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那一年,世界杯上有中国

那一年,世界杯上有中国


那一年,世界杯上有中国


国足的队员们自然更不用说。守门员江津特别高兴,问旁边的郝海东:「现在出线了,我们是不是就是民族英雄了啊?」


郝海东望着眼前这张兴奋的脸,冷静地说:


「别傻了。你还民族英雄呢。明天你输了,骂你的是同一帮人你知道不知道,你到时就成孙子了。」

那一年,世界杯上有中国

那一年,世界杯上有中国

那一年,世界杯上有中国

几个月后,在1993年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在约旦的伊尔比德,输给了亚洲三流球队也门,出线失败,史称「伊尔比德惨案」。


他们回到北京,从机场到市内的道路都被戴钢盔的武警封锁了,其他车辆禁行,这是为了保护他们,怕球迷用石头砸。施大爷顶着一头更白的头发,默默地走了。


之后国足启用了一位本土教练,名叫戚务生。因为他姓戚,人们称他指挥下的国足为「戚家军」,希望像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一样,大扬国威。结果1997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国足又与世界杯擦肩而过。


那个时候,足球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体育运动,而是一项国家荣誉,是最大的面子,最大的政治。一个足球,影响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包括管足球的高官袁伟民。


袁伟民本来是女排的教练,在八十年代带领中国女排获得了三连冠,一时风头无两。1987年,他身为体委副主任,带领国足战胜日本,获得了参加奥运会的门票。年底十三大举行时,他便从中央候补委员变成了中央委员。


1997年,在十五大举行期间,正好遇上戚务生带领的国足在大连金州对阵卡塔尔,2比3,国足出线的梦想再次破灭。


那真是中国足球的至暗时刻,一个名叫老榕的网友写了篇文章《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被《南方周末》全文转载,看哭了很多人。


当时在人民大会堂的餐桌上,参加会议的代表们都瞧袁伟民不顺眼,说着风凉话:「你那个足球怎么弄的,解散算了!」


几天后,在选举中央委员时,他落选了,成了候补委员,得票数排列倒数第三。


到了2002年,因为国足冲进了世界杯,袁伟民也时来运转。在十六大上,他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


那一年,世界杯上有中国


那一年,世界杯上有中国

那一年,世界杯上有中国

那一年,世界杯上有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