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科技快报:我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首艘核动力破冰船、“海洋六号”、甲醇未来能源载体……

科技快报:我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首艘核动力破冰船、“海洋六号”、甲醇未来能源载体……

1

我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

科技快报:我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首艘核动力破冰船、“海洋六号”、甲醇未来能源载体……

▲新技术试验双星发射现场

6月27日1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双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据介绍,新技术试验双星主要用于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78次飞行。

2

我国首艘核动力破冰船揭开面纱 将为海上浮动核电站动力支持铺平道路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近日发布消息,受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对项目公开招标。

招标书显示,该项目是在现有成熟技术基础上,建造我国第一艘破冰综合保障船,即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要求必须具备破冰、开辟极地航道的能力,并且还需要具备供电、海上补给保障以及救援等一系列功能。

该破冰船的动力来自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小堆技术。小堆技术是中核集团基于60多年核电建造、运营管理经验自主研发的新型核能综合利用技术,具有零污染、零排放、宜退役、选址灵活的特点,运行期间,反应堆长期处于船体吃水线以下,大海为天然热阱,有利于堆芯冷却,技术上可以做到取消场外应急,固有安全性高。

目前小堆技术仍处于可研阶段,在这之后将由国家能源管理部门核准开工,将核反应堆“搬”上船。他同时表示,我国首艘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的建设,将为海上浮动核电站动力支持铺平道路。

3

“海洋六号”赴西太平洋调查地质特征

科技快报:我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首艘核动力破冰船、“海洋六号”、甲醇未来能源载体……

▲“海洋六号”

6月27日,我国科考船“海洋六号”从东莞市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两项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分4个航段,预计120天,调查工区为西太平洋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等。

“海洋六号”船在本航次计划开展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等地球物理测量共6万千米,声学深拖70千米,海底摄像120千米,深海浅钻82个,以及ROV观测与取样、海洋微塑料调查、富钴结壳规模取样和其他地质取样等相关工作。

本次远洋科考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实施。自1986年以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太平洋海域已先后开展了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稀土等资源调查与研究,累计实施了22次深海地质调查及大洋科学考察,并完成2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是“海洋六号”入列以来连续第8年执行深海大洋科考任务。

4

清洁能源专家:甲醇可能是未来能源载体

科技快报:我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首艘核动力破冰船、“海洋六号”、甲醇未来能源载体……

日前,在花城科技论坛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上,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指出,在电池能量和回收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的时期,最好采用甲醇燃料。“因为甲醇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非常清洁。且我国天然气丰富,很容易转化为能量密度更高、风险更低的甲醇。”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很多老旧柴油机。这些老旧柴油机再加上劣质柴油,污染也很大。“有人认为,我们的汽油车、柴油车竞争不过美日,那就必须弯道超车,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弯道超车必须要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刘科指出,现在欧洲柴油技术跟20年前完全不一样,50%的欧洲新车都使用柴油。

材料创新一直是各种颠覆性能源技术革命的核心。国际学术界一直认为甲醇不可能在柴油机里燃烧。刘科研发出全世界第一台烧100%甲醇的柴油机,7天24小时不熄火,已获得专利。“一旦甲醇在柴油机上推广,就解决了柴油机的燃料和污染两个问题,可以很便宜地解决汽车工业很多问题,这应该是今后的方向。”他认为,短期之内可以用甲醇取代汽油、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解决雾霾污染问题。长期下来,甲醇还可以继续做氢燃料电池的来源,甲醇很可能是未来能源的载体。

5

全球首个太空机器人将入太空

科技快报:我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首艘核动力破冰船、“海洋六号”、甲醇未来能源载体……

▲太空机器人“CIMON”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第一个飞行、自主、人工智能宇航员助手将很快进入太空,成为宇航员的好朋友,共同完成太空任务。

这个太空机器人名叫“CIMON”(西蒙),是由空客公司和IBM合作研发,将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任务和飞行援助。这款重量5公斤的圆形机器人看上去像一个具有可爱面孔的健身球,它可以悬浮在空间站中,随时与宇航员进行交互。

机器人“西蒙”现已接受训练与欧洲航天局宇航员亚历山大·盖斯特进行交互,据悉,在即将进行的SpaceX第15次太空补给任务中,“西蒙”与其他科学物资一起装载在Dragon飞船上发射升空。宇航员盖斯特将在国际空间站继续测试机器人“西蒙”,一直到今年10月。

空客公司“西蒙”项目主管蒂尔.艾森贝格表示,“西蒙”机器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设计灵感,盖斯特将自己的一些语音和面部表情输入这款人工智能机器人,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更加先进,一些科幻小说曾构想将人们的大脑植入机器人身体,或许未来不久可能实现。

6

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飞抵小行星“龙宫”

科技快报:我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首艘核动力破冰船、“海洋六号”、甲醇未来能源载体……

▲ 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飞抵小行星“龙宫”

6月27日,经过约3年半的长途飞行,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飞抵目标小行星“龙宫”。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当地时间27日9时35分(北京时间8时35分),隼鸟2号顺利抵达“龙宫”上空20千米处的预定观测点,此时它距离地球约3亿千米。

按计划,隼鸟2号将在观测点上开展一段时间的观测,今年10月前后将首次尝试在“龙宫”上着陆并采集岩石样本,之后还将反复开展飞离观测及着陆采样。

隼鸟2号于2014年12月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预计将在“龙宫”附近逗留约一年半,2020年返回地球。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习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