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限價滿月,房價真的降了嗎?

7月1日,昆明發布新的房地產限價政策。該政策指示,即日起,昆明每6個月才能調整一次價格。

12個月內,商品住房合同網籤備案均價上浮不得超過6%。

也就是說,假設開發商預售(備案)價格是15000元/平,那麼實際銷售價格最高可以15000x(1+6%)=15900元/平,最低可以15000x(1-6%)=14100元/平售出。

不難看出這是有意在控制房價上漲幅度。

不僅如此,所有房企必須進行商品房價格備案管理,否則不發預售證,不給網籤備案。

限價滿月,房價真的降了嗎?

價格備案包括了裝修價格,嚴格禁止備案價格之外收取費用。此舉意在打擊將裝修價格單獨計價等規避行為。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 :老項目(即2017年1月1日以後取得預售證的項目)的銷售價格參照2018年6月1日-6月30日同一樓盤、同類型、同品質的網籤價格。

新項目(即2018年7月1日之後取得預售證的項目)的銷售價格參照同區域、同類型、同品質的項目網籤價格。

然而,要實現以區域內的房價均價作為參考來定價,並不容易。首先,目前各區域並沒有出臺一個明確的定價的標準,這也是該調控的一個難點。同時,由於銷售價格要參照同區域備案價格,這不免令人思考,這是否會引起同區域的開發商量價齊升,集體哄抬同區域房價的情況。

限價滿月,房價真的降了嗎?

從全國房價來看,昆明的房價原本遠低於全國很多省會城市。

伴隨著限價政策的調控,也會使得目前的房價漲幅減緩,本意是抑制炒房行為,但其實並未完全限制外來置業者在昆購房,而限價政策又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價格上漲幅度。對於外地炒房客來說,昆明依舊是價值窪地,限價還可以節約一定的購房成本,昆明依舊存在購房優勢。

限價滿月,房價真的降了嗎?

至於是否會有大批量炒房客湧入昆明,其實還需要衡量。畢竟未來的昆明調控政策很難放鬆。

相比之下,此次“高壓”的政策,或許會對部分炒房客的投資心理產生影響,從而這部分購房群體會選擇暫時觀望,同時“限價”除了對投資性需求得到抑制外,購房的升值空間以及投資回報短期內會有縮減。

限價滿月,房價真的降了嗎?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推出的樓市新政主要針對的是新建商品房,但新政對於公寓、二手房並沒有限。這從側面催生了二手房交易市場的火熱。大量投資性需求,需求最後外溢到二手房,二手房進行一輪新的“補漲”。

事實證明結果也是如此,根據最新網絡數據顯示:昆明7月二手房均價為11357元/㎡,1月均價為9888元/㎡,半年漲了14.8%。但也有相關業內人士認為:“市場不是簡單的蹺蹺板,不可能出來一個政策就馬上體現在房價上。而且二手房反映的是買房人真實的需求,並不那麼容易炒起來。”從目前的房價反應來看,雖然市場有預期二手房價格將走高,但從房屋中介的反應來看,近期的房源中打折出售的並不稀缺。

另外,此次調控政策的整治重點之一就是整治房地產開發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包括在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前,以認購、認籌、預訂、排號、售卡等方式向購房人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定金、預訂款、誠意金等費用;未按政府備案價格要求銷售商品房,變相實行價外加價;一房多賣,損害購房人合法權益;利用合同格式條款,免除自身法定義務、加重購房人責任、排除購房人合法權利;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後,未在10日內一次性公開全部可售房源及預售價格;未標明房源銷售狀態、銷售價等違反明碼標價規定的行為。

限價滿月,房價真的降了嗎?

不難看出,限價政策對於開發商來說也帶來了影響,新房價格納入管理體系,6%的調價限制,實際上就是對開發商進行限價,一年只能漲幅6%。調價限制對於開發商來說,後期的定價策略上需要更為謹慎和科學,而嚴格價外加價的要求,如裝修分開計價,開發商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

不過限價所帶來的對房價的限制,開發商並不是吃素的,或許會從其他地方找補回來。最常見的就是裝修款和車位款,目前市面上許多新房是精裝房出售,開發商可以聯合裝飾公司,在裝修款上“做手腳”,比如:裝修過程中偷工減料,從中謀取暴利,住房質量堪憂。另外,有的開發商自持資金龐大,甚至是走“新房變二手房”的套路,開發商找自己人買下來,這批房子就變成了二手房,二手房沒有了新房的許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價格自然由開發商說了算。

但值得期待的是,此次政策調控所採用“限價限售雙管齊下”方式,昆明的房價能否回到理性的軌道趨勢還需時間檢驗。昆明持續火爆的房地產市場一定程度上“退燒”,並進入良性發展的階段。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因此,決不能給樓市留炒作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