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脫貧路上的“老黃牛”——記門古寺鎮石龍溝村黨支部書記黃光明

脫貧路上的“老黃牛”——記門古寺鎮石龍溝村黨支部書記黃光明

“石龍溝條件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黃光明發了愁,自掏腰包養黃牛,帶領群眾富流油,人人豎起大指頭。”面對石龍溝村民的讚揚,憨厚的村書記黃光明總是嘿嘿一笑。

石龍溝村地處楊岔山林場,全村版圖面積40377畝,林地面積39609畝,耕地面積675畝,轄152戶502人,其中貧困戶105戶307人,貧困發生率高達69.1%。村裡林多地少,缺乏主導產業,基礎設施薄弱,一大半村民外出務工,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

黨建引領,牽住“牛鼻子”

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進入“深水區”,石龍溝村村書記黃光明坐不住了,“怎樣才能讓大家脫貧”這個問題始終縈繞在他的腦子裡。“同樣是門古寺鎮,為什麼項家河能發展的那麼好?”黃光明多次組織村“兩委”幹部深入項家河進行調研,並取到了“真經”——“抓黨建引領特色產業促集體經濟發展”,最終形成了石龍溝村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扶貧新格局。

面對村“兩委”缺少發展思路、幹部缺少發展信心、黨員年齡老化的現狀,黃光明逐一與黨員幹部談話談心,堅決糾正不良觀念,在支部議事中做到“決策之前訪黨員,重大問題問黨員,重要任務交黨員,服務群眾靠黨員”,改變普通黨員“無權”管事的局面,調動普通黨員的積極性;要求大家起表率作用,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給群眾樹立榜樣;建立工作責任制,事事到人,件件到點,堅持早碰頭晚總結日例會制度;圍繞“有人辦事”到“有能人辦事”的發展目標,從回村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種養殖能中選配村級後備幹部,僅2017年就培育致富能手4人、產業帶頭人2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人,發展黨員1人。

幹群齊心,邁開“牛蹄子”

面對傳統產業無優勢、基礎設施建設缺資金、能力不足 “三大”突出問題,黃光明和村“兩委”、縣檢察院駐石龍溝村扶貧工作隊一同研究,最終決定以發展本地產業為主,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起初,黃光明想通過引入市場主體“借船出海”,但許多老闆實地考察之後,要麼杳無音訊,要麼條件苛刻無法合作。最後,他與村“兩委”班子及駐村工作隊商議,由村黨支部引領成立專業合作社“造船出海”,推進產業“改革”。為打消黨員群眾的疑慮,黃光明提出由村幹部率先籌資發展集體經濟,且在未跟家人商量情況下,帶頭拿出5萬元。黃光明妻子得知後,不僅沒有抱怨,反而跟自己孃家人借錢支持他發展集體產業。隨後,其他幹部也都紛紛籌資,縣檢察院駐村扶貧工作隊支持10萬元,最後集齊了25萬元啟動資金。

憑著這25萬元,黃光明帶領大家辦起了石龍溝村牲畜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當地特色品種秦巴黃牛。由於資金嚴重不足,無法負擔工人工資,村幹部紛紛當起“牛倌”,並實行牛場幹部值班制,值班期間負責喂牛、打掃衛生、查看黃牛健康狀況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集體產業辦起來了,當年就收入8萬餘元,村“兩委”又將錢全部投入合作社,到2017年底,牛場規模翻一番,從原來的12頭牛發展到25頭。

帶領致富,吹響“牛號子”

沒有塊頭就沒有抗風險的能力。如何擴大養殖規模?黃光明多次召開村民代表會,挨家挨戶走訪,幫村民算賬,多番做工作後,聯繫了20多戶養殖戶,在原石龍溝村牲畜養殖專業合作社基礎上,再次籌資30多萬元,流轉土地山場1000多畝,建牛舍3棟1000平方米、飼料倉庫220平方米,購買黃牛50多頭、飼料加工機械2套,石龍溝一躍成為全鎮養牛大村。

怎樣確保老百姓有錢賺、多賺錢呢?黃光明在與村“兩委”幹部及工作隊共同深入討論後,摸索總結出了通過“四包”(包技術、包供種、包飼料、包銷售)服務為入社的養牛戶提供保障。截至目前,以“投母還仔”的方式向6戶貧困戶提供能繁種母牛20只,養殖所得收益全部歸養牛戶所有。

規劃藍圖健全產業鏈,黃光明與武當農夫等公司聯繫,簽訂購銷合同,發展牛肉冷凍項目,推行冷凍牛肉、分割牛肉的市場銷售與深加工,進一步促進黃牛養殖產業做大做強。

通過合作社的帶動,石龍溝村集體經濟得到壯大,老百姓都得到了實惠。黃光明又帶領大家發展蜜蜂養殖、苗木種植等特色產業,實現入社發展的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

真情為民,甘做“牛娃子”

“喂,黃書記,我不舒服,請你送我到衛生院看看”“明娃子,我家裡沒有油了,你幫我帶點過來”……平日裡,黃光明總是能接到這些家常瑣事需要幫助的電話。

“我們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年老體弱的,再加上交通很不方便,遇到困難我們黨員幹部要挺身幫忙。”黃光明總是這樣開導村裡的幹部。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黃光明不僅是村裡的幹部,也是群眾的“好娃子”。

寬敞平坦的道路,整潔明亮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幸福燦爛的莊稼人的笑容,是距縣城42公里門古寺鎮石龍溝村的新面貌。村民們說:“兩年前村裡可沒這麼漂亮,是咱村書記黃光明帶領全村修路、發展養牛產業,才有如今的石龍溝,他是我們村踏實能幹的‘老黃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