮最多,坦克最多,飛機最多的部隊,並在解放東北後迅速入關加入到解放全中國的戰鬥中,為全中國得解放立下了不可抹面的功勳。


懂知識的小胖子


四野的武器來源有四個,一個是蘇聯移交,一個是自己收集,一個是生產,一個是繳獲。我們先說第一個來源,蘇聯資料稱從1945-1948年移交步槍70萬支,機槍1.2萬挺,火炮擲彈筒4000門。

另外朱理治在報告當中也寫道:“融合總部及南滿來的同志**獲得和購買的作戰物資,先後從**獲得了2000多車皮武器彈藥。”這就是四野兩大移交武器來源。但是,這不是準確數字,特別是蘇聯移交的倉庫裡面的數字,都是大概計算,並不嚴謹。

當時記載東北軍工部在1947年7月開始每天2列火車進入東北,最後到年底一共運進來2800多車皮物資,到1948年,一共接收30.9萬噸各種物資,當然這不僅僅是武器,也有其他物資。

並且蘇聯所說的600多輛坦克,800多架飛機也有問題,首先是,這所謂的600多輛坦克裡有很多都是鐵道專門巡邏車,還有很多是裝甲車,真正的坦克只有160輛。而那800多架飛機,其實大部分都是教練機,剩餘的作戰飛機,也嚴重缺乏零配件。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無法使用的。

第2個收集,當時,在牡丹江收集了幾百門火炮,甚至還有150毫米重型加農炮,使用牛車和騾子將這些武器從山裡運到平原地區。在這個基礎上,組建了四野炮兵縱隊。不僅僅是收集,所有人還每天加班修理這些武器,讓其達到可作戰程度。



移交物資裡面其實就包括了機械廠,彈藥廠等等工廠物資,所有,就有了第3部分生產。到1948年,東北大連的軍工廠還承包了淮海戰役的炮彈供應,極大的加速了戰爭的進程。



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武器來源就是繳獲,從1946年一直到1948年年底,四野在東北打垮和全殲了20個美械師和半美械師在內的大量敵人,繳獲到海量武器裝備。根據統計具體包括,日式,美式105-155毫米榴彈炮192門。 78毫米野戰炮122門,75毫米日式和美式山炮354門,92式步兵炮61門,美國37毫米反坦克炮307門,日本一式平射炮109門,美式和國產迫擊炮1137門,美式60毫米迫擊炮5707門。



機關炮129門,日式高射炮69門,日式高射機關炮20門,美國造火箭筒670具,擲彈筒2296具,槍榴彈發射器677具,步槍,機槍,衝鋒槍和手槍85.6萬支。這些武器武裝一支百萬雄師是完全夠用的了。


烽火觀察


第三次四平戰役期間,東北野戰軍名將李天佑指揮兩個縱隊7個主力師、四個炮兵營攻堅,雖然攻佔了城區的五分之三,但在陳明仁第71軍的拼命頑抗下仍未得手,由於新六軍等援敵迫近,東野不得不撤出戰鬥。戰後林彪調查原因,除去陳明仁防禦確實有些辦法之外,攻城我軍火力不佔優勢也是重要因素,全部四個炮兵營僅有8000發炮彈,自此,大量製造重炮炮彈列為東野後勤部門的首要任務。



(東野炮兵部隊)

東北野戰軍在發展壯大中所需的武器裝備和彈藥補給,至少是通過五個渠道完成的,即有白手起家的自力更生,也有蘇聯政府的一定援助,更有東野幹部戰士在白山黑水間通過“揀洋落”的辛苦蒐集,以及繳獲偽滿軍隊、土匪和國民黨正規軍的所得,是必須客觀看待而不能通過臆想去評論的。

1945年日本投降後,第一支進入東北的正規軍是八路軍冀熱遼軍區第十六分區的部隊,司令員曾克林率領一個團2000多人迅速進入瀋陽,由於軍紀嚴明和作風優良得到了駐防蘇軍的認可,並一度將日本關東軍蘇家屯軍火倉庫等交由曾部警戒管理,據開國少將曾克林回憶:部隊僅一天就從倉庫裡運出步槍20000支和火炮150門。

另外一個團在錦州北大營則解除了偽滿軍7000多人的武裝,這是東北野戰軍獲得的第一批武器裝備,第十六分區的部隊據此迅速擴大到40000餘人。



(曾克林)

