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新國標困境下的電摩資質掛靠,一盤“十死無生”局!

今年自新國標公佈以來,電動摩托車被無形中劃入機動車範疇

,而針對於機動車的生產,按照國家國定,必須取得相應的生產資質

據行業瞭解,電動車行業僅少數幾家具備生產電動兩輪摩托車、電動三輪摩托車的企業,諸多電動車品牌想要繼續存活便不得不尋找有電摩生產資質的企業,選擇借“殼”造電動車,簽訂掛靠合同,造成騙局橫生的局面。

新國標困境下的電摩資質掛靠,一盤“十死無生”局!

近日,江蘇有兩家摩托車廠實際已經倒閉多年,電動車車間早已停產,憑藉關係,其生產資質一直沒有被取消。藉助新國標契機,廠家開始大肆收錢掛靠。不完全統計,目前無錫、常州等十幾家品牌已經交納了掛靠費,預計500萬左右。

當前上當企業面臨拿到的電摩資質不能用、錢也很難退的尷尬局面。實際上,根據目前數據,國內真正擁有合法電摩資質的企業不到40家:

目前擁有電摩資質的企業列表(含但不僅限於):

新國標困境下的電摩資質掛靠,一盤“十死無生”局!

就這次的騙局,時代網認為,姑且不論掛靠得來的電摩資質是否是真的,更應該深思的是眾多企業為謀在新國標下闖出一條活路而選擇電摩資質掛靠,這樣的做法到底是“死裡求生”還是“十死無生”!

國家明文禁止,資質掛靠出路難尋

2018年7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在北京召開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技術審查工作宣貫會,會上針對於電摩類機動車生產資質問題進行了明確的解釋和解讀。

機動車生產資質,包括電摩在內,不得進行掛靠生產。明確規定已取得摩托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不得將其生產資質借給他人進行生產掛靠,包括已被劃歸為摩托車的電摩類生產企業;

新國標困境下的電摩資質掛靠,一盤“十死無生”局!

實際生產地,必須與公告產區生產所在地保持一致。此次貫宣會上,強調所有機動車所生產的產品,必須在公告產區生產,產品生產地必須與資質所在地一致,即表明辛苦得來的電摩資質能否使用也成了一個問題。

新國標困境下的電摩資質掛靠,一盤“十死無生”局!

治標不治本,電摩資質並非萬能

目前為止,行業擁有明文規範的只有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凡是電力助動的兩輪車,皆為電動自行車,而對電摩和輕便電動車摩托車兩類產品,在法律上還很模糊。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擁有充分的行政權,他們可以制定一些必要法律政策決定電摩類產品的生死。有些地方為了保證地方GDP,即便個別企業沒有電摩資質,一樣可以穩如泰山。相反,一些擁有電摩資質的產品一旦去到外地,不論有無電摩資質,只要檢測為超標車,地方政府一樣可以根據當地法規予以扣留。如若遇到類似深圳一樣的地方政策,就算是合標的電動車,也同樣禁止,電摩資質在此情況下形如雞肋。

新國標出臺尚不足半年,全國各地便開展轟轟烈烈的整治行動。在北京等地,類似愛瑪、雅迪、綠源等早已具有電摩資質的企業同樣難逃此關,難以想像,新國標過渡期後電摩資質還能起到什麼作用。

新國標困境下的電摩資質掛靠,一盤“十死無生”局!

由此可見,無視國家明文條規和未來實際發展進行電摩資質掛靠,看似是在為己謀出路,實則是一盤“十死無生”局!對此,時代網建議,在過渡期內,企業應該響應國家政策進行技術升級,包括更新材料,進行新的設計,改善生產工藝等。許多未具有電摩資質的廠家更應深思熟慮謀求新的發展,同時警惕不良企業的掛靠騙局,以防上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