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新聞|「民族日報」臨夏州和政縣:勞務輸轉鋪就脫貧致富路

新聞|「民族日報」臨夏州和政縣:勞務輸轉鋪就脫貧致富路

和政縣松鳴鎮中心村村民馬強家裡有5口人,父親年老體弱,患有眼疾,兩個年幼的孩子尚未上學,只有1畝耕地,家庭收入渠道有限,是村裡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幹部多次到他家分析研判致貧原因,對症下藥、精準施策,瞄準他家中勞動力充足的優勢,開出了“勞務輸出增加收入”的脫貧“方子”,通過就業扶貧增加這個家庭的收入。

面對現實和家庭收入實際情況,作為家中獨子的馬強只有兩條路可選擇,一是守家務農,二是外出打工。馬強選擇了後者,幫扶幹部支持他的決定,積極和縣勞務輸轉部門銜接,收集篩選適合他們的務工信息。

今年1月份,馬強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帶著妻子馬蘇目和村裡的另一家建檔立卡貧困戶馬熱哲布夫婦,一同去江西省南昌市一電子廠務工。馬強憑藉質樸的品質與吃苦耐勞的精神,很快贏得了大家的好評,當上了小組長。不久前,他打來電話告訴幫扶幹部,他和妻子每月除去生活開銷,能存下6000元,年底可順利實現脫貧目標。

近年來,和政縣把勞務輸轉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重點做好基地建設、技能培訓、有組織輸轉和權益保障等工作,著重實現勞務輸轉從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臨時短期型向長期穩定型轉變、農民分散自發為主向有組織輸轉為主轉變、省內為主向省外為主轉變,積極與大中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的勞務合作關係,勞務輸轉體現出“外出一人、帶動一社,外出一家、帶動一村”的致富效應。尤其緊抓與廈門市集美區東西協作的良好機遇,積極開展人力資源合作對接工作,掛牌成立了廈門市集美區臨夏州和政縣勞務合作站,將廈門新凱復材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優力播休閒用品有限公司、廈門正新橡膠工業有限公司確定為勞務輸轉基地,並對赴集美區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及困難務工人員予以為期3年的每人每月500元的補助措施,全力開展組織輸轉工作。

縣人社、勞務部門採取進村入戶和設點宣傳結合的方式,大力宣傳招聘信息和扶貧就業政策;充分運用媒體,擴大宣傳,在縣電視臺和勞務工作公眾號及時發佈廈門市企業用工信息,以典型事例引導廣大群眾轉變觀念;各鄉鎮組織鄉村幹部和幫扶幹部及時把用工信息和幫扶就業政策傳達給每家每戶,進一步調動群眾外出務工創收的積極性。截至5月底,全縣輸轉勞動力4.75萬人次,創收5.026億元,其中輸轉建檔立卡貧困戶3200人。去今兩年,已向廈門市集美區輸轉勞動力43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0人。

本報記者 劉剛林 馬玉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