後期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主要是國民黨當局通過美國政府不斷給蘇聯施壓,蘇軍又收回了各地關東軍倉庫的管理權,讓源源開來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措手不及,因為許多部隊根據通知,都把重武器和較好的裝備留在了老根據地,造成了“老兵老槍、新兵新槍”的尷尬局面,也直接影響了東北戰場初期我軍的作戰能力。而蘇軍則把大批東北工廠的設備、繳獲的武器裝備、財物當作“戰利品”,分批轉運回國。

日本關東軍全部向蘇軍繳械,而東北的“偽滿洲國軍”根據“軍政部大臣”邢士廉的統計,總兵力大約有130萬人,這一數字儘管有些水份但仍然是可觀的,他們當中有半數向蘇軍繳械,小部分潰散或攜槍返鄉為匪,相當一部分在吉林和黑龍江各地被東野消滅或繳械,所獲武器裝備成為我軍的第二批來源。

而國民黨方面在這一問題上處置失當,僅收編了大約十分之一的偽滿軍隊,一共編成了3個軍和12個保安師僅70000餘人,之間的差額顯而易見。



(東野坦克部隊)

東北地域廣大,日偽投降後出現了權力真空期,在許多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到處可見日軍遺棄的武器和軍用物資,東北野戰軍實行“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政策後,發動部隊和群眾蒐集武器裝備成為一項重要工作,被稱為“揀洋落”。

尋找鬼子的秘密倉庫則被稱為“挖窖”,其中在鏡泊湖地區發現的日軍秘密倉庫裡,一次就起獲150000發炮彈,比如朱瑞將軍領導的炮兵學校,到1947年2月共蒐集到各型火炮700餘門,坦克及牽引車65輛,這是東北野戰軍第三批裝備來援,上述三個渠道也支撐了東野最初一段時期的戰爭。



(朱瑞)

在抽調11萬大軍和2萬幹部搶佔東北的同時,延安又派遣了部分軍工幹部隨隊開展工作,他們利用在瀋陽、鞍山、長春等地繳獲和收集的機器設備,在吉林通化地區建立了東北野戰軍第一批六個兵工廠,包括子彈廠、手榴彈廠、鍊鐵廠等,1946年9月正式開工時,當月即可生產子彈130000發。

至1947年北滿地區的琿春軍工基地建成後,東北野戰軍的軍工生產已初具規模,野戰軍副司令員黃克誠親自兼任後勤司令、何長工為軍工部長,足見東野對軍工生產的重視。

(何長工)

1948年初開始在大連建設軍工基地,生產的炮彈和子彈不僅滿足了東北野戰軍的需求,還通過海路運往山東,有力支援了華東野戰軍的作戰,這是第四個渠道,也是東野最重要的武器彈藥來源。

粟裕將軍曾經感慨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要感謝山東老鄉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

東野參謀長劉亞樓將軍在1962年專門談到了蘇軍援助的問題,東北野戰軍原擬通過黨中央向蘇聯提出援助武器彈藥的要求,遭到延安斷然拒絕:“中國革命主要靠中國自己的力量。”



1947年6月25日,林彪以私人名義致信斯大林請求幫助,蘇方將存於滿洲里未及運走的部分武器轉贈,東北野戰軍以此裝備了30個步兵團和2個山炮營,這不過是幾萬人的規模。1948年初為準備遼瀋戰役,東野又組建了30萬人的二線兵團,林彪再次致信斯大林,乾脆是石沉大海了,因此,蘇軍援助的武器在東野百萬大軍中,所佔份額很小。

事實證明,延安的判斷和指示完全準確,東北野戰軍(入關後才稱四野)想完全指望蘇聯的援助是靠不住的,要想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更多的還是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在上述五種獲得渠道中,主要還是東北野戰軍自身努力的結果。

遼瀋戰役發起前,東野後期部門共準備了子彈1000餘萬發、炮彈20萬發、手榴彈15萬枚、炸藥5萬斤,這幾乎全部是自己生產的。

在三年解放戰爭中,東北野戰軍消滅近百萬國民黨軍隊,僅遼瀋戰役即殲敵47萬餘人,其中相當部分如新一軍、新五軍、新六軍、新七軍、第52軍、第71軍等都是美械或半美械部隊,東北野戰軍因此繳獲頗豐,僅火炮一項即多達6500門,得以極大的武裝了自己。


度度狼gg


說點題外話吧,為什麼當年得東北者得天下?

