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盤點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高級將領(八)

36、楊克明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第5軍政治部主任

楊克明1905年生於四川涪陵羅家廟。1926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在家鄉建立了第一支農民武裝,開展反封建鬥爭。1930年夏任中國工農紅軍川東遊擊軍第2路副隊長,1932年夏調任中共梁(山)達(縣)中心縣委書記,1933年紅四方面軍發動宣達戰役後,王維舟、楊克明指揮遊擊軍,積極配合主力紅軍作戰,牽制了敵人兩個師的兵力。兩軍會師後,楊克明深入到宣(漢)、達(縣)交界處的10多個鄉鎮,動員群眾參軍,被譽為"鐵腳板書記"。11月川東遊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33軍後,他任軍政治委員,注重加強政治工作建設,提高部隊戰鬥力。曾與軍長王維舟率部參加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不久,因反對張國燾錯誤的"肅反"政策被撤職,調川陝省工農民主政府內務部工作,後任紅四方面軍補充師政治委員、獨立師師長。1935年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任紅5軍政治部主任。率部隊3次越過茫茫數百里的草地。

盤點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高級將領(八)

1936年10月隨軍西渡黃河,轉戰於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1937年1月,與軍長董振堂指揮紅5軍在高臺縣城與7倍於己之敵展開激戰,最後中彈壯烈犧牲,時年32歲。

37、唐浚:紅8軍團參謀長

唐 浚(1896~1934) ,壯族。原名孫謀,字靜淵,別號夢月。新靖鎮人民街人。1926年4月,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南寧分校) 第一期學生班政治隊。1927年8月畢業,留校入特訓班受審,到11月底被分派在十五軍任排長。

盤點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高級將領(八)

1929年12月11日參加百色起義,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部隊改編為中國紅軍第七軍後,任第一縱隊第一營第一連連長,1930年11月,紅七軍在河池整編後北上,任十九師五十五團營長。1931年4月,到達湘贛蘇區,參加第二次反“圍剿”戰鬥,1933年6月,紅七軍改編為紅三軍團第五師,任第十四團參謀長, 參加第三、四、五次反“圍剿”戰鬥。1934年1月,調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第五局局長。 9月,紅二十一、二十二師合編為紅軍第八軍團,唐浚任二十一師參謀長。10月長征,11月中央紅軍衝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強渡湘江入桂境。12月在搶渡麻子渡時與桂軍激戰犧牲,時年38歲。

38、徐彥剛 :紅1軍團參謀長

徐彥剛(1907-1935)原名徐興華。四川開江人。1926年春,考入重慶中法大學,並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投筆從戎,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1927年初到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次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隨部隊到井岡山。1928年2月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2團參謀長,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11師32團參謀長。1930年1月所率地方武裝編入紅6軍,任第3縱隊縱隊長。同年11月任紅1軍團3軍9師師長,先後參加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1932年3月任紅3軍軍長,後任紅1軍團參謀長,率部參加漳州戰役和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1933年冬調任湘鄂贛軍區司令員,後兼任紅16師師長。1934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參與領導鞏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蘇區的鬥爭。

盤點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高級將領(八)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帶領當地軍民堅持以黃金洞為中心的平江、瀏陽、銅鼓遊擊根據地的鬥爭,1935年6月國民黨軍重兵"進剿",他在江西永修雲居山突圍戰鬥中負傷,9月在永修燕山朱坑養傷時被敵人殺害。

39、李天柱: 湘贛紅8軍代軍長

李天柱,別名振湘,號挽天,1899年出生。1925年秋考入廣州黃埔軍校(工兵科)第四期學習,參加了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征。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軍任初級軍官。1926年夏,隨葉挺先遣獨立團參加北伐戰爭,任葉挺先遣獨立團排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排長,武漢工人糾察隊隊長。汪精衛叛變革命致使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轉入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任連長,並隨部參加南昌起義。

盤點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高級將領(八)

1928年1月率隨部參加湘南起義,4月,隨朱德上井岡山。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十一師三十一團二營營長,1930年1月任紅六軍(後改稱紅三軍)第二縱隊五支隊支隊長、第二縱隊縱隊長、縱隊司令員,1931年春任湘東南獨立師師長,3月底任中共河西(湘贛)臨時總前委委員,8月,任湘贛紅軍獨立第一師師長。1932年1月,任湘贛軍區第一指揮部指揮兼獨立第一師師長。1932年2月任第八軍軍長。同時湘贛軍區宣佈成立,由張啟龍為軍區總指揮,李天柱為副總指揮。不久任中共湘贛省委軍委書記,併兼湘贛軍區副總指揮、第八軍軍長、第一指揮部指揮。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任紅軍獨立第二十四師七十二團團長。1935年4月初,轉至安遠、尋鄔南部地區與羅屏漢部游擊隊會合。6月,李天柱率部突圍,經一路拚殺,部隊損失很大,僅二三十人到達江西尋鄔縣南部,最後因敵我部隊實力懸殊在江西尋鄔(今尋烏)突圍戰中犧牲,年僅36歲。

40、李屏仁:紅5軍參謀長

李屏仁,於1908年出生於楊洲鄉,1929年考入由馮玉祥創辦的西北陸軍軍官學校工兵隊學習,1930年畢業後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後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1931年,在宜黃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參加寧都起義,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連長、營長、軍團教導隊隊長等職。1934年10月,隨軍長征,任紅五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1934年11月,李屏仁任該軍團三十七團團長。

盤點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高級將領(八)

1935年10月,李屏仁調任軍團作戰科科長,不久,又調任軍團參謀長。紅五軍團與四方面軍三十三軍合編改稱紅軍第五軍,直轄四方面軍,李屏仁繼任紅五軍參謀長。1936年10月25日,紅五軍、九軍、三十軍組成紅西路軍西渡黃河,李屏仁隨軍西征。在戰鬥中李屏仁光榮負傷,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傷口嚴重潰爛,1937年3月,以身殉職,終年2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