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綽墩山北,初識西浜

西浜村崑曲學社坐落於江蘇省崑山市陽澄湖與傀儡湖之間。隨著崑山城市發展與不斷擴張,陽澄湖畔的很多鄉村居民離開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到城市中生活。鄉村被大量的拆遷,房倒屋塌,位於其間的西浜村也逐漸衰落。這裡是當年玉山佳處的北界,百戲之祖的崑曲便誕生於此,如果鄉村一旦消失,這些歷史將再無可鑑。為了保持這份文化記憶並復興鄉村,使其繼續傳承原本的非物質文化與風貌特色,當地政府和項目組一起決定在這裡建造一間“崑曲學社”,來重構西浜村傳統崑曲文化氛圍,讓村子裡再響起崑曲的曲調,讓文化的再興加強村民的凝聚力,從而促成村莊的再生。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修修補補,輕微介入

我們選擇了輕微介入的有機更新策略。通過對鄉村中的某一個點進行更新與改造,刺激並激髮帶動周邊的房屋、景觀進行更新改造。選點位於村口4 套已經坍塌的農院,嚴格在原址上重建和改建這4 套院子,將缺失的鄉村肌理重新織補起來,並通過這種修補,將詩情畫意、曲調音律一併植入鄉村,從而延續曾經的美麗。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四套院子中最北面一棟樓相對內向和安靜,作為內部辦公和學員休息所用。其他三棟建築。作為教室和活動室使用,一層所有的教室和活動室都結合庭院設計,二層的結合露臺設計,形成了與自然融合的特點。一二層均通過連廊相互連接,形成一體,共用垂直交通。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憑舟看舞,踏影尋歌

在賞崑曲中,關鍵在於聽與看。聽的魅力在於聞聲而不見人,循聲而去,周折幾何,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於是“牆”是很重要的手段,將所有院落的牆接在一起,形成或高或低,或山牆或門亭變化豐富的界面,同時,其走勢曲折蜿蜒,若從村口尋聲而來,必經幾番周折,才能找到曲音之處。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學社中的粉牆和竹牆形成梅蘭竹菊四院,結合水系設計了戲臺,通過兩層遊廊的穿插,形成一個空間豐富、光影交錯的崑曲研習之場所。力求與周邊的民居,水系和諧統一。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學社中設計濱水戲臺,觀眾可以坐在船上吃酒品茗地看;坐在臺下翹首搖扇地看;坐在院裡靜氣凝神地看,在不同的情境中體會崑曲的魅力。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在室與院之間設計“竹牆”屏風,竹移門關閉時,院子成了四周封閉的空間,人儘可在院中冥思苦練,不受景迷與驚擾。教室在遊廊與隔牆的雙層阻隔下,也變得獨立寧靜,宜於讀書授課。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除了院中人與室中人,走廊裡的人一樣有特別的體驗,竹牆的竹間距是以崑曲牡丹亭的曲本簡譜的數字為模數,行走間,可以踏著竹牆的影子,找尋心中的“遊園驚夢”。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江南情致,新夢水鄉

建築造型嚴格尊重原有村莊肌理,但材料與細節構造均已更加符合現代生活的特點。建築材料和做法大多采用地域做法和材料,整棟房子採取自重較輕、施工快捷、利於環保回收的鋼結構,以及創新的使用了紙面稻草版,金屬瓦、竹木材料等新做法、新技術,創造一座“輕建築”,更好的融入自然,減少對環境的負荷。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屋面採用了木望板加金屬瓦的形式,也就是傳統加現代的組合。在二層,部分房屋簡化成亭,減少了荷載,亦提供了觀星賞月之所。情懷或許是過去的,房子卻始終是新做的,新的東西畢竟會烙印上時代的印記,無須刻意地去掩飾抹除,只要新的選擇是合理的,便是很自然的,美麗的。作為農房建築新材料新技術的創新實驗項目,希望為日後廣大的鄉村建設提供出好的樣本。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夜景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鳥瞰圖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3D模型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首層平面圖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二層平面圖

戲曲之母與現代建築的唯美結合-西浜村崑曲學社

剖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