迷信易學的人,認為西北是生門,中國歷史大凡從西北起兵造反的都開創了基業。中共在與國民黨的爭鬥中選擇退守陝西,首先贏得了休養生息的喘息機會。

而當在外國軍事力量介入祖國獲得光復之後,毛澤東比蔣介石高瞻遠矚,以戰略家的眼光看出了東北原偽滿洲國的重要戰略地位。如圍棋高手,搶先一步搶佔東北金角。

東北,也就是剛剛從日偽統治下解放的滿洲國,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呢?

經日本人的苦心經營,東北已經建成完整的近代工業體系,有鋼鐵,煤炭,電力,鐵路,公路,航空,化工,輕工,軍工企業,東北的國民生產總值佔全中國的80%強。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說當時全中國是農耕農業弱國,東北已經是國家之中的近代工業強國。這種情形,猶如改開四十多年後的南北中國差距,兩者根本不在一個檔次。誰搶到了東北日偽遺留資產,誰就搶到了國家崛起發展的命脈。

從經濟角度看,得東北者得天下,這個論斷誇張嗎?

經過日本多年的殖民教育奴化運動,東北的人民對國民黨與共產黨兩黨之爭缺乏認同,而普通農民階層在對財富再分配的選擇,會天然的選擇支持平分地權的中共。有了土地的農民成為四野浩如海洋的兵源。

從政治角度看,得民心者得兵源,得兵源者得天下。有了東北,就有了新的根據地,有了新的兵站,想不嬴,都難!

東北森林,煤炭,糧食等戰略物資豐富,相對於陝北黃土高原,更有利於供養軍隊,有利於籌備戰爭物資,有利於減輕民眾負擔,有了這樣一個廣闊的海洋,中共軍事力量焉有不迅速壯大之理。

申凱甲當然不是傻瓜,他也看出了東北的重要性,調集重兵迅速佔領了東北各大城市,並且一度將陳雲的東北局與林彪的民主聯軍打得狼狽不堪。但是小蔣畢竟是留學東洋依賴江浙財閥的一介武夫,沒有毛澤東經天緯地的壯志與格局,中共只憑一次土地改革,就寫就了蔣家王朝的輓歌。如果小蔣不忘中山先生遺志提前一步平均地權,痛下決心向自己人開刀,歷史,恐怕真的不是今天這樣。


今又來


1947年夏的四平街攻堅戰,林彪民主聯軍在以三個縱隊十萬餘人上百門火炮,在縱隊司令李天佑和政委萬毅的指揮下在猛攻四平,守軍為國民黨第71軍軍長陳明仁,攻了半個多月始終沒突破陳明仁陣地,由於傷亡慘重民主聯軍被迫撤退陣地。攻城時林彪才發現我軍火力不足、嚴重缺少武器特別是彈藥。

四平攻堅戰時,由於攻城部隊缺少武器彈藥特別是炮彈,戰後林彪親自以個人的名義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請求蘇聯給以我軍武器彈藥的幫助,將繳獲的關東軍武器彈藥交給我們,並希望還能將德國戰利品武器彈藥儘量撥給我們。不久後,斯大林批准了將蘇軍繳獲的日本武器部分交給了林彪,用這批裝備,東野裝備了三十個團,兩個山炮營。這是東野首次批量獲得蘇聯武器援助。


1947年10月,林彪以東野的名義再次給斯大林寫信,以尋求幫助解決三十萬人的二線兵團武器裝備,包括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高射炮、山野炮等和各種通信器材以及各種彈藥的補充,並希望除了日軍繳獲的還能得到部分德國裝備,但遲遲未得到斯大林的答覆。

再根據曾任四野參謀長劉亞樓上將在一次講話中提到,蘇軍當時沒給四野留下多少武器彈藥,大部分是以四野的名義用糧食等換得了一些武器,由於斯大林當時顧及到美國和蔣介石國民政府的關係,在三大戰役爆發前並沒有得到蘇聯太大的援助。


抗戰勝利結束後,蔣介石在美國的幫助下大舉增兵東北,企圖獨佔東三省,為打破國民黨的企圖延安根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從各大解放區抽調部分兵力不惜代價挺進東北,十幾萬人部隊輕裝上陣組成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聯軍總司令、羅榮桓任第二政委,本想依靠蘇聯提供日式武器裝備,但援助有限。


