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村裡最好相處的婆婆,在兒媳婦嫁過來3年後,瘋掉了

村裡最好相處的婆婆,在兒媳婦嫁過來3年後,瘋掉了

01

李阿姨在鎮上出攤賣早點已經二十幾年了。

有些年輕人從小到大吃著她的早點長大,工作以後還是經常光顧李阿姨做的早點攤,那味道已經深入味蕾深處,難以忘卻。

李阿姨早點最有名的非蔥油餅莫屬,餅外脆而裡嫩,香脆中帶著甜味,柔軟而不粘牙,四季蔥香而不焦回味無窮。

對了,還有李阿姨標誌性的微笑,總能準確說出買早點孩子的名字,溫和親切不做作。

李阿姨丈夫走得早,靠著她這個早點攤子撐起這個家,兩個兒子都是大學本科。

村裡哪家有女孩跟李阿姨的兒子年紀相當的,總盼著能跟李阿姨結成親家。

圖什麼的都有,唯一相同的,就是李阿姨的性格。

這樣好相處的婆婆,鎮上找不到第二家了。一些做母親的心裡盤算著,即使窮點,將來女兒有個好婆婆比什麼都強。

何況,以後李阿姨家裡也不一定窮,兩個孩子會讀書又孝順,以後一定有出息。

李阿姨的大兒子畢業之後就去了大城市裡,入職了一家外資企業。

據一些看過李阿姨銀行短信的人說,李阿姨的大兒子每個月都會給她匯錢,每次都沒有低於過1萬的。

李阿姨有一個存摺,存著娘仨的錢,自己的錢養老用,兩個兒子的錢存著以後娶媳婦用。

大家每次談到這裡,都要豎起大拇指,這年頭李阿姨這樣的女人不多了,這樣的婆婆也難找。

村裡最好相處的婆婆,在兒媳婦嫁過來3年後,瘋掉了

02

李阿姨的小兒子大學畢業就帶回來一個女孩子,長得白淨漂亮。

她喜歡的不得了,村裡的大媒婆譚嫂說:“這外地女孩不知道底細,還是本地的好。”

李阿姨說:“本地外地不重要,只要兩人是真心實意相愛就成!”

別人又勸:“你沒看王家跟張家那兩個外地媳婦?拿著錢帶著孩子跑了,本地的媳婦知根知底,上哪跑去!”

這事李阿姨當然清楚,但是自家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這個女孩子是小兒子大學裡面談的,老家遠是有點遠。可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小兒子喜歡,比什麼都強。

沒多久,女孩肚子隆起,李阿姨怕人說閒話,就開始操辦結婚的事情。

女方家裡一千個不願意,嫁這麼遠不說,一看李阿姨是個賣早點的,家境確實不太好,貧賤夫妻百事哀的道理都懂,不願意女兒遭這個罪。

雙方沒談攏,女方家裡開出了一口價,彩禮三十一萬八,一分不能少。

小兒子剛畢業哪來的錢,整天魂不守舍,而女孩的肚子越來越明顯,李阿姨只好找大兒子商量。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彩禮訂在了十六萬八,都說李阿姨傻,本地媳婦給六萬算高的了,知根知底多好。

李阿姨沒有說什麼,兒子結完婚就算是了結了一樁心願,值了。

村裡最好相處的婆婆,在兒媳婦嫁過來3年後,瘋掉了

03

婚禮過後6個月左右,兒媳婦就生了,是一對龍鳳胎,之前說十六萬八虧了的人,都說李阿姨賺到了。

要知道別人哪怕是做試管嬰兒,也很難做成龍鳳胎,何況李阿姨兒媳婦這是純天然的,讓人羨慕。

孩子剛生下來沒多久,兒媳婦就搞出來一件事情,想讓女兒隨孃家姓。

李阿姨心裡不同意,嘴上卻不好說,而且她為人和善,最不善於討價還價。

兒媳婦家裡兩個女兒,一心想要個兒子傳宗接代,知道女兒生了龍鳳胎,馬上慫恿女兒提出這個意見。

小兒子姓氏觀念本來不強,這事沒人反對,也就被默許了。

上戶口的時候,李阿姨突然反悔,死活不同意孩子跟著兒媳婦孃家姓,兒媳婦大鬧一場落敗。

孩子三個月大的時候,兒媳婦徹底不管兩個孩子了,李阿姨做的飯菜總是被她挑三揀四。

從那天起,李阿姨再沒有出過早點攤了,不光兩個孩子鬧個沒完,連兒媳婦也跟著鬧。

好幾次李阿姨實在忍無可忍,兒媳婦冷言冷語說道:“你要是不喜歡我,我明兒就回家!彩禮也不會退的!”

李阿姨只得把氣嚥下去,生怕自己一句話沒說好,讓兒子的婚姻走向終結。

兒媳婦得勢,變本加厲,什麼事情都是依著性子來,端茶倒水稍有不如意就是發脾氣。

就在兒媳婦嫁過來3年之後,李阿姨精神分裂,瘋掉了,兒媳婦帶著女兒離婚回了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