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粽情端午,那些属于我们的民俗情怀

又到端午节,赛龙舟,敲锣鼓,对于江南地方来说,吃文化总是透着浓浓的家乡味。

粽情端午,那些属于我们的民俗情怀

端午节

我的老家在浙江,到了端午节前的几天里,家家户户都会泡好箬叶,浸好糯米,准备好各种馅料包粽子。城里人包的粽子普遍都是小巧的角粽,乡下包的粽子却有很多样式,长型圆粽,三角粽,还有一种只有两指宽大小的我们叫高粽,可以挂在身上的。粽子一下锅,整个村子里就弥漫着阵阵的箬叶香,记忆里最好吃的就是奶奶包的粽子了。

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大家包的粽子口味很多。甜的有赤豆、红枣混上栗子和砂糖包成,咸的则用咸蛋、腌肉和排骨包成,端午节这天必定是要吃粽子的,家里孩子有高考毕业的,也好有高中的寓意。

粽情端午,那些属于我们的民俗情怀

粽子情

江南人过端午很有传统的,这天里要先祭祀祖先,还要用生石灰洒在房前屋后的各个角落,最后在院子里用石灰画个铜钱的模样,两遍还要画上大刀和枪戬。外公外婆会在早一天里送来衬衫或者背心,好让孩子们端午节都会有新衣服穿。中午吃饭要有大鱼大肉,鱼要红鲤鱼,肉是红烧肉。小孩子们头上得用墨汁画个王字,再在手上绑上五色线,取得是防五毒、祛邪恶的意思。

吃饭可以慢慢吃,多久也没关系。因为在习俗里端午节这天是“毒日”,太阳当空温度太高,吃完饭是不能出门的,要在家里躲过午时才能出门。所以在这天里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端午节这天桌上的菜都以有红色的为主,油爆虾、红烧肉,最不能少的就是苋菜。小时候非常喜欢吃的就是把苋菜汤浇入米饭里伴着吃,红红的颜色吃起来特别的香。吃完饭后大人们会在地上燃起艾叶,每个人都在上面跨几个来回,然后去喝一口刚打上来的井水,并带着擦一把身子。一直以来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大概是从今天起,可以喝生水冲凉水澡了吧。

粽情端午,那些属于我们的民俗情怀

吃红菜

小时候从来都不知道端午节有什么由来,只知道在端午节这天一定会有粽子、有好菜吃,还有新衣服穿。但这一天也会有好多禁忌,中午不能出去玩。有些传统的老人还早早地就去寺庙求了道符回来,贴在门楣或者窗棂之上,也有将道符包进香袋里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记忆中还是有奶奶编麦秸扇和包粽子的场景最是深刻。左边一筐箬叶,右边一盘糯米,取两张箬叶前后折成一个窝儿,放进糯米和馅料,再盖上一张箬叶塞紧包好。用棕叶结成的线绳紧紧捆扎,一只菱角粽子就出现在眼前。粽子吃完了粽叶不能乱扔,收集起来洗净晾干,捆好挂在屋檐下以备后用,那个时代的人们,总是节省,很会过日子的。

长大后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就连端午节也和老家的不一样。

粽情端午,那些属于我们的民俗情怀

箬叶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才演变而来的,虽然我们国家的诗人有很多,但却只有他一个人为我们带来了这个节日。端午节不用待在家里,会有很多的活动;有的地方有唱大戏的、有的地方不是给小孩子送新衣而是给长辈送衣服,拿个鸡蛋在不能打破的情况下把它立起来等等,最具特色的就是赛龙舟了。几乎南方各地都会在端午节这天举行龙舟大赛,南方水域广阔,具有水上龙舟的最基本条件。而且据说这龙舟赛都已经走出国门,在俄罗斯2004年举办的一次龙舟大赛,光参赛队伍就达60余支,可见赛龙舟这项运动对于端午节的推广意义何其之大。

粽情端午,那些属于我们的民俗情怀

赛龙舟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饱含“忠君孝亲”的爱国情感,又寄托着人民“祈福化煞”的美好生活愿望。在这个传统文化的节日里,各位亲们,吃着粽子的同时,你们那里又有些什么样的风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