直到1948年7月初遼瀋戰役前,東北民主聯軍已經發展到了100多萬人的大規模,擁有不少重炮、輕重機槍、輕裝坦克等,火力十分強大。東北民主聯軍發展的如此迅速,武器裝備除了上文提到的蘇聯援助部分,主要來源於繳獲國軍、偽軍部隊等、收繳蘇軍、日本遺留和來不及運走的以及白手起家、創建自己軍工業。

1946年駐四平的蘇軍撤出東北後,蔣介石任命劉翰東為遼寧政府主席接管四平後而爆發的四平解放戰爭。東北民主聯軍在萬毅等人是指揮下解放了四平,並活捉了劉翰東、保安司令和匪首等人,繳獲了不少重機械、火炮、槍支彈藥等大批軍需物資,這是東北聯軍繳獲的首批武器裝備。

民主聯軍挺進東北後,根據延安的指示抽調一批技術人員,利用日本留下的軍工廠和收集到的機械設備,在隱蔽性較好的中蘇朝交界處的小城琿春建立了首個東北軍工基地。由於缺乏高級軍工技術人員,聘用了一些日本遺留下來的技術人員,為此建立的軍工廠已經初具規模,由聯軍政委羅榮桓親自抓生產工作,直到1947年下半年已經完成了延安要求的生產任務,為1948年三大戰役武器炮彈的穩定供應奠定了基礎。

所以,四野在東北的武器裝備除了蘇聯繳獲日軍援助的部分和聯軍繳獲的,大部分都來源於東北聯軍建立起的琿春軍工基地的自給自足。


賽門之略


四野在東北的武器裝備是哪裡來的?

第四野戰軍簡稱“四野”,是解放軍四大野戰軍之一,也是人數最多武器裝備最好的野戰軍。那麼四野百萬大軍的武器裝備到底是哪裡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一時間,其佔領下的東北地區出現了權力真空,國民黨正規軍還遠在千里之外。黨中央高瞻遠矚,派遣以曾克林和李運昌為首的冀熱遼部隊,在原來東北軍餘部的配合下,開進東北。這個時候的東北,日本人在撤退,國民黨還沒到,所以曾、李兩部迅速接管了很多重要的工廠和倉庫,收穫頗豐。9月16日,黨中央在《我東北現狀通報》中,其中第四點就是說的這件事:“(四)在瀋陽及各地堆積之各種輕重武器及資材甚多,無人看管隨便可以看到,曾克林已看守瀋陽穀倉,重要工廠及倉庫,據說有槍數十萬支,大炮數千門,彈藥布匹糧食無數,武器資材落於民間者甚多。”

曾克林、李運昌部隊,從出關時的1.3萬人,一下子擴充到10.2萬人,可想而知,這批裝備的數量有多少。曾克林將軍後來回憶說:每個連隊都可以扛上好幾挺機槍,這個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1945年9月下旬以前,出關部隊得到過多少武器,又是哪裡來的呢?

第一個來源——接收自日本和蘇聯

僅據曾克林回憶,當該部被蘇軍迎入瀋陽後,蘇軍就已將瀋陽兵工廠,瀋陽、撫順、遼陽、本溪等地的軍火庫、軍需被服倉庫等交給了該部,甚至把日本關東軍最大的蘇家屯倉庫也交給了該部。曾李兩部運出步槍2萬支,輕重機槍1000挺和156門各種炮,不僅裝備了出關部隊,“還將一部武器支援了後續部隊和原抗日聯軍以及關內其他解放區部隊”。此後,該部仍陸續利用沒有交回的倉庫取運武器,“發給三五九旅和山東魯中部隊、膠東部隊和延安來的教一旅等部隊”和“用船向山東龍口送去一批武器、彈藥,其中有500萬發子彈、炮彈”(據《曾克林將軍自述》,第101、126頁)。

該部甚至還完整接收了一個日本航空大隊。據彭真9月21日電,該部接收到27架雙引擎日本飛機和單引擎完整的戰鬥機70架。不過,曾克林所說的這一日本航空訓練飛行大隊,裝備有重型轟炸機、九九高級教練機共40多架,似非彭真電所之指。此後彭真並有專電報告中央稱,他們已經接收了一個航空大隊(《曾克林將軍自述》,第126—132頁)。

