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李自成兵败,逃亡途中,留下一批宝藏,成为晋商发家的资本?

一个政权的覆灭大都会留下关于宝藏的动人传说。秦亡之际,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西夏黑水城沦陷前夕,守城将领将城内白金八十多车连同其他珍宝埋藏起来;唐末流寇头目黄巢流动作战大半个中国,其中在广州杀胡商数万,所掠财富在其败亡后杳无音信……到了明末,也有一个宝藏传说流传很广。

李自成兵败,逃亡途中,留下一批宝藏,成为晋商发家的资本?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同年四月,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大明王朝大厦倾覆,顷刻灭亡。进驻北京后,李自成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搜罗金银财宝。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李自成大为诧异,这些财富远低于自己预期,随后他又拷问明朝八百名大臣,迫使他们交出七千多万银两。这批财富伴随着大顺政权的灭亡,却也人间蒸发,不翼而飞了。

李自成兵败,逃亡途中,留下一批宝藏,成为晋商发家的资本?

关于这批宝藏的最终归宿,一般有几种说法:一说被秘密藏在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一说被藏在广东韶关乐昌,但也有说埋在撤退途中的山西,并造就了晋商的崛起。

李自成兵败,逃亡途中,留下一批宝藏,成为晋商发家的资本?

据说,李自成撤离北京时,让数百名工匠,将搜罗来的金银铸铸成饼,上刻“大顺”字样,每饼千余两,共数万饼,用骡车载往西安。途径山西大道,中途就地掩埋了不少。

清军步步追杀,李自成慌不择路,途中将大量金银财宝放在山西亢氏的院子里。李自成死后,清朝入主中原,农民军寄存的金银财宝自然为亢氏所有。亢氏忽然得银八百万两,将山西过去的传统汇兑业改为特创的票号,并大力扶持亢姓商人,乃至该地的巨商都是亢姓。在日本学者看来,山西票号的发迹,是与李自成的宝藏有密切联系的。

李自成兵败,逃亡途中,留下一批宝藏,成为晋商发家的资本?

不仅如此,更为夸张的是,在山西流传很广的一首《因果歌》里曾有“贼兵一去不复返,农夫掘地富翁多”的内容。农民军一路狂奔,将运不走的一部分财富在沿途某个地点埋藏起来。现在祁县仍有传说,说元丰玖票号股东孙郅的先人,就是得到李自成丢弃的金银而迅速发家的

以上说法,有信史记载,也有民间传说,真假难辨,我们也难以考究。晋商的崛起是否真的与李自成的遗留的宝藏有关呢?

李自成兵败,逃亡途中,留下一批宝藏,成为晋商发家的资本?

一个商帮的崛起,绝不是一笔意外之财就能搞定的。晋商缘起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的晋地商业,后又得益于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发展迅速,到清代已经成为实力最雄厚商帮。晋商扬名海内外是在清代,而此前虽有规模,但名气并不大,人们所认知的晋商是有清一代突然崛起的,有相当一部分人将原因归结为不可知的偶然因素。由明及清,战乱频仍,人们将这种偶然附会于李自成的宝藏又有何不可呢?

李自成兵败,逃亡途中,留下一批宝藏,成为晋商发家的资本?

所以,我们需要冷静看待晋商的崛起与李自成宝藏之间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