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藥神”引熱議+政策扶持跟進,醫藥板塊還要繼續大熱!

受電影《我不是藥神》13億元票房發酵,醫藥板塊昨天多股漲停。

北大醫藥、大理藥業、方盛製藥、永安藥業、通策醫療、美康生物、華北製藥、奧翔藥業均封死漲停。分析指出, 《我不是藥神》的票房神話,再次聚焦了市場對有關“創新、高仿藥”的關注度,加之此前持續回調後估值風險相對釋放,醫藥板塊事件驅動力將持續釋放。

據悉,自上映2天23時59分就攻破10億票房大關後,截止至7月8日晚20時40分,《我不是藥神》票房已高達13.06億元,破13億僅用時3天20時26分。而隨著藥神引起的對高藥價問題的輿論探討,7月9日,資本市場層面,多家研究機構持續關注影片《我不是藥神》所折射的醫藥行業背後的市場,股市上相關板塊也呈現整體領漲態勢。

政策層面則同樣對應各種大動作,引起市場對醫藥板塊的預期看好。

其一,國家醫療保障局傳遞出消息稱:隨著抗癌藥新規逐步落地,各有關部門正積極落實抗癌藥降稅的後續措施,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

其二,據悉,對醫保目錄外的獨家抗癌藥,有關部門將開展准入談判。2017年醫保藥品目錄准入談判,與企業協商確定合理的價格後納入目錄範圍,有效平衡患者臨床需求、企業合理利潤和基金承受能力。而目前已經有赫賽汀、美羅華、萬珂等15個療效確切但價格較為昂貴癌症治療藥品被納入醫保目錄。

對於目錄內的抗癌藥,下一步將開展專項招標採購,在充分考慮降稅影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價格下降。

而在國辦昨天發佈的《關於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中,一項最重要內容,就是支持關係民生的產品進口,適應消費升級和供給提質需要,支持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日用消費品、醫藥和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

從政策設計看,中國的製藥產業正行走在正確的路上。

頂層設計的重點是要大力鼓勵創新,同時鼓勵高端仿製,政策改革逐步深入。

首先是改革審評審批,加快創新藥為代表的高臨床價值藥品及時上市,加快藥品的進口,讓民眾有藥可用;同時通過推行一致性評價提升整個中國的製藥工業水平,讓民眾能吃上好藥,並降低醫療負擔;再者,從醫保端出發,通過醫保目錄調整、醫保談判納入更多的高臨床價值藥品,同時通過推進醫保支付改革,加強控費,實現“騰籠換鳥”,以藥物經濟學為考量,向高臨床價值的好藥傾斜醫保資源,大幅降低民眾藥品費用負擔,讓民眾真正的能用上好藥。

此前的回調中,醫藥板塊雖受市場所累出現大幅調整,但相對而言表現出堅強韌性。從中期趨勢看,醫藥板塊結構性行情的氛圍還將繼續,板塊仍具備相對較高的事件驅動力。

截至7月6日,以TTM整體法(剔除負值)計算,醫藥行業整體市盈率32.87倍,處於歷史相對低位。

此外,醫藥板塊本身具有攻守兼備的特質,而且醫藥板塊屬於傳統行業,整體而言業績穩定,這與市場當前重視業績的特質正好結合在一起!

未來我國醫藥行業市場集中度將不斷提升,因此看好行業內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發展。故而,在市場經歷過調整之後,市場心理趨於謹慎的心態下,當重點關注醫藥板塊中具備較強防禦性特徵的品種,尤其是其中的質優超跌個股。其中還是應該將業績+超跌作為主線來尋找合適的標的,部分醫藥股出現大股東頻繁增持就是一個更加明顯的觸底信號!

因此,結構化的醫藥板塊走勢很可能貫穿未來若干年。相對於上半年,下半年板塊分化可能更為明顯,業績催化及估值切換為其核心因素;隨著中報的陸續披露,行業龍頭的驅動力或更加明顯。

“藥神”引熱議+政策扶持跟進,醫藥板塊還要繼續大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