除了曾克林、李運昌部,從蘇聯回國的周保中將軍也收穫不少。他接收了長春的日本軍火庫,運出步槍5萬餘支,輕機槍2000多挺,重機槍800餘挺,擲彈筒500餘個,迫擊炮20餘門,山炮5門,彈藥1200餘萬發。錦州的周家美部,也得到錦州軍火庫,得火炮近80門,輕重機槍690餘挺,步槍13200餘支,手槍350餘支,炮彈100餘箱,子彈1000多萬發(見周家美:《關於我軍進兵東北接管遼西的回憶》,《錦州黨史資料》第1輯,第44頁)。

以上列舉的,就是我軍剛進軍東北初期,在蘇聯的支持下,從日偽手中接管的軍火庫裡得到的武器裝備。

日本關東軍投降以前,曾把不少重武器就近深埋在鏡泊湖、穆稜、孫吳、黑河等地。朱瑞將軍知道以後,決定趁當時作戰空閒之際,掀起蒐集武器運動。炮三、炮四團全部及炮一、炮二團各一個營,被派往當年日軍防線的各深山荒野中去尋訪挖“寶”,果然大有收穫。比如,炮校警衛連副連長周天才一人就蒐集到20多門炮,被命名為“搜炮英雄”。就這樣,朱瑞帶領部隊大“撿洋落”大“發洋財”,迅速壯大了東野炮兵部隊。1946至1947年兩年內,蒐集各種火炮798門(其中加農榴彈炮49門、野炮97門、山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約300門、高射機關炮、飛機用機關炮共137門),另外還有坦克及牽引車65輛,子彈63萬發,以及其它一些器材,並源源不斷地從各地運至後方基地。這個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撿洋落”。

1947年10月,何長工得知蘇軍在中蘇邊境的滿洲里倉庫裡存放著一大批日本武器,準備運回蘇聯去鍊鋼,便去與管倉庫的蘇軍上校卡瓦洛夫談判,開始談不通。何長工便強硬地說:“你們不能拉走。我們用廢鋼鐵對換,一噸換一噸。”卡瓦洛夫還是不答應。何長工便對他吼道:“你是個保守分子,沒有一點國際主義。你如果不答應,我只好來搶,我推著你走在前面,看守武器的蘇軍開槍,先打死你。你硬要拉走,我就跟你拼命,我給斯大林打電話,告你的狀,告你沒有國際主義。”卡瓦洛夫態度軟下來,經請示,終於同意移交這批武器,包括步槍數萬支和少量火炮。1947年12月28日,林彪給斯大林的信件對此說道:“我們用你們給我們的那批武器裝備了30個步兵團、2個山炮營。”然後,林彪再次請求斯大林給予更多裝備。於是,蘇聯通過朝鮮方面向東北解放區提供了2000車皮裝運的武器。後來,中方一再表示感謝朝鮮同志,其實當時北朝鮮是在蘇軍管制之下,繳獲日本朝鮮軍的武器也由蘇方看管,沒有斯大林的指示是不可能轉交的。

綜合上述幾項統計大致可估算出,東北解放戰爭中蘇聯轉交的武器大約有槍40萬到50萬支,各種炮約2,000門(有些統計中將日製擲彈筒列入是不對的)。

第三個來源——繳獲自國民黨軍

1946年以後,隨著國共戰事擴大,四野繳獲國軍的武器裝備也成了武器來源的一部分。從1946以後的3年,四野共計繳獲榴彈炮192門,野戰炮122門,山炮354門,步兵炮61門,戰防炮307門,平射炮109門,迫擊炮1137門,機關炮129門,高射炮69門,高射機關炮20門,火箭筒670具,60迫擊炮5707門,擲彈筒2296具,槍榴彈發射器677具,各種槍械856276支。

第三個來源——自己製造

四野最後一個武器來源應該是自身造血的能力,也就是自力更生,由自己的兵工廠製造。這一部分主要是炮彈和子彈的生產,至於具體數字,筆者還沒有查到相關的真實數據,不敢亂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部分武器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因為不僅僅是東北的四野,連遠在華東的三野,其炮彈來源也是大連兵工廠提供的。

以上三項,大概就是四野大致的武器來源——接收、繳獲和製造。

1.曾克林 :《曾克林將軍自述》

2.周家美:《關於我軍進兵東北接管遼西的回憶》

3.徐焰 :《解放戰爭中蘇聯給了中共多少武器援助》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