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华夷之辨,中国为什么没有种族歧视?

夷,原来指的是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后来泛指外国。夏,华夏,指中国。是汉武帝建立的汉文化圈。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

华夷之辨,中国为什么没有种族歧视?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后理学以君臣大义取代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以文化礼义作标准。

华夷之辨,中国为什么没有种族歧视?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区辨华夏与蛮夷。

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称夏、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

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华夷之辨,中国为什么没有种族歧视?

汉族是文化民族,在古代中国是以礼仪文明来区分你是汉民族还是蛮夷,而且不论肤色、血统、地域、种族。如果你学习汉文化,行汉礼,则就是汉人,否则就是蛮夷,是化外之民。

这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种族歧视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